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金融強國,中國如何發力?
—— 專訪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
發稿時間:2023-11-08 14:56:3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王恩博
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舉(ju) 行。這是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hui) 議後,時隔6年再次召開的全國性金融工作會(hui) 議,受到高度關(guan) 注。
包括“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在內(nei) ,這次會(hui) 議提出了多個(ge) 新要求、新表述,被視作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指南。這份指南有哪些重點?建設金融強國應當如何發力?中新社“中國焦點麵對麵”邀請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對此進行深度解讀。
訪談實錄摘編如下:
中新社記者:時隔6年再次召開全國性的金融工作會(hui) 議,且“升格”為(wei) 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其中最重要的關(guan) 注點是什麽(me) ?
王文:在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中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話,那就是“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金融要“為(wei)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提供有力支撐”,這是非常有分量的。
回顧過去幾十年金融學科的誕生、過去幾百年近現代金融業(ye) 的產(chan) 生,其所強調的金融最重要的目標是支撐資源配置,並獲得足夠利潤。但這次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強調的功能是,金融要為(wei) 強國建設和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而服務。換句話說,金融的功能不能停留在為(wei) 少數富豪和高淨值人群獲得收益這個(ge) 層麵,更重要的是為(wei) 其賦予民族和國家的時代使命擔當。
這就要結合當下國內(nei) 外形勢。從(cong) 國際角度上來講,世界經濟已經進入一個(ge) 長期停滯階段。進入21世紀的第三個(ge) 10年以來,世界經濟平均增長率一直在2%左右徘徊,遠遠低於(yu) 第二個(ge) 10年3.5%和第一個(ge) 10年4.5%左右的經濟增長。一方麵,這意味著金融對經濟支撐和對社會(hui) 提升層麵上的功能變得乏力;另外一方麵,金融風險也在撲麵而來。在這樣的前提下,金融如何為(wei) 一個(ge) 國家的強大和一個(ge) 民族的複興(xing) 服務,是非常具有時代意義(yi) 和當下戰略考量的。
從(cong) 國內(nei) 角度看,當下中國剛剛解決(jue) 了絕對貧困問題,實現了全麵小康,但如何以中國式現代化實現共同富裕,讓高淨值人群財富更加保值增值,讓中低收入者能夠集體(ti) 趕上國家進步的步伐,這些層麵上金融都要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會(hui) 議首提“金融強國”的理念,不隻是說要實現一個(ge) 金融強大的國家,更重要的是提出“通過金融使國家更加強大”這種功能性的取向和終極目標。
中新社記者:中國距離金融強國還有哪些差距?未來如何更好地推進金融強國建設?
王文:毋庸置疑,中國現在已經是實實在在的金融大國:銀行業(ye) 體(ti) 量遙遙領先,世界第一;保險業(ye) 僅(jin) 次於(yu) 美國,是全世界第二大保險業(ye) 大國;從(cong) 資本市場的角度來講,也是全世界前三位。但中國的金融強國之路還遠不夠,體(ti) 現在“大而不強”。
第一,就像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中所講,“經濟金融風險隱患仍然較多”“金融亂(luan) 象和腐敗問題屢禁不止”等等。我們(men) 存在金融“慢性病”。
第二,監管能力和治理能力存在薄弱環節,這也是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中明確講到的。所以會(hui) 議反複強調要全麵加強金融監管,且更加強調了要全方位監管,包括強化機構監管、行為(wei) 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等。
第三,金融服務於(yu) 國家強大的支撐性作用仍然不夠明顯。個(ge) 別金融從(cong) 業(ye) 者把金融視為(wei) 自己牟利的手段,存在道德風險。
所以,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提出“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目標,實際上是為(wei) 中國廣大金融行業(ye) 的直接從(cong) 業(ye) 人員和每一個(ge) 享受金融服務的國民,都提出了新時代的要求和使命擔當。
中新社記者: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提出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金融高質量發展與(yu) 建設金融強國的聯係是什麽(me) ?推動中國金融高質量發展,主要政策落點有哪些?
王文:金融高質量發展不隻是要提供更好的融資渠道,更好地實現金融服務於(yu) 實體(ti) 經濟的導向,更重要的是在理念上注重金融的質量、效率、可持續性,以及規模增長的目標和功效。說得直白一點,要真正回歸金融服務的本源,為(wei) 更多民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服務。
具體(ti) 到政策落點,第一,要確保整個(ge) 金融體(ti) 係不斷地服務於(yu) 實體(ti) 經濟以及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中講到的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yang) 老金融、數字金融,提供那些普惠性的、每個(ge) 人都應該有權利享受到的金融服務。
第二個(ge) 落腳點是高質量的、現代化的監管,使得整個(ge) 金融體(ti) 係穩定運行、減少漏洞。強化金融法治建設,讓金融業(ye) 發展合規化、規範化、法治化、透明化、公平化。
第三,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的新聞通稿中反複強調,要擴大金融高水平開放,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ye) 興(xing) 業(ye) 。這也是促進中國的資本、資金“走出去”配置全球資源。
所以,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men) 接下來的金融強國政策落腳點變得越來越明晰,也給所有金融工作者自我創新、自我改革提供了非常好的依據和動能。
中新社記者: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提出“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ti) 係”,應當如何理解有中國特色的金融體(ti) 係,這個(ge) 體(ti) 係有哪些特點和優(you) 勢?
王文:到底什麽(me) 是“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有這麽(me) 幾點要求是非常明晰的。
第一,中國金融發展關(guan) 鍵是要加強黨(dang) 的領導。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新聞通稿中講到“八個(ge) 堅持”,第一條就是“堅持黨(dang) 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黨(dang) 代表著全國人民,黨(dang) 領導金融意味著並不是少數人在領導金融,更不是少數富豪在領導金融。黨(dang) 的領導是中國金融發展有別於(yu) 歐美國家的根本特征。
第二,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本質是什麽(me) ?就是要為(wei) 實體(ti) 經濟服務。它不是為(wei) 利潤服務,也不是為(wei) 少數人服務。金融要進行跨時空的價(jia) 值交換和價(jia) 值轉移,但其根本目標是要服務於(yu) 實體(ti) 經濟,而不是服務於(yu) 少數人的利益。
其中就涉及要增強金融服務能力,要優(you) 化融資結構,要強化財政和貨幣政策的雙逆周期調節,要豐(feng) 富金融產(chan) 品,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體(ti) 係,要精準支持將資金導向實體(ti) 經濟。
第三,金融的底線是確保不發生係統性風險。中國的金融行業(ye) 實現了一個(ge) 非常重要的、西方沒有實現的奇跡,那就是無金融危機的國家崛起。“無危機崛起”是中國發展有別於(yu) 西方的重大特征,是我們(men) 這幾十年來不斷防範金融風險發生的一個(ge) 非常重要的成績。
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講,化解金融風險要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強調,對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中國作為(wei) 全球唯一一個(ge) 沒有發生過係統性金融風險的主要經濟體(ti) ,也是唯一一個(ge) 將金融監管重要性置於(yu) 國家發展戰略頂層設計中的主要經濟體(ti) 。
最後一點,金融發展的方向是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改革永遠在路上,中國要有金融發展、監管改革的自覺動力。一方麵要推動穩增長,另一方麵還要防風險。中國金融業(ye) 應該對接西方金融體(ti) 係現存的固有框架和國際規則,同時推動金融監管、金融機構、金融產(chan) 品、金融服務、金融基建、金融機製、金融治理的改革創新,並且向世界提出中國方案。
中新社記者:當前全球經濟增長預期放緩,全球化遭遇的逆流是否擴展到金融行業(ye) 並且產(chan) 生影響?麵對全球債(zhai) 務風險、金融風險上升的情況,中國應如何做好準備?
王文:當下全球經濟放緩和全球化遭遇逆流的負麵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傳(chuan) 導到了金融行業(ye) 。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肯定會(hui) 導致全球市場波動性上升。金融市場更加敏感於(yu) 全球經濟和政治事件,這本身也對金融機構的盈利和風險管理構成了極大挑戰。
對中國來講,麵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較高的全球金融風險環境,還是應該堅持走自己的金融特色發展之路。在這個(ge) 過程中,要保障金融業(ye) 穩定健康發展,提升金融抗風險的能力。會(hui) 議還首次提出了“把握好快和穩的關(guan) 係”。一方麵金融業(ye) 要不斷前進,但另一方麵還要穩,在穩定大局的前提下去把握時、度、效,這樣才能紮實穩妥地化解風險。
所以從(cong) 這個(ge) 角度上看,麵對經濟增長乏力、金融風險複雜化的局勢,中國更應該以金融強國戰略提高金融的韌性,鼓勵金融機構增加資本儲(chu) 備,繼續推動金融科技創新,積極參與(yu) 國際金融規則的製定和改革。
在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中,多處都講到了類似問題。比如說,一方麵,要切實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you) 質金融服務,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性;另一方麵,要更多地推動金融業(ye) 改革,比如要完善中國特色現代金融企業(ye) 製度,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zheng) 力和影響力,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等。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