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地方債三手段——中央政府接手、變短為長、變現資產償還
發稿時間:2023-11-08 14:34:54 來源:新經濟學家智庫 作者:李稻葵
基於(yu) 實際的案例,對基建項目的資金結構進行穿透式的分析,我們(men) 尤其是(基於(yu) 一個(ge) 一個(ge) 案例)把地方政府投資基建項目的融資渠道搞清楚,關(guan) 鍵詞就是嵌套式結構,什麽(me) 意思呢,很多地方政府注冊(ce) 一個(ge) 母公司,比如說城市投資平台,投資公司去借錢,比如說30%、40%的資金是借來的,隻有60%、70%的錢是自有資金,這個(ge) 母公司呢再去投資一個(ge) 子公司,那麽(me) 這個(ge) 子公司呢再去借錢,這個(ge) 子公司再投資一個(ge) 孫公司,孫公司再去借錢,把這個(ge) 金字塔的結構我們(men) 把它給測量出來。由此測算,2020年我們(men) 國家地方債(zhai) 務的總額我們(men) 算出來接近90萬(wan) 億(yi) ,跟當時的GDP相比為(wei) 88%,這個(ge) 規模明顯比現有的大部分研究者的估算的值要高,你比如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或者世界銀行,他們(men) 一般認為(wei) 在60萬(wan) 億(yi) 左右,那麽(me) 占GDP的比重是50%多,我們(men) 算出來比他高,原因就是我們(men) 算了鑲嵌式的結構,而且我們(men) 把地方政府下麵的所有的國有的投資平台的債(zhai) 務都拉進來。地方政府跟地方國有投資平台就是一家,我們(men) 堅定的認為(wei) 不能分開。
我們(men) 還發現基建的債(zhai) 務的快速積累,是地方政府乃至整個(ge) 實體(ti) 經濟杠杆率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
基建債(zhai) 務大概在65.76萬(wan) 億(yi) ,基建債(zhai) 務按比例算除以GDP能夠達到64%,所以基礎設施建設是債(zhai) 務的主要的來源恐怕也不奇怪。
地方國有企業(ye) 是地方舉(ju) 債(zhai) 的主要渠道。截止2020年,地方國有企業(ye) 舉(ju) 債(zhai) 的用於(yu) 基建的規模是50萬(wan) 億(yi) ,注意基建整個(ge) 是64萬(wan) 億(yi) ,其中50萬(wan) 億(yi) 是通過地方國有企業(ye) 搞來的。剩下來保障性住房的債(zhai) 務隻有5萬(wan) 億(yi) ,地方國企是地方政府舉(ju) 債(zhai) 的最主要的主體(ti) 。
如果中央政府不幹預,如果中央政府不幫忙,那麽(me) 地方債(zhai) 是不可能持續的,怎麽(me) 個(ge) 不可能持續法呢。我們(men) 把地方政府的各項必要支出剔出去,比如說他工資的支出剔出去,那麽(me) 我們(men) 再算它地方的財政盈餘(yu) 有多少,地方的財政盈餘(yu) 刨除它必要的財政支出,包括有編製的政府工作人員的工資,地方政府的償(chang) 債(zhai) 能力很有限的。
既然地方國企是舉(ju) 債(zhai) 的主要渠道,那地方國企還掙錢呢。那我們(men) 把地方國企的利潤拿過來,算了一筆賬。自從(cong) 2005年以後有的年份是負的,因為(wei) 地方財政是虧(kui) 損的。2006年以後到現在,地方國企的利潤總額除以地方債(zhai) ,這個(ge) 的比例最近降到1%多一點點,這兩(liang) 項之和,即地方政府可以動用的財力就是它的財政盈餘(yu) 加上地方國企的利潤,這兩(liang) 項之和占到它的整體(ti) 債(zhai) 務的比例也就是2.18%。換句話來講,你一般發債(zhai) 你的利息率起碼是4%、5%甚至於(yu) 更高。現在地方可以動用的還債(zhai) 的錢,也隻是整體(ti) 債(zhai) 務的2%,這怎麽(me) 可以持續呢,這說明地方政府必須借新還舊,這不可持續的。
為(wei) 什麽(me) 地方政府借這麽(me) 多錢?它本質性的、製度性的原因是什麽(me) 呢?我們(men) 認為(wei)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地方政府第一注重GDP,第二注重短期的GDP。
我們(men) 把地方債(zhai) 分為(wei) 基建債(zhai) 務,保障性住房債(zhai) 務,土地收儲(chu) 的債(zhai) 務,科教文衛和其他領域的債(zhai) 務。基建的債(zhai) 務主要是地方國企的,而地方國企的債(zhai) 務重要的機製隻是層層嵌套,公司一級成立一級,每一級都借債(zhai) ,用借來的錢當資本金,再在下一個(ge) 子公司去借債(zhai) ,層層放大,是這麽(me) 一個(ge) 規模。
對地方政府舉(ju) 債(zhai) 行為(wei) 的經濟學解釋,必須理解政府的激勵和行為(wei) ,中國目前的經濟社會(hui) 情況下,它要保證經濟發展,而保證經濟發展又聚焦於(yu) GDP增長,它又聚焦短期增長,所以它是以債(zhai) 務謀增長的。
很多地方政府是以債(zhai) 務謀增長,是GDP掛帥和短期主義(yi) 共同的結果,這個(ge) 裏麵的一個(ge) 簡單的機製,簡單的一個(ge) 道理,就是說你地方政府舉(ju) 債(zhai) 過多,不一定帶來過度投資,因為(wei) 你不知道它的他的投資的社會(hui) 效果是好是壞,因為(wei) 你說如果判斷他是過度投資了,你必須跟他投資回報進行比較,我們(men) 的觀點是什麽(me) ?
說地方政府過度舉(ju) 債(zhai) ,表麵上看這是一個(ge) 短期行為(wei) ,可能借很多錢,但是你長遠來看,你第一期舉(ju) 都舉(ju) 債(zhai) 多了,第二期可能借不來錢了,你兩(liang) 期跟在一塊,你說不定整體(ti) 的融資的能力還下降了。
高企的地方債(zhai) 是否影響了地方政府的發展?為(wei) 此我們(men) 找了很多數據,這個(ge) 數據是我們(men) 找出了各個(ge) 省的經濟發展的數據,同時我們(men) 給每一個(ge) 省算出了它的地方債(zhai) 的規模,我們(men) 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實證的分析,我們(men) 發現凡是地方債(zhai) 高的地方,或精確地講,地方債(zhai) 前幾年高的地方,後幾年它的經濟就增長慢了,它的製造業(ye) 和基礎設施投資也增長慢了,它的全要素生產(chan) 率增速也回落,進而導致整體(ti) 的經濟增速的下降。
簡單總結一下就是說,你前期舉(ju) 債(zhai) 高了,你後期的一係列經濟指標都會(hui) 下滑。換句話來講,根據這個(ge) 結果,我們(men) 認為(wei) 地方政府是過度舉(ju) 債(zhai) 了。
最後總結一下我們(men) 三個(ge) 核心發現:
第一,我們(men) 認為(wei) 中國的地方債(zhai) 已經非常之高了,占GDP的90%左右,已經使得地方政府無法支付利息了,無力償(chang) 還了。如果地方政府不進行幹預的話,地方債(zhai) 是難以持續的,隻能發新還舊,借新還舊。第二,我們(men) 認為(wei) 這個(ge) 地方債(zhai) 發的過多,可能是過分注重GDP,過分注重短期的GDP,短期主義(yi) 加GDP掛帥。第三,我們(men) 認為(wei) 地方政府的債(zhai) 務高,目前高是抑製了固定資產(chan) 投資,也抑製了TFP增長,也抑製了經濟增長。
到底這些這個(ge) 地方債(zhai) 該怎麽(me) 處理?我們(men) 認為(wei) 三個(ge) 原則,首先我們(men) 認為(wei) 中央政府必須出手,把部分的地方債(zhai) 接過去,就變為(wei) 國家的國債(zhai) ,為(wei) 什麽(me) 呢?
因為(wei) 地方政府在舉(ju) 債(zhai) 的過程中,實際上或多或少的是為(wei) 了滿足中央政府穩增長,為(wei) 了滿足中央政府克服各種各樣的外部衝(chong) 擊,而對地方政府提出的要求,這部分債(zhai) 中央政府應該接走,我舉(ju) 個(ge) 例子,有20%的地方債(zhai) 能不能夠由中央政府接走,那麽(me) 中央政府是有舉(ju) 債(zhai) 能力的,中央政府的現在手中的資產(chan) 是非常好的,全世界各個(ge) 中央各個(ge) 主權政府中間,我們(men) 中央政府的資產(chan) 可能是最好的。
中央政府多發點債(zhai) ,他買(mai) 債(zhai) 的主體(ti) 往往就是國外的想持有人民幣資產(chan) 的這些交易者,比如說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公司,俄羅斯的石油公司等等,他們(men) 賣石油給我們(men) ,我們(men) 把人民幣給他們(men) ,他們(men) 搞人民幣結算,他們(men) 拿了人民幣暫時還不想買(mai) 中國的汽車,中國電冰箱,他就暫時先買(mai) 我們(men) 的國債(zhai) ,這個(ge) 是一個(ge) 完全可行的一部分。
第二部分的地方債(zhai) 的化解是要把地方債(zhai) 從(cong) 短期變成長期的,那麽(me) 這些短期的這些地方債(zhai) 目前短期為(wei) 主,5年10年的很多從(cong) 銀行借的更短,這些債(zhai) 是為(wei) 了短期內(nei) 過去幾年改造各個(ge) 城市的這個(ge) 城市麵貌,為(wei) 了修基礎設施,是為(wei) 了這些城市的居民,子子孫孫未來若幹代不斷的能過上幸福生活而進行的一個(ge) 建設。
這些這些建設是造福後代的,憑什麽(me) 現在要短期要還,就應該把它拉長,變成20年30年的債(zhai) ,這部分的20年30年的地方債(zhai) 應該由中央擔保,但是地方要承諾要還,這是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各個(ge) 地方政府要拿出部分的可變現的資產(chan) 來變現,用它來獲得現金,能把部分的債(zhai) 務能夠置換出去,能夠消滅掉,當然各個(ge) 地方政府情況不一樣,絕對沒有一刀切的這個(ge) 方案我們(men) 的建議是從(cong) 現在開始要啟動這個(ge) 地方債(zhai) 化債(zhai) 的機製,因城施策,因地製宜,各個(ge) 地方開始琢磨這個(ge) 事兒(er) ,我剛從(cong) 重慶回來,我就在重慶呼籲能不能夠在重慶建一個(ge) 西南地方政府債(zhai) 務重組中心,就放在重慶的金融中心,把這個(ge) 作為(wei) 它金融發展的一個(ge) 重要工作。
總之我們(men) 認為(wei) ,中國地方債(zhai) 務的總規模是比較單一,但是不足以構成整個(ge) 的中國經濟的係統性的一個(ge) 恐慌或者風險,我們(men) 是有辦法解決(jue) 它的,但是必須從(cong) 現在開始全麵地著手,一步一步的去試點,一步一步的去嚐試,把它作為(wei) 一個(ge) 長期任務,逐步的去化解它。
那麽(me) 如果你最後說是你給我打一個(ge) 比方,中國地方債(zhai) 算像什麽(me) ?我就打這麽(me) 一個(ge) 比方,中國的地方債(zhai) 相當於(yu) 一個(ge) 家庭抓住了買(mai) 房子價(jia) 格相對比較低的這個(ge) 時候買(mai) 了一些房子,他買(mai) 這個(ge) 房子是可能給兒(er) 子孫子住的。
那麽(me) 短期付了比較高的債(zhai) ,那麽(me) 他有資產(chan) ,他總的來講,他買(mai) 的這些房子還是對的,還是有用的,但是這些債(zhai) 他短期還不起了,怎麽(me) 辦?必須把債(zhai) 務拉長,必須同時要由其他的家裏的父母來幫一幫,同時他也把短債(zhai) 變長債(zhai) ,希望自己的兒(er) 子孫子以後在住到好房子的時候一點一點去還。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