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體(ti) 製

文章

深刻領悟“兩個決不能拋棄”的重要意義

發稿時間:2023-08-09 14:42:08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董振華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ti) 學習(xi) 時強調:“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這個(ge) 重大命題本身就決(jue) 定,我們(men) 決(jue) 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yi) 這個(ge) 魂脈,決(jue) 不能拋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這個(ge) 根脈。堅守好這個(ge) 魂和根,是理論創新的基礎和前提。理論創新必須講新話,但不能丟(diu) 了老祖宗,數典忘祖就等於(yu) 割斷了魂脈和根脈,最終會(hui) 犯失去魂脈和根脈的顛覆性錯誤。”“兩(liang) 個(ge) 決(jue) 不能拋棄”的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進行理論創新、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必須堅持的基礎和前提。

  1.理論創新必須講新話,始終堅守魂脈和根脈

  真理是活的、具體(ti) 的、曆史的,從(cong) 來不存在僵化的、教條的真理。馬克思主義(yi) 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一些具體(ti) 結論要以時間、地點、條件為(wei) 轉移。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的過程,就是一個(ge) 既一脈相承又與(yu) 時俱進的過程。

  理論創新必須講新話,就要堅守馬克思主義(yi) 立足實踐的真理精髓和與(yu) 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yi) 的首要觀點,這本身決(jue) 定了馬克思主義(yi) 不是封閉的、僵化的、凝固不變的理論,而要隨著人類社會(hui) 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發展。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馬克思的整個(ge) 世界觀不是教義(yi) ,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對待馬克思主義(yi) ,不能采取教條主義(yi) 的態度,也不能采取實用主義(yi) 的態度。如果不顧曆史條件和現實情況變化,拘泥於(yu) 馬克思主義(yi) 經典作家在特定曆史條件下、針對具體(ti) 情況作出的某些個(ge) 別論斷和具體(ti) 行動綱領,我們(men) 就會(hui) 因為(wei) 思想脫離實際而不能順利前進,甚至發生失誤。”永葆真理精神的馬克思主義(yi) 必然是活的馬克思主義(yi) ,是隨著實踐發展、時代變遷、條件變化而與(yu) 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yi) 。

  理論創新必須講新話,就要堅守中華文明革故鼎新的精神和窮變通久的智慧。中華文明之所以成為(wei) 人類曆史上唯一綿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斷的燦爛文明,一個(ge) 根本原因就在於(yu) 其內(nei) 在的革故鼎新、窮變通久的精神氣質,這使其不斷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從(cong) 商湯盤銘上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到《詩經》中的“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再到《周易·雜卦》的“革,去故也;鼎,取新也”,一直到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無論理論層麵還是實踐層麵,都充分彰顯著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不封閉、不僵化的創新精神和與(yu) 時偕行、應時而變的智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從(cong) 根本上決(jue) 定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複古的進取精神,決(jue) 定了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勇於(yu) 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堅守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這個(ge) 根脈,就必須推動文化創新,增強文化自覺,永葆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新時代推進理論創新,就要把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統一起來,堅持用馬克思主義(yi) 之“矢”射新時代中國之“的”,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

  2.理論創新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不動搖,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

  為(wei) 人類求解放的價(jia) 值追求、訴諸現實運動的實踐觀點、立足於(yu) 曆史維度的唯物辯證法等,構成馬克思主義(yi) 的思想精髓。推動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就要堅定對馬克思主義(yi) 的信仰,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yi) 指導發展著的實踐,不斷根據新的實踐活學活用馬克思主義(yi) 活的靈魂,在解決(jue) 新問題中永葆馬克思主義(yi) 生機活力。

  決(jue) 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yi) 這個(ge) 魂脈,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掌握其世界觀和方法論。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之所以能夠完成近代以來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就在於(yu) 始終把馬克思主義(yi) 這一科學理論作為(wei) 自己的行動指南,並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feng) 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反映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是被實踐反複證明了的科學真理,具有普遍指導意義(yi) 。馬克思主義(yi) 的科學性和革命性源於(yu) 辯證唯物主義(yi) 和曆史唯物主義(yi) 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最重要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運用其世界觀方法論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jue) 問題。

  決(jue) 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yi) 這個(ge) 魂脈,必須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做到堅持與(yu) 發展相統一。發展的前提是堅持,真正的堅持寓於(yu) 發展之中。如果把堅持同發展割裂開來,或片麵強調一個(ge) 方麵,就會(hui) 失之偏頗。堅持馬克思主義(yi) ,本身就內(nei) 在蘊含著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堅持馬克思主義(yi) 不是固守馬克思主義(yi) 經典作家的所有結論,而是堅守其基本原理和一以貫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針對新的問題給出新思路、新答案。

  3.不斷譜寫(xie)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必須根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集中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哲學觀、政治觀、人生觀、天下觀等,是中華民族安身立命之本和突出優(you) 勢。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yi) ,必須深深紮根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的文化傳(chuan) 統和博大精深的思想智慧之中。

  決(jue) 不能拋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這個(ge) 根脈,要在不忘本來中開辟未來,在繼承中更好創新。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傳(chuan) 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diu) 掉了,就如同割斷了精神命脈。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曆史發展中創造了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孕育了偉(wei) 大的中華文化。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蘊含的天下為(wei) 公、民為(wei) 邦本、為(wei) 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qin) 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chan) 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hui) 觀、道德觀的重要體(ti) 現,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wei) 方式,並同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價(jia) 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我們(men) 要運用馬克思主義(yi) 的立場觀點方法深入挖掘和汲取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精華,讓馬克思主義(yi) 紮根中華曆史文化沃土,更加根深葉茂。

  決(jue) 不能拋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這個(ge) 根脈,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堅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曆史文化,主張古為(wei) 今用、洋為(wei) 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在百餘(yu) 年曆史進程中,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使馬克思主義(yi) 呈現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既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繼承者和發揚者,也是偉(wei) 大曆史的創造者和中華文明的續寫(xie) 者,在尊重曆史基礎上不斷續寫(xie) 新篇章,在守正創新中讓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煥發出新生機,讓具有悠久曆史的中華文明生生不息。

  4.堅持好、運用好“兩(liang) 個(ge) 結合”“六個(ge) 必須堅持”

  隻有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yi) 和曆史唯物主義(yi) ,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yi) 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在總結曆史經驗基礎上,提出並闡述了“兩(liang) 個(ge) 結合”“六個(ge) 必須堅持”等,為(wei) 繼續推進黨(dang) 的理論創新提供了根本遵循。

  不斷譜寫(xie)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必須堅持“兩(liang) 個(ge) 結合”。堅持一切從(cong) 實際出發,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yu) 時俱進、求真務實,不斷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作出符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的正確回答,得出符合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形成與(yu) 時俱進的理論成果。必須堅定曆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古為(wei) 今用、推陳出新,用馬克思主義(yi) 激活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you) 秀因子並賦予新的時代內(nei) 涵,將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精神和豐(feng) 富智慧更深層次注入馬克思主義(yi) ,把馬克思主義(yi) 思想精髓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聚變為(wei) 新的理論優(you) 勢,不斷攀登新的思想高峰。

  不斷譜寫(xie)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必須牢牢把握“六個(ge) 必須堅持”。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係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把辯證唯物論、唯物辯證法和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價(jia) 值追求統一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實踐之中,形成了完整係統的科學理論體(ti) 係。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首先要把握好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是一項長期曆史任務。我們(men) 必須堅持好、運用好“兩(liang) 個(ge) 結合”“六個(ge) 必須堅持”,不斷拓寬理論視野,以海納百川的開放胸襟學習(xi) 和借鑒人類社會(hui) 一切優(you) 秀文明成果,在“人類知識的總和”中汲取優(you) 秀思想文化資源,形成兼容並蓄、博采眾(zhong) 長的理論大格局大氣象,結合新的實踐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用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讓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yi) 在中國大地上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

  [作者:董振華,係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哲學教研部副主任]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