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改革史話

文章

從一大到二十大:見證黨百年奮鬥光輝曆程

發稿時間:2022-10-20 14:51:50   來源:《學習(xi) 時報》   作者:安東(dong) 華 李夢雲(yun)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自成立以來,已經召開了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黨(dang) 的二十大也正在勝利召開。通過對曆史上黨(dang) 代會(hui) 的了解,有助於(yu) 我們(men) 更好地學習(xi) 領會(hui) 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

()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yi) 。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yi) 在中國的傳(chuan) 播。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覺醒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yi) 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中,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應運而生。1921723日,黨(dang) 的一大在上海召開,出席大會(hui) 的各地共產(chan) 黨(dang) 早期組織的代表共有12人,代表了全國50餘(yu) 名黨(dang) 員。另有共產(chan) 國際的代表馬林、尼克爾斯基,以及陳獨秀派遣的包惠僧——亦出席了會(hui) 議。黨(dang) 的一大的中心任務,是討論正式組黨(dang) 的問題。會(hui) 議確定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作為(wei) 黨(dang) 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工人階級的政黨(dang) ,是無產(chan) 階級革命的神經中樞。黨(dang) 的一大的召開,宣告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正式成立。中國產(chan) 生了共產(chan) 黨(dang) ,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中國革命的麵貌從(cong) 此煥然一新。

  黨(dang) 的二大於(yu) 1922716日至23日在上海舉(ju) 行,出席大會(hui) 的代表12人,代表全國195名黨(dang) 員。黨(dang) 的二大製定了黨(dang) 在民主革命時期的綱領。大會(hui) 通過的宣言指出:黨(dang) 的最高綱領是建立勞農(nong) 專(zhuan) 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chan) 製度,漸次達到一個(ge) 共產(chan) 主義(yi) 的社會(hui) 。現階段的最低綱領是消除內(nei) 亂(luan) ,打倒軍(jun) 閥,建設國內(nei) 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yi) 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wei) 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黨(dang) 的二大指出,為(wei) 了實現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標,必須組成“民主的聯合戰線”,這是黨(dang) 的曆史上第一次提出統一戰線問題。大會(hui) 通過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章程》,這是黨(dang) 的曆史上的第一部黨(dang) 章。

  黨(dang) 的三大於(yu) 1923612日至20日在廣州舉(ju) 行,出席大會(hui) 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全國420名黨(dang) 員。黨(dang) 的三大作出共產(chan) 黨(dang) 員以個(ge) 人身份加入國民黨(dang) 、實行國共合作的決(jue) 定。同時黨(dang) 必須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保持自己的獨立性。

  黨(dang) 的四大於(yu) 1925111日至22日在上海舉(ju) 行,出席大會(hui) 的代表20人,代表全國994名黨(dang) 員。黨(dang) 的四大對中國社會(hui) 各主要階級的政治態度作了分析,指出:“中國的民族革命運動,必須最革命的無產(chan) 階級有力的參加,並且取得領導的地位,才能夠得到勝利。”由此,明確提出了無產(chan) 階級領導權的問題。四大還提出了工農(nong) 聯盟的問題,認為(wei) 必須發動農(nong) 民參加革命鬥爭(zheng) ,才能取得無產(chan) 階級的領導地位和革命成功。

  黨(dang) 的五大於(yu) 1927427日至59日在武漢舉(ju) 行,出席大會(hui) 的代表82人,代表全國57967名黨(dang) 員。黨(dang) 的五大是在大革命生死存亡的緊急關(guan) 頭召開的,雖然再次提出了無產(chan) 階級領導權問題,但對於(yu) 如何改造國民政府,改造國民黨(dang) ,掌握政權、黨(dang) 權,建立和擴大黨(dang) 領導的革命武裝等緊要問題,均未作出切實的回答。一些問題陷入了空談,一些問題繼續了過去的右傾(qing) 錯誤。五大的曆史遺憾在於(yu) :它雖然已經意識到右傾(qing) 錯誤的危害,卻拿不出糾正這種錯誤的具體(ti) 辦法。這次大會(hui) 選舉(ju) 產(chan) 生了黨(dang) 的曆史上第一個(ge) 中央紀律檢查監督機構——中央監察委員會(hui) 。

  黨(dang) 的六大於(yu) 1928618日至711日在莫斯科舉(ju) 行,這也是黨(dang) 的曆史上唯一一次在國外召開的全國代表大會(hui) ,出席大會(hui) 的代表共有142人,其中有選舉(ju) 權的代表84人,六大召開時沒有準確的黨(dang) 員統計數字。黨(dang) 的六大正確分析了大革命失敗後中國社會(hui) 的性質和中國革命的性質,強調中國仍然是一個(ge)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hui) ,中國革命現階段的性質仍然是資產(chan) 階級民主革命。現時的形勢,一般說來是沒有廣泛的群眾(zhong) 的革命高潮,黨(dang) 在現階段的總任務不是進攻,不是普遍地組織起義(yi) ,而是爭(zheng) 取群眾(zhong) ,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到來。黨(dang) 的六大雖然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點,但總體(ti) 來說,它總結了大革命失敗以來的經驗教訓,糾正了“左”傾(qing) 盲動錯誤,在一係列存在嚴(yan) 重爭(zheng) 論的有關(guan) 中國革命的根本問題上,作出了基本正確的回答,對中國革命的複興(xing) 與(yu) 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黨(dang) 的七大於(yu) 1945423日至611日在延安舉(ju) 行,出席大會(hui) 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補代表208人,代表著全國121萬(wan) 名黨(dang) 員。黨(dang) 的七大製定了新民主主義(yi) 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方麵的綱領,並在黨(dang) 的文件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以生產(chan) 力標準來判斷一個(ge) 政黨(dang) 的曆史作用。黨(dang) 的七大把黨(dang) 在長期奮鬥中形成的優(you) 良作風概括為(wei) 三大作風,即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zhong) 緊密聯係在一起的作風、自我批評的作風,強調這是共產(chan) 黨(dang) 區別於(yu) 其他任何政黨(dang) 的顯著標誌。黨(dang) 的七大對毛澤東(dong) 的曆史地位作了高度評價(jia) ,並且指出:我們(men) 的黨(dang) ,已經是一個(ge) 有了自己偉(wei) 大領袖的黨(dang) 。這個(ge) 領袖,就是我們(men) 黨(dang) 和現代中國革命的組織者與(yu) 領導者——毛澤東(dong) 同誌。黨(dang) 的七大將毛澤東(dong) 思想確立為(wei) 全黨(dang) 的指導思想,七大通過的黨(dang) 章明確規定: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以馬克思列寧主義(yi) 的理論與(yu) 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dong) 思想,作為(wei) 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反對任何教條主義(yi) 的或經驗主義(yi) 的偏向。七大是黨(dang) 在新民主主義(yi) 革命時期召開的一次極其重要的全國代表大會(hui) ,以“團結的大會(hui) ,勝利的大會(hui) ”而載入史冊(ce) 。

()

  黨(dang) 的八大於(yu) 1956915日至27日在北京舉(ju) 行,出席大會(hui) 的正式代表1026人,候補代表107人,代表著全國1073萬(wan) 名黨(dang) 員。這次大會(hui) 提出和初步解決(jue) 了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中的許多重大問題。黨(dang) 的八大強調:國內(nei) 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yu) 建立先進的工業(ye) 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nong) 業(ye) 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yu) 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因此,黨(dang) 和全國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來解決(jue) 這個(ge) 矛盾,把我國盡快地從(cong) 落後的農(nong) 業(ye) 國變為(wei) 先進的工業(ye) 國。黨(dang) 的八大製定的路線是正確的,提出的許多新方針和設想是富有創造精神的。

  黨(dang) 的九大於(yu) 196941日至24日在北京舉(ju) 行,出席大會(hui) 的代表共1512人,代表全國2200萬(wan) 名黨(dang) 員。黨(dang) 的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理論和實踐進一步係統化、合法化,提高了林彪、江青等人在黨(dang) 中央的地位。這次會(hui) 議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的指導方針都是錯誤的,在黨(dang) 的曆史上沒有任何積極作用。

  黨(dang) 的十大於(yu) 1973824日至28日在北京舉(ju) 行,出席大會(hui) 的代表共1249人,代表全國2800萬(wan) 名黨(dang) 員。從(cong) 總的方麵看,黨(dang) 的十大不論是在思想路線、政治路線還是組織路線上,都繼續了九大的“左”傾(qing) 錯誤。

  黨(dang) 的十一大於(yu) 1977812日至18日在北京舉(ju) 行,出席大會(hui) 的代表1510人,代表全國3500多萬(wan) 名黨(dang) 員。黨(dang) 的十一大在揭批“四人幫”和動員全國人民進行現代化建設上起到了積極作用,但由於(yu) 曆史條件的限製,這次大會(hui) 沒有承擔起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為(wei) 實現曆史轉折製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任務。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yi) 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作出把黨(dang) 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曆史性決(jue) 策。

()

  黨(dang) 的十二大於(yu) 198291日至11日在北京舉(ju) 行,大會(hui) 正式代表1600人,候補代表149人,代表著全國3900多萬(wan) 名黨(dang) 員。鄧小平在開幕詞中強調:“把馬克思主義(yi) 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ti) 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hui) 主義(yi) ,這就是我們(men) 總結長期曆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hui) 主義(yi) ”這一重大命題的提出,回答了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後,中國走什麽(me) 樣的現代化道路這一人們(men) 普遍關(guan) 心的重大問題,成為(wei) 指引新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偉(wei) 大旗幟。黨(dang) 的十二大在提出經濟建設目標的同時,還提出要努力建設高度的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的戰略方針。自這次大會(hui) 起,按照黨(dang) 章的規定,黨(dang) 的全國代表大會(hui) 每五年召開一次,實現了製度化。

  黨(dang) 的十三大於(yu) 19871025日至111日在北京舉(ju) 行,大會(hui) 正式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代表著全國4600多萬(wan) 名黨(dang) 員。黨(dang) 的十三大的突出貢獻,是在總結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以來所取得成績的基礎上,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我國的具體(ti) 實際結合起來,作出了我國仍處在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的科學判斷。黨(dang) 的十三大另一個(ge) 重大貢獻,是確定了“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一步,實現國民生產(chan) 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jue) 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chan) 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chan) 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然後,在這個(ge) 基礎上繼續前進。

  黨(dang) 的十四大於(yu) 19921012日至18日在北京舉(ju) 行,大會(hui) 正式代表1989人,特邀代表46人,代表著全國5100多萬(wan) 名黨(dang) 員。黨(dang) 的十四大作出了三項具有深遠意義(yi) 的重大決(jue) 策。一是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二是明確我國經濟體(ti) 製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三是確立鄧小平同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在全黨(dang) 的指導地位。大會(hui) 指出,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根本原因是在改革開放的偉(wei) 大實踐中,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逐步形成和發展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理論。

  黨(dang) 的十五大於(yu) 1997912日至18日在北京舉(ju) 行,大會(hui) 正式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代表著全國5800多萬(wan) 名黨(dang) 員。黨(dang) 的十五大第一次全麵論述了鄧小平理論的曆史地位和指導意義(yi) 。大會(hui) 強調,旗幟問題至關(guan) 緊要。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形象。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以來的路線不動搖,就是高舉(ju) 鄧小平理論的旗幟不動搖。黨(dang) 的十五大將鄧小平理論與(yu) 馬克思列寧主義(yi) 、毛澤東(dong) 思想一起作為(wei) 黨(dang) 的指導思想寫(xie) 進了黨(dang) 章。黨(dang) 的十五大規定了我國跨世紀發展的戰略部署,提出了新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即:21世紀第一個(ge) 10年實現國民生產(chan) 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到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製度更加完善;21世紀中葉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

  黨(dang) 的十六大於(yu) 2002118日至14日在北京舉(ju) 行,大會(hui) 正式代表2114人,特邀代表40人,代表著全國6600多萬(wan) 名黨(dang) 員。大會(hui) 係統地總結了黨(dang) 的十三屆四中全會(hui) 以來13年的奮鬥曆程與(yu) 基本經驗。這些經驗,聯係黨(dang) 成立以來的曆史經驗,歸結起來就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chan) 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大會(hui) 一致同意把“三個(ge) 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wei) 黨(dang) 的指導思想,並寫(xie) 進黨(dang) 章。黨(dang) 的十六大強調:綜觀全局,21世紀頭20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ge) 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wei) 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要在這個(ge) 時期集中力量,全麵建設惠及十幾億(yi) 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hui) 。

  黨(dang) 的十七大於(yu) 20071015日至21日在北京舉(ju) 行,大會(hui) 正式代表2213人,特邀代表57人,代表著全國7300多萬(wan) 名黨(dang) 員。大會(hui) 對舉(ju) 什麽(me) 旗、走什麽(me) 路這一根本問題作出明確回答。黨(dang) 的十七大強調:改革開放以來我們(men) 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高舉(j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這條道路和這個(ge) 理論體(ti) 係。黨(dang) 的十七大對科學發展觀的時代背景、科學內(nei) 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進行了全麵係統的闡述。

()

  黨(dang) 的十八大於(yu) 2012118日至14日在北京舉(ju) 行,大會(hui) 正式代表2268人,特邀代表57人,代表全國8200多萬(wan) 名黨(dang) 員。黨(dang) 的十八大強調: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總依據是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總布局是社會(hui) 主義(yi) 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hui) 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ti) ”,總任務是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大會(hui) 一致同意將科學發展觀確立為(wei) 黨(dang) 的指導思想,並寫(xie) 進黨(dang) 章。

  黨(dang) 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要努力實現的新要求,對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hui) 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作了新的部署。選舉(ju) 產(chan) 生了新一屆中央委員會(hui) 。十八屆一中全會(hui) 選舉(ju) 習(xi) 近平為(wei) 中央委員會(hui) 總書(shu) 記。黨(dang) 的十八大作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時代的曆史起點而載入史冊(ce) 。

  黨(dang) 的十九大於(yu) 20171018日至24日在北京舉(ju) 行,大會(hui) 正式代表2280人,特邀代表74人,代表全國8900多萬(wan) 名黨(dang) 員。大會(hui) 高度評價(jia) 十八大以來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取得的曆史性成就、發生的曆史性變革。黨(dang) 的十九大明確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曆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黨(dang) 的十九大確立了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曆史地位,明確指出: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yi) 、毛澤東(dong) 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ge) 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dang) 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ti) 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dang) 全國人民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而奮鬥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發展。

  黨(dang) 的十九大綜合分析國際國內(nei) 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提出從(cong) 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liang) 個(ge) 階段來安排。第一個(ge) 階段,從(cong) 2020年到2035年,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第二個(ge) 階段,從(cong) 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

黨(dang) 的全國代表大會(hui) 在黨(dang) 的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每一次黨(dang) 代會(hui) 都將選舉(ju) 產(chan) 生新一屆中央委員會(hui) ,大會(hui) 後的一中全會(hui) 選舉(ju) 產(chan) 生黨(dang) 的領導機構。黨(dang) 的中央委員會(hui) 和中央領導機構的組成人選,事關(guan) 黨(dang) 的事業(ye) 興(xing) 旺發達。黨(dang) 的全國代表大會(hui) 新的理論觀點和新論斷的提出,對黨(dang) 的曆史產(chan) 生深遠影響。黨(dang) 的七大、十五大、十六大、十八大和十九大,分別將毛澤東(dong) 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ge) 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確立為(wei) 全黨(dang) 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使黨(dang) 領導的偉(wei) 大事業(ye) 在科學思想的指引下不斷地從(cong) 勝利走向勝利。

〔作者單位: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共黨(dang) 史教研部,浙江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