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範恒山

文章

以“特”“聯”為抓手推動太原和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質量發展

發稿時間:2023-08-22 14:09:27   來源:中國網   作者:範恒山

5月9日,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質量發展大會(hui) 在山西太原召開。著名經濟學家、國家發改委原副秘書(shu) 長範恒山受邀出席會(hui) 議並作了《以“特”“聯”為(wei) 抓手推動太原和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主旨發言。

  範恒山指出,山西的發展正處於(yu) 一個(ge) 關(guan) 鍵時期。過去數十年來,山西經濟在曲折中運行,保持了較快的發展勢頭,各項事業(ye) 發生了巨大變化。近兩(liang) 年地區生產(chan) 總值增長速度位居全國前列。但從(cong) 總體(ti) 上看,山西還沒有全麵實現高質量發展。當前山西的主體(ti) 經濟結構、運行模式、動力體(ti) 係仍然是與(yu) 欠發達成長階段、粗放型發展模式及不夠先進的科技體(ti) 係相聯係的。從(cong) 某種程度上說,也是與(yu) 短缺市場和能源價(jia) 格波動直接連在一起的。一個(ge) 明顯的事實是,能源產(chan) 品特別是煤炭價(jia) 格上漲比較快的時候,山西的經濟增長速度也就快;反之,價(jia) 格低迷,經濟也減速。“近幾年山西經濟總量在全國的排名有所提升,推進資源性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發揮了積極效應,但主體(ti) 上還是依賴於(yu) 以煤炭為(wei) 主體(ti) 的能源結構或經濟結構做支撐。在國家邁進全麵建設現代化征程、高質量發展成為(wei) 現代化建設的首要任務的形勢下,轉型發展成為(wei) 了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和關(guan) 鍵舉(ju) 措。”

  從(cong) 區域角度看,範恒山認為(wei) ,基於(yu) 特殊地位、綜合實力和潛在能量等因素,太原及整個(ge) 中部城市群在實現山西轉型跨越和高質量發展中起著舉(ju) 足輕重的作用。就2022年的情況看,太原的人口占到全省的15.61%,地區生產(chan) 部值占到了21.73%;而整個(ge) 中部城市群5市人口占到了全省的46.44%,地區生產(chan) 總值則占到49.20%。“可以說,太原的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中部城市群的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直接影響到整個(ge) 山西的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反過來說,加快山西轉型跨越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發揮中部城市群的引領帶動作用,而推動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質量發展,又必須發揮太原 作為(wei) 龍頭的引領帶動作用。如此,太原和中部城市群必須突破傳(chuan) 統思維,創新發展模式,以超常的努力實現超常的發展。”他說。

  轉型發展的有效路徑是怎樣的?範恒山認為(wei) ,從(cong) 總體(ti) 上說,是要走一條適合於(yu) 山西區情的跨越之路。“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men) 把視界僅(jin) 僅(jin) 局限在山西的土地上。我們(men) 要充分考慮山西、山西中部城市群和太原的具體(ti) 實際,又要總結提煉全國乃至全世界一些地區或城市發展的經驗,充分加以利用借鑒。也就是說,既要從(cong) 實際出發,又要遵循一般規律。這是一個(ge) 大課題,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麵麵;但也可以化繁為(wei) 簡、提綱挈領。抓住關(guan) 鍵,持之以恒的做下去就可以實現事半功倍、一舉(ju) 多得。”在他看來,推動太原和整個(ge) 中部城市群轉型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分別要扣住“特”和“聯”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字下功夫、做文章。對太原來說,要以“特”為(wei) 導;對整個(ge) 中部城市群來說,要以“聯”為(wei) 橋。

  以“特”為(wei) 導,推動太原經濟強勢騰飛

  範恒山認為(wei) ,未來太原要實現強勢騰飛,唯“特”不能,要高度重視做好塑造特殊城市風格,增強凝聚力和創新力。太原要努力基於(yu) 城市格局、城市品位、城市精神等一體(ti) 塑造特殊的城市風貌。要統籌考慮優(you) 美、舒適、通達、協調、風情、安全等多種因素謀劃、改造進而重塑城市格局,使太原具有鮮明的個(ge) 性特征。同時,樹立長遠眼光,基於(yu) 百年大計甚至更長時間,高標準規劃高水平建設各類城市基礎設施,通過更新改造,把文化、科技、綠色等融入到每一棟建築、每一項設施和每一個(ge) 場景之中,彰顯城市的文化底蘊、美學色彩、社會(hui) 活力、發展韌性與(yu) 精神風貌。

  他指出,太原要這現強勢騰飛,需要在產(chan) 業(ye) 變革上下足功夫,太原要發揮引領帶動作用需要率先在產(chan) 業(ye) 轉型上走出新路,要在建立現代化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方麵進一步發力。在產(chan) 業(ye) 發展上,太原還是要堅持雙管齊下,一方麵強化能源科技創新,推動煤和煤化工產(chan) 業(ye) 高端化、低碳化、多元化發展;另一方麵大力培育和拓展先進製造業(ye) 和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太原提出打造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等六個(ge) 千億(yi) 級的產(chan) 業(ye) 鏈,這是富有遠見的謀劃,關(guan) 鍵要有務實的舉(ju) 措。在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構建方麵,太原不能把視角局限於(yu) 省內(nei) 周邊地區,要敢於(yu) 對標上海、深圳這些先進地區。

  範恒山表示,發展高新產(chan) 業(ye) 也包括謀劃未來產(chan) 業(ye) ,在這方麵既要深謀遠慮,也要量力而行,應從(cong) 自已的能力和潛力出發,集中培育2~3個(ge) ,一鼓作氣做強做大,搶占製高點,形成比較優(you) 勢。

  “政府的有效治理直接影響著城市運行的效率與(yu) 活力,太原要實現強勢騰飛,各級政府必須有特別的作為(wei) ,這主要體(ti) 現在擁有良好的治理能力上。在我看來,太原的城市治理應秉持戰略思維、從(cong) 眾(zhong) 心理和爭(zheng) 搶意識展開。”範恒山強調,所謂戰略思維,就是要善於(yu) 運用戰略推動各行各業(ye) 發展。一是要積極借勢國家戰略。無論是與(yu) 本地區直接相關(guan) 國家戰略,還是涉及到其它地區的國家戰略,能為(wei) 我所用的都要積極利用,要利用這些戰略,放大先行先試權利,對接先進地區的規製與(yu) 做法,加強同各個(ge) 地方的緊密合作。二是要主動謀劃戰略推動相關(guan) 工作。戰略具有高位勢和凝聚力,能夠起到總攬全局的作用,也能夠有效動員各種資源協同解決(jue) 某方麵的發展問題。無論是借勢國家戰略,還是自主運用發展戰略,都要注重發揮功能平台的作用,有了功能平台就有了工作載體(ti) 、試驗基地,就能使其發揮先行先試和輻射帶動的功能。功能平台的作用不可低估,廣東(dong) 這些年為(wei) 什麽(me) 一直發展很好,戰略功能平台可謂功不可沒。與(yu) 全國相比,廣東(dong) 各類功能平台為(wei) 數眾(zhong) 多,有了這些平台,很多有改革創新就可以有效推進。像“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對高端人才、緊缺人才實施特殊個(ge) 人所得稅等創新,都是依托這些平台進行的。我們(men) 要爭(zheng) 取特殊政策,也要依托這些平台。否則就容易招致批評、形成攀比。順便說一句,比較而言,山西以及太原的戰略功能平台總體(ti) 較少,這導致了很多機會(hui) 的喪(sang) 失。現在雖然有了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也有了轉型綜改示範區,但由於(yu) 涉及範圍比較廣,不太容易爭(zheng) 取到特殊政策。所以功能平台的設置也是有講究的,太原應當在這方麵思謀的深入一些。

  所謂從(cong) 眾(zhong) 心理,就是要以人民為(wei) 中心,把人民的意誌當作政府的意誌。政府的管理一定要以人民利益為(wei) 重,滿足人民的需求,充分發揮人民群眾(zhong) 的積極性。一個(ge) 城市的活力,很大程度反映在“煙火氣”上,因為(wei) “煙火氣”就是人民的氣息。我的觀點是,不要把城市搞的西裝革履般的那樣板正,要讓城市的每一個(ge) 角落都充滿生機,如此就必須把所有市民的積極性充分調動出來。政府的決(jue) 策要立足於(yu) 此,治理也要立足於(yu) 此,不要為(wei) 了保障安全就動不動的封路,為(wei) 了城市整潔就時不時驅趕小商小販。不要把管理與(yu) 禁止劃等號,不要使“對著幹”成為(wei) 城市治理的核心內(nei) 容。要把絕大部分市民高不高興(xing) 、願不願意作為(wei) 衡量我們(men) 的各項舉(ju) 措是否合適的重要標準。總之,政府治理要以老百姓的利益為(wei) 重,把所有人的積極性發揮出來。

  所謂爭(zheng) 搶意識,就是要樹立敢為(wei) 人先的觀念,積極開拓進取。這既包括從(cong) 自身實際出發,探索實施具有創造性的舉(ju) 措;也包括把握國家政策導向,積極主動爭(zheng) 取發展條件和機遇。我國發展靠市場和政府兩(liang) 個(ge) 輪子驅動,因此一方麵要充分發揮市場機製的作用,同時也要用好政府的功能,包括加強同上級政府部門的銜接溝通,爭(zheng) 取必要的戰略、政策與(yu) 項目支持。在發展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不叫不到、不給不要”並不是一個(ge) 好的習(xi) 慣。還有一個(ge) 重要方麵,即地區間的比拚不應該放在爭(zheng) 資源、爭(zheng) 人才、爭(zheng) 項目上,而應當爭(zheng) 搶學習(xi) 先進的規製、標準與(yu) 做法。太原要當好中部城市群的龍頭,這方麵的爭(zheng) 搶要走在前麵,要學習(xi) 對接雄安新區建設的軟硬標準,要向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學先行先試的開拓精神,學良好的管理體(ti) 製和治理方式。在具體(ti) 操作上,要恪守包容、敬畏、謙遜和精細的原則。

  所謂“包容”,就是要以開放的胸懷,為(wei) 政處事。思想基點要高、工作視野要寬,不被眼前利益所惑;正確對待競爭(zheng) 者,正確對待各類人群,正確對待不同意見。所謂“敬畏”,就是把市民當家人,把增進民生福祉放在首位,不斷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舒適度。所謂“精細”,就是要把每一項舉(ju) 措落到實處,讓管理和服務延伸到城市的每一個(ge) 角落,不把發展停留在炫目的規劃和時尚的口號之上。所謂“謙遜”,就是要堅持對標先進地區,注重優(you) 良經驗特別是體(ti) 製、規製、標準、管理等的動態對接,注重通過共建園區借力借勢發展。

  (二)以“聯”為(wei) 橋,一體(ti) 做強中部城市群

  範恒山指出,“聯”就是聯動。地區間聯動的表現形式就是區域合作,實質性的內(nei) 容則是一體(ti) 發展。推動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動能可以分為(wei) 兩(liang) 個(ge) 方麵,一是自身內(nei) 在潛力的發揮,一是區域間的緊密合作。他認為(wei) ,近些年開始受到重視,但實質性的合作仍不夠普遍,嘴上熱、行動慢的狀況比較常見。其實,開展區域合作的好處是多方麵的,有利於(yu) 突破行政區劃限製,在更大空間利用和配置資源要素;有利於(yu) 促進合理分工,避免形成惡性競爭(zheng) ;有利於(yu) 整合資源要素,以區域最高水平展現創新能力;等等。區域合作不會(hui) 防礙地區內(nei) 部動能的發揮,反而會(hui) 有利於(yu) 激活和放大內(nei) 部動能。要推動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質量發展,使其真正成為(wei) 山西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乃至成為(wei) 整個(ge) 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地,隻有走聯動合作、抱團發展這條道路。“山西中部城市群五市已經建立了協調機製,並且規劃開展了五六個(ge) 方麵的合作,也出了一些成果,但這還隻是剛剛起步,需要向深層拓展。”對此,他認為(wei) ,下一步要特別重視以下五1方麵的合作聯動。

  第一,協力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範恒山表示,營商環境與(yu) 地區資源要素的集聚水平、科技創新強度等密切相關(guan) ,直接影響著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質量與(yu) 速度,這些年已成為(wei) 各個(ge) 地區比拚的重要領域。太原要成為(wei) 龍頭帶動整個(ge) 中部城市群發展,應當與(yu) 其它4市一起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而地區間合力打造優(you) 良的營商環境,不僅(jin) 能有效提升創新資源要素的單位集聚度,也能夠增強區際間資源要素分布的平衡性。在現有的基礎上,優(you) 化營商環境要著力向兩(liang) 個(ge) 方麵努力:一是從(cong) 著力解決(jue) 共性問題延展到解決(jue) 個(ge) 性問題。這些年,“放管服”改革是營商環境建設的主要抓手,即從(cong) 整體(ti) 上壓縮審批項目、簡化審批程序、優(you) 化審批方式,取得了明顯的進展。從(cong) 目前情況看,這方麵還有改革的空間,需要繼續努力。二是通過改革“給方便”進一步深入到“壯信心”。“放管服”改革的主要效果還是在給企業(ye) 提供方便,企業(ye) 對這方麵也是在乎的,但比較而言,企業(ye) 和企業(ye) 家們(men) 更在乎的是製度公正、政策穩定、法規透明和良好環境的可持續性。這是他們(men) 確立市場信心和投資能動性的基礎保障。所以,各地應圍繞這些方麵深化改革,把基礎製度建設好,保障企業(ye) 放心、癡心對開展投資經營活動。

  第二,協同推進產(chan) 業(ye) 優(you) 化提升。範恒山認為(wei) ,地區發展主要依賴於(yu) 產(chan) 業(ye) 發展,地區競爭(zheng) 力直接體(ti) 現為(wei) 產(chan) 業(ye) 的競爭(zheng) 力。地區間發展的潛在危險在於(yu) 產(chan) 業(ye) 老化,而同質競爭(zheng) 則必然導致產(chan) 業(ye) 老化。因此,中部城市群五市要把協同提升產(chan) 業(ye) 結構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在這個(ge) 方麵,要特別做好三個(ge) 方麵的工作:一是以製造業(ye) 為(wei) 本,協商製定中部城市群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並建立有效的機製和舉(ju) 措,促進規劃紮實落地;二是以比較優(you) 勢為(wei) 基礎優(you) 化地區產(chan) 業(ye) 布局,根據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一體(ti) 化的要求,調整完善各市的產(chan) 業(ye) 類型和環節分工;三是以園區為(wei) 載體(ti) ,合作打造先進的產(chan) 業(ye) 集群,協同培植未來產(chan) 業(ye) 。

  第三,合力打造協同創新體(ti) 係。範恒山強調,以科技創新為(wei) 主體(ti) 內(nei) 容的創新體(ti) 係是產(chan) 業(ye) 優(you) 化提升的根本支撐。在我國一些地區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科技創新能力不強,而科技資源又割據分散,形不成合力。中部城市群要提高產(chan) 業(ye) 創新水平,必須提高科技創新水平,而提高科技創新水平必須合力打造協同創新體(ti) 係。為(wei) 此,要打破各種有形和無形障礙,推動人才、資本、信息、數據、技術等創新要素加速區域融通;建立協同機製,實現各類各方科技資源的有機整合;強化製度約束,包括建立產(chan) 權紐帶、強化股權激勵等,推動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一體(ti) 聯動;等等。

  第四,一體(ti) 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建設共享。範恒山指出,基本公共服務直接關(guan) 係到老百姓的福祉,是一個(ge) 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狀況的重要反映,也是區域協同發展的標誌所在、動力所在。中部城市群要把一體(ti) 促進公共服務建設共享作為(wei) 核心任務。特別要抓好兩(liang) 點:一是協同建立基本公共服務動態提升的標準體(ti) 係,以標準化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二是創新跨地區公共服務機製,保障人民群眾(zhong) 在區域內(nei) 不同地區以最好的水平自主享受各種公共服務的權利。

  第五,統籌建設高水平的數字基礎設施。範恒山表示,數字基礎設施是未來發展的基本支撐。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將會(hui) 顯著大於(yu) 傳(chuan) 統基礎設施,並且傳(chuan) 統的“鐵公機”也需要依托數字技術提升。“數字經濟和數字技術對欠發達地區有著特殊的益處,它能夠顛覆傳(chuan) 統時空模式、化解地理區位不良困境,超越現實發展的基礎並一定程度地克服行政治理缺陷,促進地區後發先至,實現跨越發展。無論什麽(me) 地區,在建設數字基礎設施方麵都不可遲疑。”他進一步指出,對中部城市群來說,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應特別重視兩(liang) 點:一是堅持一體(ti) 規劃、一體(ti) 建設,防止各自為(wei) 政和數字封鎖;二是堅持高標準,動員各種有效力量,能走多快就走多快,能搞多好就搞多好。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