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

發稿時間:2023-05-26 14:01:05   來源:《學習(xi) 時報》   作者:蔡昉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作出了“優(you) 化人口發展戰略”和“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大部署。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一次會(hui) 議進一步強調,當前我國人口發展呈現少子化、老齡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的趨勢性特征,必須全麵認識、正確看待我國人口發展新形勢,完善新時代人口發展戰略,認識、適應、引領人口發展新常態,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

  認識、適應、引領人口發展新常態

  人口增長與(yu) 經濟發展之間存在著密切聯係,既可以具有相互促進的關(guan) 係,也可能形成相互製約的局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口經曆了多年的勞動年齡人口增長、人口撫養(yang) 下降、新成長勞動力受教育程度提高等有利變化,相應時期的經濟增長受益於(yu) 人口紅利,實現了同期全世界最快的增長速度。但是,隨著人口年齡結構變化趨勢發生反轉。20世紀90年代初,總和生育率降低到2.1這一保持人口穩定的更替水平以下,我國人口轉變進入新的階段。此後,人口發展經曆了2012年以來勞動年齡人口的負增長,從(cong) 2022年開始出現總人口的負增長,有利於(yu) 經濟增長的諸多因素趨於(yu) 弱化,經濟增長經曆了速度下行的趨勢。人口轉變階段變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從(cong) 供給側(ce) 來看,表現在要素供給和生產(chan) 率提高的能力減弱,潛在增長率趨於(yu) 降低;從(cong) 需求側(ce) 來看,表現在人口減少和老齡化產(chan) 生對社會(hui) 總需求的抑製,特別是居民消費成為(wei) 製約增長的常態因素。

  人口紅利並不是永恒的增長源泉,在更高的發展階段上,隨著傳(chuan) 統增長動能的減弱,經濟增長減速也具有客觀必然性。GDP增長速度的國際比較,可以清晰揭示這個(ge) 規律性現象。數據顯示,從(cong) 中等偏上收入階段到高收入階段的過渡中,突出表現為(wei) 一個(ge) 國家人均GDP達到13000美元左右時,經濟增長通常會(hui) 遭遇減速。因此,在更高收入階段上,增長速度平均來說較低。例如,在2009—2019年期間,處於(yu) 人口紅利後期的中等偏上收入國家,GDP年均增長率平均為(wei) 5.4%,而處於(yu) 後人口紅利時期的高收入國家,GDP年均增長率平均僅(jin) 為(wei) 2.1%。不過,各國經濟增長減速的時間和幅度差異較大,那些政策應對恰當的國家可以延長人口紅利,贏得新的發展動能,因而經濟增長的減速更加平緩。

  我國人口轉變的未富先老特征,既意味著挑戰的特殊嚴(yan) 峻性,也意味著仍有獨特的發展潛力。充分認識到人口發展新趨勢,適應和引領人口發展新常態,著力轉變發展方式和培養(yang) 增長新動能,我國仍然麵對著新的發展機遇。得天獨厚的表現是,通過優(you) 化升級產(chan) 業(ye) 結構、推動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龐大人口規模可以展現出巨大潛力,從(cong) 供給側(ce) 和需求側(ce) 保障經濟增長長期處於(yu) 合理區間。

  依照2035年成為(wei) 中等發達國家的要求,可以把人均GDP在20000—25000美元之間的國家作為(wei) 一個(ge) 參照係,通過縮小結構性的差距,我國可以挖掘人口紅利潛力,以此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第一,農(nong) 業(ye) 就業(ye) 比重降低18.8個(ge) 百分點,可釋放1億(yi) 多非農(nong) 勞動力,有助於(yu) 提高潛在增長率;第二,城市化率提高7.8個(ge) 百分點,可增加1億(yi) 多城鎮人口,有效擴大城市建設和居民消費需求;第三,居民消費率(消費占GDP比重)提高19.2個(ge) 百分點,可以產(chan) 生巨大的消費增量。

  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涵和意義(yi)

  現代化建設發展和人的全麵高質量發展是緊密相關(guan) 的,我國現代化發展需要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在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中實現現代化,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從(cong) 我國麵臨(lin) 的現代化任務目標和特有的人口挑戰,可以從(cong) 幾個(ge) 方麵概括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本質內(nei) 涵和現實意義(yi) 。

  首先,符合所處發展階段的適度生育水平和穩定人口規模。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表明,我國目前的總和生育率,即婦女平均終身生育的孩子數為(wei) 1.3,大大低於(yu) 世界平均2.3的水平,甚至低於(yu) 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和高收入國家平均1.5的水平。如果這個(ge) 已經很低的生育率持續下去,甚至進一步降低,難免導致總人口的加快減少和老齡化加速,還可能陷入低生育率陷阱。雖然生育率下降總體(ti) 上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結果,但是受生育政策的限製,也造成了一個(ge) 抑製生育水平的獨特效應。這意味著中國的生育潛力尚未挖掘殆盡,通過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降低生育、養(yang) 育和教育成本,生育水平仍有希望向更可持續的水平回歸。

  其次,符合國土空間優(you) 化要求的人口區域分布及動態均衡。我國人口的一個(ge) 趨勢性特征是區域人口增減分化。從(cong) 2021年人口自然增長率和機械增長率的區域差異可見,區域人口增減分化,實際上是近年來區域經濟發展差異的一種折射。特點是沿海地區自然增長率較低,但強勁的經濟增長和更多的就業(ye) 崗位,產(chan) 生較大的勞動力吸引力,所以大多為(wei) 人口淨遷入的地區。中西部有些省份的人口仍有較高的自然增長,同時在一些省份也出現了經濟加快趕超和外出勞動力回流的勢頭。東(dong) 北地區和少數其他北方省市,則成為(wei) 人口低出生率和勞動力高流出率最突出的地區。應對這一新趨勢,要求在促進區域均衡發展時,從(cong) 經濟和人口領域同時用力。

  再次,適應科技革命新趨勢的現代化人力資源。人口紅利並不僅(jin) 僅(jin) 限於(yu) 勞動力數量豐(feng) 富這個(ge) 因素,具有更高受教育程度的新成長勞動力不斷進入就業(ye) 市場,也可以帶來人力資本的整體(ti) 改善。隨著人口負增長和老齡化加深,人力資本積累麵臨(lin) 挑戰。一是新成長勞動力減少,勞動力素質的整體(ti) 改善相應放慢;二是大齡勞動力受教育程度低,技能難以適應產(chan) 業(ye) 和技術的急劇變化;三是人工智能的最新發展,對勞動者的傳(chuan) 統技能甚至傳(chuan) 統認知能力構成競爭(zheng) ,實現充分就業(ye) 必須克服日益嚴(yan) 峻化的結構性就業(ye) 困難。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既是相互替代的關(guan) 係,也是相互補充的關(guan) 係,從(cong) 數量和質量兩(liang) 方麵加大力度培育現代化人力資源,是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領域。

  最後,按照共同富裕目標不斷提高的人民生活品質。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能夠最好地體(ti) 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同實現手段形成有機統一。挖掘人口紅利潛力和促進形成人才紅利,既是保持經濟持續增長的必由之路,也同時促進發展成果的共享。例如,促進形成生育友好型社會(hui) 的相關(guan) 舉(ju) 措,都與(yu) 基本公共服務體(ti) 係的改善要求完全一致;創造更多更高質量的就業(ye) 崗位,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之本;提升人力資本的相應舉(ju) 措,有助於(yu) 促進社會(hui) 流動和人的全麵發展。

  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

  人口發展的新趨勢和新常態是客觀規律的反映,既需要理性認識和主動適應,也需要通過有針對性的政策部署和製度建設,積極應對挑戰和抓住機遇,進而引領這個(ge) 新趨勢和新常態。一旦把握住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涵和根本要求,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路徑和著力點就更加清晰起來。

  從(cong) 全生命周期提高生育意願和生育率。聯合國在世界各地進行意願調查時發現,雖然各國實際生育水平大相徑庭,但生育意願卻出乎意料地相似,平均意願生育水平大體(ti) 上相當於(yu) 2.1這個(ge) 更替生育率。也就是說,在不受任何約束的條件下,人們(men) 希望的家庭孩子數從(cong) 宏觀意義(yi) 上恰好可以保持人口穩定。可見,提高低於(yu) 更替水平的生育率,公共政策仍有很大的作用空間。以中國家庭為(wei) 例,年輕夫妻在職業(ye) 發展和家庭發展之間的焦慮取舍,往往導致生育意願的降低。直接降低“三育”成本的相關(guan) 舉(ju) 措固然有益,從(cong) 生育、養(yang) 育、教育、就業(ye) 、社會(hui) 保障和養(yang) 老等全生命周期入手,建立健全覆蓋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體(ti) 係,更能從(cong) 根本上解除後顧之憂、釋放生育潛力。  挖掘人口紅利潛力和開啟人才紅利。如果僅(jin) 看勞動年齡人口的負增長,中國似乎難再形成龐大的新成長勞動力,但是,農(nong) 業(ye) 剩餘(yu) 勞動力和非農(nong) 產(chan) 業(ye) 中生產(chan) 率較低領域勞動力的轉移,仍可釋放出新的非農(nong) 勞動力供給。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旨在挖掘人口紅利潛力的改革,可以創造出真金白銀的改革紅利。戶籍製度改革有利於(yu) 要素流動和重新配置,應該著眼於(yu) 合理分擔改革成本和分享改革收益,增強改革激勵相容,進而加快進度和加大力度。此外,為(wei) 了培育人力資本這一可持續要素,以人才紅利支撐高質量發展,應該利用2035年之前青少年人口占比下降、公共教育經費較快增長這一時間窗口,延長義(yi) 務教育年限、提高教育質量和均等化水平。

  促進人口發展質量與(yu) 人民生活品質同步提高。人口發展質量和人民生活品質之間的一致性關(guan) 係,既符合現實邏輯,也具有政策含義(yi) 。一方麵,兩(liang) 者反映出相同的內(nei) 涵。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編製的反映生活品質的人類發展指數,包括人均GDP、教育和健康三個(ge) 板塊,均與(yu) 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涵完全相同。另一方麵,所有提高人類發展水平的舉(ju) 措,同樣具有提高生育意願和生育率的效果。事實上,瑞典等國家的福利國家建設實踐,初衷就是應對生育率下降和人口停滯危機。最新研究表明,在人類發展和性別平等都達到極高水平的條件下,生育率會(hui) 產(chan) 生反彈的趨勢。在走向現代化的中國,保持適度生育水平的政策舉(ju) 措,完全可以與(yu) 社會(hui) 福利體(ti) 係建設統一起來。

  (作者係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zhuan) 家)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