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康:促積極財政政策加力提效
發稿時間:2023-05-29 14:25:39 來源:《經濟日報》
今年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超過6.7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6.8%,有明顯加力的表現;同期,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就業(ye) 和社會(hui) 保障支出為(wei) 1.23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9.6%;教育支出為(wei) 1.02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4.1%;衛生健康支出為(wei) 0.64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2.2%,具備突出重點促進結構優(you) 化的鮮明特點。
作為(wei) 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財政的功能作用在於(yu) 服務全局的經濟社會(hui) 發展,財政政策在進入新時代後的當前階段,理應以自身的加力提效,支持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積極財政政策”的提法,我們(men) 已耳熟能詳。所謂“積極”,是指政府帶著“擴張性政策”特征的總量調節使經濟升溫而具有積極姿態,但如果對其作更為(wei) 全麵的詮釋和理解,有必要加上政府致力“優(you) 化結構”以提升經濟運行綜合績效水平的豐(feng) 富含義(yi) 。財政分配在間接調控體(ti) 係中,不僅(jin) 具有配合貨幣政策作總量調節的使命和功能,還具有比較獨特、無可替代的優(you) 化結構的作用。近年來,黨(dang) 中央、國務院在宏觀治理視角上,多次強調“積極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正是基於(yu) 全麵情況對經濟調控工作作出的重要指導。
“加力”直觀地對應於(yu) 積極財政政策以適當增加總量擴張力度擴大內(nei) 需對衝(chong) 經濟下行壓力;“提效”則更為(wei) 綜合地指向以積極財政政策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增後勁等綜合績效目標。在黨(dang) 中央一係列重要會(hui) 議精神指導下,今年我國的財政政策體(ti) 現在“加力提效”上的標誌性安排,首先,年度預算把赤字率從(cong) 上一年的2.8%左右提為(wei) 3%,鮮明地表現了政府為(wei) 擴大內(nei) 需而將財政政策擴張力度適當加碼的態度與(yu) 基本的工作方向。同時,在連年實施減稅降費的基礎上,又將為(wei) 市場經營主體(ti) 減輕稅費負擔約1.2萬(wan) 億(yi) 元,這同樣是重要的擴張性政策安排。其次,更多地將財力支出以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的方式,安排在支持就業(ye) 、改善民生、鄉(xiang) 村振興(xing) 、教育、科技、醫療、社會(hui) 保障領域,以及支持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和實體(ti) 經濟研發創新等方麵,清晰地指向通過促進通盤結構優(you) 化而提升國民經濟發展綜合績效的政策目標。
將總量視角的適度擴張與(yu) 結構視角的傾(qing) 斜支持相結合,還體(ti) 現在今年全年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安排上。轉移支付總規模達到10.06萬(wan) 億(yi) 元,增長3.6%,剔除一次性安排的支持基層落實減稅降費和重點民生事項等專(zhuan) 項轉移支付後,則增長7.9%。這種自上而下轉移支付的財力支持,對於(yu) 有針對性地落實基層“三保”和調控地區差距,優(you) 化區域結構,助力共同富裕進程都具有重要的意義(yi) 。
在總量擴張擴大內(nei) 需與(yu) 優(you) 化結構提升綜合績效相結合的過程中,還發揮了財政“工具箱”中一件利器的作用,即作為(wei) 加力提效重要措施的地方專(zhuan) 項債(zhai) 的籌資與(yu) 支出安排。在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發展完善過程中,地方公債(zhai) 機製也已經在立法進步軌道上實行陽光化運行,其中除按一般原則對應於(yu) 地方建設事項需要、納入地方政府一般公共收支預算的一般性地方債(zhai) 之外,還有地方專(zhuan) 項債(zhai) ,納入地方基金預算來管理其還本付息。地方專(zhuan) 項債(zhai) 以其特殊的強針對性和長達30年發行期限的包容性,在擴大內(nei) 需背景下,更為(wei) 有力、有效地聚焦地方貫徹區域發展戰略中的增長點、支撐點項目的籌資融資投資。可通過一批在地方轄區內(nei) 舉(ju) 足輕重的項目建設,促進結構優(you) 化與(yu) 績效提高。
按照今年的全麵財政預算安排,將在前麵若幹年加大地方專(zhuan) 項債(zhai) 規模的基礎上,安排今年新增地方債(zhai) 3.65萬(wan) 億(yi) 元,並且還使用了5029億(yi) 元結存限額空間,實際發行的新增地方專(zhuan) 項債(zhai) 將超過4萬(wan) 億(yi) 元。從(cong) 今年一季度看,全國發行新增地方專(zhuan) 項債(zhai) 13568億(yi) 元,主要支持市政和產(chan) 業(ye) 園區、公共交通基礎設施、社會(hui) 事業(ye) “硬件”項目和保障性安居住房等重點領域的各地區域性重大項目建設,體(ti) 現了“超前謀劃、靠前投資發力”和“穩基建、補短板、強弱項”的重要作用。未來,可以期待我國積極財政政策的加力提效,將為(wei) 開創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局麵更好地發揮其服務全局的功能。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