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改革人物

文章

錢學森何以成為戰略科學家

發稿時間:2022-11-30 12:51:19   來源:《科技導報》   作者:薑玉平

       戰略科學家能夠跨越專(zhuan) 業(ye) 鴻溝把握科學技術發展方向,提出創造性、前瞻性的研究構想,並對國家科技發展戰略、重大科技項目研究等產(chan) 生重大影響。中國曾湧現出錢學森、錢三強、王淦昌、朱光亞(ya) 等戰略科學家。當前,中國正在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急需造就新一代戰略科學家。本文介紹錢學森對中國現代科技事業(ye) 發展的主要貢獻、其如何成為(wei) 戰略科學家以及留給我們(men) 的啟示。

一、作為(wei) 戰略科學家的錢學森

在旅居美國期間,錢學森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擔任教授,雖然也參與(yu) 過美國國防研究項目,並在國防科研機構兼職,但主要在大學從(cong) 事教學科研工作。195510月回國後,錢學森被國家推向創建現代科技事業(ye) 的第一線,逐漸成為(wei) 擘劃中國科技事業(ye) 的戰略科學家。

1、參與(yu) 製訂國家十二年科學規劃

1956年上半年,國務院組織製訂《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和4個(ge) 附件。這次科學規劃凝練出57項重要科學任務、616個(ge) 中心問題,12項帶有關(guan) 鍵意義(yi) 的重點任務,還特別提出4緊急措施,予以優(you) 先發展。

錢學森成為(wei) 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hui) 委員,並進入其下設的10人綜合小組。綜合小組曾逐項討論前56項科學任務。當時,在飛機和導彈、有線電與(yu) 無線電等重大技術方向的選擇上,爭(zheng) 論比較激烈。錢學森主張迎頭趕上,認為(wei) 優(you) 先發展導彈更適合中國國情。他使用深入淺出的語言和生動形象的比喻,說明導彈的製導、發動機等技術在短期內(nei) 是能夠突破的,得到很多專(zhuan) 家的讚同。

為(wei) 了體(ti) 現“重點發展、迎頭趕上” 的指導方針,綜合小組把無線電電子學、自動化、半導體(ti) 與(yu) 電子計算機列為(wei) 4緊急措施,以配合原子能與(yu) 導彈技術的發展。在論證和確定過程中,錢學森發揮了非常關(guan) 鍵的作用,居功至偉(wei) 。國家優(you) 先發展這些新技術,讓中國迎頭趕上了第三次工業(ye) 革命。

2、推動技術科學在中國實現建製化

20世紀初以後,以應用力學為(wei) 代表的技術科學發展迅速。錢學森將技術科學思想融入十二年科學規劃,與(yu) 力學界同行一起把力學從(cong) 物理學中分離出來作為(wei) 獨立的學科,並結合航空與(yu) 導彈技術發展規劃研究方向,提出發展措施。

回國後,錢學森的第一項任務是為(wei) 中國科學院籌建力學研究所。他以技術科學思想指導建所工作,強調力學所主要開展探索性研究,以解決(jue) 國防尖端技術和民用工業(ye) 中的關(guan) 鍵問題為(wei) 目標。

19572月,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與(yu) 教育部在清華大學合作舉(ju) 辦工程力學研究班。1957 —1961年,力學研究班舉(ju) 辦了3屆,共招收325名學員。這些學員滿足了中國迅速發展的力學教育與(yu) 研究事業(ye) 對專(zhuan) 業(ye) 人才的急需。力學研究班的開辦,還突破了國內(nei) 工科院校不設力學專(zhuan) 業(ye) 的思想束縛。隨後,全國工科院校紛紛建立工程力學專(zhuan) 業(ye) 。

19589月,中國科技大學在北京成立。錢學森是科大籌備委員會(hui) 10位委員之一,直接參與(yu) 科大辦學方針、學科與(yu) 專(zhuan) 業(ye) 設置等重大事項的討論和決(jue) 策。並且,主持創辦科大力學和力學工程係,按照培養(yang) 技術科學人才的目標確定建係方針、專(zhuan) 業(ye) 方向及培養(yang) 方案,還聘請名師為(wei) 學生授課。

空氣動力學是引領航空航天技術發展的帶頭學科,也是技術科學領域的典型學科。錢學森一方麵在力學所設立高超聲速空氣動力學研究方向,研究和建設超聲速風洞,研製激波管和激波風洞等新型風洞技術;另一方麵,在國防部五院設立空氣動力研究室,開辟中國航天空氣動力事業(ye) 。

3、為(wei) 中國導彈與(yu) 航天科技事業(ye) 奠定基礎與(yu) 格局

在周恩來總理委托下,錢學森1956217 日向國務院送交《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ye) 意見書(shu) 》。當年,108日,錢學森擔任國防部五院院長,主持中國導彈與(yu) 火箭研製工作。

此後,在周恩來、聶榮臻領導下,錢學森帶領科技人員先後研製出多種型號導彈、火箭、人造衛星以及開展載人航天早期探索性工作,為(wei) 中國導彈與(yu) 航天科技事業(ye) 發展做出了奠基性貢獻。

一是為(wei) 國家籌建導彈事業(ye) 提供實施方案。錢學森在《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ye) 意見書(shu) 》中提出的核心思想為(wei) :第一,中國建設導彈事業(ye) 應建立包括科學研究、設計研究、製造生產(chan) 等環節的科研與(yu) 工業(ye) 體(ti) 係,並按此組建領導、科學研究、研究設計機構和生產(chan) 工廠;第二,建設導彈事業(ye) 的順序是“研究、設計和生產(chan) 三麵並進,而在開始時,重點放在生產(chan) ,然後兼及設計,然後兼及研究”;第三,積極向蘇聯爭(zheng) 取技術援助。

二是建立能夠自主研製各類導彈的科研設計體(ti) 係。錢學森一方麵在國防部五院按照預先研究、型號設計與(yu) 地麵試驗需要組建各類導彈的研究、設計機構,擔負“為(wei) 設計而服務的研究”以及開展型號設計、試製與(yu) 試驗工作;另一方麵,安排中科院力學所負責長遠及基本研究,並讓其與(yu) 國防部五院的型號研究與(yu) 設計工作銜接起來,以建立導彈科研與(yu) 型號設計機構之間的協作關(guan) 係。

三是牽頭製訂各類導彈發展規劃,建立中國導彈技術譜係。錢學森提議並在19622月成立國防部五院科學技術委員會(hui) ,下設16個(ge) 專(zhuan) 業(ye) 組。在錢學森牽頭下,七機部在1960年代中期相繼製訂地地、海防、地空和固體(ti) 導彈發展規劃。

四是組織實施中國人造衛星早期研製與(yu) 發射試驗工作。19682月,國防科委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第五研究院,錢學森兼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19704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將東(dong) 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送入太空。錢學森還為(wei) 返回式遙感衛星和同步軌道通信衛星的研製與(yu) 發射貢獻了大量智慧與(yu) 心血。

4、探索使用現代科學技術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1970年代末以後,錢學森探索使用現代科學技術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問題。他將係統工程方法推廣到國家建設與(yu) 管理工作的多個(ge) 領域,提出了許多精深卓絕的思想與(yu) 創見。

一是總結並推廣係統工程理論。錢學森建議國家成立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總體(ti) 設計部,作為(wei) 中共中央進行決(jue) 策的參謀班子。錢學森深入研究和探索係統學,提出開放的複雜巨係統理論與(yu) 從(cong) 定型到定量綜合集成法及綜合集成研討廳體(ti) 係。

二是提出係統的產(chan) 業(ye) 革命理論。他在一次報告中提出關(guan) 於(yu) 科學、技術、產(chan) 業(ye) 與(yu) 社會(hui) 革命的理論,深化了人們(men) 對新技術革命本質的認識。

三是從(cong) 係統論出發研究和創立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科學。1988年,錢學森提出研究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的大戰略,倡導創立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學。1992年,他從(cong) 係統科學角度研究中國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的係統結構,認為(wei) 中國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主要包括政治、物質、精神文明建設與(yu) 地理建設4個(ge) 方麵。

二、錢學森何以成為(wei) 戰略科學家

戰略科學家的形成是個(ge) 人奮鬥的結果,也是社會(hui) 造就的產(chan) 物。從(cong) 錢學森的學術成長經曆與(yu) 事業(ye) 發展軌跡看,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造就了這位戰略科學家。

1、成長於(yu) 開放的社會(hui) 環境

錢學森誕生於(yu) 封建帝製走向民主共和的轉型時代。他接受的是新式基礎教育,考入上海交通大學後,係統地學習(xi) 現代科學理論與(yu) 工程技術知識。後來,先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得航空工程碩士學位,後在加州理工學院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從(cong) 學生時代的經曆看,錢學森受教於(yu) 多所名校,轉益多師,終成一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美結為(wei) 同盟。因國防科研急需,美國軍(jun) 方放鬆了對外籍人員的限製,讓持有中國護照的錢學森可以參加保密性質的國防研究項目。二戰結束後,錢學森在美國航空科學顧問委員會(hui) 、國家航空谘詢委員會(hui) 、海軍(jun) 軍(jun) 械實驗室等重要機構擔任委員或顧問,得以了解美國國防科研的前沿動態。

2、師從(cong) 引領科學與(yu) 技術結合潮流的科學學派

一位科學家取得成就的大小,與(yu) 其師從(cong) 的學派有著密切關(guan) 係。1930年代後期至1940年代初期,錢學森在馮(feng) ·卡門的熏陶下樹立了將數學與(yu) 基礎科學應用於(yu) 工程技術的學術理念。錢學森非常崇拜馮(feng) ·卡門的創造能力與(yu) 研究方法,為(wei) 此勤奮異常,從(cong) 研究方法到專(zhuan) 門知識,從(cong) 基本學科到工程學科進行一番相當嚴(yan) 格的鍛煉

馮(feng) ·卡門屬於(yu) 舉(ju) 世公認的技術科學大家,並善於(yu) 同政府與(yu) 軍(jun) 方打交道。隨著馮(feng) ·卡門在美國國防科研界的影響迅速攀升,錢學森擔任或兼任的職位也扶搖直上。這些非同尋常的經曆,讓錢學森在科學研究、工程研製、谘詢參謀、科研管理等方麵得到了充分的鍛煉。

開放民主的學風對錢學森的影響也非常大。加州理工學院是一所民主活躍的大學。在這裏,錢學森鍛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養(yang) 成了隻問是非、不計利害的秉性,敢於(yu) 在不同場合與(yu) 學術權威爭(zheng) 論。

這種學風還表現在鼓勵與(yu) 支持學生研究新生事物。馮(feng) ·卡門支持馬林納、錢學森等研究生開展火箭研究。受其影響,錢學森後來將科學與(yu) 技術結合的學術理念引入核動力工程、工程控製和材料領域,並創立工程控製論與(yu) 物理力學這兩(liang) 門新學科。而且,他還把這種學術理念提升為(wei) 工程科學思想,將哥廷根應用力學學派的學術思想推向新的高度,被譽為(wei) 技術科學領域的一代宗師。

3、新中國為(wei) 錢學森提供施展才華的機會(hui) 與(yu) 平台

1950年代中期,新中國政府一方麵開始進行大規模經濟建設,另一方麵把發展國防尖端技術事業(ye) 提到空前重要的位置。錢學森回國後,立即受到國家重用,不僅(jin) 在十二年科學規劃製訂過程中擁有很大的話語權,而且被迅速推到領導國防尖端技術工作的第一線。

195512月,錢學森在哈爾濱軍(jun) 事工程學院向陳賡院長表示中國人完全有能力研製導彈,極大地提升了國防係統發展導彈事業(ye) 的信心。隨著中國導彈與(yu) 航天事業(ye) 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小到大地發展起來,錢學森的科學地位與(yu) 社會(hui) 影響與(yu) 日俱升。

4、善於(yu) 處理科學與(yu) 政治的關(guan) 係

科技成為(wei) 一項社會(hui) 建製後,其運行不再隻是科技界的事情,往往受到政治施加的影響,也就是科技的國家特征越來越明顯。

錢學森經曆過不同政治製度與(yu) 社會(hui) 環境。回國後,他利用多種機會(hui) 認識新中國的政治製度,主動適應新的社會(hui) 環境,對新中國科學事業(ye) 的認識逐漸深入。

這時的錢學森,不再是僅(jin) 僅(jin) 從(cong) 事科學研究的科學家,而是領導組織國家尖端技術事業(ye) 的領軍(jun) 科學家。起初,錢學森不大適應國內(nei) 的運行機製。經過磨合,錢學森很快就適應了,並能準確地區分科學與(yu) 政治的邊界,嫻熟地掌握處理的原則與(yu) 拿捏的尺度。隨後,他與(yu) 科技人員和管理幹部一起進行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創造出一種科研、工程和生產(chan) 一體(ti) 化的新型管理體(ti) 製,摸索出一條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

三、結論

作為(wei) 戰略科學家,錢學森的主要貢獻在於(yu) 為(wei) 中國創建導彈與(yu) 航天科技事業(ye) ,參與(yu) 擘劃中國現代科技事業(ye) 尤其是推動技術科學建製化,從(cong) 整體(ti) 上大大提升了中國的科技能力。

1980年代中後期,錢學森多次向國家提出要重視培養(yang) 科技帥才。1991年,他提出培養(yang) 科技帥才須要理、工與(yu) 社會(hui) 科學結合,即培養(yang) 工程師+科學家+思想家式科技帥才。

這些思想是錢學森對自己學術成長經曆與(yu) 領導組織國防尖端技術工作經驗的係統總結,以及對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趨勢進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無疑對戰略科學家的培養(yang) 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yi) 。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