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金融高水平雙向開放
發稿時間:2023-11-23 13:59:0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記者 姚 進
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明確,“要著力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確保國家金融和經濟安全。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穩步擴大金融領域製度型開放,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ye) 興(xing) 業(ye) ”。這為(wei) 下一階段金融業(ye) 對外開放指明了方向。
有序擴大金融高水平開放
中國人民銀行11月19日公告,人民銀行會(hui) 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審查批準“萬(wan) 事網聯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wan) 事網聯公司”)提交的銀行卡清算機構開業(ye) 申請。11月17日,人民銀行向萬(wan) 事網聯公司核發銀行卡清算業(ye) 務許可證。
據了解,萬(wan) 事網聯公司是萬(wan) 事達公司(MasterCard)與(yu) 網聯清算有限公司在中國境內(nei) 共同發起設立的合資公司。獲得行政許可後,萬(wan) 事網聯公司可在我國境內(nei) 授權成員機構發行和受理“萬(wan) 事達”品牌的人民幣銀行卡。
繼銀聯和連通公司後,萬(wan) 事網聯公司成為(wei) 我國第三家銀行卡清算機構,同時也是我國第二家中外合資的銀行卡清算機構。“這是中國金融業(ye) 新一輪對外開放的又一標誌性事件。”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說,我國銀行卡清算市場的開放,意味著我國金融業(ye) 對外開放進入了金融基礎設施開放的階段,這將推動我國境內(nei) 支付清算市場更好地遵從(cong) 國際規則、提高服務水平、防控金融風險,對於(yu) 推進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提升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yi) 。未來,金融管理部門應完善全麵風險監管體(ti) 係,提升審慎監管水平和風險管理能力,確保新時代銀行卡清算市場開放行穩致遠。
近年來,金融管理部門主動有序擴大金融業(ye) 高水平開放。比如,大幅放寬金融服務業(ye) 市場準入。2018年以來,金融管理部門推出了50多條金融業(ye) 開放措施,吸引外資來華設立超過110家金融機構。同時,積極推進債(zhai) 券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債(zhai) 券通”“互換通”平穩高效運行,債(zhai) 券市場投資環境持續優(you) 化,境外投資者入市投資便利性不斷提升。截至2023年9月末,共有1110家境外機構進入我國債(zhai) 券市場,境外機構持有我國債(zhai) 券3.3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較5年前增長近200%。此外,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人民幣作為(wei) 支付貨幣、投融資貨幣、儲(chu) 備貨幣的功能不斷增強,已初步具備了國際使用的網絡效應,為(wei) 境內(nei) 外主體(ti) 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貨幣選擇。
外匯領域改革開放也在有序推進。在全國實施跨境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政策,賦予銀行更多審核自主權,便利優(you) 質企業(ye) 外匯結算,支持貿易創新發展。截至2023年9月末,全國已累計辦理優(you) 質企業(ye) 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業(ye) 務超427萬(wan) 筆,金額超1.9萬(wan) 億(yi) 美元。同時支持承包工程企業(ye) 境外資金集中管理,幫助企業(ye) 有效盤活境外沉澱資金,服務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下一步,如何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精神?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要擴大金融高水平雙向開放。穩慎紮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深化外匯領域改革開放,促進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穩步擴大金融市場製度型開放,積極參與(yu) 國際金融治理。人民銀行將繼續按照黨(dang) 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繼續穩步擴大金融領域製度型開放,著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同時,堅持多邊主義(yi) 原則,以建設者、貢獻者的角色參與(yu) 全球經濟治理。
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強調,加強優(you) 質金融服務,擴大金融高水平開放,服務好“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建設,穩慎紮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人民幣國際化經過十餘(yu) 年的發展,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目前在我國金融機構、企業(ye) 和個(ge) 人開展的跨境交易總額中,有近一半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主要離岸人民幣市場存款近1.5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計價(jia) 金融產(chan) 品日趨豐(feng) 富。2022年5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人民幣在SDR中權重由2016年確定的10.92%進一步上調至12.28%,反映出國際社會(hui) 對人民幣可自由使用程度提高的認可。
貨幣國際化是一個(ge) 長期過程,是國家綜合實力和金融市場發展的結果。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認為(wei) ,人民幣逐步走向國際化是我國國力增強和改革開放的曆史必然,人民幣國際地位提升,也反映出國際社會(hui) 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接下來應繼續穩步提升人民幣國際化水平,服務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當前國際貨幣體(ti) 係多元化步伐加快,經營主體(ti) 對人民幣使用的內(nei) 生需求增加,同時國際環境也複雜多變。”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局近日發文稱,人民幣國際化要順勢而為(wei) ,繼續堅持市場驅動、互利共贏的原則,更加注重提高質量和水平,聚焦貿易投資便利化,不斷優(you) 化人民幣跨境投融資、交易結算等基礎性製度安排,增強跨境人民幣業(ye) 務服務實體(ti) 經濟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能力,為(wei) 經濟主體(ti) 提供多元化的幣種選擇,紮實推進人民幣國際使用。同時,堅持穩中求進,不斷提升監管能力和開放條件下的風險防範水平,築牢“防波堤”,保障人民幣國際化在守住安全底線的前提下穩步推進。
首先,便利經營主體(ti) 在對外貿易投資中更多使用人民幣。繼續做好製度設計、政策支持和市場培育,加強本外幣協同,完善人民幣跨境使用基礎設施建設,使人民幣能用、好用。有序推進本外幣一體(ti) 化資金池試點。圍繞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粵港澳大灣區及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推動人民幣跨境投融資業(ye) 務創新,優(you) 化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試點規則,建成海南自貿港、橫琴合作區資金“電子圍網”。
其次,穩妥有序推進金融市場全麵製度型開放。進一步提高我國金融市場開放和準入程度,提高人民幣金融資產(chan) 的流動性,豐(feng) 富風險對衝(chong) 工具,提高外匯交易操作便利性,更好滿足全球人民幣資產(chan) 投資者資產(chan) 配置和風險管理需求。支持更多境外央行、國際開發機構、跨國企業(ye) 集團等在境內(nei) 發行熊貓債(zhai) 。
再次,繼續穩步推進央行間雙邊本幣互換和本幣結算合作。發揮好貨幣互換對支持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和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作用,加強與(yu) 周邊和東(dong) 盟國家本幣結算(LCS)合作。推進人民幣對相關(guan) 國家貨幣直接交易,支持境外國家和地區發展當地人民幣外匯市場。
同時,支持離岸人民幣市場健康發展。完善離岸市場人民幣流動性供給機製,激發經營主體(ti) 創新發展離岸人民幣市場產(chan) 品和服務的動力。豐(feng) 富離岸人民幣風險管理工具,滿足國際投資者風險管理需要。優(you) 化人民幣清算行布局,加強對清算行的政策支持,發揮好清算行培育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積極作用。
此外,加強跨境人民幣業(ye) 務監管。強化事中事後監測和非現場檢查能力建設,加強現場檢查工作。進一步完善跨境資金流動評估預警體(ti) 係,健全本外幣一體(ti) 化的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管理框架,豐(feng) 富宏觀審慎管理工具箱,加強宏觀審慎管理與(yu) 微觀監管間的配合,提升開放條件下跨境資金流動的管理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守好不發生係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積極參與(yu) 國際金融治理
在擴大對外開放的同時,我國還積極參與(yu) 國際金融治理。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牽頭二十國集團可持續金融工作,參與(yu) 國際清算銀行人民幣流動性安排。今年,中美、中歐還成立了金融工作組,就經濟和金融領域相關(guan) 問題與(yu) 美歐加強溝通和合作。
“當前,世界經濟處於(yu) 深刻調整期,增長緩慢且不均衡,流動性持續收緊、地緣政治衝(chong) 突的影響值得密切關(guan) 注。加強國際宏觀經濟金融政策對話,有助於(yu) 促進政策協調,共同培育發展新動能,提升全球經濟金融韌性,實現可持續發展與(yu) 合作共贏。”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近日在2023金融街論壇年會(hui) 上表示。
經濟全球化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開放合作、互利共贏是明智選擇。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人民銀行通過二十國集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清算銀行、多邊開發銀行等全球治理平台、機製,積極參與(yu) 全球金融治理和政策協調,貢獻中國智慧、展現大國擔當、維護國家利益。
“麵對複雜嚴(yan) 峻的國際形勢,我們(men) 真誠希望各國間加強對話,深化合作。”宣昌能說,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全球治理體(ti) 係處於(yu) 調整變革的關(guan) 鍵時期。人民銀行將繼續積極參與(yu) 國際經濟金融治理,與(yu) 各國特別是主要經濟體(ti) 國家保持並強化宏觀經濟金融政策對話與(yu) 協調,支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具體(ti) 來看,一是切實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對話與(yu) 協調,尤其是在世界經濟增長、風險防範、數字經濟、綠色發展、氣候變化等重要領域,共同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維護金融穩定。二是堅定推進全球金融治理改革,構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應繼續推動份額改革,實現份額占比調整,更好反映成員國在全球經濟中的相對地位,提高新興(xing) 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話語權和代表性。三是維護多邊貿易體(ti) 係的權威性和有效性。推進雙邊、區域和多邊合作,堅決(jue) 反對人為(wei) 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共同維護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貿格局,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四是加強綠色金融領域的交流合作。當前,中國正致力於(yu)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人民銀行將堅持綠色、開放的理念,持續發揮綠色金融的資源配置、風險管理、市場定價(jia) 功能,著力構建完善的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體(ti) 係。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