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係統觀念貫穿改革發展各領域
發稿時間:2022-11-04 14:37:2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鄭新立
堅持係統觀念,是習(xi) 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方法論,也是我們(men) 做好經濟工作的重要方法論。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堅持係統謀劃、統籌推進黨(dang) 和國家各項事業(ye) ,根據新的實踐需要,形成一係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帶領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曆史性成就。在這個(ge) 過程中,係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係統觀念”“我國是一個(ge) 發展中大國,仍處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正在經曆廣泛而深刻的社會(hui) 變革,推進改革發展、調整利益關(guan) 係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我們(men) 要善於(yu) 通過曆史看現實、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關(guan) 係,不斷提高戰略思維、曆史思維、辯證思維、係統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為(wei) 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ti) 性推進黨(dang) 和國家各項事業(ye) 提供科學思想方法”。
經濟社會(hui) 體(ti) 係是一個(ge) 普遍聯係、多維多元的複雜係統。係統性不僅(jin) 是經濟活動的特性,也是經濟工作方法論。堅持係統觀念,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總結各方麵實踐經驗在思想方法上作出的新概括,是我們(men) 黨(dang) 堅持辯證唯物主義(yi) 和曆史唯物主義(yi) 認識論、方法論的新提升,既是推進全麵深化改革開放的內(nei) 在要求,又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應對國內(nei) 外環境變化的必然選擇。
係統觀念體(ti) 現唯物論和辯證法重要內(nei) 涵
辯證唯物主義(yi) 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也是係統觀念的理論源頭和邏輯起點。係統觀念內(nei) 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本質上就是辯證唯物主義(yi) 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作為(wei) 一個(ge) 擁有9600多萬(wan) 名黨(dang) 員的大黨(dang) ,正在從(cong) 事著前無古人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偉(wei) 大事業(ye) ,堅持用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分析判斷形勢、指導各項工作,是不斷奪取新勝利的重要保證。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唯物辯證法認為(wei) ,事物是普遍聯係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響、相互製約,整個(ge) 世界是相互聯係的整體(ti) ,也是相互作用的係統。堅持唯物辯證法,就要從(cong) 客觀事物的內(nei) 在聯係去把握事物,去認識問題、處理問題。”這啟示我們(men) ,隻有運用係統思維和係統方法,才能發現和分析整體(ti) 與(yu) 部分、內(nei) 部與(yu) 外部之間的相互聯係和作用,才能從(cong) 整體(ti) 上綜合地、精準地考察事物,用以謀劃指導實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是14億(yi) 多中國人民共同的曆史行動。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作為(wei) 領導這項事業(ye) 的核心力量,必須在不同發展階段提出新的切實可行而且鼓舞人心的發展目標,以凝聚全黨(dang) 全社會(hui) 力量,為(wei) 實現新的發展目標而奮鬥。現在,我們(men) 黨(dang) 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踏上了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新的趕考之路。新征程上,我國發展環境麵臨(lin) 深刻複雜變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矛盾錯綜複雜,必須從(cong) 係統觀念出發加以謀劃和解決(jue) ,將係統觀念貫穿改革發展各領域,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ti) 性推進,全麵協調推動各領域工作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我們(men) 自己手中。
推進各領域改革發展必須堅持係統觀念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根據新時代發展的新特點、新任務,從(cong) 新的實際出發,提出了一係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采取了一係列戰略性舉(ju) 措,推進了一係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了一係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了一係列標誌性成果,實現了小康這個(ge) 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打贏了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提出並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我國經濟實力實現曆史性躍升;提出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等倡議,形成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可以說,總結新時代十年的偉(wei) 大變革,其中一條重要方法論就是堅持係統觀念推進各領域改革發展。
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通過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jue) 定》指出:“全麵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加快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hui) 、生態文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hui) 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這些重要論述概括了全麵深化改革的目標、方法、要求,指明了堅持係統觀念推進各領域改革發展的重要意義(yi) 。
全麵深化改革是一個(ge) 涉及經濟社會(hui) 發展各領域的複雜係統工程,零敲碎打調整不行,碎片化修補也不行,必須是全麵的係統的改革和改進,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集成。因此,必須堅持係統觀念,突出改革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統籌謀劃各個(ge) 方麵、各個(ge) 層次、各種要素,注重推動各項改革相互促進、良性互動、協同配合。
堅持係統觀念全麵深化經濟體(ti) 製改革。在這一過程中,要注重統籌協調,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製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製經濟發展;堅持按勞分配為(wei) 主體(ti)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製度,推動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wei) 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激發各類市場主體(ti) 活力。要看到的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是黨(dang) 的領導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文明等各方麵製度的總和,是一整套緊密聯係、內(nei) 在協調、相互支撐的製度體(ti) 係。經濟基礎決(jue) 定上層建築。經濟體(ti) 製改革對其他方麵的改革具有重要影響和傳(chuan) 導作用,重大經濟體(ti) 製改革的進度決(jue) 定著其他方麵很多體(ti) 製改革的進度,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因此,必須堅持係統觀念,使各方麵體(ti) 製朝著建立完善的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這一方向協同推進,同時也使各方麵相關(guan) 環節更好適應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從(cong) 各方麵各領域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堅持係統觀念全麵深化政治體(ti) 製改革。政治體(ti) 製改革是其他各項改革的保證。在全麵深化改革進程中,我們(men) 要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ti) 製改革,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健全人民當家作主製度體(ti) 係,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yu) ,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ju) 、民主協商、民主決(jue) 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發揮人民群眾(zhong) 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鞏固和發展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麵。
堅持係統觀念全麵深化文化體(ti) 製改革。新征程上,要堅持係統觀念,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製度,堅持為(wei) 人民服務、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zheng) 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hui) 主義(yi) 意識形態,廣泛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提高全社會(hui) 文明程度,繁榮發展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增強中華文明傳(chuan) 播力影響力。
堅持係統觀念全麵深化社會(hui) 體(ti) 製改革。社會(hui) 體(ti) 製是社會(hui) 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麵深化社會(hui) 體(ti) 製改革,是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的需要。加快社會(hui) 體(ti) 製改革,涉及方方麵麵,是一項係統工程,必須堅持係統觀念、一體(ti) 推進。要加快教育體(ti) 製改革,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ti) 係,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實施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健全就業(ye) 促進機製,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ye) ;完善分配製度,堅持按勞分配為(wei) 主體(ti)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製度體(ti) 係,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健全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完善基本養(yang) 老保險全國統籌製度,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xiang) 、公平統一、安全規範、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
堅持係統觀念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ti) 製。在這一過程中,要建立和完善嚴(yan) 格監管所有汙染物排放的環境保護管理製度,加強汙染物協同控製;要建立健全陸海統籌的生態係統保護修複和汙染防治區域聯動機製;要完善汙染物排放許可製,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ti) 係。
圍繞經濟高質量發展完善係統調節機製
國民經濟體(ti) 係是一個(ge) 完整的複雜的係統。保持國民經濟的平穩健康運行,需要堅持係統觀念,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ti) 係,要求對反映經濟運行狀態的各種信息進行係統全麵采集、分析、監控,並建立即時信息反饋機製。要根據經濟運行情況,運用財政、金融、價(jia) 格等政策工具,不斷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以保持宏觀經濟的良好運行態勢。
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經濟社會(hui) 發展是一個(ge) 係統工程,必須綜合考慮多方麵因素。就當下而言,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推進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強,重點領域改革還有不少硬骨頭要啃。針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任務是保持總需求與(yu) 總供給大體(ti) 平衡,從(cong) 而為(wei) 經濟增長提供均衡、持續、適度的拉動力,實現經濟平穩增長。經濟總量的增長和質量的提升是緊密結合、不可分離的。總量的增長要靠需求來拉動,質量的提升需要結構的調整優(you) 化來拉動。要通過增量調節,實現質量提升;通過質量提升,促進經濟增長。強調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就要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有進一步明晰的規劃,把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chan) 率,使年度調控措施與(yu) 長期結構調整目標保持一致。同時,對經濟運行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外部衝(chong) 擊要有應對預案。提高宏觀調控的針對性,就要找準製約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症結所在,抓住釋放國內(nei) 需求潛力和優(you) 化結構的著力點,綜合運用各種調控手段精準發力。提高宏觀調控的有效性,就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推動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有機結合。要根據對調控成效的動態評估,及時調整政策工具、政策組合和調控力度,進行適時適度調控,確保實現預期目標。宏觀調控不是要代替和削弱市場的作用,而是要運用市場機製,通過宏觀政策引導市場主體(ti) 行為(wei) ,實現預期目標。把政府的宏觀調控同市場機製有機結合起來,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繼續把改善民生作為(wei) 宏觀調控的出發點。治國有常,利民為(wei) 本。消費是最終需求,既是生產(chan) 的最終目的和動力,也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體(ti) 現。近年來,我們(men) 把擴大居民消費作為(wei) 重點,推動消費結構持續優(you) 化,既提高了人民消費水平,增強了人民的獲得感,又提升了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取得明顯成效。應當看到,擴大消費仍有較大空間。我國目前正處於(yu) 從(cong) 生存型消費向發展型消費、享受型消費升級的階段,人們(men) 對醫療、健康、教育、休閑、旅遊、信息、文化、社會(hui) 保障、公共服務等的消費需求旺盛。農(nong) 村居民的購買(mai) 力亟待提高,農(nong) 村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落後於(yu) 城市,農(nong) 村消費市場潛在需求巨大,需要通過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把潛在需求轉變為(wei) 有效需求。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促進城鄉(xiang) 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合理配置,加快形成工農(nong) 互促、城鄉(xiang) 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nong) 城鄉(xiang) 關(guan) 係。要加快農(nong) 業(ye) 現代化、鄉(xiang) 村建設步伐,推進農(nong) 民工市民化、特色小鎮建設,激活蟄伏的發展潛能,釋放出我國經濟增長新動能,這將對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發揮重要作用。
把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升級作為(wei) 宏觀調控的重要任務。我國經濟發展空間大,可幹的事情很多。按照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要求鼓勵投資,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升級,增強經濟發展後勁,是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任務。在這一過程中,要實施產(chan) 業(ye) 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guan) 工程,支持“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發展,推動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要加快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要優(you) 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係統集成,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ti) 係;加快形成泛在、安全、高效的移動網絡,為(wei) 發展人工智能、工業(ye) 互聯網、物聯網等提供條件;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數字產(chan) 業(ye) 集群;要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ti) 係,大力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全麵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紮實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men) 不斷改進宏觀調控,有效克服了經濟大起大落,實現了平穩持續發展。其中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在黨(dang) 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各部門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踏上新征程,把黨(dang) 領導經濟工作的製度優(you) 勢轉化為(wei) 治理效能,既要根據各項經濟工作任務的輕重緩急統籌部署,還要確保各項經濟政策同向發力,形成宏觀調控的政策合力。第一,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協調聯動,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要有機結合。第二,微觀政策要持續激發市場主體(ti) 活力。要深入推進公平競爭(zheng) 政策實施,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zheng) ,以公正監管保障公平競爭(zheng) 。第三,結構政策要著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要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重在暢通國內(nei) 大循環,重在突破供給約束堵點,重在打通生產(chan) 、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此外,科技政策要紮實落地,改革開放政策要激活發展動力,區域政策要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社會(hui) 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線。總之,隻有堅持係統觀念,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ti) 係,把黨(dang) 領導經濟工作的製度優(you) 勢轉化為(wei) 治理效能,方能更好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作者係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學術顧問、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