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中原: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發稿時間:2023-03-30 22:03:03 來源:开云kaiyun

我的演講主題是“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講兩(liang) 方麵的內(nei) 容。
首先,統一大市場和高質量發展是什麽(me) 關(guan) 係?
我認為(wei) 可從(cong) 三個(ge) 方麵理解。一是全國統一大市場為(wei) 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風向標和信號燈。我們(men) 在促進市場發育、構建統一大市場方麵,一直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本應統一的市場是割裂的,是被各種地方保護、被各種行政命令割裂的。經過多年來的改革,在解決(jue) 這些問題方麵下了不少功夫,市場割裂的情況比過去有了好轉和進步。但是,跟過去表現形式不一樣的一些或明或暗的割裂市場問題依然存在。而隻有統一的市場,才能發出不失真、不被人為(wei) 扭曲的各種市場信息,不會(hui) 誤導市場主體(ti) 的自主選擇。所以,談經濟高質量發展時,首先要看哪裏的市場信號最準確,就到哪裏配置要素和資源,進而得到與(yu) 投入相匹配的回報。
二是全國統一大市場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加油站和中轉站。我們(men) 應當看到統一大市場必須是互聯互通的。比如,我們(men) 走到哪兒(er) 都有加油站和充電樁,才能保證燃油車和新能源車暢通無阻。全國統一大市場也是一樣,必須有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才能發揮高效配置資源和要素的基本功能,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jue) 定性作用。
三是全國統一大市場是資源配置、要素流動是否高效的檢驗中心和評估中心。資源配置以後的結果誰來評估?政府、智庫還是市場?當然,政府和智庫每年出很多報告,從(cong) 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深度評估非常有必要。但是,投資成功不成功,資源配置低效還是高效,產(chan) 品和服務是否受歡迎,最終還是要由企業(ye) 家、消費者、所有參與(yu) 市場競爭(zheng) 的這些人,在統一的大市場中去檢驗和評估。
第二,如何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構建?
我認為(wei) 也可從(cong) 三個(ge) 方麵著力。一是進一步地促進互聯互通,主要指物質條件上,包括交通和信息基礎設施進一步的互聯互通。比如,貴州全省甚至邊遠山區也通了高速公路。雖然高速公路的建設成本較高,但是它有利於(yu) 貴州這樣的多山地區通過互聯互通形成比較完整的省內(nei) 統一大市場。把本地市場培育起來,才能夠使省內(nei) 外資源和要素按照全國統一市場的風向標和信號燈去流動。除了邊遠地區進一步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以外,還有新的問題,就是數字鴻溝、信息鴻溝、消費鴻溝、以及由此帶來的產(chan) 業(ye) 鴻溝,把這些鴻溝填補起來才談得上進一步的互聯互通。貴州用互聯網技術去改造當地傳(chuan) 統的商業(ye) 模式,比如,開設無人售貨超市,這當然是積極的嚐試,同時我也擔心,當地老百姓的消費水平能不能承受得起這種成本較高的新商業(ye) 模式,這就是新的信息技術麵臨(lin) 的消費鴻溝。中央要求,到2035年我國要提前1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按人均GDP測算可能問題不大(屆時應達到兩(liang) 萬(wan) 美元以上),但是消滅地區和城鄉(xiang) 間的巨大差距還任重道遠。當務之急是進一步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消彌數字鴻溝、消費鴻溝、信息鴻溝,盡可能把物流成本和信息成本降到最低。
二是抓好全國統一大市場的統一製度安排,包括市場進入和退出製度,市場的標準和規範等。比如,發展工業(ye) 一定要占用土地,並控製汙染,對各地能不能製定不同的用地指標和不同的汙染指標?這是我們(men) 現在麵臨(lin) 的問題。我認為(wei) 用地指標可以是不同的,可以跨省實施占補平衡,這種製度安排可以導致市場封鎖被打破。但是給不同地區製定不同的環保指標和環保標準,我認為(wei) 就是不可行的。東(dong) 南沿海地區的環保標準和西北地區的應該是一樣的,因為(wei) 空氣流動是跨地界的。所以說當我們(men) 談到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時候,我們(men) 的製度安排應當在標準上,特別是涉及公共利益的標準上,包括平等競爭(zheng) 、維護信用的標準上是統一的。統一的製度安排就是要降低製度交易成本,為(wei) 要素資源,包括商品、服務、以及資本、土地、技術、數據、人才等等要素自由流動創造通暢的製度環境。環保的製度安排一定要統一,包括國家的宏觀總量調控政策也一定要統一。但是,其他的製度安排要考慮到因地製宜,同時要落實到最後一公裏,包括簡政放權所遇到的問題。這裏還有一個(ge) 難點,當我們(men) 的改革遇到了先行先試地區,要突破原有的製度安排甚至法律規定時該怎麽(me) 辦?要破解這個(ge) 難題,我希望是以減少交易成本為(wei) 出發點,考慮設計使全國真正形成有利於(yu) 要素流動的製度安排。
三是認真維護公平可信的市場競爭(zheng) 秩序。市場能否實現統一,最重要的是信任,不管在哪裏,不論是商品市場還是要素市場,都要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zheng) ,反信任陷阱。過去多年我們(men) 主要反行政性壟斷,現在市場發育起來以後,市場自發競爭(zheng) 本身會(hui) 形成經濟性壟斷,由於(yu) 技術原因有些領域還會(hui) 存在自然壟斷。對於(yu) 經濟性壟斷我們(men) 要有相關(guan) 的辦法把它控製在合理的水平,要努力維護基本上是完全競爭(zheng) 的狀態。但是,某些領域不是完全競爭(zheng) 狀態,這種情況下要盡量形成符合經濟規律的寡頭競爭(zheng) 狀態。盡管完全競爭(zheng) 的狀態是理想化的,但也應盡量去接近它,維係它。市場本身確實有許許多多的失靈,我們(men) 希望有為(wei) 政府糾正這些市場失靈,包括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zheng) ,反欺詐,依法依規加強監管。尤其當金融要素流動起來以後,最近一些年出現越來越多的信任陷阱,而這種陷阱有許多花樣是我們(men) 不熟悉的,對良好市場秩序的損害極其嚴(yan) 重,使人們(men) 的預期惡化,對市場配置資源的有效性也打來極大打擊。這樣一種成本也是極高的,我姑且叫做信任成本。信任成本極高時,這個(ge) 市場絕對不是統一的。這是非常需要我們(men) 注意的挑戰。
概括而言,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要盡量營造好的環境,努力降低物流成本、信息成本、製度交易成本和信任成本。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