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文精神

文章

“氣象+旅遊”融合發展大有可為

發稿時間:2023-05-17 11:15:4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孫健

  風雲(yun) 霧雨、星空日出、冰泡雪舌、紅葉黃花……變化萬(wan) 千的天氣與(yu) 氣候具有造景和育景的功能,能夠與(yu) 親(qin) 近自然、體(ti) 驗生態的旅遊活動深度融合。

  近年來,隨著登山、徒步、露營等戶外運動的興(xing) 起,遊客對自然風光的偏好進一步增強,天氣氣候景觀成為(wei) 吸引遊客的新奇體(ti) 驗,“氣象+旅遊”融合發展迎來新的機遇。

  氣象資源本身就是旅遊資源,能夠直接轉化為(wei) 旅遊生產(chan) 力。廣義(yi) 上的氣象旅遊資源,包括天氣景觀資源、氣候環境資源和人文氣象資源。其中,天氣景觀資源是由陰晴冷暖、風雨雷電等天氣變化形成的景觀資源,具有多變性、局地性等特點;氣候環境資源包括風、光、熱、水等氣候資源及其孕育的養(yang) 生環境和物候生態等,具有季節性、相對穩定性等特點。

  我國地域遼闊,氣候條件南北有異、東(dong) 西各別,不同氣候條件影響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觀和人文環境,成為(wei) 旅遊業(ye) 差異化發展的重要資源。以天氣景觀為(wei) 例,福建霞浦的海上日出、河南老君山的雲(yun) 海、浙江鬆陽的星空等奇觀異景,是富於(yu) 變幻的旅遊吸引物,日益成為(wei) 自駕、攝影、露營、研學等旅遊新業(ye) 態的資源產(chan) 品。隨著季節流轉、氣候條件改變而形成的櫻花、紅葉、候鳥遷徙等物候景觀,催生出踏青賞花遊、觀鳥護鳥研學遊等旅遊活動,豐(feng) 富了人們(men) 的旅遊選擇。

  氣象旅遊資源具有煥新旅遊品牌、重塑旅遊業(ye) 資源的潛力和能力。安徽黃山享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之盛名,是為(wei) 人熟知的經典風景名勝。山高穀深的地形條件,加之亞(ya) 熱帶季風氣候的影響,使黃山形成特殊的山區季風氣候,雲(yun) 海、冰雪、日出、佛光、彩虹等多種類型的天氣氣候景觀能夠集中在景區內(nei) 呈現。

  2019年,安徽黃山被納入首批國家氣象公園試點建設地區,經過3年的建設,黃山風景區建成全國首個(ge) 國家氣象公園,在構建獨具特色的氣象景觀遊覽模式、拓展氣象服務旅遊的方式等方麵取得突破,“氣象公園”的概念有利於(yu) 遊客對黃山產(chan) 生新的遊覽興(xing) 趣。

  此外,氣候環境作為(wei) 影響旅遊適宜性的重要因素,正在賦能避暑避寒、生態康養(yang) 等旅遊新業(ye) 態的高質量發展。對於(yu) 我國北方地區的居民來說,“南下避寒”是冬季挑選旅遊目的地優(you) 先考慮的因素之一。具有熱帶海島氣候優(you) 勢的海南省,近年來已成為(wei) 避寒旅遊的熱門目的地。

  我國華南地區具有豐(feng) 富的避寒旅遊資源。2020年,中國氣象服務協會(hui) 依據《避寒氣候宜居地》評價(jia) 標準,授予廣東(dong) 恩平、雲(yun) 南華坪、廣西北海“中國避寒宜居地”稱號,助力當地進一步挖掘和利用旅遊資源。

  在生態康養(yang) 旅遊方麵,“中國天然氧吧”創建活動通過評價(jia) 旅遊氣候及生態環境質量,發掘中國境內(nei) 氣候舒適、適宜休閑養(yang) 生的區域,保護和利用綠色遊憩資源。目前,全國已有313個(ge) 地區被授予“中國天然氧吧”稱號,中國氣象服務協會(hui) 結合當地特點和需求,聯合各氧吧地區打造了氧吧專(zhuan) 列、氧吧共享農(nong) 莊、氧吧文化旅遊節、氧吧民宿、氧吧旅遊打卡目的地等衍生產(chan) 品,幫助氧吧地區充分發揮氣候優(you) 勢,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價(jia) 值轉化。

  總之,氣象資源在旅遊業(ye) 中的利用仍是一片“藍海”,“氣象+旅遊”融合發展大有可為(wei) 。未來,應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編製氣象與(yu) 旅遊融合發展規劃及中國天然氧吧、國家氣象公園等專(zhuan) 項規劃,組織開展氣象旅遊資源普查工作。在此基礎上,加大氣象旅遊品牌的創建力度,創新發展天氣氣候景觀、避暑避寒、氣候康養(yang) 、冰雪旅遊等新產(chan) 品新業(ye) 態,不斷提升“氣象+旅遊”的附加值。

  (作者為(wei) 中國氣象服務協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本報記者朱金宜采訪整理)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