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百家:我相信未來世界會趨於多極化
發稿時間:2023-03-03 14:37:28 來源:北京日報理論周刊
當前,國際形勢正進入一個(ge) 大變革時代,充滿不確定性;與(yu) 此同時,中國也處在發展的關(guan) 鍵時期,同樣有很多不確定性。在麵對一個(ge) 不確定的世界時,回頭看看曆史或許是個(ge) 好辦法。對於(yu) 現實問題,人們(men) 的看法各有不同;曆史或可以為(wei) 我們(men) 展望未來提供一個(ge) 平台。
中國的發展受外部世界的影響比我們(men) 原以為(wei) 的要大得多
曆史為(wei) 我們(men) 提供的最重要的一條經驗是什麽(me) ?我想,這就是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中國同外部世界如何互動,不僅(jin) 影響中國的未來,也影響世界的未來。盡管當前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存在諸多困難,但這一點是確定的,必須牢記在心。無論存在什麽(me) 困難,隻有始終不渝地推動中國與(yu) 世界的良性互動,中國才能實現和平發展,才能與(yu) 各國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
縱觀曆史,中國作為(wei) 一個(ge) 傳(chuan) 統的東(dong) 方大國,其發展部分取決(jue) 於(yu) 內(nei) 部因素,部分取決(jue) 於(yu) 外部因素。在解讀中國的發展時,我們(men) 通常更注重內(nei) 因的作用,諸如自然地理環境、曆史文化傳(chuan) 統、社會(hui) 製度等;往往會(hui) 忽視外因的影響。然而,僅(jin) 從(cong) 內(nei) 因探究並不能很好地解釋中國的發展。近些年來,學界對中國和外部世界的互動有許多新的研究。這些研究表明,中國的發展受外部世界的影響比我們(men) 原以為(wei) 的要大得多。
古代中國並非是孤立發展的,中外交流是緩慢的,後果經長時間才會(hui) 顯露
我們(men) 先來看看古代世界。雖然那時亞(ya) 歐各文明之間的交往有限,但中國也不是孤立發展的。如果隻看內(nei) 因,我們(men) 見到的圖景是自從(cong) 大一統的皇權專(zhuan) 製政體(ti) 形成之後,中國曆史似乎就是一種周而複始的循環。但是,如果把外因也納入眼界,考察中國與(yu) 外部世界的互動,我們(men) 就會(hui) 看到一個(ge) 十分不同的圖景。
例如,古代中原民族與(yu) 北方草原民族自古交流頻繁。草原民族幾度入主中原,不僅(jin) 拓展了中國的疆域,也促進了早期的中西交流。佛教起源於(yu) 印度,自漢代傳(chuan) 入中國並逐漸融入中國文化,此後中國文化的對外傳(chuan) 播與(yu) 交流又在很大程度上借助於(yu) 佛教。
從(cong) 明末至清中期,更有兩(liang) 件事情對中國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影響深遠。一是原產(chan) 美洲的玉米和馬鈴薯傳(chuan) 入中國並廣泛種植,在大幅提高農(nong) 業(ye) 產(chan) 量的同時也造成中國人口的突破性增長。二是歐洲殖民者從(cong) 美洲掠奪的白銀支撐起中歐之間的茶絲(si) 貿易,不產(chan) 銀的中國能以銀作為(wei) 主要貨幣,表明中國已不自覺地卷入了世界貿易。在1840年的鴉片戰爭(zheng) 中,白銀是比鴉片更重要、層次也更深的因素。
古代中國對外交流史提示我們(men) 以下幾點:
第一,古代中國並不是孤立發展的,盡管那時中外交流是緩慢的,後果經長時間才會(hui) 顯露。
第二,對中國來說,外部因素的注入打破了原有的內(nei) 在平衡,並在一些重要方麵引發具有深遠影響的變革。
第三,中國接受外來影響基本是不自覺的,這使得中國在中外互動中處於(yu) 一種被動的地位,隨著近代的來臨(lin) 中外互動加速,中國也日益陷入更加被動的地位。
20世紀國際政治對中國的重大影響
20世紀的曆史大家都比較熟悉。20世紀上半葉國際政治有兩(liang) 條主線:一個(ge) 是老主題,大國爭(zheng) 霸,這導致了兩(liang) 次世界大戰;另一個(ge) 是新主題,殖民地、半殖民地爭(zheng) 取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運動的興(xing) 起。這兩(liang) 條線索平行發展、互相交織,對中國的內(nei) 部變化產(chan) 生了重大影響。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zheng) 處於(yu) 世界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這股新興(xing) 潮流的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不僅(jin) 順應了這一曆史潮流,也壯大了這股潮流。
20世紀下半葉的大部分時間,世界處於(yu) 美蘇冷戰的兩(liang) 極格局中。由於(yu) 當時美國對新中國采取敵視態度,新中國為(wei) 保障國家安全與(yu) 蘇聯結盟,並在許多方麵向蘇聯學習(xi) 。不過,幾年後中國就認識到蘇聯模式並不符合中國國情,開始探索自己的發展道路,這導致了雙方在20世紀60年代的分裂。
中蘇分裂的重要意義(yi) 是使中國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蘇聯的影響,同時在冷戰大格局尚未變動的情況下,獲得了一定的戰略主動權。這是中國國際地位的一個(ge) 重要變化。回顧冷戰的曆史,最大的教訓就是世界不應陷入新的冷戰,當然更要極力避免新的世界大戰,核戰爭(zheng) 更不能被允許。
從(cong) 20世紀70年代末起,三個(ge) 因素促使世界進入和平發展階段。這三個(ge) 因素是中國的改革開放、冷戰的結束和全球化的加速。1978年,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這一政策受到世界的歡迎,中國也開始進入加速發展的時期。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冷戰結束,隨著信息化和高科技的發展,全球化加速,世界經曆了一輪新的繁榮。中國借助這一波全球化浪潮,基本完成了現代化的起飛。
世界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消化這一輪全球化帶來的問題和成果
全球化在促進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係列新的問題,造成了很多的不確定性。如貧富分化加劇、資本快速流動導致的金融危機、產(chan) 業(ye) 鏈過長帶來的不穩定性等。這一係列問題的產(chan) 生導致了這一波全球化的退潮,而新冠疫情的出現又加快了這一過程。曆史地看,全球化是一個(ge) 漫長的過程,它時高時低像波浪一樣。我想,世界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消化這一輪全球化帶來的問題和成果。
在這一輪全球化中有一個(ge) 值得關(guan) 注的新問題,不過人們(men) 還很少討論,這就是以中國為(wei) 代表的一批發展中國家陸續加入現代化行列。中國作為(wei) 一個(ge) 14億(yi) 多人口的大國在較短的時間內(nei) 在現代化方麵取得重大進展,這一方麵是偉(wei) 大成就,對世界有利;但另一方麵,它給現存的世界政治經濟秩序帶來巨大的衝(chong) 擊。所謂“中國威脅論”就是在此背景下產(chan) 生的。從(cong) 世界曆史的角度看,現代化不可阻擋。半個(ge) 世紀之前,亞(ya) 洲的現代化出現了“雁型模式”,日本為(wei) 頭雁,隨後有亞(ya) 洲四小龍。現在,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的頭雁,後麵還有印度、印度尼西亞(ya) 、巴西、墨西哥等許多國家。這個(ge) 巨大的“雁型模式”將對世界秩序產(chan) 生非常巨大的衝(chong) 擊。
當前世界上的種種矛盾、競爭(zheng) 和衝(chong) 突,背後的動因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大批發展中國家陸續進入現代化所帶來的。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講,全球治理模式如何適應這樣一種情況是我們(men) 必須麵對的一個(ge) 最大的問題。對人類社會(hui) 構建未來世界來說,這是一個(ge) 嚴(yan) 峻的挑戰。中國、美國、已實現現代化的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需要認真思考,作出自己的回答。
世界的和平發展有賴於(yu) 各國之間的合作,雖然各國之間的競爭(zheng) 不可避免
世界不可能不變,可能以比較激烈的方式,也可能以比較有序的改良的方式轉變。未來的世界會(hui) 怎麽(me) 樣?人們(men) 常說,20世紀是所謂的“美國世紀”。我認為(wei) ,21世紀將不會(hui) 是20世紀的翻版。未來,美國不太可能繼續享有其20世紀所占據的那種地位。我相信未來世界會(hui) 趨於(yu) 多極化。我們(men) 期望看到的是比較均衡的多極化,在這個(ge) 過程裏,中國和一批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和作用會(hui) 不斷提升。
發展中國家陸續進入現代化,帶來了一個(ge) 前所未有的問題。那些在19世紀至20世紀初期實現工業(ye) 化的國家,它們(men) 在發展的時候並未顧及整個(ge) 世界的發展,甚至是靠掠奪世界而發展。今天中國以及許多發展中國家進入現代化,特別是大國,就必須要考慮如何使本國的發展與(yu) 世界的發展保持平衡。自己要發展,別人也要發展。這就使得我們(men) 思考問題的角度和視野與(yu) 以往大不相同。
目前,在中國的努力中有兩(liang) 點特別值得注意:一是中國主張“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二是中國采取的內(nei) 外“雙循環”。我認為(wei) 這體(ti) 現了中國對世界前景的負責,而非一些西方人認為(wei) 的,中國準備跟世界脫鉤,或準備同美國爭(zheng) 霸。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既有外循環也有內(nei) 循環,隻有這樣才能較好地與(yu) 世界協調,既有利於(yu) 自身發展,也有利於(yu) 世界發展。這是解決(jue) 當前中國與(yu) 世界關(guan) 係的一個(ge) 重要考量。
世界的和平發展有賴於(yu) 各國之間的合作,雖然各國之間的競爭(zheng) 不可避免。我們(men) 希望國際間的競爭(zheng) 有規則、有秩序,更重要的是在競爭(zheng) 的同時也有合作。現在許多全球性問題的解決(jue) ,不能靠各國之間的鬥爭(zheng) 來解決(jue) ,鬥爭(zheng) 隻會(hui) 加劇這些問題;而大國的合作、世界各國的合作,對於(yu) 世界的發展越來越不可缺少。
(作者為(wei) 原中共中央黨(dang) 史研究室副主任)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