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蔡昉:戶籍製度改革是鄉村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發稿時間:2023-05-12 10:23:31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今年是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的起步之年。

  202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做好2023年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工作的意見》,這是21世紀以來,第20個(ge) 指導三農(nong) 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nong) 村。必須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加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

  4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hui) 議,提出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抓好糧食生產(chan) 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保障,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政策不斷“加碼”,想要提高農(nong) 業(ye) 現代化水平,拓寬農(nong) 民增收致富渠道,關(guan) 鍵點在什麽(me) 地方?提高農(nong) 業(ye) 勞動生產(chan) 率,又應該在哪些地方發力?如何應對農(nong) 村人口老齡化?

  就上述問題,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zhuan) 訪了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zhuan) 家蔡昉。蔡昉表示,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核心就是破除城鄉(xiang) 二元結構,提高農(nong) 業(ye) 勞動生產(chan) 率,用製度建設來保障農(nong) 業(ye) 剩餘(yu) 勞動力轉移。其中的一個(ge) 關(guan) 鍵,就是戶籍製度改革,這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提高農(nong) 業(ye) 勞動生產(chan) 率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力點

  《21世紀》: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你認為(wei) 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應該在哪些方麵發力?

  蔡昉:農(nong) 業(ye)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最重要的產(chan) 業(y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一個(ge) 重要標準是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保證糧食安全也主要依靠農(nong) 業(ye) ,農(nong) 業(ye) 穩經濟才能穩。

  中國的農(nong) 業(ye) 不能看作是一家一戶的小農(nong) 經濟,而是有大量現代生產(chan) 要素的投入,在耕作中也廣泛使用社會(hui) 化的機械服務,所以現在的農(nong) 業(ye) 勞動生產(chan) 率比曆史上有大幅度的提高。

  但是中國農(nong) 業(ye) 勞動生產(chan) 率仍然偏低,這個(ge) 結論主要是由兩(liang) 個(ge) 比較得出:一是和高收入國家的農(nong) 業(ye) 勞動生產(chan) 率相比,二是和非農(nong) 產(chan) 業(ye) (工業(ye) 、服務業(ye) )勞動生產(chan) 率相比。因此,農(nong) 業(ye) 勞動生產(chan) 率偏低製約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農(nong) 業(ye) 不旺、產(chan) 業(ye) 不旺,都不算是真正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

  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來看,我們(men) 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歸根結底要著眼於(yu) 提高農(nong) 業(ye) 勞動生產(chan) 率。

  《21世紀》:我國農(nong) 業(ye) 勞動生產(chan) 率仍然偏低的原因是什麽(me) ,如何進一步提高農(nong) 業(ye) 勞動生產(chan) 率?

  蔡昉:農(nong) 業(ye) 經營規模太小是主要原因。從(cong) 農(nong) 業(ye) 經營規模(戶均擁有土地)來看,我們(men) 從(cong) 20世紀80年代初實行家庭聯產(chan) 承包製到現在,基本沒有太大變化,戶均大約是0.5-0.6公頃。

  世界銀行曾經有過一個(ge) 標準,它定義(yi) 兩(liang) 公頃以下的家庭農(nong) 場叫超小規模土地所有者。而我國的農(nong) 業(ye) 經營規模僅(jin) 是這個(ge) 標準的1/3到1/4。很顯然,我們(men) 的土地經營規模屬於(yu) 超小規模農(nong) 場。

  而土地經營規模小,意味著在容納真正意義(yi) 上的現代生產(chan) 要素上會(hui) 受限,科技的應用也會(hui) 受到影響,也會(hui) 限製容納更高的人力資本。

  經濟學裏有一個(ge) 概念叫規模經濟,規模過小就沒有規模經濟。所以提高農(nong) 業(ye) 勞動生產(chan) 率最大的難點和堵點,是如何擴大經營規模。

  勞動生產(chan) 率的核心是產(chan) 出/勞動力,產(chan) 出是分子,投入的勞動力是分母,當產(chan) 出變大,投入勞動力變小的時候,勞動生產(chan) 率就會(hui) 提高,所以提高勞動生產(chan) 率的途徑就是兩(liang) 個(ge) :擴大產(chan) 出,同時減少投入的勞動力。

  所以在提高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率中,首先要把農(nong) 村勞動力轉移出去。因為(wei) 按照世界銀行最新劃分標準,人均國民總收入高於(yu) 13205美元以上的國家就是高收入國家,中國預計今年就進入高收入國家,但是高收入國家平均的農(nong) 業(ye) 就業(ye) 占比是3%,中國是23%,意味著中國在農(nong) 業(ye) 中多容納了20個(ge) 百分點的勞動力,但是農(nong) 業(ye) 產(chan) 出的比重隻有7%,因此我認為(wei) 中國農(nong) 業(ye) 勞動力轉移的潛力非常之大,農(nong) 村勞動力轉移,必然會(hui) 提高農(nong) 業(ye) 勞動生產(chan) 率。

  同時,擴大經營規模和勞動力轉移是互為(wei) 因果的,如果將多餘(yu) 的農(nong) 業(ye) 勞動力轉移出去,將土地以轉包等方式交給其他經營者,就可以產(chan) 生規模經濟。所以提高農(nong) 業(ye) 勞動生產(chan) 率的關(guan) 鍵,是農(nong) 村剩餘(yu) 勞動力轉移。

  通過戶籍製度改革破除城鄉(xiang) 二元結構

  《21世紀》:請問如何從(cong) 製度上保障農(nong) 村剩餘(yu) 勞動力更順暢的轉移?

  蔡昉:在一定程度上,農(nong) 村剩餘(yu) 勞動力轉移受阻的核心是戶籍製度。轉移出去的農(nong) 村勞動力在外麵工作,多年以後,最終還是要回到農(nong) 村老家,因為(wei) 他們(men) 沒有享受到城市的均等社會(hui) 保障,也不能在城市的高生活成本下養(yang) 老。因此很多已經轉移出去的農(nong) 村剩餘(yu) 勞動力,終究要重新回到農(nong) 村,有一些人甚至在40歲以後就開始計劃回到農(nong) 村,等於(yu) 退出了非農(nong) 就業(ye) 。另外,經濟波動也會(hui) 加快已轉農(nong) 村勞動力退出非農(nong) 就業(ye) 。

  我認為(wei) ,戶籍製度是決(jue) 定農(nong) 村勞動力轉移順暢與(yu) 否的重要製度條件,也是重要的改革領域。

  需要注意的是,戶籍製度改革包含了城鄉(xiang) 二元結構的很多內(nei) 容,比如城鄉(xiang) 勞動力配置的不對等,收入的差距,基本公共服務的嚴(yan) 重不均等。所以戶籍製度改革是改革的難點,也是一個(ge) 關(guan) 鍵點突破口。

  《21世紀》:請你具體(ti) 談一下,戶籍改革如何進一步提高農(nong) 業(ye) 勞動生產(chan) 率?

  蔡昉:通過戶籍製度改革可以實現擴大農(nong) 業(ye) 經營規模、勞動力轉移,進而提高農(nong) 業(ye) 勞動生產(chan) 率一係列目標。

  現在雖然有1.7億(yi) 人農(nong) 村人口進入城市,但是從(cong) 家庭結構角度進一步分析農(nong) 村剩餘(yu) 勞動力轉移,可見都是把最有生產(chan) 力這個(ge) 年齡段的人口轉移出去,把非勞動年齡的人口留在農(nong) 村。隻有戶籍製度改革,才能讓農(nong) 村人口舉(ju) 家遷移,留下更多的土地,發展規模經濟。另一方麵,如何避免家庭成員兩(liang) 地分居,解決(jue) 留守兒(er) 童問題,使城鄉(xiang) 都有能力積累起完整的人力資本,也需要靠戶籍製度改革。

  通過戶籍製度改革,可以讓農(nong) 民變市民。在勞動力短缺,人口紅利消失情況下,通過戶籍製度改革,可以帶來新的非農(nong) 勞動力增長,也意味著戶籍製度改革是城鎮化新一輪紅利的來源。

  《21世紀》:政府如何通過推進戶籍改革,從(cong) 而進一步消除城鄉(xiang) 二元結構?

  蔡昉:首先從(cong) 戶籍製度的本源來看,戶籍管理表麵上看是一紙文件,但是它背後所包含的是公共服務供給方式,以及按地域、城鄉(xiang) 、身份、職業(ye) 劃分的居民管理原則。所以戶籍製度改革的本質是公共政策的調整,通過調整公共服務的供給方式,破除城鄉(xiang) 二元結構。

  其次,在消除城鄉(xiang) 二元結構的時候,我們(men) 不能孤立的看待它,它和農(nong) 業(ye) 現代化、農(nong) 業(ye) 勞動生產(chan) 率提高有緊密的聯係,也與(yu) 經濟發展和社會(hui) 發展是統一的。

  在我國人口進入到負增長時代、老齡化程度越來越深之後,製約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是消費。但是考慮到巨大的城鄉(xiang) 差距、人群之間的收入差距和基本公共服務差距,使得有一部分人沒有能力消費,也沒有消費意願,因為(wei) 他們(men) 有後顧之憂。

  漲工資是縮小收入差距、促進消費、發展經濟的主要方式,但是漲工資不是由政府決(jue) 定,而是由市場根據勞動力供需狀況所做出的。

  從(cong) 政府角度來看,政府在消除城鄉(xiang) 二元結構能做的還是社會(hui) 保障,因為(wei) 人的生活分成兩(liang) 個(ge) 部分:掙錢養(yang) 家和基本公共服務。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兩(liang) 部分的比重不一樣。當國家發展水平低的時候,主要得靠自己養(yang) 家糊口。但是在更高的發展水平時,基本公共服務是更主要的部分。所以,伴隨社會(hui) 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在國家治理中有一個(ge) 需要填補的部分,就是在戶籍製度改革的過程中,一方麵提高基本公共服務的均衡性,另一方麵是提高基本公共服務的絕對水平。這也是中國式福利國家建設的特殊路徑。

  建設中國式福利國家

  《21世紀》:請你進一步談一下,如何建設中國式福利國家?

  蔡昉:我認為(wei) 中國式福利國家建設的關(guan) 鍵,是基本公共服務轉向覆蓋全民,城鄉(xiang) 居民全部覆蓋。同時覆蓋全生命周期,即從(cong) 幼有所育到老有所養(yang) 的全過程。

  中國式福利國家建設並不簡單地等於(yu) 高福利,在中國,這個(ge) 製度建設的核心是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均衡化,消除城鄉(xiang) 二元結構,不僅(jin) 促進社會(hui) 發展和經濟發展,還有助於(yu) 提高生育意願。

  福利國家建設的起源與(yu) 人口增長有關(guan) 。最早是由瑞典提出並行動。當時,瑞典的生育率降得較快,人口將出現負增長,他們(men) 預測到對國家的社會(hui) 發展、經濟發展都會(hui) 造成巨大的挑戰,所以便開始鼓勵生育,隨後從(cong) 補貼生孩子到補貼撫養(yang) 孩子,再到將就業(ye) 等一係列公共服務供給納入福利,一個(ge) 整體(ti) 的福利國家建設由此出現,從(cong) 瑞典開始,蔓延到歐洲,再到美國,緊隨其後就產(chan) 生了嬰兒(er) 潮。

  所以福利國家建設對我國應對人口負增長也有積極意義(yi) 。目前的一些鼓勵生育措施不一定短期見效,但是,把相應的措施製度化,就把生育友好型社會(hui) 建設與(yu) 社會(hui) 福利體(ti) 係建設兩(liang) 個(ge) 任務“畢其功於(yu) 一役”了。

  《21世紀》:目前我國出現人口負增長,農(nong) 村的老齡化相對於(yu) 城市更為(wei) 嚴(yan) 重,出現很多空心村和空巢家庭,你認為(wei) 如何更好的應對農(nong) 村老齡化?

  蔡昉:關(guan) 鍵還是需要戶籍製度改革。因為(wei) 沒有解決(jue) 戶籍問題,家庭隻能局部地遷移,作為(wei) 城市非農(nong) 產(chan) 業(ye) 最需要的年輕人往往是遷移的重要群體(ti) 。但隨著這些年輕人變老,在勞動力市場競爭(zheng) 力不強的時候,他們(men) 又選擇回到農(nong) 村,所以農(nong) 村的老齡化就越來越嚴(yan) 重。農(nong) 村年輕人口少,也使農(nong) 村變得沒有活力,所以談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就很難落腳,所以歸根結底戶籍製度改革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