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賈康

文章

宏觀經濟增速下行還沒有完 還要全力以赴拚經濟

發稿時間:2023-09-18 09:33:55   來源:賈康學術平台   作者:賈康

  2010年是前麵30年高速增長階段最後一年的回光返照,兩(liang) 位數的增長就此不再出現,其後在兩(liang) 年間比較快地落到了增速的8%以下,再往後的三年(到了2015年)增速已經落到了7%以下。這時候本來有一個(ge) 看起來很有希望的“L型轉換”的確認,所謂L型就是新常態的“新”由L這一豎代表,而由新入常是L它尾巴拉出來以後形成一個(ge) 中高速、但要努力追求高質量發展的平台狀來代表。在2015年以後是延續了12個(ge) 季度的6.7-6.9%這樣一個(ge) 增速區間的經濟發展,但是又一重不利因素來了,就是中美關(guan) 係出現了重大變化而不能夠回到從(cong) 前狀態。美國遏製中國發生的種種對於(yu) 我們(men) 不利影響因素綜合而帶來的結果,是市場預期明顯向下調整,發展態勢在2019年落到了隻有6.1%的增速。再往後,又一重不利因素就是新冠疫情衝(chong) 擊。

  2021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指出我們(men) 麵對三重壓力——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這樣的不利影響,中財辦負責常務工作的韓文秀副主任言簡意賅、直言不諱指出了我們(men) 還要注意主觀方麵的兩(liang) 個(ge) 謬誤,一個(ge) 是合成謬誤,一個(ge) 是分解謬誤。合成謬誤最典型地表現在房地產(chan) 市場,2021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精神出來以後,房地產(chan) 市場整個(ge) 政策有重大調整,延續到現在。另外一個(ge) ,我們(men) 得注意還有分解謬誤,最典型的是推進雙碳目標完全正確,但那是一個(ge) 40年的持久戰,卻出現了“把係統工程碎片化”的問題,具體(ti) 表現是把持久戰打成突擊戰,名曰“碳衝(chong) 鋒”,有的地方政府感覺自己綠色低碳指標不好看,不惜用行政力量上陣直接去拉閘限電,當然是形成了違反政策理性的不良結果。

  至此我們(men) 可總結一下:2010年以後進入引領新常態的階段轉換,又有中美關(guan) 係重大變化、疫情衝(chong) 擊,以及三重壓力交織之下出現的經濟下行過程。

  2022年兩(liang) 會(hui) 上提出的是5.5%的經濟增速引導目標,但是兩(liang) 會(hui) 後出現超預期問題,全年經過努力也隻是完成了3%的增長速度。這樣一來,從(cong) 疫情開始的2020年到2021年,這前兩(liang) 年比較可比的兩(liang) 年複合平均增長速度5.2%。2022年隻有3%,2023年兩(liang) 會(hui) 提出要達到5%左右。一季度4.5%,明顯向好,二季度在去年隻有0.4%極低基數的情況下,比較遺憾,卻隻報出6.3%。這樣上半年是5.5%。像年初一些相對樂(le) 觀的估計那樣達到6%,已有難度了。可以做個(ge) 預判:假定我們(men) 能達到6%,兩(liang) 年複合平均增長速度也隻有4.5%出頭兒(er) ,於(yu) 是直觀地看,2010年以後的增速經濟下行過程,到今年沒有完結。

  這時候,有必要重新再認識一下很樸素的“發展硬道理”。早在前些年改革開放、經濟發展過程中,珠三角、長三角就有這樣的認識:“大發展小困難,小發展大困難,不發展最困難”。應該抓住2023年這樣一個(ge) 有可能成為(wei) 轉折點的契機,通過全力以赴拚經濟,推進高質量發展,去對接“新的兩(liang) 步走”現代化戰略目標的實現。

  中國的人口已經見頂,15年算總賬的人均GDP如再翻一番的話,要求的保證速度是15年年均接近5%。我們(men) 現在麵對的考驗和挑戰,就是我們(men) “十四五”前麵一段時間沒有達到5.5%以上。本來想,如果“十四五”五年算總賬在5.5-6%的區間,那麽(me) “十五五”、“十六五”基數抬高以後速度重心可能要下調,但可爭(zheng) 取“十五五”五年年均速度往下不擊穿5%的水平,“十六五”速度繼續下調,但不擊穿4.5%的水平。這樣一來,15年間接近5%的保證速度就可以實現。所以現在,我們(men) 要抓住今年重新進入同比中高速的契機,爭(zheng) 取在“十四五”的後麵兩(liang) 年,以及延續的“十五五”、“十六五”期間,以高質量發展伴隨中高速可持續發展,把經濟運行維護在合理區間。

  當下,我們(men) 不否認有不愉快的因素,需要以高標準法治化營商環境,結合著政府各個(ge) 轄區的發展,進一步動態完善高水平的現代化戰略頂層設計,從(cong) 中央到地方,以創新發展為(wei) 第一動力,守正創新,守正出奇,把有效市場和有為(wei) 政府、有限政府的概念結合好,激勵政產(chan) 學研金創新團隊打開新局麵,在要以新型舉(ju) 國體(ti) 製攻關(guan) 突破的像芯片、航空發動機這樣的卡脖子領域裏,打通“華山一條路”;同時更多的,我們(men) 還是要在雙循環這個(ge) 框架之下擁抱全球化,以內(nei) 循環為(wei) 主體(ti) ,更好掌握自己的主導因素,而同時絕不放棄外循環,形成內(nei) 外循環相互促進。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