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調節收入分配的重心在於調節風險分配

發稿時間:2022-11-25 15:53:31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劉尚希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完善分配製度”“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製度,探索多種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眾(zhong) 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鄉(xiang) 居民財產(chan) 性收入”。我黨(dang) 一直致力於(yu) 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限高補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分配差距的縮小,但效果是短期的
 
  財稅調節分配有兩(liang) 類手段:一是限高,主要通過個(ge) 人所得稅進行調節;二是補低,比如對居民進行轉移支付,提供社會(hui) 救助,以及間接通過對社會(hui) 保險缺口進行補助等。限高補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分配差距的縮小,但效果是短期的,因為(wei) 導致差距的社會(hui) 根源並沒有改變,而隻是改變了初次分配結果。如果不從(cong) 根源入手,收入分配差距就會(hui) 在社會(hui) 再生產(chan) 、經濟循環中不斷再生,就會(hui) 永遠存在一個(ge) “缺口”。由於(yu) 政府調節差距的幅度永遠趕不上經濟循環中再現的、越來越大的差距,這就導致收入分配差距的長期趨勢在不斷擴大。
 
  可見,促進共同富裕不能僅(jin) 滿足於(yu) 財稅的調節。盡管政府在調節收入分配方麵的作用確實有待加強,財稅製度也有待進一步完善。但與(yu) 此同時,我們(men) 也要認識到,財稅調節隻具有短期效果,而且無論多麽(me) 複雜的政府再分配,其效果都是短期的。比如美國個(ge) 人所得稅體(ti) 係非常複雜,但也不能改變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
 
  |財稅製度促進共同富裕的重心要從(cong) 收入分配轉移到風險分配上來
 
  產(chan) 生貧富差距的主要根源是社會(hui) 化改革滯後於(yu) 市場化改革,導致不同社會(hui) 群體(ti) 的風險處境差距越來越大,有的群體(ti) 的風險處境開始固化,沒有進一步改變的機會(hui) 。因此,財稅製度促進共同富裕的重心,要從(cong) 收入分配轉移到風險分配上來,重點要從(cong) 以下三方麵入手。
 
  一是要從(cong) 機會(hui) 公平入手。機會(hui) 平等首先要解決(jue) 城鄉(xiang) 二元結構的問題。我國的城鄉(xiang) 二元結構實則包含了經濟、社會(hui) 、所有製三個(ge) 層次。過去城鄉(xiang) 二元結構主要關(guan) 注經濟層麵,當前的城鄉(xiang) 二元結構還包括社會(hui) 層麵的二元,即農(nong) 民和市民的身份與(yu) 基本權利的差異。農(nong) 民即使長期生活、工作在城裏,也很難獲得跟市民平等的待遇,這反映的是社會(hui) 二元結構。此外還有公有製二元結構。集體(ti) 土地蓋房不可能增值,但國有土地上的房屋卻可能增值,這是所有製二元結構造成的要素市場權利上的不平等。這種二元結構最根本性的問題,是導致農(nong) 民和市民的風險處境出現差異,進而導致他們(men) 獲取收入、改變自身、增強能力等方麵的機會(hui) 明顯不同。因此,城鄉(xiang) 二元結構成為(wei) 當前改善收入分配、促進共同富裕的最根本問題。應該看到,我國農(nong) 民人口仍占大多數。我國城鎮化率64.7%,看似城市居民更多;而從(cong) 戶籍人口看,農(nong) 民戶籍人口占比53.3%。因此,如何減少農(nong) 民數量,是我國結構性改革中的最大難題。如果這一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jue) ,從(cong) 城鄉(xiang) 收入分配領域促進共同富裕的效率就會(hui) 很低,效果也很難持續。
 
  二是要從(cong) 縮小人力資本積累的差距入手。幫助農(nong) 民群體(ti) 提升能力,積累人力資本。要幫助農(nong) 民提高獲取風險收入的能力。隻要進入市場就有風險,能冒多大風險取決(jue) 於(yu) 自身能力,而上大學可以提升冒險能力和發明創造能力,有助於(yu) 幫助農(nong) 民獲得風險收入。從(cong) 這個(ge) 角度看,所有要素收入都是風險收入,隻是風險程度不同而已。因此,調節風險分配,就是要改變不同居民群體(ti) 的風險處境。
 
  三是要從(cong) 促進社會(hui) 流動入手。流動是促進人類資本積累的重要途徑,也是獲得各種發展機會(hui) 的途徑,更是自主改變個(ge) 人風險處境的途徑。在農(nong) 村以耕種為(wei) 生,收入相對更低;而如果進城務工,提高收入的可能性就會(hui) 更大。因此,勞動力的自由流動非常重要。現在的問題是,勞動力要素擁有流動自由,但家庭流動並不自由,老人、小孩留守問題突出,流動麵臨(lin) 很多體(ti) 製機製方麵的障礙,比如子女上學問題、住房問題等。進城務工人員因為(wei) 身份差異,無法獲得與(yu) 城市市民平等的待遇,這將加劇他們(men) 的風險處境,導致收入水平較低。在這種情況下,我們(men) 要從(cong) 改變農(nong) 民長期的風險處境入手,幫助他們(men) 避免一些基本風險,提升其參與(yu) 市場經濟循環的能力和承擔風險的能力,按照風險與(yu) 收益對等的原則,幫助其在市場上獲得更高的收入,從(cong) 根本上縮小收入差距。
 
  上述問題無法僅(jin) 從(cong) 經濟層麵解決(jue) ,而必須從(cong) 社會(hui) 層麵入手,這就需要進一步推動以城鎮化為(wei) 引領的社會(hui) 轉型。市場化改革使經濟轉型跑在前麵,而社會(hui) 改革相對滯後,帶來社會(hui) 發育不足、社會(hui) 誠信缺失等問題,反過來加大了交易成本,讓整個(ge) 社會(hui) 、市場難以健康運轉。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看,共同富裕更重要的途徑是改變深層次的風險分配。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