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文精神

文章

賡續曆史文脈 譜寫當代華章——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中國國家版本館和中國曆史研究院並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紀實

發稿時間:2023-06-20 13:53:21   來源:新華網客戶端  

  一個(ge) 國家生生不息的曆史文脈,如何傳(chuan) 承賡續?

  一個(ge) 民族綿延不絕的悠久文明,如何發揚光大?

  帶著這樣的深邃思考,6月1日至2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專(zhuan) 程到中國國家版本館和中國曆史研究院考察調研、出席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從(cong) 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全局戰略高度,對中華文化傳(chuan) 承發展的一係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出全麵係統深入闡述,發出振奮人心的號召——

  “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wei) ,共同努力創造屬於(yu) 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建設中國國家版本館和成立中國曆史研究院,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作出的重大決(jue) 策。

  “這兩(liang) 個(ge) 館,兩(liang) 年來我一直都想去看看,但都沒有找到機會(hui) 。這次下定決(jue) 心,用兩(liang) 個(ge) 半天的時間,走一走、看一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

  1日下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乘車來到離北京中心城區約40公裏的燕山腳下,考察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

  這裏原是一處廢棄的采石場。經過生態修複,一片氣勢恢弘的仿古建築群依山就勢興(xing) 建起來。

  “國家版本館是我親(qin) 自批準的建設項目,一直非常關(guan) 注。”總書(shu) 記舉(ju) 目環視,微笑著說,“坐落在山水之間,中國古典建築看起來很舒服。”

  步入文華堂,繞過大屏風,迎麵是國家級版本陳列殿堂——國家書(shu) 房。四周15組巨型書(shu) 櫃,陳列著近3萬(wan) 冊(ce) 新中國精品出版物,營造出中國風格的藏書(shu) 空間。

  總書(shu) 記走近書(shu) 櫃,仔細觀摩,一套《宋畫全集》吸引了他的目光。

  “這是我在浙江工作時候,浙江大學張曦負責的項目。先是編纂《宋畫全集》,後來又擴展到‘中國曆代繪畫大係’。不僅(jin) 在浙江當地,還和海內(nei) 外廣泛合作。”總書(shu) 記回憶道。

  當年,正是在習(xi) 近平同誌親(qin) 力推動、全程支持下,曆時10餘(yu) 年的國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國曆代繪畫大係”順利出版,將穿越千年的丹青、散落全球的國寶匯聚一堂,生動呈現赫赫先秦、大漢雄風、盛唐氣象、典雅宋韻、元明清風采。

  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

  總書(shu) 記的目光望向國家書(shu) 房頂部中央藻井內(nei) 的星空穹頂。穹頂上是一幅宋代石刻天文圖,圖上標注著古人觀測的恒星位置,星漢燦爛、浩渺深邃。

  “選用這幅圖案,傳(chuan) 遞著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文瀚閣’的寓意:中華文明如星空般浩瀚璀璨。”聽著講解員的說明,總書(shu) 記不時點頭。

  版本是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載體(ti) 和媒介,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欣欣向榮的表征和見證。在文華堂二層,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參觀了“斯文在茲(zi) ——中華古代文明版本展”。

  商王武丁時期的“四方風”甲骨刻辭、宋刻本《棠湖詩稿》、宋拓本《西樓蘇帖》、唐寫(xie) 本《妙法蓮華經》……一件件珍貴的甲骨、簡牘、古籍文獻、雕版拓片等,無不昭示著中華文明的光輝燦爛、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廣博淵綜。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不時駐足察看,詢問有關(guan) 情況。

  “這是一件發揮著重要政治功用的古籍版本——明代藍格抄本《使琉球錄》,它是記錄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屬於(yu) 中國版圖的早期版本著述。書(shu) 中這樣記錄:十日……過平嘉山,過釣魚嶼,過黃毛嶼,過赤嶼……十一日夕,見古米山,乃屬琉球者……”在明抄本《使琉球錄》展品前,工作人員詳細介紹。

  “我在福州工作的時候,就知道福州有琉球館、琉球墓,和琉球的交往淵源很深,當時還有閩人三十六姓入琉球。”總書(shu) 記強調,要加強對典籍、版本的搜集整理工作,把中華文明傳(chuan) 承好、發展好。

  文華堂內(nei) ,另一項專(zhuan) 題展覽——“版本琳琅”,展示著中國當代出版精品和特色版本。

  指著展台裏不同版本的《新華字典》,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大家說:“這幾個(ge) 版本我都用過。”

  已經略微泛黃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版本的《新華字典》,勾起了總書(shu) 記的思緒:

  “那時候去陝北插隊,在地裏幹活時我兜裏就揣著一本《新華字典》,休息時就拿出來翻兩(liang) 頁,一個(ge) 字一個(ge) 字地看。看一個(ge) 字有幾種發音、有幾個(ge) 意思,怎麽(me) 用字用詞才是準確的。我們(men) 寫(xie) 文章,一下子用五六個(ge) 排比句、五六個(ge) 成語就好嗎?不一定,關(guan) 鍵是要從(cong) 中選出一個(ge) 最準確的、最好的詞,而不是‘抖書(shu) 包’、‘掉書(shu) 袋’。”

  年畫、連環畫和宣傳(chuan) 畫是國家版本館的特色館藏。

  “這些小人書(shu) 都是全套的,我小時候都翻爛了,《嶽母刺字》《牛頭山》《槍挑小梁王》《雙槍陸文龍》《小商河》……”總書(shu) 記如數家珍,“這些小人書(shu) 很有教育意義(yi) ,畫小人書(shu) 的人功夫也深,都是大家。”

  新中國成立後,“三紅一創(《紅岩》《紅日》《紅旗譜》《創業(ye) 史》)”“青山保林(《青春之歌》《山鄉(xiang) 巨變》《保衛延安》《林海雪原》)”等經典紅色作品在社會(hui) 上產(chan) 生廣泛影響。

  總書(shu) 記仔細觀看這些作品的手稿及圖書(shu) 版本,感慨地說:“這些書(shu) 當年都看過,激勵了多少人啊。這些優(you) 秀的老作品、老片子,現在也應該拿出來看一看、放一放。”

  隨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走進保藏古籍版本的蘭(lan) 台洞庫,實地察看版本保存收藏情況。

  “蘭(lan) 台”二字,出自《漢書(shu) ·百官公卿表》“在殿中蘭(lan) 台,掌圖籍秘書(shu) ”,正是收藏典籍的府庫之意。

  蘭(lan) 台洞庫1號庫是雕版特藏庫,保存著漢藏蒙滿四種文字大藏經雕版。用上等梨木、紅樺木製成的雕版,曆經數百年風雨變遷,依然散發著獨有的魅力。

  總書(shu) 記緩緩走進庫架深處,仔細觀摩珍貴文物,感受著古老文明傳(chuan) 承至今的氣息和底蘊:“走一下,體(ti) 會(hui) 一下。這些雕版、典籍,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更蘊含著生生不息的力量。”

  2號庫裏,首次同台展示了《四庫全書(shu) 》文淵閣、文溯閣、文津閣、文瀾閣古籍真本和仿真影印版本,全麵呈現《四庫全書(shu) 》風貌,實現“四閣四庫合璧”。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詳細聽取《四庫全書(shu) 》版本源流、紙張印刷、保護收藏等介紹,叮囑工作人員:

  “我最關(guan) 心的就是中華文明曆經滄桑留下的最寶貴的東(dong) 西。中華民族的一些典籍在歲月侵蝕中已經失去了不少,留下來的這些瑰寶一定要千方百計嗬護好、珍惜好,把我們(men) 這個(ge) 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繼續傳(chuan) 承下去。”

  走出蘭(lan) 台洞庫,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中國國家版本館的建成和管理給予充分肯定。

  他強調:“建設版本館的初心就是收藏,就是在我們(men) 這個(ge) 曆史階段,把自古以來能收集到的典籍資料收集全、保護好,把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繼續傳(chuan) 承下去。盛世修文,我們(men) 現在有這樣的意願和能力,要把這件大事辦好。”

  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

  中國曆史研究院位於(yu) 連通古今的“文化之脊”——北京中軸線北延長線上的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文化綜合區,2019年成立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專(zhuan) 門發來賀信,勉勵大家“充分發揮知古鑒今、資政育人作用,為(wei) 推動中國曆史研究發展、加強中國史學研究國際交流合作作出貢獻”。

  2日下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中國曆史研究院考察調研。

  院內(nei) 的中國考古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博物館。一條“曆史大道”,以時間軸的形式展示了我國曆史發展的重要節點和重大事件,銘刻著中華文明的悠久曆史。

  總書(shu) 記步入展廳,沿“曆史大道”前行,仔細詢問最新考古發掘成果和文物展品保護情況。

  “這是一件出土於(yu) 安徽蒙城新石器時代尉遲寺遺址的大口陶尊,距今大約4800年。”講解員指著一件陶器展品,“它的特別之處是器物上有著刻畫符號,分別是‘日’‘月’‘山’形。抽象的表達和組合,已經超越了簡單的圖畫,使我們(men) 看到了漢字的雛形。而我國最早的陶器,早在16000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了。”

  “中國是世界上陶器起源最早的國家嗎?”總書(shu) 記向講解員詢問。

  “是的。”

  “不是‘最早的之一’,就是‘最早的’?”總書(shu) 記又問。

  “是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發現的早期陶器,基本都是從(cong) 中國起源之後傳(chuan) 播過去的。”

  新石器時代“7000歲”的陶人麵像、朱書(shu) 文字陶扁壺、彩繪龍紋陶盤,夏代二裏頭遺址綠鬆石龍形器,商代象牙杯,周代銅犧尊……一件件精美的出土文物,生動展現了中華民族先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曆史足跡。

  “4000多年前的東(dong) 西這麽(me) 精致”“這個(ge) 技術在那時是很先進的”“真漂亮!製作工藝太精湛了”……總書(shu) 記邊走邊看,由衷讚歎中國古人的聰明才智、中國古代的燦爛文明。

  “看了國家版本館、中國曆史研究院,很有收獲。我更加深切感受到,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

  帶著這樣的深切體(ti) 會(hu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隨後在中國曆史研究院七層會(hui) 議室出席了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

  會(hui) 上,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楊耕、北京大學副校長王博、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所長邢廣程、中國美術家協會(hui) 主席範迪安、南京大學人文社會(hui) 科學資深教授莫礪鋒,先後就以當代中國實踐為(wei) 坐標推進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傳(chuan) 承中華文明推進全本《儒藏》編纂研究、在交流互鑒中推進文化傳(chuan) 承發展、推動文化傳(chuan) 承發展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文藝創作中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普及古典名著弘揚傳(chuan) 統文化作了發言。

  “大家的發言角度不同,言簡意賅,很受啟發。”

  認真聽取大家發言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文化關(guan) 乎國本、國運。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思考推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個(ge) 重大命題,這也是召開這次座談會(hui) 的原因。”

  在熱烈的掌聲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發表了重要講話。

  談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總書(shu) 記一口氣列舉(ju) 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的諸多重要元素——

  天下為(wei) 公、天下大同的社會(hui) 理想,民為(wei) 邦本、為(wei) 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貫、多元一體(ti) 的大一統傳(chuan) 統,修齊治平、興(xing) 亡有責的家國情懷,厚德載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義(yi) 利兼顧的經濟倫(lun) 理,天人合一、萬(wan) 物並育的生態理念,實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學思想,執兩(liang) 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維方法,講信修睦、親(qin) 仁善鄰的交往之道……

  總書(shu) 記強調,這些元素共同塑造出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談深刻理解“兩(liang) 個(ge) 結合”的重大意義(yi) ,總書(shu) 記將其歸納為(wei) 五個(ge) 方麵並給予生動論述——

  “結合不是拚盤,不是簡單的物理反應,而是深刻的化學反應,造就了一個(ge) 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ti) ”;

  “我們(men) 的社會(hui) 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不一樣?為(wei) 什麽(me) 能夠生機勃勃充滿活力?關(guan) 鍵就在於(yu) 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的關(guan) 鍵就在於(yu) 兩(liang) 個(ge) 結合”;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是在馬克思主義(yi) 指導下走出來的,也是從(cong) 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中走出來的”;

  “中國式現代化是賡續古老文明的現代化,而不是消滅古老文明的現代化;是從(cong) 中華大地長出來的現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國家的現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結果,而不是文明斷裂的產(chan) 物”……

  精辟的闡釋,深刻的分析,指引人們(men) 更加深切地認識到,在5000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兩(liang) 個(ge) 結合”是必由之路。

  談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總書(shu) 記總結了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文化建設中提出的一係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

  強調堅持和加強黨(dang) 對宣傳(chuan) 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麵領導,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

  強調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製度,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hui) 主義(yi) 意識形態;

  強調堅持文化自信,推動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繁榮興(xing) 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強調以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廣泛開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和中國夢宣傳(chuan) 教育,使全體(ti) 人民在理想信念、價(jia) 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

  強調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以我國實際為(wei) 研究起點,闡釋中國道路、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

  強調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強調提高新聞輿論傳(chuan) 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弘揚主旋律、傳(chuan) 播正能量,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

  強調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把社會(hui) 效益放在首位,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you) 秀作品;

  強調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曆史文化遺產(chan) ,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守護好中華文脈;

  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能促進全體(ti) 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麵發展;

  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強調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guan) 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guan) ,要把互聯網這個(ge) 變量變成事業(ye) 發展的增量,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建設網絡文明;

  強調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加強國際傳(chuan) 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強調弘揚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落實全球文明倡議,推動文明交流互鑒,豐(feng) 富世界文明百花園,等等。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這些重要觀點是新時代黨(dang) 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是做好宣傳(chuan) 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須長期堅持貫徹、不斷豐(feng) 富發展。

  在新的曆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做到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

  新時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和中國人民,如何為(wei) 人類文明百花園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堅定有力的話語,跨越時空、指引未來——

  “對曆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曆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