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文精神

文章

在文明交流中實現符合本國曆史文化特點的現代化

發稿時間:2023-12-19 10:59:16   來源:《學習(xi) 時報》   作者:鄭必堅

  人類社會(hui) 發展進程曲折起伏,各國探索現代化道路的曆程充滿艱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與(yu) 世界政黨(dang) 高層對話會(hui) 上指出:“當今世界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各具特色的現代化道路,植根於(yu) 豐(feng) 富多樣、源遠流長的文明傳(chuan) 承。”人類社會(hui) 創造的各種文明,都閃爍著璀璨光芒,為(wei) 各國現代化積蓄了厚重底蘊、賦予了鮮明特質,並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共同為(wei) 人類社會(hui) 現代化進程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各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的今天,任何一種文化都不可能在單一語境中自給自足,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鑒是世界文明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實現符合本國曆史文化特點的現代化的必然途徑。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是中國現代化發展之路的曆史底蘊

  實現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矢誌奮鬥的夢想。中國人為(wei) 實現現代化,從(cong) 鴉片戰爭(zheng) 以來奮鬥了180多年,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自成立的那一天起,至今也為(wei) 此奮鬥了100多年。為(wei) 什麽(me) 中國人能夠一代接一代始終不渝地為(wei) 中國的現代化而奮鬥,就在於(yu) 中國是一個(ge) 擁有自強不息、革故鼎新優(you) 良文明傳(chuan) 統的國家。正是在這個(ge) 意義(yi) 上,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是中國現代化發展之路的曆史底蘊。

  毫無疑問,沒有馬克思主義(yi) 的指導,我們(men) 不可能實現現代化。曆史走過了曲折的道路。中國人在沒有找到馬克思主義(yi) 之前,曾經認認真真地學習(xi) 西方的現代化經驗。從(cong) 洋務運動到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一次次嚐試,一次次奮鬥,結果都失敗了。在找到馬克思主義(yi) 之後,中國人才在精神上由被動轉入主動,懂得了要按照社會(hui) 發展規律去推進中國的現代化。但是實踐又進一步告訴我們(men) ,有了馬克思主義(yi) ,還要使之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才能打開中國現代化的正確道路。從(cong) 毛澤東(dong) 提出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到鄧小平領導我們(men) 改革開放,一直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我們(men)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魂、以中華文明為(wei) 根,探索中國的現代化之路,終於(yu) 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曆史文化特點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上莊嚴(yan) 宣告:我們(men) 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文明複興(xing) 是中國通過和平發展走向現代化的深刻內(nei) 涵

  中國的現代化是一個(ge) 和平發展而不是對外擴張掠奪的過程。而這樣一條和平發展的道路,正是中華民族實現文明複興(xing) 的曆史進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走和平發展道路,是我們(men) 黨(dang) 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我國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抉擇。他說:“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消除戰爭(zheng) ,實現和平,是近代以後中國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願望。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華民族優(you) 秀文化傳(chuan) 統的傳(chuan) 承和發展,也是中國人民從(cong) 近代以後苦難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結論。”這就從(cong) 根本上決(jue) 定了中國的現代化之路,乃是要用文明的理念、文明的方式、文明的手段、文明的形象去實現文明的複興(xing) 。

  首先,中國的現代化之路,與(yu) 西方發達國家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之路完全不同。西方發達國家的那種充滿戰爭(zheng) 、販奴、殖民、掠奪等血腥罪惡,給廣大發展中國家帶來深重苦難的現代化之路是我們(men) 從(cong) 根本上反對和唾棄的。與(yu) 此相反,中國式現代化始終堅持和平發展,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yu) 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yu) 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

  其次,中國的現代化之路,同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多災多難的曆史直接相關(guan) 。我們(men) 深知霸權之可惡、和平之可貴,所以一要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二要用和平的方式、文明的方式實現國家發展和現代化。無論中國發展到哪一步,中國永不稱霸、永不擴張、永不謀求勢力範圍。曆史已經並將繼續證明這一點。

  再次,中國的現代化之路,從(cong) 更深刻的原因來說,是中國人擁有和平發展的文化基因。幾千年來,以自強不息、刻苦耐勞著稱的中華民族,又是主張以和為(wei) 貴、協和萬(wan) 邦、講信修睦、善待鄰邦等文明傳(chuan) 統的民族。和平和自強一樣,早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中,刻進了中國人的基因裏。數百年前,即使中國強盛到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占世界30%的時候,也從(cong) 未對外侵略擴張。這就是多少代中國人為(wei) 民族複興(xing) 而不懈奮鬥的最深層動力。

  最後,中國的現代化之路,同時也是以“和平”破解“中國威脅論”、以“崛起”破解“中國崩潰論”的偉(wei) 大鬥爭(zheng) 精神的展現。麵對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不確定性大大增強,某些強權對中國的打壓也大大增強。無論是對中國“去風險”,還是鼓噪中國“衰退”,都說明這個(ge) 世界還不太平。而堅持和平發展的現代化之路,就是要反對保護主義(yi) 、單邊製裁,反對搞“築牆設壘”“脫鉤斷鏈”。這也就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再三要求我們(men) 的,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時,要堅持發揚鬥爭(zheng) 精神。

  總而言之,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至今,中國之所以能夠在世界上和平發展、創造人類文明曆史的奇跡,其最深刻的原因,就在於(yu) 是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指導下,創造性地繼承和發展自己民族優(you) 秀文明傳(chuan) 統,同時積極借鑒吸收當代世界各種文明的有益成果,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實現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hui) 文明、生態文明這五大文明在內(nei) 的中華文明的偉(wei) 大複興(xing) 。

  文明交流互鑒是世界各國走好本國特色現代化之路的根本途徑

  每種文明都有其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都是人類的精神瑰寶。不同文明隻有相互借鑒,才能共同進步。隻有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wei) 推動人類社會(hui) 進步的動力,才能有效維護世界和平。世界各國的現代化,是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中實現的。

  當今世界,人類社會(hui) 在發展進步的同時,又麵臨(lin) 諸多難題和挑戰。麵對挑戰,不僅(jin) 需要運用當代人類的新知,而且需要運用人類長久曆史發展進程積累的智慧。隻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認識世界、認識社會(hui) 、認識自己,也才能更好地開創人類社會(hui) 的未來。比如當今世界麵對越來越嚴(yan) 峻的環境問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就可以為(wei) 人類修複自己的家園送上一劑良藥。當今世界因為(wei) 各種各樣的利益糾紛與(yu) 衝(chong) 突而紛爭(zheng) 不斷時,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的“和而不同”則又可以為(wei) 化解矛盾提供明智的思路。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人類文明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進步的源泉。世界上有20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ge) 民族、多種宗教。不同曆史和國情,不同民族和習(xi) 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豐(feng) 富多彩。文明沒有高下、優(you) 劣之分,隻有特色、地域之別。文明差異不應該成為(wei) 世界衝(chong) 突的根源,而應該成為(wei) 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中華文明與(yu) 世界其他文明一樣,有著自己的悠久曆史和文化傳(chuan) 統,我們(men) 完全可以通過文明交流互鑒,而不是文明衝(chong) 突,來達到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促進的目的,並為(wei) 解決(jue) 人類的問題貢獻各自的智慧。

  “全球文明倡議”為(wei) 世界範圍實現現代化提供了中國方案

  2023年3月,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與(yu) 世界政黨(dang) 高層對話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繼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後,又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議”,為(wei) 促進人類文明交流進步,解答世界之問、曆史之問、時代之問,提供了中國方案。

  10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又指出:“我們(men) 追求的不是中國獨善其身的現代化,而是期待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內(nei) 的各國一道,共同實現現代化。世界現代化應該是和平發展的現代化、互利合作的現代化、共同繁榮的現代化。”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中國人民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走出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既造福於(yu) 中國人民,也促進了世界各國的共同發展。全球文明倡議的四個(ge) “共同倡導”,即共同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共同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共同倡導重視文明傳(chuan) 承和創新、共同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揭示了人類文明的發展規律,體(ti) 現了文明的多樣性、共通性、發展性、包容性等特征,其核心在於(yu) 通過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打造利益交融、共同發展的利益共同體(ti) 和命運共同體(ti) 。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說:“世界各國盡管有這樣那樣的分歧矛盾,也免不了產(chan) 生這樣那樣的磕磕碰碰,但世界各國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擁有同一個(ge) 家園,應該是一家人。世界各國人民應該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張開懷抱,彼此理解,求同存異,共同為(wei)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而努力。”

  總而言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中國人民創造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為(wei) 人類建設更加美好社會(hui) 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麵向未來,中國將一如既往為(wei) 世界和平安寧作貢獻,一如既往為(wei) 世界共同發展作貢獻,一如既往為(wei) 世界文明交流互鑒作貢獻,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攜手同行現代化之路,努力為(wei) 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鄭必堅:原中央黨(dang) 校常務副校長、中國國家創新與(yu) 發展戰略研究會(hui) 創始會(hui) 長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