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好分配的功能和作用
發稿時間:2023-11-08 14:48:5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廉 思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自人類進入分工合作時代,分配就成為(wei) 保障社會(hui) 正常運轉的關(guan) 鍵一環。合理的分配能夠強化合作意願,推動社會(hui) 發展。如果說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中的所有製結構是在確保公平和公正基礎上做大“蛋糕”的製度保障,那麽(me) 在“蛋糕”做成後,如何分好“蛋糕”則取決(jue) 於(yu) 分配製度。
黨(dang) 的十九屆四中全會(hui) 把公有製為(wei) 主體(ti) 、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wei) 主體(ti)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共同明確為(wei) 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是對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內(nei) 涵作出的重要發展和深化,豐(feng) 富了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關(guan) 於(yu) 市場經濟的理論。堅持和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是習(xi) 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內(nei) 容。將分配製度作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加明確了分配製度的改革發展方向,既要鞏固公有製經濟的主體(ti) 地位,堅持按勞分配為(wei) 主體(ti) ,不斷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又要推動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保證多種分配方式更加公平有效,為(wei) 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提供重要製度保障。這同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社會(hui) 生產(chan) 力發展水平相適應,對於(yu) 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優(you) 越性、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hui) 生產(chan) 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
收入分配製度不斷完善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收入分配問題,持續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並將其作為(wei) 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舉(ju) 措。黨(dang) 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這就要求通過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chan) 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按貢獻參與(yu) 分配的初次分配機製,加快健全以稅收、社會(hui) 保障、轉移支付為(wei) 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製。
此後,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持續推進。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規範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調控體(ti) 製機製和政策體(ti) 係”,黨(dang) 的十八屆五中全會(hui) 提出共享發展理念,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ti) 製機製,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等。尤為(wei) 重要的是,黨(dang) 的十九屆四中全會(hui) 將公有製為(wei) 主體(ti) 、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wei) 主體(ti)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都作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並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將數據納入生產(chan) 要素範圍,使得生產(chan) 要素範圍逐步擴大,同時規定生產(chan) 要素由市場評價(jia) 貢獻、按貢獻決(jue) 定報酬。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四個(ge) 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從(cong) 拓展居民收入增長渠道、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完善再分配機製等方麵對優(you) 化收入分配結構作了詳細論述,為(wei) 深化收入分配領域改革指明了方向。2021年,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十次會(hui) 議指出,“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guan) 係,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製度安排”。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分配製度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基礎性製度”“堅持按勞分配為(wei) 主體(ti)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促進機會(hui) 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規範收入分配秩序,規範財富積累機製”,對完善分配製度進行了重要部署。
新時代以來,我們(men) 黨(dang) 從(cong) 生產(chan) 力和生產(chan) 關(guan) 係的實際出發,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分配製度,始終以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為(wei) 導向,持續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努力建設體(ti) 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ti) 係,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構建協調配套的製度體(ti) 係
分配製度的重要性,不僅(jin) 在於(yu) 分配是在社會(hui) 再生產(chan) 中起承上啟下作用的重要環節,而且在於(yu) 分配是反映一定社會(hui) 製度下各經濟主體(ti) 之間利益關(guan) 係背後的決(jue) 定因素。在分配製度中,分配主體(ti) (誰有權參與(yu) 分配)、分配客體(ti) (分配對象)、分配尺度(按照什麽(me) 標準進行分配)、分配的目標導向、分配主體(ti) 的權益邊界規定等方麵應相互配合,形成一個(ge) 功能完整的有機體(ti) 。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發揮分配的功能和作用”“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關(guan) 係,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製度安排”。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有著各自鮮明的特點。初次分配是按照生產(chan) 要素對國民收入貢獻的大小進行的分配,主要由市場機製形成,強調效率原則、等價(jia) 交換;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基礎上,對部分國民收入進行的重新分配,主要由政府調節機製起作用,強調公平原則;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文化、習(xi) 慣等影響下,社會(hui) 力量自願通過民間捐贈、慈善事業(ye) 、誌願行動等方式濟困扶弱的行為(wei) ,是有益補充。
一個(ge) 國家的分配製度不僅(jin) 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還遵循社會(hui) 發展規律和文化發展規律。換句話說,既是經濟發展和效率提升的需要,也是促進社會(hui) 公平公正的需要。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講,初次分配是從(cong) 經濟維度上進行調整,意味著遵循按貢獻參與(yu) 分配的原則。我國以公有製為(wei) 主體(ti) 、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製結構決(jue) 定了勞動者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強調按勞分配原則,從(cong) 而形成了按勞分配與(yu) 按要素分配相結合的收入分配製度,既保證了經濟效率最大化,也實現了初次分配的效率最大化。
再分配主要由政府調節機製起作用,依據公平公正原則來調節收入差距並防止兩(liang) 極分化,從(cong) 而構建稅收和財政製度。通過財政支出保障低收入群體(ti) 基本需求,強化稅收調節不斷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促進實現共同富裕。國民收入再分配製度是彌補初次分配功能性、結構性缺失的重要矯正器。
第三次分配是從(cong) 社會(hui) 維度上進行調整,基於(yu) 社會(hui) 成員在自願基礎上,通過公益慈善事業(ye) 的方式進行社會(hui) 救濟和社會(hui) 互助。第三次分配的形式眾(zhong) 多,包括社會(hui) 捐贈、誌願服務、慈善事業(ye) 等。第三次分配與(yu) 中華民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完全契合的,其發展將推動形成樂(le) 於(yu) 助人的社會(hui) 風氣,不斷夯實思想道德基礎。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hui) 文明程度提高,全社會(hui) 公益慈善意識日漸增強,第三次分配有利於(yu) 改善分配結構,是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補充。
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不僅(jin) 僅(jin) 局限於(yu) 經濟領域,而是一個(ge) 跨越諸多學科、內(nei) 涵極為(wei) 豐(feng) 富、層次非常多元的範疇,應站在比資源配置和財富分配更高的維度上來理解分配製度的科學內(nei) 涵。從(cong) 整體(ti) 上看,既兼顧了我國現階段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的現實需求,又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優(you) 越性,在貫徹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同時,把公平和效率有機統一起來。分配製度具有基礎性和能動性,紮實推動共同富裕必須完善分配製度。完善分配製度是發揮多層次分配協調配套製度作用的重要舉(ju) 措,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係,都以共同富裕為(wei) 目標,通過經濟力量、社會(hui) 力量等共同構成了社會(hui) 主義(yi) 分配製度的完整體(ti) 係。
我國分配製度的價(jia) 值意蘊
我們(men) 黨(dang) 在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探索中不斷創新、發展、完善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收入分配理論,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形成了按勞分配為(wei) 主體(ti)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這一製度是習(xi) 近平經濟思想在收入分配領域的具體(ti) 體(ti) 現。
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分配製度是生產(chan) 關(guan) 係的重要內(nei) 容,作為(wei) 人類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的一種重要製度,其所涉及的原則立場及最終結果最能反映代表哪個(ge) 階級的根本利益。新時代以來的分配製度改革,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體(ti) 現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優(you) 越性,重視維護勞動者分配權益,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發揮社會(hui) 保障基礎性、兜底性作用,守牢民生保障底線,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
我國分配製度具有深刻的理論邏輯支撐,體(ti) 現了人民立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完善促進機會(hui) 公平、維護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的製度機製,暢通社會(hui) 向上流動通道,打破利益固化藩籬,創造公平競爭(zheng) 的良好環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yu) 、平等發展權利,讓每個(ge) 人都獲得發展自我和奉獻社會(hui) 的機會(hui) ,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hui) ,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hui) ”。不斷深化的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從(cong) 根本上維護的是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夯實的是全體(ti) 人民共富共享的社會(hui) 根基。要以人民為(wei) 中心繼續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guan) 係,實現經濟社會(hui) 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實現效率和公平有機統一。效率和公平是經濟學研究的重要內(nei) 容。我國按勞分配為(wei) 主體(ti)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有利於(yu) 實現效率和公平有機統一,極大地調動各方麵積極性,推動生產(chan) 力發展。為(wei) 解決(jue) 好收入差距問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guan) 係。初次分配如果完全按照效率原則進行分配,會(hui) 產(chan) 生較大差距,與(yu) 公平原則不符;初次分配如果過於(yu) 平均,會(hui) 導致效率低下,發展動力不足。為(wei) 解決(jue) 初次分配中存在的問題,必須發揮再分配的調節作用,更加注重公平。鼓勵勤勞致富、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調節過高收入、清理規範隱性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把收入分配製度建立在公平的基礎之上。
效率和公平相統一的收入分配秩序,能夠激發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共同創造美好生活。通過擴大生產(chan) 要素參與(yu) 分配的範圍,不僅(jin) 勞動、資本等生產(chan) 要素可以參與(yu) 分配,土地、數據等生產(chan) 要素也能夠參與(yu) 分配,進而提高生產(chan) 效率,共享發展成果。與(yu) 此同時,我們(men) 黨(dang) 堅持公平正義(yi) 的價(jia) 值理念,堅持初次分配促效率,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注重權利公平、機會(hui) 公平、規則公平,以增進人民福祉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體(ti) 現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
堅持在高質量發展中增進民生福祉。我國分配製度不僅(jin) 體(ti) 現了公有製主體(ti) 地位和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也體(ti) 現了充分調動社會(hui) 各方麵的積極因素、加快發展生產(chan) 力的現實要求。堅持按勞分配為(wei) 主體(ti) ,使勞動活動和勞動成果的衡量始終處於(yu) 動態過程中,有利於(yu) 激勵勞動者不斷提高能力水平,實現人力資本的積累和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堅持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允許和鼓勵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chan) 要素參與(yu) 分配,對生產(chan) 要素所有者的財產(chan) 權進行保護,有利於(yu) 營造“有恒產(chan) 者有恒心”的社會(hui) 環境,提高各產(chan) 權主體(ti) 投入社會(hui) 生產(chan) 的積極性,激發經濟發展活力;建立合理有序的分配秩序,既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jue) 定性作用,使要素所有者各得其所,又更好地發揮政府調節收入差距的指導性作用,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比重,有利於(yu) 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為(wei) 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隻有生產(chan) 力水平極大提高了,物質財富的“蛋糕”做得更大了,才能更好地進行分配,才能實現人民群眾(zhong) 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因此,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隨著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持續深化,居民收入渠道逐漸增多,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費支出隨之擴大,消費需求更加多樣化,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對生產(chan) 的拉動作用越來越大,同時也促進勞動生產(chan) 率不斷提高。
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基因。第三次分配是基於(yu) 自願原則,在道德力量、精神力量、文化因素、價(jia) 值追求等綜合影響下,實現社會(hui) 財富資源在社會(hui) 各主體(ti) 之間流動,進而通過對生產(chan) 力發展、互助合作強化、精神文明提升等的沁潤作用,助力推動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實現人自由而全麵的發展。第三次分配已經超越經濟價(jia) 值,與(yu) 道德情操相關(guan) ,與(yu) 人文價(jia) 值的實現和心靈精神的需要相關(guan) ,這種對全社會(hui) 文明程度提升的作用,正是其助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獨特價(jia) 值。
第三次分配是初次分配、再分配的有益補充,同時也反映出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一個(ge) 社會(hui) 的文明程度。第三次分配中不僅(jin) 受贈方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增加,而且捐助者的感情需求、自我實現需求也得到了滿足。贈人玫瑰則手有餘(yu) 香,第三次分配不僅(jin) 體(ti) 現社會(hui) 成員更高的精神追求,將奉獻與(yu) 博愛的精神融入細節與(yu) 過程,使人們(men) 在慈善和公益行為(wei) 中獲得更大更持久的精神滿足,也將激發出全體(ti) 人民更強烈的進取心和事業(ye) 心,為(wei) 更加幸福的未來不斷努力拚搏。
最終目的是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分配製度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基礎性製度,完善收入分配製度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徑。既要從(cong) “富裕”中體(ti) 現效率,又要在“共同”中體(ti) 現公平。初次分配是基礎,要健全生產(chan) 要素由市場評價(jia) 貢獻、按貢獻決(jue) 定報酬的機製;再分配是保障,要完善政府對收入分配進行調節的機製;第三次分配是補充,要建立社會(hui) 自願參與(yu) 公益慈善事業(ye) 的機製。這些機製相互協調、相互配套,依法依規運行,有利於(yu) 推動有效市場、有為(wei) 政府和有愛社會(hui) 相銜接,紮實推進共同富裕。
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既遵循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jue) 定性作用,又對市場進行適度調節,以規則和製度促進共同富裕,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ti) 人民。以共同富裕為(wei) 目標,為(wei) 我國分配製度改革提供了方向。無論是從(cong) 理論論證還是從(cong) 現實要求上看,實現共同富裕,都要使每一個(ge) 社會(hui) 成員不但有可能參加社會(hui) 財富的生產(chan) ,而且有可能參加社會(hui) 財富的分配和管理。按勞分配為(wei) 主體(ti)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不僅(jin) 是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的生產(chan) 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分配方式,也是能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的積極性、實現效率和公平相統一、保障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分配方式。
繼續推進分配製度改革
公平正義(yi) 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內(nei) 在要求,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根本原則。在此前提下,我國分配製度不斷完善,經過多年發展,人民收入水平持續提升,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實現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之後,我們(men) 開啟了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進軍(jun) 的新征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朝著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區別於(yu) 西方資本主義(yi) 現代化的顯著標誌。我們(men) 必須堅持共同富裕這個(ge) 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既要堅持按勞分配為(wei) 主體(ti) ,又要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製度,在分配製度改革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完善初次分配製度。要健全勞動要素按貢獻參與(yu) 分配機製,既要堅持勞有所得、得其應得,又要激發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與(yu) 勞動聯係緊密的生產(chan) 要素所有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確保勞動者能真正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要健全技術要素按貢獻參與(yu) 分配機製,貫徹以增加知識價(jia) 值為(wei) 導向的分配政策,構建體(ti) 現人力資本價(jia) 值的薪酬製度,健全技術創新激勵機製,完善技術成果評價(jia) 、轉化與(yu) 分配的市場化機製;要健全管理要素按貢獻參與(yu) 分配機製,建立薪酬市場化評價(jia) 和分配體(ti) 係,建立根據經營績效、風險與(yu) 責任掛鉤薪酬的製度;要積極關(guan) 注數字經濟釋放的紅利,健全數據要素按貢獻參與(yu) 分配機製。
健全再分配製度。要強化稅收調節,完善直接稅製度,逐步由以間接稅為(wei) 主的稅製結構向以直接稅為(wei) 主的稅製結構過渡,發揮好稅收對高收入群體(ti) 的調節功能;要完善與(yu) 分配製度相關(guan) 的配套製度和政策,合理調節不同分配主體(ti) 的分配關(guan) 係,注重應用大數據等新技術完善社會(hui) 保障標準的動態調整機製和社會(hui) 救助體(ti) 係,提高社會(hui) 保障和社會(hui) 救助的科學性、精準性和效率性;要加大對欠發達地區和低收入人群的轉移支付力度,不斷縮小不同地區居民收入水平差距,逐步提高欠發達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發揮好第三次分配作用。要引導、支持有意願有能力的企業(ye) 、社會(hui) 組織和個(ge) 人積極參與(yu) 公益慈善事業(ye) ,健全和完善慈善事業(ye) 法規政策體(ti) 係,弘揚慈善文化,借助網絡等新媒體(ti) 促進人們(men) 對弱勢群體(ti) 的關(guan) 注和幫扶;要加大對誌願服務的支持力度,形成人人願意投身誌願服務的社會(hui) 新風尚;要以正確的激勵導向,推動全社會(hui) 形成通過勤勞致富、艱苦奮鬥創造美好生活的氛圍。
此外,推進分配製度改革,還應注意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ti) 係,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健全就業(ye) 公共服務體(ti) 係,完善重點群體(ti) 就業(ye) 支持體(ti) 係,加強困難群體(ti) 就業(ye) 兜底幫扶;統籌城鄉(xiang) 就業(ye) 政策體(ti) 係,破除妨礙勞動力、人才流動的體(ti) 製和政策弊端,消除影響平等就業(ye) 的不合理限製和就業(ye) 歧視,使人人都有通過勤奮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hui) ;健全終身職業(ye) 技能培訓製度,推動解決(jue) 結構性就業(ye) 矛盾;促進多層次醫療保障有序銜接,完善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製度;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hui) 救助體(ti) 係。
新時代分配製度改革的探索、發展和創新,充分體(ti) 現了“實踐—理論—實踐”的螺旋式發展過程。我國已經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綜合國力、生產(chan) 力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曆史性地解決(jue) 了絕對貧困問題,這些偉(wei) 大成就正是現代意義(yi) 上分配正義(yi) 的現實體(ti) 現。堅持按勞分配為(wei) 主體(ti)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製度體(ti) 係,為(wei) 我國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進軍(jun)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強大的製度保障,必須始終堅持並不斷完善。
(作者係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執委會(hui) 副主任、中央團校副校長)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