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未來能夠保持3%的真實增長就挺好
發稿時間:2023-07-10 14:14:10 來源:辛莊課堂 作者:張維迎
王波明:從(cong) 三駕馬車(消費、投資、貿易)的角度,您對明年的經濟增長有什麽(me) 樣的看法?
張維迎:這是兩(liang) 個(ge) 問題,第一個(ge) 問題是對明年經濟的看法。我覺得比較悲哀,有那麽(me) 多聰明人在思考明年、下半年、下個(ge) 季度、甚至下個(ge) 月怎麽(me) 樣,我們(men) 老是被短期的問題牽著。當政策著眼點是下個(ge) 季度或者下個(ge) 月的時候,帶來的長遠結果恰恰是壞的。我們(men) 在這上麵浪費了過多的時間。
第二個(ge) 問題,我批判用三駕馬車的方式分析經濟問題。大家都知道,凱恩斯主義(yi) 經濟學,是從(cong) 總需求的角度思考經濟增長問題,但這基本上不會(hui) 帶來好日子。經濟真正發展得很好的時候,大家思考的不是這些問題。
消費和投資是事後統計出來的數據,統計國民收入中有多少比例是用於(yu) 消費和投資,如果倒過來把它們(men) 作為(wei) 推動經濟增長的方式,就完全本末倒置了。這一點我已經重複強調了十多年。
消費本來是人類生產(chan) 的目的,現在居然變成生產(chan) 手段,為(wei) 了保生產(chan) 而促消費,消費就失去了本身的意義(yi) 。再看投資,投資的目的是為(wei) 了生活的改善和未來經濟的發展,有好的投資才有技術提高和生活改善,但現在是為(wei) 保增長而投資,那具體(ti) 投什麽(me) 就無所謂了,隻要用錢砸出數據就行。
再比如貿易,按照三駕馬車理論,隻有出口大於(yu) 進口,貿易才能帶來經濟上的增長。如果進口大於(yu) 出口,貿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負的。國家統計局出版的統計年鑒裏,專(zhuan) 門有一個(ge) 統計,三駕馬車對GDP的貢獻占比情況,貿易的貢獻有時候為(wei) 負,出現負數就是因為(wei) 貿易逆差。按照這個(ge) 理論,我們(men) 可以把貿易都取消掉,因為(wei) 這樣至少不會(hui) 給經濟帶來負增長。而貿易真正的好處是讓每個(ge) 國家的相對優(you) 勢、比較優(you) 勢得到發揮,促進分工進一步深化,激發出人們(men) 的創造力。
所以,當我聽到大家都用三駕馬車來分析中國經濟時,我特別不舒服,用數學公式、統計恒等式來倒推該刺激多少,很荒唐。我們(men) 成天倒過來想問題。
王波明:我們(men) 預計今年全年GDP增長將在3%左右,未來如何讓經濟潛力釋放出來,肯定離不開企業(ye) 家的努力。但不可回避的問題是,現在企業(ye) 家缺乏信心,如何讓企業(ye) 家重拾信心?
張維迎:光說大家要有信心很容易,但做起來不容易。有時候空話說了一堆,不一定能鼓舞大家的信心,實事隻要做了一件,就能提升大家的信心。最重要的是如何創造一種體(ti) 製環境,包括輿論環境,使企業(ye) 家覺得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十多年前我講過一個(ge) 比喻,有兩(liang) 個(ge) 人,一個(ge) 在牢裏,他知道有人準備救他,另一個(ge) 人在牢外邊,是自由的,但他知道有很多人在追捕他。你覺得這兩(liang) 個(ge) 人哪個(ge) 更有信心?第一個(ge) 人肯定心情更好,即使他眼下處境艱難,但他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現在還要看到一點,再怎麽(me) 努力,中國經濟也不可能像過去一樣有9%、8%的增長。為(wei) 什麽(me) 以前會(hui) 有那麽(me) 高的增長率?很簡單,在我看來,那時候我們(men) 靠的是套利型企業(ye) 家,因為(wei) 人家已經把技術創造出來了,經驗已經證明市場有需要,中國有這麽(me) 多人口,照搬過來就能賺錢,經濟就高速增長了。
現在這套邏輯行不通了,能照搬的照搬得差不多了,接下來必須要靠企業(ye) 家創新,這就比較難了。沒有一個(ge) 國家主要靠創新經濟能實現8%、9%的經濟增長,甚至3%以上都很難,英美的發展史都說明了這一點,我們(men) 的心態要調整。我個(ge) 人認為(wei) ,中國經濟未來能夠保持3%的真實增長就挺好。
王波明:中國經濟如何重新走上健康發展之路?
張維迎:溫故知新。回想80年代、90年代,中國經濟如何從(cong) 破產(chan) 邊緣走出來?我們(men) 做了什麽(me) ?
我們(men)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斷地給老百姓更多的自由,使老百姓覺得有追求,使他們(men) 覺得命運可以掌控。如果我的命運主要由我自己掌握,錯了我都不怪誰,我隻怪自己,我就會(hui) 有信心。
我想起1993年有這樣一句話,有些廣東(dong) 年輕人夏天穿個(ge) 背心,背後印了幾個(ge) 字:“點背不能怪社會(hui) ”。也就是說,社會(hui) 給你創造好了環境,你沒有做好要怪自己,是這種精神。現在是一旦自己不愉快都去怪別人,而且也隻能怪別人!為(wei) 什麽(me) 變成這樣?我們(men) 要思考。
所以,讓每個(ge) 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且這種事經過市場檢驗,能給別人創造價(jia) 值,經濟自然就好了,就上去了。3%的增長率就挺好,所有人都會(hui) 實實在在受益。
未來的經濟依靠企業(ye) 家創新,創新對體(ti) 製要求非常高,創新需要長線眼光,大家需要對未來有一個(ge) 穩定預期。這就要求我們(men) 必須真正夯實體(ti) 製的基礎。就國家層麵來講,應該考慮明年的體(ti) 製是不是比今年更好,是不是更有利於(yu) 企業(ye) 家精神的發揮。
過去40多年,中國從(cong) 一個(ge) 貧困潦倒的國度,成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無疑得益於(yu) “市場”的力量。在“市場”被汙染、汙名化,甚至遭遇前所未有危機的當下,是否真正理解“市場”的力量,既關(guan) 乎我們(men) 的財富,更關(guan) 乎我們(men) 未來的命運。
沒有任何時候,比現在更需要捍衛市場經濟。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