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改革人物

文章

朱德:“要講老實話,不要報喜不報憂”

發稿時間:2023-09-21 16:51:58   來源:北京日報理論周刊   作者:秦睿

  朱德同誌非常重視調查研究,他經常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在長期的調查研究中,他既重視實事求是的調研思想,也注重群眾(zhong) 路線的調研方法。他相信群眾(zhong) 查實情、為(wei) 了群眾(zhong) 辦實事、依靠群眾(zhong) 定實策,就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經濟工作和生產(chan) 建設的一些重要問題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見,為(wei) 我們(men) 黨(dang) 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道路的探索作出了積極貢獻。

  “要向上邊反映真實情況,要講老實話,不要報喜不報憂”

  朱德指出:“我們(men) 一切力量都出於(yu) 群眾(zhong) 身上,一切辦法也都由群眾(zhong) 創造出來……我們(men) 沒有別的本事,我們(men) 的本事就隻有同群眾(zhong) 密切結合在一起。”朱德一生始終堅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在一線調研中,他多次向幹部強調:“做事情要搞出成績來,隻有一個(ge) 辦法,這就是要把握住正確的思想方法,老老實實按規矩辦事”“你們(men) 在生產(chan) 第一線工作,了解情況多,要向上邊反映真實情況,要講老實話,不要報喜不報憂。”

  在1961年中央廣州會(hui) 議決(jue) 定開展的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問題集體(ti) 調研中,朱德選擇四川宜賓作為(wei) 重點調查對象。針對此輪調研中直接關(guan) 係民生的重點問題——農(nong) 村公共食堂問題,朱德秉持“實踐出真知”的理念,較早指出“農(nong) 村辦公共食堂是個(ge) 新事物,到底怎麽(me) 樣,我還要摸一摸。這是一個(ge) 關(guan) 係到幾億(yi) 人口吃飯的大問題”。

  朱德一行抵達宜賓,他拒絕乘坐工作人員提前準備好的車輛,步行前往附近的安邊人民公社調查,體(ti) 察百姓生活真實情況。他與(yu) 路邊玩耍的小姑娘親(qin) 切交談:“小鬼,你吃飯沒有?”小姑娘說:“沒吃飽。”朱德又問:“你幾歲了?上學沒有?”“飯都沒得吃,讀啥子書(shu) !”小姑娘答完就跑開了。朱德同誌很沉重地讓隨行人員直接帶路去附近公共食堂。他走進宜賓民主街大食堂,詢問食堂管理員:“食堂有困難沒有?小孩的生活怎樣安排?老年人吃些什麽(me) ?”管理員支支吾吾,看看隨行公社幹部,猶豫地回答說:“沒得好多困難的,娃娃和老年人都有吃的。”朱德同誌看出端倪,直截了當地問:“你們(men) 能吃上飯不?”管理員不敢作聲了。朱德望著大家說:“要實事求是嘛,這兩(liang) 年你們(men) 受了苦,中央已經知道了,正在研究解決(jue) 的辦法。”隨即,他主持召開座談會(hui) ,繼續深入了解實際情況。

  經過多方麵調查了解,朱德如實向中央匯報了他的建議:“在農(nong) 村裏糧食要分到各家各戶,願意在農(nong) 村公共食堂裏吃飯的就入食堂;不願的就在家吃。不要強迫命令。”當年6月,中共中央修改並公布了《農(nong) 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草案)》,實際上取消了公共食堂製度。朱德和其他領導人主持的調查研究,讓中央掌握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農(nong) 民的真實情況,這些調研對放寬農(nong) 村政策,克服嚴(yan) 重的經濟困難,創造了重要條件。

  朱德指出:“看不起群眾(zhong) ,這也是一種極端幼稚、落後和錯誤的思想……曆史上從(cong) 來沒有過一個(ge) 脫離了群眾(zhong) 而能把天下包打下來的人物。”向朱德同誌學習(xi) 調查研究,就是要實事求是,相信群眾(zhong) 、依靠群眾(zhong) 、聯係群眾(zhong) ,堅持深入基層,傾(qing) 聽群眾(zhong) 呼聲,關(guan) 心群眾(zhong) 疾苦,堅持群眾(zhong) 立場,貫徹群眾(zhong) 路線。

  朱德深入群眾(zhong) 家中調查訪問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的根本目的是為(wei) 了改善人民的生活”

  朱德指出:“必須密切地聯係群眾(zhong) 、依靠群眾(zhong) ,凡事要和群眾(zhong) 說清道理商量著辦。”“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的根本目的是為(wei) 了改善人民的生活。”“隻顧國家、集體(ti) ,不顧個(ge) 人,就不可能有國家、集體(ti) 的發展。隻有把三者的利益正確地結合起來,群眾(zhong) 才有生產(chan) 積極性,不要怕農(nong) 民富,農(nong) 民沒有吃、穿,家都顧不了,哪能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朱德一生堅持做人民公仆,始終把人民群眾(zhong) 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中,他在調研中關(guan) 注群眾(zhong) 疾苦,體(ti) 察群眾(zhong) 需求,幫助群眾(zhong) 解決(jue) 大量實際困難。

  從(cong) 1951年到1966年,他向黨(dang) 中央提交了108份反映各行各業(ye) 實際情況的調研報告,其中98份報告由他親(qin) 自主持形成,內(nei) 容涉及各領域各行業(ye) ,多是符合實際的建設性意見,解決(jue) 了人民群眾(zhong) 大量實際困難。朱德的調研實踐說明,調查研究不能一時興(xing) 起,而是要持之以恒,始終貫穿於(yu) 工作的全過程。

  新中國成立初期,北京城家家戶戶都是用煤炭做燃料,每天清晨,大街小巷飄著煤炭燃燒發出的臭雞蛋味,四合院胡同裏煤渣遍地,給人民的生產(chan) 生活帶來沉重的負擔。朱德等領導人對此開展調研,並推動開辦了北京焦化廠,生產(chan) 清潔能源,提升群眾(zhong) 生活質量。焦化廠建成後,1959年11月,朱德到廠裏調研,親(qin) 臨(lin) 生產(chan) 一線,親(qin) 切慰問工人。他對這一關(guan) 係群眾(zhong) 冷暖的問題時時放心不下,此後,又分別於(yu) 1961年11月、1963年11月、1971年11月和1972年11月,專(zhuan) 門挑選北京進入供暖季這一特殊時點,先後四次調研北京焦化廠,專(zhuan) 程了解供暖燃料生產(chan) 情況。1974年11月,88歲高齡的朱德第六次到北京焦化廠調研,並對安全生產(chan) 和工人生活作出了指示,了解工廠和工人實際困難,幫助他們(men) 解決(jue) 現實問題,同時為(wei) 北京市能源利用和供暖係統建設提出建設性意見,為(wei) 中央各類決(jue) 策提供了大量一手資料。

  朱德指出:“無論工業(ye) 、農(nong) 業(ye) ,都要想方設法發展生產(chan) ,這是最重要的”,因為(wei) “隻有生產(chan) 的東(dong) 西多了,一切矛盾才能解決(jue) ”,“如果不給群眾(zhong) 增加福利,群眾(zhong) 是不會(hui) 關(guan) 心生產(chan) 的。要使群眾(zhong) 的生活逐年有些改善,才能使群眾(zhong) 的生產(chan) 積極性鞏固下來,並得到發揮。”“如果不靠發展經濟建設來改善人民的生活,就等於(yu) 取消了社會(hui) 主義(yi) ”。向朱德同誌學習(xi) 調查研究,就是要學習(xi) 他調研“下得去”的工作態度、“辦實事”的工作作風和“為(wei) 群眾(zhong) ”的工作精神。

  “同群眾(zhong) 一起創造出許多新的辦法,把工作推向前進”

  朱德指出:“一定要密切聯係並依靠群眾(zhong) ,相信群眾(zhong) 的力量。隻有這樣我們(men) 才能把事情辦好、把國家建設好;不然我們(men) 就會(hui) 一事無成,就會(hui) 犯錯誤,就會(hui) 使黨(dang) 和國家受到嚴(yan) 重的損失。”朱德同誌關(guan) 注新中國各項建設事業(ye) ,經常深入基層,進行調查研究,問策於(yu) 民。

  對海南島的開發建議就是朱德開展調查研究,問策於(yu) 民的成果。朱德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ge) 到海南島視察的中央領導,他先後兩(liang) 次專(zhuan) 門到海南島調研考察。

  第一次到海南島調研是在1957年1月。他在海南進行了長達20多天的考察,認為(wei) 海南具有得天獨厚的水路交通資源和山地資源。從(cong) 功能方麵,許多港口既可軍(jun) 用又可民用;地理位置方麵,“很多外國船要來”,鄰近香港,歐洲來船便利;國際交流方麵,海南島還可成為(wei) 出口基地。結合調研實際,他致電中央建議開發海南,充分發掘海南的區位優(you) 勢。1957年11月,朱德以海南島為(wei) 例,在中共中央農(nong) 村工作部召開的全國山區生產(chan) 座談會(hui) 上專(zhuan) 門作了題為(wei) 《必須重視和加強山區建設》的講話,強調要根據山區實際情況,因地製宜,綜合開發。海南調研形成的山區開發模式成果成功轉化,為(wei) 全國山區建設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有效方案。

  1963年1月,77歲的朱德第二次到海南島。他深入了解海南島的自然資源,指出:“所談所見,說明了海南島的地上和地下資源十分豐(feng) 富,許多物資都便於(yu) 出口,極有發展價(jia) 值和發展前途,隻是勞動力比較缺乏。這樣好的地方,我以為(wei) 隻要財力所及,即應積極組織力量從(cong) 速進行開發。”“全國唯有這樣一個(ge) 寶島可以大量發展熱帶經濟作物,即使多下點本錢也是值得的。”“沿海工業(ye) 做母雞,造船、漁業(ye) 、鹽業(ye) 非在沿海發展不可。”考察後,他形成了《關(guan) 於(yu) 開發海南鐵礦的報告》《增加出口產(chan) 品,發展海南經濟》《關(guan) 於(yu) 海南情況的報告》等調研報告,並再次向中央建言開發海南。

  朱德的海南調研,體(ti) 現了他對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的遠見卓識。他提出沿海發展的戰略目標,對於(yu) 海南區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也為(wei) 改革開放後海南經濟特區及沿海地區發展打下了曆史基礎。

  朱德指出:“深入群眾(zhong) 中去,就真正會(hui) 了解社會(hui) 主義(yi) 如何建設,如何完成,就會(hui) 想出很多辦法,同群眾(zhong) 一起創造出許多新的辦法,把工作推向前進。”向朱德同誌學習(xi) 調查研究,就是要為(wei) 了群眾(zhong) 、相信群眾(zhong) 、依靠群眾(zhong) ,“最主要的是群眾(zhong) 的生活由群眾(zhong) 自己掌握。”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dang) 史黨(dang) 建學院)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