2024年中國經濟發展的三大有利因素
發稿時間:2024-01-15 13:51:33 來源:中關(guan) 村產(chan) 業(ye) 升級研究院 作者:賈康
談企業(ye) :長期主義(yi) ,不確定中的確定性
在市場層麵,我們(men) 聽到大量的反應,仍然碰到各種困難。現在跟我們(men) 期待的情況還有距離,最新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特別強調了,我們(men) 經濟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現在政策加碼就是要鞏固2023年三季度以後向好的發展態勢。
中國經濟成長性有著客觀性因素的支撐,再加上我們(men) 主觀努力,把中央一係列的指導方針變成務實的措施,整個(ge) 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形成一種可持續性的運行狀態。
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考慮,我們(men) 還是應該看到確定性。所以企業(ye) 界的朋友、市場人士在這方麵要更多的從(cong) 全局、從(cong) 長遠來看,我們(men) 可以期待長期向好,形成自己有戰略耐心戰略定力的長期主義(yi) 行為(wei) 模式,長期主義(yi) 實際上隱含著什麽(me) ?不為(wei) 短期感覺到的困難和不愉快所動搖,這樣的一個(ge) 取向是非常值得大家高度重視的。
從(cong) 產(chan) 業(ye) 的趨勢看,我覺得首先要注重新技術革命背景下中央反複強調的有效投資,首先作為(wei) 龍頭的投資是新基建,以新基建支撐著我們(men) 的產(chan) 業(ye) 結構於(yu) "數實融合"中的升級發展,並帶動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實現更好的高質量發展。有效投資形成對就業(ye) 的切實支撐和實體(ti) 經濟的升級發展,使老百姓形成足夠的有貨幣支付能力的購買(mai) 力,進而發掘出中國巨大規模市場的消費潛力。
概括地說,可以從(cong) 微笑曲線來看。中國已經是世界工廠、製造業(ye) 規模全球第一,但是大而不強,出路何在呢?上有美國對我們(men) 打壓,下有越南、印度、印尼等咄咄逼人的追趕,我們(men) 必須把自己現在主要的產(chan) 能在加工生產(chan) 這樣一個(ge) 收益率低的中間位置努力推到左右的高端。過去我們(men) 大量的產(chan) 能從(cong) 最中間的加工切入,是必然的選擇,但是現在要爭(zheng) 取在全要素生產(chan) 率的支撐之下,憑借製度創新、管理創新、科技創新加上思想觀念的創新,使我們(men) 能夠實現這樣一個(ge) 升級,把中國製造推為(wei) 中國創造和中國智能製造的新境界。
比如全世界85%以上的兒(er) 童玩具由中國本土生產(chan) ,卻沒有自己本土叫得響的品牌,我們(men) 拿的是中間的低收益。又比如中國本土上在大量加工生產(chan) 風靡全球的蘋果手機,同樣我們(men) 隻能拿著中間的低收益。
但應看到也有一些突破,比如廣州的汽車生產(chan) 廠家原來生產(chan) 廣本,口碑很好,但是高收益在日本人手裏,他們(men) 後來努力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推出了自己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產(chan) 品係列,一款廣汽傳(chuan) 祺這幾年賣得相當好。它們(men) 還要把生產(chan) 線遷到泰國去,以一個(ge) 新的跨國公司的架構,更好壓低綜合成本,同時牢牢地掌握著創意成功的知識產(chan) 權品牌,以及品牌營銷、售後服務、市場擴展帶來的高端收益。
如果以這條路繼續往前發展,它就是跟馬斯克在中國建特斯拉的汽車生產(chan) 線一樣的占據高端後擴展的道理。我們(men) 的汽車生產(chan) 廠家在自己擁有完全知識產(chan) 權的情況下,應該進一步地升級為(wei) 跨國公司模式的全球化發展。這個(ge) 直觀的表現,當然還隻是一個(ge) 產(chan) 業(ye) 升級方麵具體(ti) 的比喻,針對各個(ge) 領域、各個(ge) 賽道上的情況,必須有各自的定製化解決(jue) 方案。
城市化遠未結束,內(nei) 循環市場廣闊
中國客觀具備的經濟社會(hui) 的成長性,結合對工業(ye) 化、城鎮化(是一枚硬幣的兩(liang) 麵)現在所處階段的基本判斷來說,後麵仍然有巨大的潛力發掘空間,仍然有未來可觀的推進縱深。
如果從(cong) 整個(ge) 中國順應人類文明發展主潮流而完成工業(ye) 化和城鎮化的成長性過程來看,我國的工業(ye) 化應該說總體(ti) 而言是從(cong) 中期向中後期、向後期轉變的過程。
伴隨著工業(ye) 化進程的我國真實城鎮化水平,我作為(wei) 研究者特別強調,不能隻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現已67%,首先要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還隻有47%,即14億(yi) 中國人裏,大多數還沒有取得城市戶口,已經進城的三億(yi) 多人裏的大多數,苦苦拿不到這樣一個(ge) 享受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戶籍。這意味著什麽(me) 呢?我們(men) 必須補課,必須使中國的城鎮化按照城鄉(xiang) 一體(ti) 化、消除二元分治格局的方向,繼續充分地向前推進,這同工業(ye) 化是結合在一起的。
中國真實城鎮化水平如果從(cong) 量值上來說,現在充其量隻是比50%再高一些,按照國際經驗,真實城鎮化要走到70%左右的水平上,大體(ti) 才能轉入相對低平的新發展階段。所以中國客觀上的成長性,是作為(wei) 世界上14億(yi) 人口的特大經濟體(ti) 按照巨國模型才能描述的一個(ge) 繼續完成人類文明發展主潮流上不斷釋放發展潛力的過程。
隻要我們(men) 在工業(ye) 化、城鎮化的旁邊,堅定不移匹配上中央大政方針“改革開放”四個(ge) 大字所表述的市場化和國際化,以及我們(men) 今天大會(hui) 的主題所聚焦的數字經濟發展高科技化或信息化,再加上超越一般經濟眼界的二十大強調的法治化、民主化,中國大地上未來幾十年間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已有的將近700個(ge) 建成區(大中小城鎮)主導的潮流是城鄉(xiang) 結合部往外推,準備接納更多的農(nong) 村成員遷徙到城鎮,還要建很多新區,還有城市群、都市圈的建設,一定要有眾(zhong) 多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基礎設施升級換代,伴隨的就是產(chan) 業(ye) 升級、產(chan) 業(ye) 互動、數實融合。這樣的一個(ge) 發展大潮在進一步推進過程中,當然還要有人力資本不斷的培育,整個(ge) 中國的需求釋放。
按照巨國模型來說,它對應的供給框架是什麽(me) ?中央已經給出了明確的表述:內(nei) 循環為(wei) 主體(ti) 、內(nei) 外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在這個(ge) 情況下,我們(men) 要更多憑借改革開放40多年來已經取得的進步,掌握我們(men) 在不確定環境中可以掌握的確定性,掌握我們(men) 在發展中可以自己抓在手裏的主動權,以內(nei) 循環為(wei) 主體(ti) ,同時絕不放棄外循環,和全世界一起,在供需互動的過程中推進中國的和平崛起。
如果看到這樣一個(ge) 大概率可能性,那我們(men) 企業(ye) 界的人士,自己人生的訴求、實現人生價(jia) 值主要的舞台在哪裏?結論不言而喻:祖國大地應該是我們(men) 的首選,這種認識應該支撐的就是企業(ye) 的長期主義(yi) 行為(wei) 模式。
展望2024年:引導目標可以在5%以上
現在有些預測主體(ti) 認為(wei) 2024年中國GDP增速會(hui) 低於(yu) 5%,高盛就預測中國2024年GDP增速隻有4.5%。我不這麽(me) 認為(wei) ,我覺得他們(men) 還是看低了中國的潛力。
我們(men) 把中國成長性的客觀條件、潛力盡量調動出來,再加上主觀方麵更好地推進製度創新、政策優(you) 化,加上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大概率經過努力,2024年可以繼續在5%以上運行。
2024年我願意用的詞匯叫“乘勢向上”或“乘勢向好”。如果說2023年是真的在5%稍高一點的新的起點上,2024年至少會(hui) 延續著5%以上的一個(ge) 平穩運行狀態,“延續性”就是向好,可持續的在中高速區間裏去實現高質量發展。
2024年的有利因素是什麽(me) ?
首先,比較大的把握,是疫情不再出現那麽(me) 嚴(yan) 重的拖累和衝(chong) 擊。
第二,政策加碼在去年9月份數據出來以後已經比較務實地實施了,1萬(wan) 億(yi) 特別國債(zhai) 所籌集的資金,它是個(ge) 引子錢,後麵跟著的我們(men) 政策工具箱裏的可用工具還有,有必要的話還可以跟著在這方麵繼續動作。
第三,我認為(wei) 很重要的還應看到中美關(guan) 係畢竟有所緩和。最近幾個(ge) 月的定調非常清晰——中美之間首先要尋求合作,合作競爭(zheng) 中,中國絕不脫鉤。
如果客觀的支撐因素方麵打開潛力空間,加上我們(men) 主觀的努力,我覺得所謂2023年的契機之年的意義(yi) ,是延續上2024年、2025年這“十四五”還有的後麵兩(liang) 年,應該爭(zheng) 取不再出現新低。而這是大概率,不再出現新低意味著經過客觀、主觀結合以後,明後年有希望在5%以上運行,那麽(me) 主觀這方麵就非常重要了。政策工具箱裏可用的工具務實地運用,將有助於(yu) 提振信心。
我對中國經濟未來是“謹慎樂(le) 觀”的態度。關(guan) 鍵是客觀的工業(ye) 化、城鎮化推進的縱深還確實存在,發展空間相當可觀,以主觀努力調動潛力使我們(men) 的經濟表現出應有的韌性、回旋餘(yu) 地,這方麵是有客觀條件支撐的。
所以發力關(guan) 鍵在於(yu) 主觀方麵,我們(men) 怎樣做好自己的事情。要提振布置“五六七八九”比重的民營企業(ye) (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ye) ,90%以上的企業(ye) 數量和新增就業(ye) )、民營經濟的信心,改善市場預期,頭部企業(ye) “完善整改”,“推出一批綠燈項目”,提振實體(ti) 經濟發展態勢,抓好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繼續創新發展等等,繼續以中高速(5%以上的增速)推進中國的現代化。
(本文是賈康先生1月8日在“新年經濟創享學術講座”上的演講,有刪節)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