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久文:我國區域經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機遇、挑戰與方向
發稿時間:2023-03-30 09:19:08 來源:开云kaiyun
【編者按】3月26日,由中國經濟體(ti) 製改革雜誌社主辦,中共吳江區委、區人民政府承辦的“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區域一體(ti) 化高質量發展暨‘吳江實踐’高層研討會(hui) ”在蘇州市吳江區召開。本文為(wei) 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全國經濟地理研究會(hui) 名譽會(hui) 長、中國區域經濟學會(hui) 副會(hui) 長孫久文的演講錄音整理內(nei) 容,未經本人審核。
我從(cong) 學術角度,從(cong) 區域經濟發展、變革和一體(ti) 化的角度,圍繞“我國區域經濟高質量一體(ti) 化發展的機遇、挑戰與(yu) 方向”這個(ge) 題目,我講三個(ge) 問題——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區域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以及實踐區域經濟高質量一體(ti) 化發展的途徑探討。
一、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

上麵的曲線圖是1978年到2017年這段時間我們(men) 國家區域經濟增長的情況。大家看到,我們(men) 從(cong) 90年代之後區域經濟就產(chan) 生了一個(ge) 飛速的發展,發展曲線是直線向上的態勢。這是中國區域經濟的總體(ti) 特征。
我從(cong) 幾方麵介紹一下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現狀。第一,空間發展的多中心模式開始出現。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一直都是我們(men) 中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一個(ge) 重要的基本國情。我們(men) 國家沿海地區相對比較發達,而內(nei) 陸地區相對比較滯後。所以,從(cong) 改革開放以後,我們(men) 國家開始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區域經濟發展保持較高的速度,整個(ge) 國家經濟中心開始向多中心的模式轉變。10年前我國經濟中心隻有北京、上海、廣東(dong) 深圳三個(ge) ,現在國家確定了9個(ge) 國家中心城市。在這9個(ge) 國家中心城市帶領下,中國區域經濟已形成了若幹個(ge) 重要的增長極: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雙城經濟圈,長江中遊經濟圈。我們(men) 形成大量若幹個(ge) 增長極,這樣使整個(ge) 國家區域空間結構獲得了很大的均衡。以前就是沿海的三個(ge) 中心城市,現在至少有9個(ge) 中心,整個(ge) 中國從(cong) 單中心少中心模式向多中心區域空間模式進行轉換。
這個(ge) 轉換過程當中一個(ge) 重要特征就是城市群和都市圈作用不斷的提升。改革開放以來,我們(men) 形成了若幹個(ge) 經濟發展戰略支點,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長江中遊和中原經濟區,以及通過西部大開發形成成渝經濟區和關(guan) 中天水經濟區。目前為(wei) 止,我們(men) 已經形成了19個(ge) 大規模的城市經濟群。這19個(ge) 城市群可以分成三檔:第一檔五個(ge) ,這是比較成熟的,優(you) 先發展的城市群,包括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經濟區和長江中遊經濟區;第二檔也是五個(ge) ,是已經開始形成但是還需要發展壯大的城市群,包括山東(dong) 半島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關(guan) 中平原城市群、粵閩浙沿海城市群、北部灣地區城市群;第三檔是正在發展的城市群,哈長城市群、遼中南城市群、山西中部城市群、黔中城市群、滇中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蘭(lan) 州—西寧城市群、寧夏沿黃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等9個(ge) 城市群。按照“十四五”規劃布局,未來以這19個(ge) 城市群為(wei) 支撐,形成兩(liang) 橫三縱國家城市化空間布局。這是第一個(ge) 特點——多中心。

第二,區域發展導向與(yu) 機製正在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發展大戰略當中高質量發展是基礎性的。高質量的區域發展是指在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區域重大戰略的指引下,以科技創新為(wei) 動力,以質取勝的區域發展新形態,資源開發優(you) 勢、產(chan) 業(ye) 規模優(you) 勢、生態環境優(you) 勢轉化為(wei) 區域經濟體(ti) 製優(you) 勢,從(cong) 注重發展速度向速度與(yu) 質量並重發展理念的轉變。可以說,這就是我們(men) 整個(ge) 未來區域經濟發展導向和機製的一個(ge) 重要的轉向。
第三,我國區域經濟結構不斷優(you) 化。改革開放以後,第一產(chan) 業(ye) 比重一直下降,第二第三產(chan) 業(ye) 成為(wei) 經濟發展主導。到目前,我們(men) 國家第一產(chan) 業(ye) 所占比重不到10%,第三產(chan) 業(ye) 超過了50%,成為(wei) 經濟發展最主要的驅動。而且,我們(men) 國家區域經濟結構有一個(ge) 特點,東(dong) 、中、西發展程度不同,但是現在產(chan) 業(ye) 結構實際上差異不大。

上圖是中國夜間燈光數據圖,可以看到,沿海地區、長三角這一帶亮度特別亮,到西部地區的甘肅基本上沒有什麽(me) 光亮,東(dong) 北亮光也很少,這是發展程度的差異。產(chan) 業(ye) 結構方麵,浙江的第三產(chan) 業(ye) 占54%,地處西部的甘肅省第三產(chan) 業(ye) 占到51.12%,東(dong) 北地區的吉林省第三產(chan) 業(ye) 占到53.8%。先不管產(chan) 業(ye) 結構發達與(yu) 不發達,這個(ge) 數值反映樂(le) 然產(chan) 業(ye) 結構趨同化的現象。這到底是好是壞還需要大家做研究進行探討。這也表明東(dong) 部地區產(chan) 業(ye) 結構基本上處在相對比較優(you) 化的空間,西部和東(dong) 北的產(chan) 業(ye) 結構還沒有達到發達程度第三產(chan) 業(ye) 已經占的很高了,產(chan) 業(ye) 結構已經有一點脫實向虛的傾(qing) 向,這個(ge) 下一步我們(men) 需要防止的傾(qing) 向。
第四,區域空間功能向一體(ti) 化方向轉變。我們(men) 國家區域空間結構主要分成四大板塊。過去空間結構有一些各自為(wei) 政的地方,近些年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推出了很多相關(guan) 政策,使區域空間結構開始向一體(ti) 化的方向進行轉變。
這些政策主要體(ti) 現在以下幾個(ge) 方麵:第一,經濟和人口同步集聚為(wei) 準則,進一步做大做強經濟的集聚區。在這個(ge) 過程當中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實現經濟和人口在空間上大體(ti) 上均衡;第二,以重大生產(chan) 力布局為(wei) 抓手,形成區域經濟布局新的麵貌。在我們(men) 國家整個(ge) 經濟體(ti) 係當中,我們(men) 要形成若幹具有分工和相對獨立創新型地域經濟的綜合體(ti) 。這可能需要以國家實驗室、國家創新中心為(wei) 內(nei) 核,以都市圈和城市群為(wei) 樞紐構建國家空間地域綜合體(ti) ;第三,形成以戰略發展區主導的重大生產(chan) 力空間布局體(ti) 係。包括東(dong) 部沿海地區建成前沿技術、國際競爭(zheng) 為(wei) 主體(ti) 主要導向的戰略經濟區,西部沿邊地區應當以擴大貿易為(wei) 主要導向的戰略開放區,中西部腹地建成以保障國家安全為(wei) 主導的戰略保障區。形成這樣重大的生產(chan) 力戰略布局,當然生產(chan) 力布局還有一個(ge) 安全問題,隻有建立合理的布局,才能實現經濟的安全;第四,以都市圈和城市群為(wei) 空間載體(ti) ,打造強勁有力的區域經濟引擎。我們(men) 繼續推動全國人口和經濟同步向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以及其他各個(ge) 大城市群的聚集。未來我們(men) 要承載更多的人口和財富的生產(chan) ,主要還是要靠前麵提到的19個(ge) 城市群。當然每一個(ge) 城市群當中都有它的中心城市,所以我們(men) 還需要增強中心城市的布局。
二、區域高質量一體(ti) 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區域發展中最核心的一個(ge) 問題還是區域發展的不平衡。這種區域發展的不平衡主要從(cong) 三個(ge) 方麵看:一是東(dong) 、中、西的發展不平衡。過去國家發改委體(ti) 改司、西部司等做的一些傳(chuan) 統規劃,主要是解決(jue) 東(dong) 、中、西的發展不平衡問題。改革開放後,我們(men) 有一個(ge) 向沿海集中的發展過程,所以東(dong) 西部的差距在2000年之前是不斷擴大的。2000年之後由於(yu) 我們(men) 采取了西部大開發、東(dong) 北振興(xing) 、中部崛起等係列國家重大戰略,我們(men) 整個(ge) 東(dong) 、中、西的發展差距實際上不斷縮小的。
這是我們(men) 做的四大區的基本情況介紹,我們(men) 看到2000年的時候東(dong) 部、東(dong) 北、中部、西部的比值是1:0.8:0.49:0.41,到2021年變成1:0.55:0.66:0.60。我們(men) 發現,東(dong) 北、中部、西部與(yu) 東(dong) 部地區的比值一直都在下降。東(dong) 北地區的下降尤為(wei) 顯著,解決(jue) 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問題,已經到了關(guan) 鍵的窗口時期。
二是南北差距。這些年我們(men) 很多人都在探討都在關(guan) 注南北差距問題。通過中國地形圖我們(men) 可以看到,其實北方地形條件要好於(yu) 南方。北方的華北平原、東(dong) 北平原都是很平的,而南方大部分是丘陵,所以從(cong) 耕地麵積各方麵實際上北方好。從(cong) 溫度帶的劃分、降雨等各方麵角度看當然南方條件好。南方不管是降雨和溫度都適宜人類生存和生長。從(cong) 所占國土麵積看北方多於(yu) 南方,南方占總麵積的39.96%,北方占總麵積的60%。從(cong) 人口角度看是南方多於(yu) 北方。2020年的數據,南方人口占全國的55.58%,北方人口占全國的44.42%。從(cong) 產(chan) 值角度看南方占全國總產(chan) 值的61.35%,北方占全國總產(chan) 值的39.65%。從(cong) 後麵一些角度來看,南方的發展明顯要好於(yu) 北方。
我們(men) 再來看一個(ge) 詳細對比。2022年全國超萬(wan) 億(yi) GDP的城市一共是24個(ge) ,南方18個(ge) ,北方6個(ge) ,南北差距比較大。再看產(chan) 值增速在前十位的城市,2020年的數據,南方9個(ge) ,北方有1個(ge) ,南北差距更大。產(chan) 值增速預示著未來經濟的規模。從(cong) 產(chan) 值總量前十位的省(市、區)看,南方8個(ge) ,北方2個(ge) 。2022年全國前十位城市,北方隻有北京排在第二位,9個(ge) 是南方城市。我們(men) 看到這些數據會(hui) 覺得南北方的差距會(hui) 越來越大,主要是因為(wei) 現在發展潛力的態勢都是南方好於(yu) 北方。現在有一個(ge) 問題是南北方差異在增大,對國家的經濟發展還沒有到產(chan) 生一些阻礙作用的狀態。這說明我們(men) 的經濟和人口向東(dong) 南沿海聚集,可能是一種自然現象,這種區域對於(yu) 我們(men) 整體(ti) 經濟發展也許是有好處的。

三是城鄉(xiang) 發展的差距。大家看上麵的表格,我們(men) 用城市人均收入和城市居民的消費,以農(nong) 村居民收入和消費相比價(jia) ,城市是它的多少倍。城鄉(xiang) 居民收入差距最高的時候是2007年,為(wei) 3.14,目前已經是有所下降,像2019年是2.64,因為(wei) 2019年之後有疫情影響,有些情況變化不一定有規律性,我們(men) 說城鄉(xiang) 發展仍然還是不平衡的,但是情況有所好轉。這種城鄉(xiang) 不平衡主要三個(ge) 方麵:一個(ge) 是城鄉(xiang) 居民收入的差距。第二是城鄉(xiang) 居民消費的差距。第三是城鄉(xiang) 基本公共服務的差距。我這裏隻講一個(ge) 醫療,實際上城鄉(xiang) 教育、養(yang) 老等各個(ge) 方麵差距還是很大的。基本上就是這三個(ge) 方麵,收入、消費、和基本公共服務,三個(ge) 方麵差距仍然很明顯。我們(men) 分析區域發展當中存在的問題。
三、實現區域高質量一體(ti) 化發展的途徑
下一步我們(men) 怎麽(me) 樣實現一體(ti) 化的發展,我主要是想到了兩(liang) 個(ge) 方麵的問題供大家參考。轉換區域一體(ti) 化發展的動力機製。首先,要把區域一體(ti) 化發展,要把它的機製向更加現代化,與(yu) 中國實現現代化整個(ge) 的大趨勢靠攏,形成一種推動區域發展更加有利的動力機製。我想到三點:第一點,城市化是區域協調發展本源動力。區域發展靠什麽(me) ?我們(men) 說靠城市化。農(nong) 村居民從(cong) 農(nong) 村進入城市以後,他的消費在增加,他的需求也會(hui) 增加,這樣他就促進了整個(ge) 消費市場的打開,促進整個(ge) 經濟的不斷向前發展。未來城市化的發展主要也是從(cong) 三個(ge) 方麵來看,首先構建創新型城市,助推區域發展。現在沿海有好幾個(ge) 城市都提出要創建創新型城市。第二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強化區域發展活力。這是去年由團中央還有發改委等幾個(ge) 部委提出的一個(ge) 關(guan) 於(yu) 建設青年創新型城市的指導意見,這個(ge) 裏麵提出一些相關(guan) 觀點,這個(ge) 確實也是很重要的方麵。第三低碳城市引領區域發展綠色轉型。從(cong) 這幾個(ge) 角度我們(men) 來加快城市化。像蘇州吳江長三角發達地區城市下一步怎麽(me) 辦?有一年我曾經提出過一個(ge) 建議,也在一些雜誌上發過相關(guan) 的文章,我比較推崇在發達城市的郊區要推進全域的城市化,當時我寫(xie) 文章的時候,我到昆山做的調研,在昆山調研的基礎上,寫(xie) 了一篇關(guan) 於(yu) 推進全域城市化的建議文章,反響還不錯。
其次,創新是區域協調發展的直接動力。下一步區域發展很顯然要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的現代化,實現中國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各個(ge) 地區都應當以創新作為(wei) 它的主要推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經指出,誰牽住了科技創新的牛鼻子,誰走好勒柯吉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you) 勢。我們(men) 蘇州創新步伐中國比較走在前麵的。
再次,數字經濟是區域高質量一體(ti) 化發展的最新動力。今年兩(liang) 會(hui) 上,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正式公布,負責統籌數字經濟建設的國家數據局歸屬國家發改委領導。下一步推進數字經濟也是區域發展一個(ge) 重要的方向。
我想從(cong) 五個(ge) 方麵來闡述我的觀點。一是從(cong) 生產(chan) 要素來看,數字經濟以數據為(wei) 核心的生產(chan) 要素。這樣它打破傳(chuan) 統要素市場的束縛,因為(wei) 區域協調發展帶來新的思維。因為(wei) 數據要素對於(yu) 土地和人工的依附性並不強,它可能不受原先生產(chan) 要素的影響,這是第一個(ge) 因素。二是空間布局上來講數字經濟便於(yu) 流動特征。像國家的“東(dong) 數西算”國家大戰略。三是從(cong) 發展條件來看,數字經濟需要全新的基礎設施。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雲(yun) 計算、區塊鏈、現在的ChatGPT等等都需要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穩定網絡覆蓋,數字技術基礎設施德建設是基礎設施優(you) 化全新的課題。發展數字經濟東(dong) 部要比西部條件要好,這是肯定的,但是它確實也有大家都是在同一個(ge) 起跑線共同發展,隻不過東(dong) 部地區條件好一些。四是從(cong) 影響機製來看,數字經濟能夠以增加不可貿易商品份額,緩解時空對經濟活動的約束和數字空間。什麽(me) 是不可增加貿易商品的份額?比如說前年我到雲(yun) 南怒江州蘭(lan) 坪縣,那個(ge) 地方我們(men) 發現原先縣裏的農(nong) 副產(chan) 品,紅米等,這些老鄉(xiang) 根本賣不出去,現在通過數字經濟,他們(men) 有一個(ge) 副縣長親(qin) 自上網進行直播帶貨,幫助老鄉(xiang) 把這些東(dong) 西賣出去,原先是非貿易體(ti) ,現在因為(wei) 有了數字經濟,它就變成了可貿易體(ti) ,所以我們(men) 說它增加了可靠的商品份額,這是數字經濟很大的作用。五是作用效果來看,數字經濟能夠促進公共服務的發展,尤其在信息化和數字化的時代浪潮中,教育、醫療、衛生公共服務數字化發展都十分明顯。比如說現在發展很快的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等這些。我有一個(ge) 學生專(zhuan) 門做遠程醫療的,他怎麽(me) 做?他在北京簽約了很多的這些北京有水平的大夫,他給誰看病?給那些海外中資企業(ye) 員工看病,他這個(ge) 想法很好,他也隻能借助於(yu) 數字經濟實現。這是我想到數字經濟促進區域高質量一體(ti) 化發展的五個(ge) 方麵。
有關(guan) 進一個(ge) 優(you) 化區域高質量一體(ti) 化發展的路徑,這裏我也提幾點:
一是提升區域核心競爭(zheng) 力。依托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方推進地區競爭(zheng) 力。同時第二依托新型科技革命推進。第三根據二十大報告,加快陸上經濟和海洋經濟的協調。、
二是增強區域創新能力。一來讓企業(ye) 作為(wei) 創新的主體(ti) ,二來加快產(chan) 學研一體(ti) 化,三來夯實園區平台,四來要發揮城市聚集的作用。
三是構建國際國內(nei) 雙循環的格局。我們(men) 前麵幾位專(zhuan) 家講的構建國內(nei) 大市場,這是我們(men) 構建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格局一個(ge) 重要的方向。
四是鞏固國家製造業(ye) 的中心地位。這個(ge) 也很重要,這邊是我們(men) 國家製造業(ye) 主要分布圖,那邊那個(ge) 圖是現在全世界中國以外的全球製造業(ye) 中心分布。四個(ge) 方向,美國西海岸、日本三灣一海,歐洲的倫(lun) 敦、巴黎、法蘭(lan) 克三角區域,美國加利福尼亞(ya) 沿海地區,我們(men) 國家未來長三角地方製造業(ye) 中心一定要鞏固,一定要作為(wei) 我們(men) 國家長遠的製造業(ye) 中心。
五是構建區域一體(ti) 化發展的空間新格局。根據二十大報告精神,發揮國家區域重大戰略的作用,一個(ge) 是構建經濟帶,長江黃河兩(liang) 個(ge) 大的經濟帶,還有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經濟區為(wei) 主體(ti) ,加快幾個(ge) 經濟區建設。我們(men) 對於(yu) 中西部地區從(cong) 一體(ti) 化的角度促進中部和西部地區的發展。最後還有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也是必然趨勢。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