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發稿時間:2023-11-15 14:36:08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作者:鈕文新
2023年10月31日,被業(ye) 界高度關(guan) 注的中國最高規格金融工作會(hui) 議傳(chuan) 來消息,值得關(guan) 注的是:以往被冠以“全國金融工作會(hui) 議”的稱謂,悄然變為(wei) “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為(wei) 什麽(me) 發生這樣的變動?因為(wei) “加強黨(dang) 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證”,同時必須把黨(dang) 的經濟工作目標化為(wei) 金融工作的靈魂。這不僅(jin) 是未來中國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必須“技配其道”的根本保障,同時也是中國金融發展必須走出中國特色的根本保障。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zheng) 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幅提高這一核心競爭(zheng) 力關(guan) 乎國家前途和命運。所以我們(men) 必須清醒地意識到:中國金融的發展必須“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必須把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高質量發展作為(wei) 金融改革發展以及金融實踐創新、理論創新、製度創新的核心遵從(cong) ,這無疑是中國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關(guan) 鍵要義(yi) 。
所以,研讀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消息,我們(men) 應當可以深刻地領悟到,此次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精神實質在於(yu) :闡述中國需要怎樣的金融供給。
用一句話概括,或應是:未來,全體(ti) 中國金融業(ye) 應當將黨(dang) 的經濟工作目標當作自身發展的目標,以此為(wei) 前提,通過更加深入、更加係統的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構建中國特色的現代金融體(ti) 係,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
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堅實路基
怎樣的路才是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
是次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至少給出了初步答案:從(cong) 理論上說,中國金融業(ye) 界要把“馬克思主義(yi) 金融理論同當代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從(cong) 實踐中看,中國金融業(ye) 界“必須堅持黨(dang) 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價(jia) 值取向,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作為(wei) 根本宗旨,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wei) 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堅持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堅持深化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堅持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同時,還要“努力把握新時代金融發展規律”。在上述基礎上,“持續推進我國金融事業(ye) 實踐創新、理論創新、製度創新,奮力開拓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
當然,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是一套完整而獨到的現代金融體(ti) 係,需要尊重金融底層邏輯,理順各個(ge) 金融領域的關(guan) 係,同時建章立製,明確中國特色的現代金融體(ti) 係要什麽(me) ,不要什麽(me) ;要什麽(me) 多一些,要什麽(me) 少一些。
至少,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首先要求中國金融業(ye) 界大幅提高金融係統的政治站位,胸懷“國之大者”,強化其使命擔當;必須嚴(yan) 厲排斥金融亂(luan) 象和金融腐敗,必須大幅提高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的質效,必須惡補金融監管和金融治理能力的短板,必須有效防範金融風險、化解經濟金融風險隱患。從(cong) 此次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的精神看,這不僅(jin) 是中國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當務之急,而且中央已經下決(jue) 心,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這些問題,並以此作為(wei) “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重要抓手。
上述“八個(ge) 堅持”為(wei) 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鋪就了底色,奠定了堅實的路基。在此基礎上,我們(men) 需要“努力把握新時代金融發展規律,持續推進我國金融事業(ye) 實踐創新、理論創新、製度創新”。這就是中國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目標導向,就是把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走深走實的本源動能。
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必須“技配其道”
所謂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必須“技配其道”是指:一切金融技術的改革創新必須匹配國家發展戰略需求——這個(ge) 根本之道。否則,金融就很容易走向自我循環、擊鼓傳(chuan) 花、空轉套利的歪路。這方麵的曆史教訓不可謂不深刻。
回望金融改革40年,中國向西方學習(xi) 金融,的確在金融技術方麵取得很大進步,但我們(men) 同時也要看到一個(ge) 重要問題:全球性的金融自由化思潮湧動,與(yu) 之相伴的是一係列金融亂(luan) 象惡性膨脹:資金出表,體(ti) 外循環;高息攬儲(chu) ,多層嵌套;擊鼓傳(chuan) 花,空轉套利;群情躁動,騙子叢(cong) 生。尤其是在互聯網技術的作用下,各色金融技術的無序發展,其結果是什麽(me) ?金融越發傾(qing) 斜於(yu) 短期套利,脫實向虛,丟(diu) 棄了服務實體(ti) 經濟的本分,變成自我循環、擊鼓傳(chuan) 花的“遊戲王國”。
近年來,中國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取得了明顯而重大的曆史性成就,鏟除了P2P等互聯網金融的惡性擴張,大幅壓縮了空轉套利、體(ti) 外循環規模,規範了金融定義(yi) 定位,把金融業(ye) 務全部納入監管體(ti) 係,大幅提高了中國金融供給質量。
正如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在回顧過去6年中國金融發展足跡時所指出的那樣:這些實踐成果、理論成果來之不易。
來之不易,是感慨,更是事實。我們(men) 必須意識到,金融亂(luan) 象和腐敗仍然存在,不少是自由主義(yi) 金融思維定式之下,一整套金融技術保障合聚而成的結果。所以中央清醒地看到並毫不掩飾地指出:“金融領域各種矛盾和問題相互交織、相互影響,有的還很突出,經濟金融風險隱患仍然較多,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的質效不高,金融亂(luan) 象和腐敗問題屢禁不止,金融監管和治理能力薄弱。”
也正因如此,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撂下重話:“金融係統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胸懷‘國之大者’,強化使命擔當,下決(jue) 心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這些問題,以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這實際是為(wei) 未來中國金融工作指明方向,即將原則導向、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合為(wei) 一體(ti) ,大力推進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
所謂“原則導向”指的是“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做好金融工作必須堅持和加強黨(dang) 的全麵領導,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全麵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所謂“目標導向”指的是“以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為(wei) 目標”;所謂“問題導向”指的是“以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為(wei) 主題,以深化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以金融隊伍的純潔性、專(zhuan) 業(ye) 性、戰鬥力為(wei) 重要支撐,以全麵加強監管、防範化解風險為(wei) 重點”;所謂“結果導向”指的是“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發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ti) 係,不斷滿足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不斷開創新時代金融工作新局麵”。
總之,中國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必須“技配其道”。所謂“道”就是國家發展戰略需求,所謂“技”則是緊緊圍繞和服務於(yu) 這一目標的任務方法、手段和技術。
建設金融強國加厚長期資本
此次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明確提出,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這既是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目標,也是構建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ti) 係的前提,更是通向“金融強國”的必由之路。正因如此,中國所要建設的“金融強國”絕非簡單照抄照搬“西方金融強國”的標準,而應依據中國經濟特色構建“中國式金融強國”。
所以,建設“金融強國”同樣涉及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應當如何改的問題。一般而言,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至少包括幾個(ge) 方麵的內(nei) 容:第一,推動國家急要領域、薄弱環節的金融有效供給,在金融資源配置方麵,做好“給誰不給誰,給誰多給誰少”的係統性政策製度安排;第二,從(cong) 監管方麵,應當做好“要什麽(me) 不要什麽(me) ,要誰多要誰少”的係統性製度和規則安排;第三,努力促進形成“長期資本充盈,短期貨幣適度;信用等級分明,信用定價(jia) 準確”——高質量的金融供給體(ti) 係,更好地滿足實體(ti) 經濟對長期資本的熱切需求;第四,“完善機構定位,支持國有大型金融機構做優(you) 做強,當好服務實體(ti) 經濟的主力軍(jun) 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第五,為(wei) 實現上述目標,從(cong) 宏觀上做出重大法律法規和製度調整,並以強大的製度供給促使和保障方方麵麵實現正確的金融供給轉變。
在全球金融各色觀念魚龍混雜、方向飄忽的當下,要實現如此重大的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並非一朝一夕之事。所以,中國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既需要誌存高遠,紮實穩健、係統推進,同時也要審時度勢、立足腳下、務實破難。或許正因如此,此次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特別提出,強化市場規則,打造規則統一、監管協同的金融市場,促進長期資本形成。
什麽(me) 意思?從(cong) 字麵理解,這或是要求所有金融管理部門,摒棄相互推責,建立充分、協調、統一的市場規則和監管機製,能夠讓金融市場生成更多的長期資本,並使金融更好、更充分地為(wei) 實體(ti) 經濟服務,為(wei) 經濟高質量發展服務。因為(wei) ,高質量發展急需高質量金融,而高質量發展則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毋庸置疑,經濟高質量發展,科技是關(guan) 鍵。世界各國的發展曆史已經充分證明,高新技術的快速發育,離不開資本市場的支撐,尤其離不開股權類資本市場體(ti) 係的支撐。原因很簡單,縱觀各類資本,唯有股權資本更在乎企業(ye) 未來的成長預期,並據此實施投資決(jue) 策,而不是企業(ye) 的曆史業(ye) 績、企業(ye) 當下的現金流。這樣一種投資偏好,天然地契合了高科技企業(ye) 的發展需求和發展曆程。
由此看見,“促進長期資本形成”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是金融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更是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當務之急和核心要務。
如何促進長期資本形成?需要通過建章立製,激發社保基金、企業(ye) 年金、養(yang) 老基金、保險資金、私募公募基金、證券公司等重要的長期資本供給者的活力,並使之更加積極有效地參與(yu) 到國家重點經濟領域,更多配置優(you) 質股權資產(chan) 。同時,要讓千千萬(wan) 萬(wan) 中小投資者成為(wei) 中國股權資本市場,尤其是股票市場的活躍力量。為(wei) 此,中國金融市場的建設者應當重新審視資本市場製度供給,修章改製,在“投資為(wei) 本”這一國際公認的基礎原則之下,重構中國股票市場規製,扭轉“融資為(wei) 本”的現實。這同樣是促進長期資本形成與(yu) 供給的重要組成。
有個(ge) 問題必須澄清。有人認為(wei) ,中央強調金融為(wei) 實體(ti) 經濟服務,意味著股市偏向融資的意味仍在。這個(ge) 認知是錯誤的。因為(wei) ,金融為(wei) 實體(ti) 經濟服務是“道”,而將股市從(cong) “融資為(wei) 本”的市場轉向“投資為(wei) 本”的市場則是“技”,是方法,是股市信心強勁、資本市場活躍的基礎,是資本市場建設的基本技術遵從(cong) ,而支撐實體(ti) 經濟、支撐科技創新,哪怕是通過股權融資化解企業(ye) 財務風險,並在降低債(zhai) 務率的同時加厚企業(ye) 盈利和創新能力,則是資本市場活躍的客觀結果。所以,道、法、術要合一,要相配,但絕不能混為(wei) 一談。
此次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就資本市場發展專(zhuan) 門著墨指出,我們(men) 要“優(you) 化融資結構,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推動股票發行注冊(ce) 製走深走實,發展多元化股權融資,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並將“強化市場規則,打造規則統一、監管協同的金融市場,促進長期資本形成”並列,同時作為(wei) 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nei) 容,這不僅(jin) 體(ti) 現了中央對資本市場改革“技配其道”的要求,同時也表達了中央對於(yu) 中國金融走向長期化、優(you) 質化的高度關(guan) 注。
當然,還有一個(ge) 多次講過的道理:促進長期資本形成必須從(cong) 央行做起,從(cong) M2供給結構優(you) 化做起,從(cong) 大力扭轉金融短期化趨勢做起,從(cong) 更多關(guan) 注長期資本流動性而非短期貨幣流動性做起。為(wei) 此,中央銀行應當向M2注入海量長期基礎貨幣,而相應壓低貨幣乘數。
豐(feng) 富的具體(ti) 要求
未來一段時期,中國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應當怎麽(me) 改?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對不同金融領域提出了具體(ti) 的原則要求。
從(cong) 宏觀層麵看,金融必須為(wei) 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因為(wei) 高質量發展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為(wei) 此,第一,要著力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切實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you) 質金融服務。始終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第二,要優(you) 化資金供給結構,把更多金融資源用於(yu) 促進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ye) ,大力支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確保國家糧食和能源安全等。第三,要盤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資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從(cong) 中觀層麵看,第一,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yang) 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第二,要著力打造現代金融機構和市場體(ti) 係,疏通資金進入實體(ti) 經濟的渠道。第三,要優(you) 化融資結構,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推動股票發行注冊(ce) 製走深走實,發展多元化股權融資,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第四,促進債(zhai) 券市場高質量發展。
從(cong) 微觀層麵看,第一,完善機構定位,支持國有大型金融機構做優(you) 做強,當好服務實體(ti) 經濟的主力軍(jun) 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嚴(yan) 格中小金融機構準入標準和監管要求,立足當地開展特色化經營,強化政策性金融機構職能定位,發揮保險業(ye) 的經濟減震器和社會(hui) 穩定器功能。第二,強化市場規則,打造規則統一、監管協同的金融市場,促進長期資本形成。第三,健全法人治理,完善中國特色現代金融企業(ye) 製度,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拓寬銀行資本金補充渠道,做好產(chan) 融風險隔離。要著力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確保國家金融和經濟安全。
從(cong) 開放層麵看,第一,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穩步擴大金融領域製度型開放,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ye) 興(xing) 業(ye) 。注意,這裏再次提出了金融結構性要求:我們(men) 需要的是外資“長期資本”而非“短期的金融投機套利資本”。第二,事關(guan) 中國兩(liang) 大金融中心的建設,即要“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zheng) 力和影響力,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從(cong) 監管層麵看,要全麵加強金融監管,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為(wei) 此,“要切實提高金融監管有效性,依法將所有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全麵強化機構監管、行為(wei) 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嚴(yan) 格執法、敢於(yu) 亮劍,嚴(yan) 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
從(cong) 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方麵看,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所提要求更加具體(ti) 而細膩:第一,及時處置中小金融機構風險;第二,建立防範化解地方債(zhai) 務風險長效機製,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zhai) 務管理機製,優(you) 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債(zhai) 務結構;第三,促進金融與(yu) 房地產(chan) 良性循環,健全房地產(chan) 企業(ye) 主體(ti) 監管製度和資金監管,完善房地產(chan) 金融宏觀審慎管理,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製房地產(chan) 企業(ye) 合理融資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構建房地產(chan) 發展新模式;第四,維護金融市場穩健運行,規範金融市場發行和交易行為(wei) ,合理引導預期,防範風險跨區域、跨市場、跨境傳(chuan) 遞共振;第五,加強外匯市場管理,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在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方麵,中央還給出組織要求和節奏與(yu) 力度原則:第一,要把握好權和責的關(guan) 係,健全權責一致、激勵約束相容的風險處置責任機製;第二,把握好快和穩的關(guan) 係,在穩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時度效,紮實穩妥化解風險,堅決(jue) 懲治違法犯罪和腐敗行為(wei) ,嚴(yan) 防道德風險;第三,對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健全具有硬約束的金融風險早期糾正機製。
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鑒於(yu) “加強黨(dang) 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證”,此次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更明確地提出了做好金融工作的組織保障要求:要完善黨(dang) 領導金融工作的體(ti) 製機製,發揮好中央金融委員會(hui) 的作用,做好統籌協調把關(guan) ;發揮好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hui) 的作用,切實加強金融係統黨(dang) 的建設;發揮好地方黨(dang) 委金融委員會(hui) 和金融工委的作用,落實屬地責任。
在強大的組織保障之下,在建設現代金融體(ti) 係的過程中,中國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還要完成一些重要任務:第一,合格而優(you) 質的中國金融機構供給;第二,合格而優(you) 質的中國金融人才供給;第三,與(yu) 人相關(guan) 的優(you) 質金融文化供給。
毫無疑問,要建設金融強國,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人是關(guan) 鍵。所以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要求:要培育一批一流投資銀行、投資機構和現代金融機構,以及與(yu) 之匹配的,具有純潔性、專(zhuan) 業(ye) 性、戰鬥力的金融幹部和人才隊伍,這是建設金融強國、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重要支撐。
所以對中國而言,黨(dang) 對金融集中統一領導的組織供給必不可少,而強大組織保障所要實現的具體(ti) 目標是:“要堅持政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標準,鍛造忠誠幹淨擔當的高素質專(zhuan) 業(ye) 化金融幹部人才隊伍。”同時,要提供與(yu) 之相關(guan) 的文化和法治供給:不僅(jin) “要在金融係統大力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堅持誠實守信、以義(yi) 取利、穩健審慎、守正創新、依法合規,還“要加強金融法治建設,及時推進金融重點領域和新興(xing) 領域立法,為(wei) 金融業(ye) 發展保駕護航”。
由上述可見,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內(nei) 容全麵、豐(feng) 富而深刻,需要我們(men) 在未來的工作中不斷深入領會(hui) ,在未來的實踐中不斷檢視升華。但無論如何,我們(men) 必須將原則、目標、問題、結果結合一體(ti) 去堅持、去思考、去審視、去行動,按照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精神給定的方向,進一步大力實施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以徹底摒棄金融無視經濟實際需求、自我循環、亂(luan) 象叢(cong) 生、腐敗加持的金融資本主義(yi) 傾(qing) 向,讓金融真正回歸服務經濟的本色,讓高質量的金融發展成為(wei) 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