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製度力量守護綠水青山——總書記掛念的百姓身邊改革事之生態環境篇
發稿時間:2023-12-25 14:26:00 來源:新華社
“老百姓的幸福感來自哪裏?就來自良好的生活環境。”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li) ,藍天也是幸福。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wei) 關(guan) 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開展了一係列開創性工作,決(jue) 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態文明建設從(cong) 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美麗(li) 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記者近日深入多地走訪調研發現,各地牢記總書(shu) 記囑托,推動一項項生態環境領域改革舉(ju) 措落地見效,以製度的力量守護綠水青山,答好生態保護“必答題”。
明職責建幸福河湖
【基層故事】
湖水清澈,波光瀲灩,近處綠樹身影綽約,遠處堤橋相映成趣。盡管近期天氣轉冷,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的月湖之畔,不少市民或三五成群沿湖漫步,或攜親(qin) 朋好友一起在湖畔小坐,享受著冬日江南的和煦陽光。
“一部寧波史,半部在月湖”。月湖被稱為(wei) 寧波“小西湖”,始開鑿於(yu) 唐代,人文底蘊深厚。然而在十多年前,月湖遭遇了“水質危機”:一到夏天湖水便發綠泛黑,不時彌漫臭氣,遊客經此不得不繞道而走。
不隻是月湖如此。曾幾何時,因水而名、緣水而興(xing) 的浙江,背上了前所未有的“水包袱”——全省有6500公裏河道成為(wei) “垃圾河”,有5100公裏河道成為(wei) “黑臭河”。
河湖生態環境,既關(guan) 係著整體(ti) 生態係統的健康,也關(guan) 係著群眾(zhong) 生活的幸福感。
河湖汙染,表象在水裏,根子在岸上。上遊汙染,到下遊才能體(ti) 現;岸上汙染,到水中才能體(ti) 現;左岸汙染,右岸也能體(ti) 現。在以往“環保不下河,水利不上岸”“九龍治水、各管一段”的分割管理體(ti) 製下,河流治汙一直是個(ge) 老大難問題。
針對這一難題,浙江省2013年決(jue) 策實施“五水共治”,率先全麵推行“河長製”,治汙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開啟浙江河湖係統治理之路。
自2017年起,月湖水生態綜合整治工作全麵啟動。水體(ti) ,要全麵清淤除磷,種植沉水植物,引進水質淨化設備;湖岸,要結合“海綿城市”理念重新設計排水係統,做好水土保護……多項工作齊頭並進,涉及多個(ge) 業(ye) 務部門,由黨(dang) 政領導幹部擔任河湖長,成為(wei) 推動工作的一個(ge) 硬招實招。
近年來,寧波市市級總河湖長、河湖長名單都會(hui) 向社會(hui) 公布。當地有哪些重要的河流湖泊、對應的河湖長是哪位黨(dang) 政領導幹部、聯係方式等,都一目了然。月湖也名列其中。
如今,這場水質保衛“攻堅戰”已初戰告捷,月湖水環境已基本穩定在地表水IV類水質標準,部分水質指標已達到III類。

2022年3月8日拍攝的月湖景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胡學軍(jun) 攝)
【新聞深一度】
201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全麵推行河長製的意見》;2017年12月,《關(guan) 於(yu) 在湖泊實施湖長製的指導意見》印發。
在2017年新年賀詞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每條河流要有‘河長’了”。2018年6月、12月,河長製、湖長製全麵建立,這是解決(jue) 我國複雜水問題、維護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舉(ju) 措,是完善水治理體(ti) 係、保障國家水安全的製度創新。
通過實施河湖長製,很多河湖實現了從(cong) “沒人管”到“有人管”、從(cong) “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轉變,推動解決(jue) 了一批河湖管理保護難題,河湖狀況逐步好轉。
常體(ti) 檢守綠水青山
【基層故事】
“環境好了,河裏的魚越來越多。”山東(dong) 泰安寧陽縣磁窯鎮磁窯西村村民王彪說。
海子河是磁窯鎮的“母親(qin) 河”。由於(yu) 化工園區工業(ye) 汙水長期直排入河,城鎮生活汙水處理廠難以處置高濃度化工廢水,管網破舊造成雨汙分流不徹底等原因,海子河一度成為(wei) 黑臭水體(ti) ,汙染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jue) 。“下水走一圈,腿肚子都癢。”王彪說。
海子河的汙染,也成為(wei)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一直關(guan) 注的問題。
2017年,第一輪督察期間,群眾(zhong) 就曾投訴寧陽化工園區企業(ye) 偷排廢水,使海子河臭氣熏天,當地政府在沒有徹底解決(jue) 問題的情況下上報整改完成。
實際整改成效如何?督察組緊盯不放。
2021年,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進駐山東(dong) 期間,督察人員又一次來到現場。督察人員檢查發現,園區整改不力,工業(ye) 汙水長期直排,環境汙染問題依舊突出。
海子河位於(yu) 黃河下遊。海子河的水生態環境治理,是確保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不可缺失的一環。督察組將海子河汙染問題作為(wei) 典型案例向全社會(hui) 進行公開通報。
2021年9月,當地市縣兩(liang) 級黨(dang) 委、政府專(zhuan) 門成立海子河環境問題整改工作專(zhuan) 班,強力推進海子河整改工作。
“救水”第一步,是控源截汙。泰安對海子河沿線所有排汙口進行聯合排查,實施“一口一策”分類處置,聘請專(zhuan) 家團隊對沿線34個(ge) 排水口逐一製定整改方案,逐口落實整改措施。
當地製定園區管網改造提升整體(ti) 方案,新改建管道12公裏,將化工企業(ye) 汙水管網通過專(zhuan) 管單獨接入磁窯汙水處理廠,取締不合規溢流口,解決(jue) 工業(ye) 汙水溢流直排問題,實現園區工業(ye) 汙水密閉運行,與(yu) 海子河環境完全隔離開來。
為(wei) 持續提升海子河濕地自淨能力,當地還大力實施海子河清淤整治,給汙染河段“大換血”,並在河底栽植了10多個(ge) 品種共70餘(yu) 萬(wan) 株水生植物,沿岸播撒四季青草種2萬(wan) 餘(yu) 平方米。

2023年夏日的海子河風光。受訪者供圖
如今,海子河再現綠水清波。當地正在抓緊建設海子河濕地公園,讓生態紅利惠及鄉(xiang) 裏群眾(zhong) 。
“到了夏天,我們(men) 就又可以像小時候一樣,在岸邊吹風散步了!”王彪感慨道。
【新聞深一度】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體(ti) 製創新和重大改革舉(ju) 措。從(cong) 2015年底試點開始,督察已完成對31個(ge) 省(區、市)和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的兩(liang) 輪全覆蓋,並對一些部門和中央企業(ye) 開展了督察。督察敢於(yu) 動真格,不怕得罪人,咬住問題不放鬆,成為(wei) 推動地方黨(dang) 委和政府及其相關(guan) 部門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的硬招實招。
兩(liang) 輪督察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經濟效果、社會(hui) 效果和環境效果。截至2023年5月,第一輪督察明確的3294項整改任務,總體(ti) 完成率超過97%,第二輪督察明確的2164項整改任務已完成61%。
經黨(dang) 中央、國務院批準,2023年11月,第三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已經全麵啟動,正在對福建、河南、海南、甘肅、青海5省生態環境開展新一輪“體(ti) 檢”。
劃紅線護美麗(li) 家園
【基層故事】
今年57歲的白瑪喬(qiao) ,是西藏林芝市巴宜區立定村村民,也是雅尼濕地45名管護員之一。
白瑪喬(qiao) 守護的雅尼國家濕地公園位於(yu) 雅魯藏布江與(yu) 尼洋河交匯處,被劃入了生態保護紅線範圍內(nei) 。
每天上午9點,白瑪喬(qiao) 準時帶好工具出發。修補圍欄、阻止不文明行為(wei) 、撿拾垃圾……白瑪喬(qiao) 通常要圍著雅尼濕地走上半天。管護途中,遙遠的路程是考驗,頂著風浪劃船巡查亦是家常便飯。

白瑪喬(qiao) (中)正在工作中。(丁增尼達攝)
今年年初,白瑪喬(qiao) 鄰居家的窗戶玻璃被彈弓打壞,她和村民們(men) 擔心使用彈弓的人會(hui) 傷(shang) 害濕地中的珍稀鳥類。大家立刻尋訪周邊村民,並且增加了濕地巡邏的次數,還利用社交網絡發布提示。
白瑪喬(qiao) 說:“夏季的時候,為(wei) 防止河中沙洲有人盜砂、釣魚等,我們(men) 管護員必須劃著村裏集資買(mai) 的牛皮船去查看,哪怕天氣不好也不能有半點馬虎。”
隨著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和濕地公園建設推進,當地曾經的砂石廠關(guan) 閉了,村民的生活也在發生變化——
之前這裏的村民放牧沒有規劃,大量養(yang) 殖的牛羊造成植被破壞。現在村民都放下牧鞭,有的從(cong) 事生態旅遊業(ye) ,有的發展起藏雞養(yang) 殖場、生態果園等產(chan) 業(ye) 。村民每年還能收到國家發放的生態補償(chang) 資金,生活越來越好。
更重要的是,人們(men) 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也提升了。以前牲畜糞便無人打掃,現在村民們(men) 都會(hui) 收回家中做肥料;以前村民習(xi) 慣隨手丟(diu) 垃圾,現在會(hui) 主動撿起各種雜物……
“雅尼濕地的生態越變越好,看到整潔的環境,我心裏很舒坦。我給孩子們(men) 認真講述這些年來管護工作中發生的故事,更會(hui) 叮囑他們(men) ,未來一定要把雅尼濕地建設得更加美麗(li) 。”白瑪喬(qiao) 說。

俯瞰雅尼濕地(無人機照片)。(丁增尼達攝)
雅尼濕地的變遷是西藏落實生態保護紅線製度的一個(ge) 縮影。
在西藏這片雪域高原,生態保護紅線麵積達到60.8萬(wan) 平方公裏,全區50%以上的國土麵積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範圍,零審批零引進“三高”企業(ye) 和項目。2016年至2022年,年均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生態保護崗位53.77萬(wan) 個(ge) ,累計兌(dui) 現生態補償(chang) 資金126.37億(yi) 元。
如今,西藏全區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99%以上,地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生態優(you) 勢正不斷轉化為(wei) 經濟優(you) 勢、發展優(you) 勢。
【新聞深一度】
生態保護紅線,是國土空間規劃的一條重要控製線,是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一項製度創新。
在已有各類自然保護地的基礎上,我國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嚴(yan) 格保護生態空間範圍內(nei) 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製性嚴(yan) 格保護的區域。目前,我國陸域紅線麵積占陸域國土麵積比例超過30%,覆蓋重要生態區域。
生態保護紅線與(yu) 耕地和永久基本農(nong) 田、城鎮開發邊界構成的三條控製線,已成為(wei) 我國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chan) 業(ye) 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進一步夯實了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基礎。(記者王念、張武嶽、高敬、田金文、顧小立、王靖)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