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業改革開放“新新”向榮 金融市場吸引力與日俱增
發稿時間:2023-11-01 14:42:21 來源:央視網
目前,我國已成為(wei) 全球第一大銀行市場和第二大保險市場。隨著金融業(ye) 進一步擴大開放,中國金融市場的吸引力與(yu) 日俱增。和2017年底相比,今年三季度末,在中國的外資銀行資產(chan) 增長了16.91%、外資保險公司資產(chan) 增長了126%。總部設在上海的外資法人銀行約占全國總數的一半。下麵就來看記者從(cong) 上海的外資金融機構集聚地進行的報道。
總台央視記者田琪永: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上海陸家嘴的環球金融中心,在這座大樓裏,外資客戶的數量占比超過50%,其中很多是知名的國際金融機構。
阿聯酋阿布紮比第一銀行上海分行是整座大樓裏最新入駐的外資金融機構之一,在這家外資銀行開業(ye) 之初就獲得了經營規定範圍內(nei) 的外匯業(ye) 務和人民幣業(ye) 務資格。

在這裏采訪時記者發現,收獲滿滿的不僅(jin) 是“新朋友”。德國商業(ye) 銀行在華發展已經超過40年,一直以來都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

不僅(jin) 有外資銀行,還有外資保險機構,這家最早進入中國保險市場的外資保險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得益於(yu) 中國開放的大市場,這些年來公司業(ye) 績穩健增長。
隨著我國金融業(ye) 進一步擴大開放,越來越多的國際金融機構把目光聚焦在中國。今年1—9月,金融監管總局批準外資銀行增(注)資總計19.6億(yi) 元等值人民幣,批複2家外資銀行分行籌建、6家外資銀行營業(ye) 性機構開業(ye)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末,來自52個(ge) 國家和地區的202家銀行在華設立了機構。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海監管局處長劉劍仁:各類外資金融機構紛至遝來,有利於(yu) 豐(feng) 富金融市場主體(ti) ,優(you) 化金融供給,提升中國市場的融資功能和資源配置效率,助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
中國金融業(ye) 開放步伐不斷加快
今年以來,我國在銀行保險等領域出台了一係列開放舉(ju) 措,金融業(ye) 開放繼續邁出有力步伐。
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最近又有多家研究院所入駐,入駐初期正是需要資金的時候,然而按照現有管理政策,研究院所在境外的科研資金直接匯入難以辦理。為(wei) 了破解這一難題,我國在河套啟動了“科匯通”試點,允許境外科研資金直接匯入。

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資本項目管理處處長朱鬆濤:河套“科匯通”圍繞科創金融和跨境金融,為(wei) 河套創新合作區內(nei) 的一些科研機構跨境調撥科研資金提供新路徑。
這家正在籌建的科技創新研究院拿到了“科匯通”試點後首筆境外匯入的科研資金,這筆錢將用於(yu) 院所設備的采購、人才招聘等方麵。

深圳市福田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轉化醫學研究院(籌)執行院長王雪萊:在未來,隨著轉化項目的不斷落地和明確,新的資金將不斷通過“科匯通”這個(ge) 路徑進入到研究院和河套,用於(yu) 我們(men) 的科研發展。
“科匯通”隻是我國金融改革開放的其中一個(ge) 實例。近年來,我國大幅放寬金融市場準入。在銀行業(ye) 保險業(ye) 領域,取消銀行和人身險公司外資股比限製;大幅減少外資準入數量型門檻,取消總資產(chan) 經營年限等多項數量型限製要求。在證券業(ye) 領域,全麵取消了證券、基金、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製,外資機構在業(ye) 務範圍和監管要求上享受國民待遇;推進跨境證券市場的互聯互通,啟動滬深港通、滬倫(lun) 通、債(zhai) 券通,推動內(nei) 地與(yu) 香港利率互換市場互聯互通合作。

隨著開放政策落地見效,一批具有專(zhuan) 業(ye) 特色的優(you) 質外資機構進入中國市場。首家外資理財公司、首家外資保險控股公司、首家外資養(yang) 老保險公司等紛紛落地。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的業(ye) 務範圍也越來越廣。

2018年以來,我國在金融領域先後推出50多條開放措施,外資準入條件持續放寬,國內(nei) 市場規則、製度不斷與(yu) 國際接軌。經濟合作與(yu) 發展組織(OECD)編製的金融業(ye) 外商直接投資限製指數顯示,中國是近年來金融業(ye) 開放水平排名提升最快、改善幅度最大的國家。
人民幣國際化穩中有進
伴隨著中國金融業(ye) 對外開放持續深化,人民幣國際化水平也在持續提升,呈現出一係列新進展、新變化。
今年以來,人民幣國際化取得新的可喜進展,從(cong) 貿易看,1—9月,貨物貿易中人民幣結算的占比達到了24.4%,同比上升7個(ge) 百分點,為(wei) 近年來最高水平;與(yu) 此同時,人民幣融資貨幣功能穩步提升。9月份,人民幣在全球貿易融資中占比為(wei) 5.8%,同比上升1.6個(ge) 百分點,排名上升至第二。目前,全世界有80多個(ge) 國家和經濟體(ti) 將人民幣納入儲(chu) 備貨幣。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hui) 委員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金融改革開放呈現新局麵,人民幣加入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成為(wei) 全球第三大籃子貨幣、第五大儲(chu) 備貨幣。

不斷拓展的開放渠道吸引大批國際中長期投資者加快配置人民幣資產(chan) 。截至2023年6月末,外資持有境內(nei) 證券市值較2017年末增長1.8倍。A股陸續納入全球三大國際主流股票指數,增持人民幣資產(chan) 的同時,不少國際金融機構紛紛加大在中國的投資。

安聯投資全球多元資產(chan) 投資總監格雷戈·赫爾特:中國的資本市場在快速發展,成為(wei) 世界金融體(ti) 係中越來越緊密和至關(guan) 重要的一部分。在我們(men) 看來,中國的中長期經濟前景是向好的,投資於(yu) 中國的經濟增長將取得良好效果。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