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創新必須修好政府與市場經濟學
發稿時間:2023-12-11 15:33:06 來源:人民論壇網 作者:李稻葵
做強做優(you) 做大國有企業(ye) ,必須修好政府與(yu) 市場經濟學。國有企業(ye) 和國有資本本質上是市場與(yu) 政府相結合的產(chan) 物,政府與(yu) 市場經濟學就是研究如何讓政府的行為(wei) 和激勵與(yu) 市場經濟的發展同向發力、互相促進,這是經濟學的一個(ge) 新的分支。2019年4月,清華大學成立了政府與(yu) 市場經濟學國際學會(hui) ,並創辦了一個(ge) 國際性雜誌,定期舉(ju) 辦年會(hui) 和各種研討會(hui) ,以推動該領域的研究。政府與(yu) 市場經濟學也是基於(yu) 中國的經濟實踐提煉出的一些心得,並將此推廣到世界各地,形成一係列具有普遍意義(yi) 的經濟學新知。那麽(me) ,政府與(yu) 市場經濟學如何在做強做優(you) 做大國有企業(ye) 中發揮作用呢?對此,我分享三個(ge) 方麵的體(ti) 會(hui) 。
第一個(ge) 體(ti) 會(hui) 是國資國企必須真正解決(jue) 國家的經濟安全問題,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兩(liang) 件大事。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必然會(hui) 湧現出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如果僅(jin) 僅(jin) 依靠麵向市場的、一切以經濟效益為(wei) 導向的民營經濟在市場上運作,有可能會(hui) 引發總體(ti) 的不安全和係統性風險。因為(wei) 企業(ye) 通常隻會(hui) 考慮自身利潤,加總起來就可能放大風險,出現“羊群效應”,甚至可能導致經濟上的波動和市場風險。國資國企恰恰能夠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因為(wei) 國資國企是黨(dang) 和政府直接領導下的市場主體(ti) 。國家和政府能夠從(cong) 整體(ti) 經濟安全的角度發現問題,並通過國資國企的運作及時解決(jue) 這些重大問題。舉(ju) 例來說,當前我們(men) 所關(guan) 注的軟件(包括工業(ye) 軟件和一些基礎軟件)是芯片設計、工業(ye) 設計的基礎和關(guan) 鍵,投資回報不確定性和風險較高,單個(ge) 民營經濟往往是沒有動力和能力去研發製造的,在很長時間內(nei) 都選擇直接高價(jia) 采買(mai) 國外軟件,這就埋下了技術“卡脖子”的風險和隱患。近幾年,隨著全球科技競爭(zheng) 愈演愈烈,關(guan) 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愈發凸顯,基礎工業(ye) 設計包括芯片設計麵臨(lin) 較為(wei) 嚴(yan) 峻的困難和挑戰。這些問題隻能由國企統一起來集中力量加以應對。總的來說,在通用技術、基礎研究等關(guan) 涉國家安全的重點領域,國資國企必須發揮科技創新、產(chan) 業(ye) 控製、安全支撐作用。而與(yu) 國家安全沒有直接關(guan) 係的發展領域,則可以由效率更高、跑得更快的民營經濟發揮積極作用。簡言之,就是要讓國資國企切實擔負起支撐國家安全的重任,但不能泛化國家安全問題,不能以國家安全為(wei) 由過多占用民營企業(ye) 的發展空間。
第二個(ge) 體(ti) 會(hui) 是要通過國資國企發展解決(jue) 效率問題。當前影響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的一個(ge) 問題,就是權力下放不夠。過去我們(men) 存在認識上的誤區,對國資國企監管過多過細,對國資國企主要負責人授權有限,導致國有企業(ye) 家在市場運作中反應不夠快、拍板不夠快,想做的很多事情需要層層匯報,到最後可能就不了了之。國資國企是政府與(yu) 市場的一個(ge) 交界口,政府部門不宜對國資國企進行過多過細的監管和幹預,而是要適度放權給國資國企負責人,讓他們(men) 大膽地麵向市場去運作。畢竟政府領導對實際市場運作可能了解不深不透,而國有企業(ye) 家長期紮根於(yu) 市場一線,對市場需求、市場運作規律等具備較為(wei) 充分的認知,賦予國有企業(ye) 家更多的經營決(jue) 策權,對於(yu) 激發市場主體(ti) 活力,弘揚企業(ye) 家精神,推動國有企業(ye) 發揮更大作用、實現更大發展意義(yi) 重大。
第三點體(ti) 會(hui) 與(yu) 第二點相輔相成,就是不僅(jin) 要為(wei) 國有企業(ye) 家適度放權,而且對國資國企主要負責人不宜過度追責和問責。市場經營永遠是有風險的,如果過度強調責任追究,那麽(me) 勢必會(hui) 導致國有企業(ye) 主要負責人不敢決(jue) 策、不敢冒險,從(cong) 而可能會(hui) 錯過很多機會(hui) ,也可能會(hui) 影響企業(ye) 的經濟效益。我認為(wei) ,對國有企業(ye) 主要負責人的問責和追責不能完全等同於(yu) 對政府領導幹部的問責和追責,要適當地為(wei) 其鬆綁,在一定程度上放寬對國有企業(ye) 家經營投資的責任追究。市場是瞬息萬(wan) 變的,市場風險是層出不窮的,對於(yu) 國有企業(ye) 家的評價(jia) 要注重長期,不能拘泥於(yu) 短期業(ye) 績或者少部分投資決(jue) 策。隻有適當地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約束,才能激勵國有企業(ye) 主要負責人大膽決(jue) 策、勇於(yu) 創新、敢於(yu) 爭(zheng) 先,才能讓國資國企變得更加強大,從(cong) 而更好地為(wei) 國家的經濟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