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改革人物

文章

張卓元: 憶江澤民1991年冬主持的經濟專家座談會

發稿時間:2022-12-05 14:25:54   來源:《江澤民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的提出——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20年回顧》  

   中國1978年年底實行改革開放後,經濟迅速起飛,19792011年,年均經濟增速達9.9%,2010年起已成為(wei) 世界第二經濟大國,2011年人均GDP5400美元,已進入中上等收入國家行列,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新奇跡。
   
中國1978年年底實行改革開放到現在,在製度創新方麵最重大的有三件事。一是改革開放初期農(nong) 村實行家庭聯產(chan) 承包責任製,使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迅速恢複和發展,很快就改變了建國30年來農(nong) 產(chan) 品全麵緊缺、限量供應的局麵。二是1992年確立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改革目標,為(wei) 此後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提供了穩定的製度安排。三是2001年年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使中國加快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並從(cong) 中受益。這三大改革是中國1978年以後30多年來經濟飛速發展的最強大的動力。
  
本文所說的,是關(guan) 於(yu) 上述第二大事件,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改革目標確立過程中重要思想醞釀的故事,也就是江澤民總書(shu) 記199110月至12月主持11次專(zhuan) 家座談會(hui) (每次半天)的有關(guan) 情況。我是這11次會(hui) 議的參加者,雖然時間已過去20年,很多材料尚未找到,但有些印象很深的情況仍然記憶猶新,特作簡要回顧。

一、背景和座談會(hui) 設計

據了解,19918月初,江澤民總書(shu) 記就開始醞釀召開若幹次座談會(hui) ,對一些重大經濟問題進行係統研究和討論,主要目的是為(wei) 次年黨(dang) 的十四大有關(guan) 經濟體(ti) 製和政策綱領提法進行醞釀,聽取意見。當時,江澤民同誌找了一些對經濟體(ti) 製和經濟政策有研究的同誌(如吳敬璉、周小川)談話,請他們(men) 做準備。
  改革開放初期,中央就提出要在經濟管理體(ti) 製中利用市場調節,尊重價(jia) 值規律的作用。1982年黨(dang) 的十二大明確提出計劃經濟為(wei) 主、市場調節為(wei) 輔的指導方針。1984年黨(dang) 的十二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社會(hui) 主義(yi) 經濟是公有製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使大家的認識跨越了一大步。1987年黨(dang) 的十三大提出社會(hui) 主義(yi) 有計劃商品經濟的體(ti) 製,應該是計劃與(yu) 市場內(nei) 在統一的體(ti) 製,計劃和市場的作用範圍都是覆蓋全社會(hui) 的,新的經濟運行機製總體(ti) 上來說應當是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ye) 的機製。但1989年政治風波後,一些經濟學家和經濟工作者對前一段市場取向改革產(chan) 生懷疑,有人甚至提出要回到計劃經濟體(ti) 製。而另一些經濟學家則認為(wei) 應當堅持市場取向改革,有的主張實行有宏觀管理的市場經濟體(ti) 製。這種爭(zheng) 論在19901991年比較激烈,報刊上也發表了一些表達不同觀點的文章。為(wei) 了更好地堅持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改革開放路線,凝聚改革共識,需要召開專(zhuan) 家座談會(hui) ,廣泛聽取有關(guan) 專(zhuan) 家的意見,以便為(wei) 預定在1992年召開的黨(dang) 的十四大需要提出什麽(me) 樣的經濟體(ti) 製作為(wei) 經濟改革的目標,關(guan) 於(yu) 計劃與(yu) 市場的關(guan) 係應作何表述,提出具有前瞻性和現實可行的方案與(yu) 構想。這就是召開11次座談會(hui) 的社會(hui) 思想理論背景。
  參加這11次座談會(hui) 的專(zhuan) 家大部分是經濟學家,其中有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的劉國光、蔣一葦、李琮、陳東(dong) 琪、張卓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吳敬璉、王慧炯、林毅夫,國家體(ti) 改委的楊啟先、傅豐(feng) 祥、江春澤,中國銀行的周小川,國家計委的郭樹清,以及外交部、安全部、中聯部的有關(guan) 專(zhuan) 家,總共不到20人。每次會(hui) 議均由江澤民總書(shu) 記主持,一些中央領導同誌出席了其中一些會(hui) 議。
  這次座談會(hui) 討論了三個(ge) 問題,首先分析資本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垂而不死,其體(ti) 製機製和政策有哪些是值得我們(men) 借鑒的東(dong) 西。其次對蘇聯和東(dong) 歐國家這幾年的劇變進行分析,研究是什麽(me) 因素導致蘇東(dong) 各國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出現停滯和危機,以至於(yu) 發生解體(ti) 和劇變。在對這兩(liang) 個(ge) 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基礎上,敞開思想,對我國如何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的重大問題進行研討。由於(yu) 本文主要是論述專(zhuan) 家座談會(hui) 對確立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改革目標的重要性,因此主要是介紹第三個(ge) 議題的討論內(nei) 容和成果。這也是這次討論會(hui) 討論最多的問題,總共11次討論會(hui) 中這個(ge) 議題就占了5次。
  
江澤民總書(shu) 記在一開始主持會(hui) 議時就明確指出,這個(ge) 座談會(hui) 是內(nei) 部研究,主要是聽取大家對所討論的三個(ge) 問題的意見,不做結論。他在每次會(hui) 議過程中都有簡短發言或插話,多次引用參會(hui) 人員的觀點,並就一些問題提出了初步意見。會(hui) 議充滿自由討論的氣氛,會(hui) 議沒有桌簽,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到會(hui) 議室後自由選座位,發言順序不是預定的,都是臨(lin) 時要求發言,還可隨時補充。多數人都不是念事先準備好的發言稿,而是敞開思想著重講自己的意見,也有即席發言,一般要求會(hui) 後提供書(shu) 麵發言稿。

二、座談會(hui) 的主要成果

座談會(hui) 的最主要成果是醞釀了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的傾(qing) 向性提法,同時還對這一重要提法給出兩(liang) 點解釋,一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二是市場是有國家宏觀調控而不是放任自流的。這樣就為(wei) 江澤民總書(shu) 記199269日在中央黨(dang) 校的講話和199210月黨(dang) 的十四大確立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改革的目標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準備。
  提出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這一重要提法,是認真研究資本主義(yi) 垂而不死和蘇東(dong) 劇變的邏輯必然結果。一些專(zhuan) 家提出,從(cong) 許多國際經濟發展實踐看,由市場配置資源是比較有效率的,是比由計劃配置資源有效的。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後,主要資本主義(yi) 國家紛紛借鑒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搞計劃經濟經驗對宏觀經濟進行調節,重視保持宏觀經濟的穩定運行,改善工人福利緩和階級矛盾,以及推動科技進步等,使現代資本主義(yi) 經濟製度仍然能夠容納生產(chan) 力的發展,並且在同實行傳(chuan) 統的社會(hui) 主義(yi) 經濟體(ti) 製的國家的競賽中占了上風。因此,中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要在資本主義(yi) 包圍中站穩腳跟,並且要在經濟和技術上追趕發達的資本主義(yi) 國家,就要大膽借鑒資本主義(yi) 國家由市場配置資源的做法,使有限的資源得到高效利用,同時實行宏觀調控,努力使整個(ge) 國民經濟穩定高速健康發展。
  提出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這一重要提法,更是總結我國改革開放十幾年的成功經驗的必然結果。1978年年底起實行改革開放後,由於(yu) 推行農(nong) 業(ye) 聯產(chan) 承包責任製,承認農(nong) 民是獨立的商品生產(chan) 者和經營者,同時大幅度提高農(nong) 產(chan) 品收購價(jia) 格(1979年提高25%),大大調動了農(nong) 民生產(chan) 積極性,農(nong) 業(ye) 迅速增產(chan) ,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大量增加。20世紀80年代,又逐步放開了農(nong) 副產(chan) 品、工業(ye) 消費品和部分工業(ye) 生產(chan) 資料等價(jia) 格,結果放到哪裏活到哪裏,市場迅速繁榮和擴大,各種各樣商品琳琅滿目,長期憑票供應的商品越來越少直至完全取消,使老百姓充分感受到市場機製的神奇魔力,切身體(ti) 會(hui) 到改革開放給大家帶來真正的實惠,從(cong) 而擁護改革支持改革。因此,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一致認為(wei) ,既然市場取向改革能有力地推動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市場繁榮,能不斷提高人民群眾(zhong) 的生活水平和質量,我們(men) 就要堅持市場取向改革,絕不能退回到計劃經濟體(ti) 製,而且要繼續前進,建立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使市場在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宏觀調控下發揮基礎性作用,以便更好地使國民經濟進入良性循環,推動經濟快速增長,不斷提高人民群眾(zhong) 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1992年初,鄧小平同誌在南方談話中指出: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hui) 主義(yi) 與(yu) 資本主義(yi) 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資本主義(yi) 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yu) 資本主義(yi) ,社會(hui) 主義(yi) 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鄧小平的這一重要談話,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體(ti) 製目標的確立起了關(guan) 鍵性的作用。
  199269日,江澤民總書(shu) 記在中共中央黨(dang) 校對全國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發表重要講話,對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以來各方麵對計劃與(yu) 市場的關(guan) 係的認識發展做了係統的回顧,明確表示他傾(qing) 向於(yu) 使用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這個(ge) 提法。在征求意見中,這個(ge) 提法得到普遍讚同。
  199210月,江澤民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十四大報告指出:實踐的發展和認識的深化,要求我們(men) 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ti) 製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以利於(yu) 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chan) 力。”“我們(men) 要建立的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就是要使市場在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使經濟活動遵循價(jia) 值規律的要求,適應供求關(guan) 係的變化;通過價(jia) 格杠杆和競爭(zheng) 機製的功能,把資源配置到效益較好的環節中去,並給企業(ye) 以壓力和動力,實現優(you) 勝劣汰;運用市場對各種經濟信號反應比較靈敏的優(you) 點,促進生產(chan) 和需求的及時協調。
  由上可見,1991年年底11次專(zhuan) 家座談會(hui) ,對江澤民總書(shu) 記拿定主意在黨(dang) 的十四大提出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的改革目標起著重要的作用。  

三、幾點粗淺體(ti) 會(hui)

首先,這11次座談會(hui) 為(wei) 中國新體(ti) 製明確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從(cong) 而明確中國經濟體(ti) 製改革的目標模式,起了重要的作用。回顧1991年秋冬,當時經濟學界懷疑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的大有人在,報刊上常可以看到不讚成搞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的文章。可以說,這11次座談會(hui) 最重要的意義(yi) 就是為(wei) 中央下決(jue) 心確立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改革目標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促成黨(dang) 的十四大明確中國經濟體(ti) 製改革的目標模式,並使此後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理論成為(wei) 中國經濟學界的主流觀點。有些原來對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理論表示有疑慮的經濟學家也轉而公開表示接受十四大決(jue) 定(如蘇星在1997年出版的《論外集》中講了自己認識轉變過程)。隻有個(ge) 別經濟學家實際上不讚同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理論,但這已無礙kaiyun官方地址發展大局。
  其次,從(cong) 研究經濟思想史的角度,披露1991年冬11次專(zhuan) 家座談會(hui) 內(nei) 容,可以更充分說明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改革目標確立的過程和根據。我過去寫(xie) 的或主編的一些論著(如中國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2009年和2011年出版的《中國經濟學60年(1949—2009)》《新中國經濟學史綱(1949—2011)》),對於(yu) 為(wei) 什麽(me) 1992年確立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改革目標,都是隻說明了,一方麵19911992年就有經濟學家主張把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作為(wei) kaiyun官方地址的目標,另一方麵鄧小平1992年年初南方談話的推動,而對於(yu) 時任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的江澤民同誌為(wei) 何在199269日在中央黨(dang) 校主張用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作為(wei) 改革的目標模式沒有作很好的說明。現在看來,正是199111次座談會(hui) ,由於(yu) 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基本上形成了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可以作為(wei) 改革目標的共識,包括對這一新體(ti) 製的兩(liang) 個(ge) 要點或涵義(yi) (一個(ge) 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一個(ge) 是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的宏觀調控)形成了共識,所以為(wei) 江總書(shu) 記69日的講話提供了理論上的準備。總之,我們(men) 從(cong) 黨(dang) 的十四大報告看到並至今仍沿用的改革目標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及其經典涵義(yi) (使市場在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或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要與(yu) 國家的宏觀調控結合起來),可以說是直接發端於(yu) 1991年的11次專(zhuan) 家座談會(hui) ,或者說其重要思想準備是這11次座談會(hui) 。
  第三,1993年黨(dang) 的十四屆三中全會(hui) 通過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建立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若幹問題的決(jue) 定》,即“50,是中國市場化改革的一個(ge) 很好的頂層設計,其中關(guan) 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五大支柱至今仍然有很強的指導意義(yi) 。《決(jue) 定》指出:必須堅持以公有製為(wei) 主體(ti) 、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方針,進一步轉換國有企業(ye) 經營機製,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產(chan) 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ye) 製度;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ti) 係,實現城鄉(xiang) 市場緊密結合,國內(nei) 市場與(yu) 國際市場相互銜接,促進資源的優(you) 化配置;轉變政府管理經濟的職能,建立以間接手段為(wei) 主的完善的宏觀調控體(ti) 係,保證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建立以按勞分配為(wei) 主體(ti) ,效率優(you) 先、兼顧公平的收入分配製度,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多層次的社會(hui) 保障製度,為(wei) 城鄉(xiang) 居民提供同我國國情相適應的社會(hui) 保障,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hui) 穩定。這些主要環節是相互聯係和相互製約的有機整體(ti) ,構成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的基本框架。199111次座談會(hui) 上江澤民總書(shu) 記插話和專(zhuan) 家發言,也對50條的誕生提供了許多重要觀點和素材。比如,既要利用外資,也要發展國內(nei) 多種經濟形式;要試驗搞股份製,而且要找幾個(ge) 大的企業(ye) 試一試;擴大對外開放,敢於(yu) 利用外資包括世界銀行貸款,發展對外貿易,多搞外貿信貸;尊重人才、重視科技進步;加強和完善宏觀經濟調控;等等。這50條,為(wei) 新體(ti) 製設計了比較好的框架。《決(jue) 定》還明確了國企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現代企業(ye) 製度,不再沿用實行多年的承包製。現代企業(ye) 製度的基本特征是產(chan) 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這四大特征研究的時間最長,還特別請當時國家經委負責人陳清泰等到玉泉山與(yu) 文件起草組共同研究定下來的。《決(jue) 定》提出了勞動力市場概念也是一大突破,過去隻提含義(yi) 不清的勞務市場而不敢提勞動力市場。現在看來,這50條經過近20年的努力,大部分都已基本實現或初步實現,仍有一些尚未實現,國企改革、建立現代企業(ye) 製度就是其中比較突出的,因此這一文件至今仍然具有現實意義(yi) 。

今年是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改革目標確立20周年,我在報刊上發表了幾篇文章講確立這一目標的形成過程及其理論與(yu) 實踐意義(yi) 。由於(yu) 199111次專(zhuan) 家座談會(hui) 的材料尚未披露,在論述改革目標確立的形成過程時顯得過於(yu) 簡單。隻有把這11次專(zhuan) 家座談會(hui) 材料補上,把這11次會(hui) 議的成果作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改革目標確立的重要來源,才能增強改革目標確立的豐(feng) 富內(nei) 容和真實性,也是全麵客觀研究經濟思想史非常需要的、必不可少的。這也是本文對這一往事作簡要回顧的重要目的。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