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森: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發稿時間:2023-03-28 09:24:38 來源:开云kaiyun
【編者按】3月26日,由中國經濟體(ti) 製改革雜誌社與(yu) 蘇州市吳江區委、區人民政府共同舉(ju) 辦的“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區域一體(ti) 化高質量發展暨‘吳江實踐’高層研討會(hui) ”在蘇州市吳江區召開。本文為(wei) 中國經濟體(ti) 製改革研究會(hui) 會(hui) 長、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彭森主旨演講實錄。

非常高興(xing) 在草長鶯飛、春意盎然的日子裏,來到了美麗(li) 的太湖之畔——蘇州吳江,共同參加這次“區域一體(ti) 化高質量發展暨‘吳江實踐’高層研討會(hui) ”。首先我代表中國經濟體(ti) 製改革研究會(hui) ,對這次高層研討會(hui) 成功舉(ju) 辦表示祝賀!同時,經曆了三年的疫情後,第一次召開這樣一個(ge) 規模的研討會(hui) ,我也向遠道而來的各位專(zhuan) 家和接近20個(ge) 省市改革戰線的同誌們(men) ,表示熱烈的歡迎和感謝!
說到會(hui) 議的主題,是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推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黨(dang) 的二十大開啟了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二十大報告強調發展是黨(dang) 執政興(xing) 國的第一要務,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用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今年新年伊始各地紛紛出台了一係列的政策、提出一係列的目標,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精神,將穩增長、擴內(nei) 需、謀發展作為(wei) 頭號經濟任務,推動經濟複蘇的節奏加快。從(cong) 中央到地方,從(cong) 政策措施到輿論工具吹響了全麵“拚經濟”的號角。江蘇也是這樣的情況。這次到蘇州來,先後跟江蘇省、蘇州市有關(guan) 領導交換意見,大家對當前的經濟形勢總體(ti) 比較看好,認為(wei) 按照中央的精心部署,能夠在今年的穩經濟、謀發展方麵闖出一條新路。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沿海地區要做出新的貢獻。剛才聽了吳江的經驗,吳江在高質量發展方麵創造了很好的一係列經驗和實踐案例,給我們(men) 很大的啟發,不但是新時代區域一體(ti) 化高質量發展的一個(ge) 生動樣本,同時也是通過开云kaiyun官方創新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ge) 成功案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市場化改革的方向。今年是改革開放第45個(ge) 年頭,回顧改革曆程,我國取得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hui) 長期穩定兩(liang) 大奇跡的關(guan) 鍵因素,最根本的一條,還是堅持了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的目標模式,堅持了市場化改革的方向。因此,今天我想重點講一下中國式現代化與(yu) 市場化改革的問題。
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世界現代化的一般規律,離不開世界現代文明的大道。但是,現代化不等於(yu) 西化。中國式現代化之所以叫中國式,就是要結合中國實際,根據中國國情把現代化發展規律的“一般”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的“特殊”結合起來。中國式現代化既要借鑒吸收世界現代化一切文明成果,又要立足於(yu) 中國發展的實際。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2·7講話”重申了這五大特色。實際上,中國式現代化帶有最大的、也是本質特征的特色,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和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這也是中國式現代化與(yu) 西方現代化的根本區別。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曆史迷思,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提供了中國方案。
第一,經濟現代化。“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新型工業(ye) 化、信息化、城鎮化、農(nong) 業(ye) 現代化,即“新四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ti) 係。發展是解決(jue) 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guan) 鍵。同時,發展必須是高質量發展,做到這一點,必須進行結構轉型,實現經濟發展從(cong) 數量和規模擴大向質量和效益改善提升的根本轉變。“新四化”的同步發展,是我國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基本路徑,也是重要的目標。
新型信息化的主要任務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數字產(chan) 業(ye) 集群,公共服務、社會(hui) 治理等領域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
新型農(nong) 業(ye) 現代化,今年一號文件剛剛提出了新的目標和任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必須取得決(jue) 定性進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基本實現。
總之,中國式現代化最終目標是(實現)人的現代化,必須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堅持人的主體(ti) 地位,始終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激發全體(ti) 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增進民生福祉。
下一步,中國的市場化改革和對外開放主要應聚焦在以下幾個(ge) 方麵:
在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zheng) 的國內(nei) 統一大市場方麵。重點是要堅決(jue) 破除行業(ye) 壟斷、所有製歧視、地方保護主義(yi) 和各類市場壁壘,完善統一的產(chan) 權保護製度,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製度,維護統一的公平競爭(zheng) 製度,健全統一的社會(hui) 信用製度。在夯實這些市場經濟基礎製度的過程中,關(guan) 鍵任務是強化競爭(zheng) 政策的基礎地位。在市場競爭(zheng) 中隻有公平才能激發市場主體(ti) 的活力。要加強公平競爭(zheng) 審查製度的剛性約束,加快建立市場競爭(zheng) 狀況的評估製度。在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完善有效市場體(ti) 係和市場機製的同時,還要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you) 化服務效率,繼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
在國民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方麵。二十大強調收入分配製度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基礎性製度。“十四五”後三年將有些大力度的舉(ju) 措出台。一方麵,要通過做大“蛋糕”,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探索通過土地、資本等要素使用權、收益權增加中低收入群體(ti) 要素收入,增加城鄉(xiang) 居民財產(chan) 收入。另一方麵,要通過加大稅收、社會(hui) 保障、轉移支付對社會(hui) 收入再分配的調節力度,建立規範財富積累機製,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更加積極有為(wei) 地促進共同富裕。要著力解決(jue) 因城鄉(xiang) 、所有製等體(ti) 製因素造成的工資收入、社會(hui) 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務等方麵不平等問題。
黨(dang) 的十九大以來,尤其是近幾年,中央在推進改革方式方麵進行了新的探索和調整,鼓勵地方進行差別化改革,鼓勵地方敢試、敢闖、敢為(wei) ,通過綜合授權、先行先試,積極探索一些符合當地發展實際的改革經驗和改革案例。這方麵有待各省的同誌積極的探索和實踐。我們(men) 體(ti) 改研究會(hui) 包括改革雜誌社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認真向大家學習(xi) ,進一步總結,及時向中央反映地方創造的好做法、好經驗。讓我們(men) 共同努力,為(wei) 加快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應有的貢獻。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