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的重大意義
發稿時間:2024-01-02 13:34:12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陳彥斌
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得到了有力鞏固,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國經濟運行還存在一些困難和挑戰,迫切需要加強宏觀政策作用並不斷提高宏觀政策的調控效率,以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2023年12月8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提出,“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隨後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進一步強調,“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財政、貨幣、就業(ye) 、產(chan) 業(ye) 、區域、科技、環保等政策協調配合,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強化政策統籌,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由此,明確了“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的兩(liang) 層重要含義(yi) :一是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等宏觀政策要增強一致性;二是非經濟性政策也要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的範疇,進一步強化政策之間的統籌。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並非等同於(yu) 各部門加強政策的協調配合,而是要在更高維度上強化政策統籌,實施最優(you) 政策組合,確保各類政策形成合力,以最大程度提升宏觀政策的整體(ti) 調控效果。
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是黨(dang) 中央“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的最新理念,也是中國特色宏觀調控的又一重要理論成果。中國特色宏觀調控是中國取得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hui) 長期穩定兩(liang) 大奇跡並順利實現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保障。麵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穩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順利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需要中國特色宏觀調控繼續為(wei) 中國經濟保駕護航。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為(wei) 中國經濟平穩發展提供新保障,進一步豐(feng) 富和完善了中國特色宏觀調控理論體(ti) 係,為(wei) 中國自主的經濟學知識體(ti) 係的建構提供了新的理論支撐。
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既有助於(yu) 節省政策空間,也有助於(yu) 提高政策效率,從(cong) 而改善宏觀政策的整體(ti) 調控效果
從(cong) 政策空間看,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有助於(yu) 節省政策空間,提高宏觀政策可持續性。如果政策空間不足,宏觀政策的可持續性將麵臨(lin) 挑戰,無法持續發力,從(cong) 而影響宏觀政策的整體(ti) 調控效果。通過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可以加強各類宏觀政策的協調配合,在實現既定目標的同時大幅節省政策空間,從(cong) 而有效降低政策實施成本並提高政策可持續性。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取向一致性為(wei) 例,當麵臨(lin) 有效需求不足時,加大財政政策力度雖然有助於(yu) 擴張總需求,但是也會(hui) 擴大財政赤字規模並推升名義(yi) 利率水平,導致政府債(zhai) 務規模和融資成本上升偏快,進而壓縮財政政策空間。如果采取貨幣政策加以配合,將有助於(yu) 減少財政赤字規模並使得市場利率水平相對穩定,從(cong) 而降低財政政策實施成本並預留更寬裕的財政政策空間。
從(cong) 政策效率看,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有助於(yu) 加強宏觀政策的統籌,提高宏觀政策傳(chuan) 導效率。當缺乏有效統籌時,即使各類宏觀政策具有相同目標,但不同部門的政策操作也可能相互掣肘,由此導致宏觀政策效率大打折扣。宏觀政策統籌不夠充分,不僅(jin) 體(ti) 現在貨幣政策與(yu) 財政政策等穩定政策之間缺乏一致性,也體(ti) 現在穩定政策與(yu) 增長政策、結構政策之間缺乏一致性。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有助於(yu) 強化政策的協同聯動,放大政策的組合效應,從(cong) 而有效提升宏觀政策的整體(ti) 調控效果。
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有助於(yu) 解決(jue) 可能的協調失靈問題,將經濟推向更高水平循環
所謂協調失靈,指的是市場機製在協調經濟主體(ti) 的行為(wei) 時會(hui) 出現失靈的情況,導致經濟陷入低水平均衡狀態。在經濟運行過程中,不同企業(ye) 及不同居民之間的行為(wei) 和情緒容易產(chan) 生相互影響,比如,產(chan) 業(ye) 集聚能夠通過資源共享等外溢效應推動更多企業(ye) 增加投資,消費潮流能夠通過規模效應降低成本並吸引更多消費者擴大消費。再比如,當部分經濟主體(ti) 的情緒較為(wei) 樂(le) 觀時,這種樂(le) 觀情緒可能會(hui) 蔓延到全社會(hui) ,再經由預期自我實現機製有效擴張社會(hui) 總需求。反之,如果缺少類似於(yu) 產(chan) 業(ye) 集聚、消費潮流等積極因素,或者部分經濟體(ti) 存在悲觀情緒,也容易引發協調失靈問題,不同企業(ye) 或不同個(ge) 體(ti) 之間的悲觀行為(wei) 與(yu) 情緒將相互強化,導致經濟陷入低水平均衡。協調失靈具有自我強化的趨勢,隻靠微觀個(ge) 體(ti) 難以擺脫困局,這就需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予以應對。若宏觀政策取向不一致,將無法形成合力,難以推動經濟邁向高水平均衡,反而可能加劇協調失靈,導致經濟陷入持續低迷的負反饋循環。
協調失靈在經濟實踐中也可能體(ti) 現為(wei) ,一方麵,居民部門存在較強的預防性儲(chu) 蓄動機進而傾(qing) 向於(yu) 減少消費,企業(ye) 部門預期投資回報率不足進而難以擴大投資規模;另一方麵,全社會(hui) 對未來經濟增長的預期偏弱。企業(ye) 部門的投資需求不足以及居民部門的消費需求不足很可能因為(wei) 協調失靈而相互強化,需要宏觀政策協同發力予以打破。2023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明確提出“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無疑是應對協調失靈的積極舉(ju) 措,通過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有助於(yu) 發揮宏觀政策牽引性、撬動性強的優(you) 勢,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將經濟推向更高水平循環。
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有助於(yu) 更好統籌短期穩定、長期增長和宏觀經濟結構優(you) 化三大類目標
短期穩定、長期增長和宏觀經濟結構優(you) 化,是宏觀政策需要追求的最重要的三大類目標。基於(yu) 歐美發達經濟體(ti) 的經濟特征和政策實踐所提煉出來的傳(chuan) 統宏觀政策理論認為(wei) ,宏觀政策隻需要實現短期穩定目標,不需要對三大類目標進行統籌考慮。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有助於(yu) 突破傳(chuan) 統宏觀政策理論不關(guan) 注長期增長與(yu) 結構優(you) 化的缺陷,將三大類目標所對應的宏觀政策進行統籌,實現宏觀政策的“三策合一”,最終同時實現三大類目標。
對於(yu) 短期穩定目標,主要通過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等穩定政策加以實現;對於(yu) 長期增長目標,主要通過促進技術進步和人力資本積累等增長政策加以實現;對於(yu) 宏觀經濟結構目標,主要通過再分配政策、補貼政策和稅收政策等結構政策加以實現。需要特別強調的是,上述三大類宏觀政策並非相互獨立,而是相互影響的,因此需要密切配合才能同時實現三大類目標。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實現宏觀政策“三策合一”,能夠促使實際經濟增速、長期潛在增速和最優(you) 經濟結構下的合理增速三者趨於(yu) 一致,從(cong) 而實現最優(you) 宏觀經濟結構下的短期平穩運行與(yu) 長期穩定增長。
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有助於(yu) 推動經濟主體(ti) 形成一致預期,促使各類宏觀政策形成合力
預期反映了經濟主體(ti) 對未來經濟走勢的判斷,樂(le) 觀預期會(hui) 給經濟運行帶來積極信號,並有效促進企業(ye) 投資和居民消費,而悲觀預期則會(hui) 限製企業(ye) 投資和居民消費。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能夠向市場釋放清晰明確、強勁持久的信號,給予微觀主體(ti) 確定的前瞻性指引,推動企業(ye) 部門和居民部門盡快形成一致樂(le) 觀預期,有效提升企業(ye) 投資水平和居民消費信心。
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還能夠規避個(ge) 體(ti) 行為(wei) 加總導致的合成謬誤。微觀個(ge) 體(ti) 基於(yu) 自身效用最大化作出的決(jue) 策,在宏觀層麵加總後反而可能導致非合意的後果,此即個(ge) 體(ti) 行為(wei) 加總導致的合成謬誤。麵對經濟下行壓力,單個(ge) 居民和企業(ye) 減少消費和投資對其自身而言可能是最優(you) 決(jue) 策,但這會(hui) 加劇全社會(hui) 的總需求不足問題,從(cong) 而加大經濟下行壓力。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能夠有力改善微觀個(ge) 體(ti) 的約束條件,優(you) 化微觀個(ge) 體(ti) 的決(jue) 策行為(wei) ,最終打破合成謬誤。從(cong) 居民消費來看,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能夠強化居民部門的信心,提升居民消費需求。從(cong) 企業(ye) 投資來看,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能夠提升企業(ye) 投資的預期回報率,從(cong) 而有力提振企業(ye) 投資意願。
2018年11月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民營企業(ye) 座談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有些政策相互不協調,政策效應同向疊加,或者是工作方式簡單,導致一些初衷是好的政策產(chan) 生了相反的作用”。在政策實踐中往往有多個(ge) 決(jue) 策部門,如果每個(ge) 部門僅(jin) 根據自身目標製定最優(you) 政策,而不考慮自身政策對其他部門的政策目標所產(chan) 生的影響,那麽(me) 單個(ge) 部門的最優(you) 政策對全社會(hui) 而言很可能並不是最優(you) 政策。通過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可以對各部門的政策目標和政策工具進行統籌協調,避免不同部門政策目標和政策工具的潛在矛盾衝(chong) 突,促使各類宏觀政策形成合力。
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有助於(yu) 防範國外政策的負麵溢出效應
當前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政策實踐,都日益重視宏觀政策的國際協調。一方麵,麵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和新冠疫情等全世界需要共同應對的重大危機和挑戰時,加強宏觀政策的國際協調可以讓不同國家的政策形成合力,避免重大危機在全世界範圍的蔓延和加劇。另一方麵,不同經濟體(ti) 之間的宏觀政策操作會(hui) 產(chan) 生相互影響,加強宏觀政策的國際協調可以避免一國的宏觀政策對其他國家造成“誤傷(shang) ”。大量研究表明,發達經濟體(ti) 的宏觀政策操作會(hui) 對新興(xing) 經濟體(ti) 產(chan) 生較為(wei) 明顯的外溢效應。不僅(jin) 如此,發達經濟體(ti) 的宏觀政策操作還可能通過新興(xing) 經濟體(ti) 反過來對其自身產(chan) 生回溢效應。例如,2022年以來美聯儲(chu) 所進行的近40年來最為(wei) 激進的加息操作,就對全世界很多經濟體(ti) 帶來了困擾。有鑒於(yu) 此,越來越多的研究提出應加強宏觀政策的國際協調以避免負向溢出效應的影響。
然而,宏觀政策國際協調的理論框架和政策操作框架還很不完善。在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nei) ,仍然需要通過加強國內(nei) 宏觀政策操作來應對國外政策的負麵溢出效應,這也給國內(nei) 宏觀政策操作帶來更大的挑戰。其一,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等宏觀政策的空間本就不斷收窄,如果再用來應對國外政策的負麵溢出效應,將會(hui) 進一步加劇政策空間收窄的態勢。其二,宏觀政策需要實現的目標本就較多,如果考慮國外政策的負麵溢出效應,將會(hui) 進一步增加政策目標的數量,從(cong) 而加大調控難度。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能夠促使各類宏觀政策形成合力,提高政策效率,從(cong) 而節省寶貴的政策空間。有了政策空間做支撐,宏觀政策可以更好地化解國外政策的負麵溢出效應。此外,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還可以對宏觀政策的目標體(ti) 係進行優(you) 化和重構,從(cong) 而讓宏觀政策能夠更好地應對國外政策的溢出效應。
(作者係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