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個結合”中鞏固文化主體性
發稿時間:2023-09-11 14:23:3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郝立新
思想的力量超越時空,科學的理論魅力永存。一部馬克思主義(yi) 發展史就是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們(men) 的後繼者們(men) 不斷根據時代、實踐、認識發展而發展的曆史,是不斷吸收人類曆史上一切優(you) 秀思想文化成果豐(feng) 富自己的曆史。列寧曾經指出,馬克思主義(yi) 之所以“贏得了世界曆史性的意義(yi) ”,是因為(wei) 其“吸收和改造了兩(liang) 千多年來人類思想和文化發展中一切有價(jia) 值的東(dong) 西”。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什麽(me) 能,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yi) 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yi) 行。而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yi) 之所以行,則是因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使馬克思主義(yi) 深深植根於(yu) 中國社會(hui) 實踐的土壤中,植根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土壤中,使馬克思主義(yi) 根深葉茂、生機勃勃。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這一重大判斷的提出,充分體(ti) 現了我們(men) 黨(dang) 高度的曆史自信、文化自信。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中指出,“‘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ti) 性”“創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就是這一文化主體(ti) 性的最有力體(ti) 現”。這一論斷深刻總結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的寶貴曆史經驗,揭示了“第二個(ge) 結合”的豐(feng) 富文化內(nei) 涵,表達了對文化發展及其重要作用的規律性認識,表明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鮮明文化態度。
文化是人類的重要活動,是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精神力量。文化蘊含著人類的思想智慧、價(jia) 值追求,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的根基。創造文化和推動文化發展的主體(ti) 是一定社會(hui) 中的現實的能動的人,更確切地說,是一定社會(hui) 生活中的群體(ti) 。一般說來,文化主體(ti) 性是指文化活動中體(ti) 現的主體(ti) 能動性、選擇性、創造性。文化主體(ti) 性的實現依賴於(yu) 一定的主體(ti) 自身的精神素質、實踐生活、社會(hui) 條件或製度。在當代中國,文化主體(ti) 性集中表現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和中國人民作為(wei) 中華文明傳(chuan) 承與(yu) 發展的主體(ti)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堅持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積極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提供強大精神支撐。堅持和鞏固文化主體(ti) 性是我們(men) 黨(dang) 推動思想文化進步和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法寶。全麵理解和把握文化主體(ti) 性,應注意以下幾點。
文化主體(ti) 性表現為(wei) 文化的自信自立。文化主體(ti) 性的理念充分體(ti) 現了我們(men) 黨(dang) 對文化發展規律及其對社會(hui) 作用的深刻認識。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站在人類曆史和文明發展的高度,多次強調自覺把握文化發展規律、積極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性,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人類社會(hui) 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升華,無不伴隨著文化的曆史性進步”“在幾千年的曆史流變中,中華民族從(cong) 來不是一帆風順的,遇到了無數艱難困苦,但我們(men) 都挺過來、走過來了,其中一個(ge)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華兒(er) 女培育和發展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wei) 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曆史自信、文化自信關(guan) 乎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華文化具有連續性和創新性等突出特性,從(cong) 而決(jue) 定了“中華文化既堅守本根又不斷與(yu) 時俱進,使中華民族保持了堅定的民族自信和強大的修複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價(jia) 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曆史和現實表明,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離不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離不開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feng) 富,離不開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
文化主體(ti) 性表現為(wei) 文化創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是前無古人的偉(wei) 大事業(ye) 。當代中國的偉(wei) 大社會(hui) 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yi) 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hui) 主義(yi) 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對待傳(chuan) 統文化包括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不是簡單地拿來就用。對待外來文化,不能照搬照抄。要反對教條主義(yi) ,一要把馬克思主義(yi) 當作行動的指南,二要使其本土化,即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我們(men) 在文化發展中要堅持守正創新,守正而不守舊,尊古而不複古,既要反對虛無主義(yi) ,也要反對複古主義(yi) 。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既是現代社會(hui) 和文化發展的要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的規律。一定的傳(chuan) 統文化是一定社會(hui) 條件下的產(chan) 物,不可避免地帶有曆史的烙印,具有一定的社會(hui) 製度的屬性和一定的曆史局限性。這就需要我們(men) 辯證地曆史地看待傳(chuan) 統文化,明辨良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並根據人民需要、社會(hui) 發展和時代要求來創造性地使傳(chuan) 統的文化轉化為(wei) 現代的文化,創新性地發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
文化主體(ti) 性表現為(wei) 自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yi) 科學理論為(wei) 指導。理論的自覺與(yu) 文化的自覺是一致的。在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進程中,始終不能丟(diu) 棄馬克思主義(yi) 這個(ge) “魂脈”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這個(ge) “根脈”。在“第二個(ge) 結合”中,文化主體(ti) 性體(ti) 現在兩(liang) 個(ge) 方麵。一是自覺地認識和把握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的文化向度,把握馬克思主義(yi) 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之間的高度契合性,充分吸收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精華,使馬克思主義(yi) 深植於(yu) 中華民族曆史文化土壤中以獲得更強大的生命力;二是在馬克思主義(yi) 指導下,使馬克思主義(yi) 世界觀和方法論融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發展中,使馬克思主義(yi) 的科學精神、實踐精神和人民精神等時代精華融於(yu)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發揚光大。
創立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是這種文化主體(ti) 性的最有力體(ti) 現。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是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首先,它的創立是把馬克思主義(yi) “魂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根脈”有機結合的產(chan) 物,是對馬克思主義(yi) 豐(feng) 富和創新發展的理論結晶,是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其次,它高度重視和反複強調堅持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站在新的曆史高度闡明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意義(yi) ,指出“中華民族有著深厚文化傳(chuan) 統,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體(ti) 係,體(ti) 現了中國人幾千年來積累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要加強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yu) 當代文化相適應、與(yu) 現代社會(hui) 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jia) 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再次,它重視從(cong)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挖掘資源,涵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強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men) 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要善於(yu) 從(cong)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汲取治國理政的理念和思維”。
在當代中國,要繼續堅持和鞏固文化主體(ti) 性,必須堅持黨(dang) 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道路。一要堅持文化的人民性。在文化發展中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充分汲取人民的智慧,緊緊依靠人民建設文化、發展文化。二要堅持文化的科學性。堅持以馬克思主義(yi) 科學理論為(wei) 指導,積極吸收當代自然科學、人文社會(hui) 科學等科學發展的最新成果。三是堅持文化的民族性和自主性。立足中華民族偉(wei) 大曆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wei) 中國理論。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加快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ti) 係,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四要堅持文化的時代性和創新性。緊扣時代脈搏、回應時代呼聲、回答時代之問,把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同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相適應,同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相一致,在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二者之間的相互成就中建構起新的文化生命體(ti) 。五要堅持文化的世界性。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忠實傳(chuan) 承者和弘揚者,是中國精神的重要貢獻者和示範者,也是世界文明的包容者。我們(men) 要堅持胸懷天下,虛心學習(xi) 和善於(yu) 吸收全人類優(you) 秀文化成果,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基礎上,弘揚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尊重世界文明的豐(feng) 富性、多樣性,加強文明交流互鑒,為(wei) 世界文明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總之,要堅持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
(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院研究員、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授)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