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文精神

文章

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

發稿時間:2023-08-09 14:33:43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任理軒

  文明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過去探索和創造的豐(feng) 厚積累,也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未來生存和發展的深層指引。中華文明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feng) 厚滋養(yang) 。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從(cong) 曆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nei) 相關(guan) 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寬廣視角,深刻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與(yu) 中華文明的內(nei) 在聯係,精辟論證了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的道理所在,作出了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必將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的重大論斷,為(wei) 我們(men) 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征程上,我們(men) 要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

  中國式現代化是賡續古老文明的現代化,激蕩中華文明的長河澎湃向前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賡續古老文明的現代化,而不是消滅古老文明的現代化”。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激蕩著中華文明這條川流不息的長河澎湃向前。站在這樣的曆史方位,身後是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前方是重煥榮光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怎樣對待本國曆史?怎樣對待本國傳(chuan) 統文化?這是任何國家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都必須解決(jue) 好的重大問題。中華文明作為(wei) 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續至今、從(cong) 未中斷的文明,為(wei) 世界貢獻了深刻的思想體(ti) 係、豐(feng) 富的科技文化藝術成果、獨特的製度創造,深刻影響了世界文明進程,也使我國長期居於(yu) 世界強國之列。但是,“本應紹漢唐之遺烈”的文明古國,近代以後卻未能“作並世之先進”,反而被世界現代化浪潮甩在了後麵。錯失工業(ye) 革命機遇的近代中國大幅落後於(yu) 時代,甚至遭遇了文明難以賡續的深重危機。在近代中國最危急的時刻,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yi) ,並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yi) 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yi) 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華民族曆經幾千年創造的偉(wei) 大文明。百餘(yu) 年來,我們(men) 黨(dang) 為(wei) 了解決(jue) 古老文明難以賡續的危機、為(wei) 了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目標,曆經千辛萬(wan) 苦、付出巨大代價(jia) ,成功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在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我們(men) “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麵”,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wei) 中華文明積蓄新的發展動能,讓中華文明在現代化進程中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

  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裏有什麽(me) 中國特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文明具有突出連續性的深厚根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精華深深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之中。在“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中,我們(men) 看到“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等民本思想、“實事求是”等實踐理性;在“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中,我們(men) 看到“治國之道,富民為(wei) 始”“政在養(yang) 民”等為(wei) 政取向、“大道之行,天下為(wei) 公”等社會(hui) 願景;在“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中,我們(men) 看到“富潤屋,德潤身”等價(jia) 值理念、“倉(cang) 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等教化思想;在“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我們(men) 看到“道法自然”等哲學智慧、“天人合一”等生態思想;在“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我們(men) 看到“親(qin) 仁善鄰”“協和萬(wan) 邦”等天下觀、“以和為(wei) 貴”“好戰必亡”等和平理念。在古今交融中,中國式現代化成功賡續了古老文明,讓我們(men) 在解決(jue) 人類共同麵臨(lin) 的現代化難題時,既能運用人類今天的智慧和力量,也能運用中華民族曆史上積累和儲(chu) 存的智慧和力量。麵向未來,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yang) 分、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中國式現代化在中華大地上推進的每一步,都將是中華文明走向永續發展的新一步。

  中國式現代化是從(cong) 中華大地長出來的現代化,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從(cong) 中華大地長出來的現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國家的現代化”。從(cong) 中華大地長出來的中國式現代化,展現了不同於(yu) 西方現代化模式的另一幅圖景,代表著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

  創造了紮根中華文化沃土的人類文明新形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曆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ge) 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曆史文化的民族,不僅(jin) 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曆史悲劇。”現代化是人類發展必經大道,卻從(cong) 不是一片坦途。世界現代化進程是從(cong) 西方資本主義(yi) 國家開始的,當今世界的發達國家也主要是秉承西方文明的資本主義(yi) 國家。這就給人們(men) 一種錯覺,似乎現代化就是西方化、西方文明就是現代文明。從(cong)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20世紀90年代初期,一些發展中國家不顧國情和曆史條件,全盤照搬西方模式,結果水土不服,絕大多數陷入經濟長期停滯、社會(hui) 政治動蕩的困境。事實證明,人類曆史上沒有一個(ge) 民族、一個(ge) 國家可以通過依賴外部力量、照搬外國模式、跟在他人後麵亦步亦趨實現強大和振興(xing) 。馬克思說:“人們(men) 自己創造自己的曆史,但是他們(men) 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men) 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cong) 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中華民族以自強不息的決(jue) 心和意誌,篳路藍縷、跋山涉水,走過了不同於(yu) 世界其他文明體(ti) 的發展曆程。近代以後,從(cong) 深重苦難走向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人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中國的問題必須從(cong) 中國基本國情出發,由中國人自己來解答。中國式現代化的偉(wei) 大實踐,不是拋開中華文明的另起爐灶,而是紮根中華文化沃土,在中華文明從(cong) 蒙塵到更新、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逐步開創、推進和拓展的,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實現了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馬克思指出:“凡是民族作為(wei) 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們(men) 為(wei) 人類社會(hui) 而做的事情。”新中國成立後,我們(men) 黨(dang) 團結帶領人民對中國現代化建設進行了艱辛探索。1964年,我們(men) 黨(dang) 提出要“全麵實現農(nong) 業(ye) 、工業(ye) 、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改革開放後,我們(men) 黨(dang) 提出“三步走”戰略,明確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進入新世紀,我們(men) 黨(dang) 提出到建黨(dang) 100年時全麵建成惠及十幾億(yi) 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hui) ,然後再奮鬥30年,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黨(dang) 對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作出分兩(liang) 個(ge) 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描繪了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宏偉(wei) 藍圖。從(cong) 第一個(ge) 五年計劃到第十四個(ge) 五年規劃,一以貫之的主題是把我國建設成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是從(cong) 中華大地長出來的現代化,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理論、製度、文化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每一步推進和拓展,都是黨(dang) 團結帶領人民基於(yu) 中國國情和中華文化的理論和實踐探索。在黨(dang) 的創新理論科學指引下,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理論、製度、文化不斷發展,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hui) 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為(wei) 廣大發展中國家獨立自主邁向現代化樹立了典範、提供了全新選擇。

  中國式現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結果,造就了一個(ge) 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t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結果,不是文明斷裂的產(chan) 物”。國家博物館基本陳列《古代中國》、《複興(xing) 之路》和《複興(xing) 之路·新時代部分》展廳內(nei) ,中華民族燦爛悠久的曆史文化與(yu) 現代中國奮鬥發展的輝煌成就交相輝映,繪就一幅波瀾壯闊的文明長卷。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經過艱辛探索,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根本在於(yu) 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

  “結合”讓我們(men) 能夠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馬克思主義(yi) 傳(chuan) 入中國後,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的主張受到中國人民熱烈歡迎,並最終紮根中國大地、開花結果,決(jue) 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國傳(chuan) 承了幾千年的優(you) 秀曆史文化和廣大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價(jia) 值觀念融通的。比如,六合同風、四海一家的大一統傳(chuan) 統,兼容並包、求同存異的政治智慧,德主刑輔、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張……這些古代文明中關(guan) 於(yu) 國家製度和國家治理的豐(feng) 富思想,成為(wei) 我們(men) 今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思想文化源泉。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對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寶庫進行全麵挖掘,用馬克思主義(yi) 激活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you) 秀因子並賦予新的時代內(nei) 涵,將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精神和豐(feng) 富智慧更深層次地注入馬克思主義(yi) ,有效把馬克思主義(yi) 思想精髓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才能聚變為(wei) 新的理論優(you) 勢,不斷攀登新的思想高峰。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yu) 時俱進、求真務實,用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yi) 不斷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才能得出符合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以與(yu) 時俱進的理論成果更好指導中國實踐。正是堅持“結合”,我們(men) 黨(dang) 帶領人民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使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體(ti) 現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you) 秀文明成果,讓中華文明展現出新的蓬勃生機和時代風采。

  “結合”造就了一個(ge) 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ti) ,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是不斷譜寫(xie)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的文化形態。我們(men) 堅持馬克思主義(yi) 這個(ge) 立黨(dang) 立國、興(xing) 黨(dang) 興(xing) 國之本不動搖,堅持植根本國、本民族曆史文化沃土發展馬克思主義(yi) 不停步,堅守好馬克思主義(yi) 這個(ge) 魂脈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這個(ge) 根脈,不斷取得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重大理論成果。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文化形態。我們(men) 堅守中華文明所具有的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堅定曆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古為(wei) 今用、推陳出新,把馬克思主義(yi) 思想精髓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zhong) 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jia) 值觀念融通起來,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不斷增強中華文明的影響力、凝聚力、感召力。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是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發展方向的文化形態。我們(men) 堅持兼容並蓄、開放包容,積極學習(xi) 借鑒人類文明創造的有益成果,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形成獨特世界觀、價(jia) 值觀、曆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等,並在與(yu) 其他文明相互借鑒中不斷豐(feng) 富世界文明百花園。正是堅持“結合”,讓馬克思主義(yi) 成為(wei) 中國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成為(wei) 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更加自覺主動地推進“兩(liang) 個(ge) 結合”,創立了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提出一係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動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特別是消除了絕對貧困問題,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更為(wei) 完善的製度保證、更為(wei) 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wei) 主動的精神力量。今天,我們(men) 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目標。中國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強,極大增強了誌氣、骨氣、底氣,在曆史進程中積累的強大能量充分爆發出來,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曆史主動精神、曆史創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書(shu) 寫(xie) 著新時代中國發展的偉(wei) 大曆史。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必將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當代中國正經曆著我國曆史上最為(wei) 廣泛而深刻的社會(hui) 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曆史上最為(wei) 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中國式現代化為(wei) 中華文明創新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開辟了廣闊空間。我們(men) 要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事關(guan) 國運興(xing) 衰、事關(guan) 文化安全、事關(guan) 民族精神獨立性。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xing) 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華民族偉(wei) 大曆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wei) 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發展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zhong) 的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推動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堅持為(wei) 人民服務、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zheng) 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隻有堅定文化自信,紮根腳下這塊生於(yu) 斯、長於(yu) 斯的土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道路,才能不斷增強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

  在堅持守正創新中賡續曆史文脈、譜寫(xie) 當代華章。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們(men) 從(cong) 事的是前無古人的偉(wei) 大事業(ye) ,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守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動搖堅持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重大原則,確保中國式現代化沿著正確方向穩步向前。把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統一起來,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yi) 、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jia) 值,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同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相適應;堅持古為(wei) 今用、洋為(wei) 中用,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麵向未來,融通各種資源,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順應時代發展要求,著眼於(yu) 解決(jue) 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積極識變應變求變,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隻要我們(men) 堅持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曆史文脈,就一定能夠譜寫(xie) 中華文明的當代華章。

  在堅持文明包容互鑒中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文明是包容的,人類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鑒的動力。”人類社會(hui) 創造的各種文明,都閃爍著璀璨光芒,為(wei) 各國現代化積蓄了厚重底蘊、賦予了鮮明特質,共同推動人類社會(hui) 現代化進程。中華文明是在中國大地上產(chan) 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而形成的文明。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尊重各國的曆史特點、文化傳(chuan) 統,善於(yu) 從(cong) 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yang) ,增強中華文明生機活力。堅持文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chong) 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you) 越,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類發展進步潮流,積極回應各國人民普遍關(guan) 切,為(wei) 解決(jue) 人類麵臨(lin) 的共同問題作出貢獻,推動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隻有堅持包容互鑒,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you) 秀文明成果,在繼承中轉化,在學習(xi) 中超越,才能創造屬於(yu) 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乘風好去,長空萬(wan) 裏,直下看山河。”實踐充分證明,中國式現代化走得通、行得穩,是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唯一正確道路,也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唯一正確道路。中國式現代化既傳(chuan) 承曆史文化、又融合現代文明,既造福中國人民、又促進世界共同發展,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必將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