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建設主要成就
發稿時間:2022-10-12 14:16:44 來源:《黨(dang) 政幹部論壇》 作者:李文堂
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黨(dang) 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jue) 議》指出,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全社會(hui) 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為(wei) 新時代開創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新局麵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這一論斷是基於(yu) 新時代黨(dang) 的文化理念更新與(yu) 文化建設成就而作出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將意識形態工作視為(wei) 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從(cong) 文化建設規律出發,抓住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帶來的機遇,有力提振文化自信,凝聚共識,守正創新,以人民為(wei) 中心推動文化發展,取得一係列文化成就,有效掌握了文化領導權,從(cong) 而使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
一、極大增強了文化自信,有力推動了文明覺醒
改革開放是我們(men) 黨(dang) 的一次偉(wei) 大覺醒,正是這個(ge) 偉(wei) 大覺醒孕育了我們(men) 黨(dang) 從(cong) 理論到實踐的偉(wei) 大創造。改革開放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wei) 大革命,正是這次偉(wei) 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偉(wei) 大飛躍。這次偉(wei) 大覺醒、偉(wei) 大革命、偉(wei) 大飛躍,極大解放了人們(men) 的思想,提高了人的主體(ti) 地位,激發了人民的創造力,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理論與(yu) 製度。
這次偉(wei) 大覺醒、偉(wei) 大革命與(yu) 偉(wei) 大飛躍使當代中國的思想文化市場空前活躍起來,呈現出多元發展格局,生機勃勃。與(yu) 此同時,思想文化取向的分裂、價(jia) 值觀衝(chong) 突、道德滑坡、精神懈怠的現象也出現在不同的社會(hui) 階層中。在教育、學術、傳(chuan) 媒與(yu) 社會(hui) 生活中,西方中心主義(yi) 與(yu) 文化霸權深刻影響了人們(men) 的思維方式、價(jia) 值取向、生活方式,消費主義(yi) 流行,自由主義(yi) 思想廣泛傳(chuan) 播,並與(yu) 逐漸興(xing) 起的文化保守主義(yi) 、形形色色的“左翼”文化思潮形成對峙,在校園、社會(hui) 與(yu) 互聯網輿論場上形成角力之勢。在多元思想文化相互碰撞與(yu) 衝(chong) 突態勢下,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共識有待重建。拜金主義(yi) 、享樂(le) 主義(yi) 、極端個(ge) 人主義(yi) 和曆史虛無主義(yi) 等錯誤思潮不時出現,一些領導幹部理想信念不堅定,政治立場模糊、精神懈怠、缺乏擔當精神,嚴(yan) 重影響人們(men) 思想和社會(hui) 輿論環境。在改革開放與(yu) 市場經濟條件下,黨(dang) 的意識形態與(yu) 文化領導權出現弱化跡象,中華文化精神家園麵臨(lin) 新挑戰。
十八大以來,黨(dang) 準確把握世界範圍內(nei) 思想文化相互激蕩、我國社會(hui) 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趨勢,強調意識形態工作就是要為(wei) 國家立心、為(wei) 民族立魂,是極端重要的工作。黨(dang) 深刻認識到,文化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的靈魂,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就要牢牢掌握文化領導權。因此,黨(dang) 提出了文化自信的思想,並基於(yu) 文化自信推動意識形態工作創新,以唯物史觀與(yu) 曆史主義(yi) 的態度,對待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革命文化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的關(guan) 係,強調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源自於(yu)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曆史所孕育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熔鑄於(yu) 黨(dang) 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植根於(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實踐。它克服了極端文化保守主義(yi) 、“左”的和右的曆史虛無主義(yi) ,將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革命文化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內(nei) 在貫通、相互融合,保持了曆史連續性與(yu) 動態發展格局,極大增強了黨(dang) 和人民的文化自信,凝聚了社會(hui) 各階層的共識,提升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意識。
黨(dang) 深刻認識到,堅定“四個(ge) 自信”是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意識形態的關(guan) 鍵,而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guan) 國運興(xing) 衰、事關(guan) 文化安全、事關(guan) 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一個(ge) 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曆史文化的民族,不僅(jin) 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曆史悲劇,沒有高度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繁榮興(xing) 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
黨(dang) 深化了對“文明蒙塵”的曆史記憶,強化了民族複興(xing) 曆史使命,在革命、民族、現代化話語基礎上,構建了文明敘事話語,使中國道路與(yu) 民族複興(xing) 凸顯曆史主體(ti) 性與(yu) 文明的內(nei) 在道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中國道路的“四個(ge) 走出來”、關(guan) 於(yu) 中國特色的“四個(ge) 講清楚”、關(guan) 於(yu) “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裏有什麽(me) 中國特色”、關(guan) 於(yu)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兩(liang) 個(ge) 結合”、關(guan) 於(yu) 國家治理體(ti) 係的曆史傳(chuan) 承與(yu) 內(nei) 生性演化等一係列論述,並植根於(yu) 五千多年文明史形成一係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有力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曆史意識與(yu) 文明覺醒。
黨(dang) 進一步用馬克思主義(yi) 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華民族曆經幾千年創造的偉(wei) 大文明,使中華文明再次迸發出強大精神力量。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將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汲取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精華,深刻總結並充分運用黨(dang) 的曆史經驗,從(cong) 新的實際出發,以自我革命推動社會(hui) 革命,推動“五大文明”協調發展,形塑了既不同於(yu) 西方也不同於(yu) 傳(chuan) 統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創立了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這一思想具有強烈的文明意識與(yu) 文明關(guan) 懷,是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文明根源與(yu) 文明形態的理論自覺,集中體(ti) 現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與(yu) 中華民族的文明覺醒,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是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新的飛躍,是新時代黨(dang) 的重大文化成就。
二、開辟返本開新、守正創新的文化發展道路
改革開放以來,黨(dang) 始終堅持物質文明與(yu) 精神文明兩(liang) 手抓,實行依法治國與(yu) 以德治國相結合,促進文化事業(ye) 與(yu) 文化產(chan) 業(ye) 同發展,以改革創新為(wei) 動力,發展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zhong) 的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道路。進入新時代,黨(dang) 在文化自信基礎上深化了對中華文明幾千年文化傳(chuan) 承與(yu) 發展規律的認識,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道路的認識,強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革命文化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之間的繼承與(yu) 發展關(guan) 係,提出了“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麵向未來”的文化發展道路。這是一條返本開新、守正創新的文化發展道路,有效推動了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建設。
新時代黨(dang) 深刻認識到價(jia) 值觀念在一定社會(hui) 的文化中是起中軸作用的。世界上各種文化之爭(zheng) ,本質上是價(jia) 值觀念之爭(zheng) ,也是人心之爭(zheng) ,首先要打好價(jia) 值觀念之爭(zheng) 這場硬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牢固的價(jia) 值觀都有其固有根本,拋棄傳(chuan) 統、丟(diu) 掉根本,就等於(yu) 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men) 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因此,培育和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黨(dang) 積極引導黨(dang) 員幹部與(yu) 青年學生接續修齊治平的精神傳(chuan) 統,培養(yang) 家國情懷,重視家風家教,突出愛國主義(yi) ,建立健全黨(dang) 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製度,努力造就一大批擔當中華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將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融入社會(hui) 生活,強調“禮法合治”,重視日常生活節日禮儀(yi) 教化功能,完善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法律政策體(ti) 係,把核心價(jia) 值觀融入法治建設和社會(hui) 治理;積極探索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大眾(zhong) 化、時代化傳(chuan) 播路徑,建設了一大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yu) 縣級融媒體(ti) 中心。通過這些做法,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得到越來越廣泛弘揚,逐漸深入人心、深入基層。
黨(dang) 積極推動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麵對多元思想文化思潮衝(chong) 擊,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進一步加強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學科建設,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強調把馬克思主義(yi) 理論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結合起來,把正確認識中國特色與(yu) 國際比較結合起來,著力改變有的領域馬克思主義(yi) 被邊緣化、空泛化、標簽化現象,取得了明顯效果。通過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等文化政策,有力推動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yu) 創新性發展。堅持古為(wei) 今用、洋為(wei) 中用,鼓勵廣大知識分子、文化人融通古今中外各種資源,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以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基礎,吸收國外哲學社會(hui) 科學優(you) 秀成果,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不斷推進思想創新、話語創新,積極構建中國特色社會(hui) 科學學科體(ti) 係、學術體(ti) 係、話語體(ti) 係,深化中國道路的學理建構。這一導向推動了中國學術思想自覺,已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優(you) 秀學者加入中國話語與(yu) 中國敘事體(ti) 係的構建,產(chan) 生了許多學術熱點,發表了大量作品,初步形成學術思潮,扭轉了主流意識形態話語與(yu) 學術話語一度割裂的局麵。
隨著改革的深入、文化市場的興(xing) 起,文藝影視領域也出現了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市場充斥庸俗、低俗、媚俗之作,存在唯票房、唯收視率、唯流量導向問題,形成天價(jia) 片酬、陰陽合同、偷稅漏稅等不良風氣。黨(dang) 繼承文以載道的詩教傳(chuan) 統,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強調經濟效益與(yu) 社會(hui) 效益相統一,以社會(hui) 效益優(you) 先為(wei) 原則,改革文藝評獎製度,規範片酬製度,加大對文藝精品扶持力度,完善文藝創作生產(chan) 、流通、傳(chuan) 播機製,通過國家藝術資金、出版基金、影視專(zhuan) 項資助項目、國家創作工程、政府購買(mai) 等形式形成價(jia) 值引導機製,對影視領域資本運作及其亂(luan) 象進行規範,取得明顯成效。黨(dang) 抓住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難得機遇,積極營造愛國精神氛圍,建構主流文化認同,使新主流影視劇呈現出蓬勃生機,產(chan) 生了《我和我的祖國》《覺醒年代》《長津湖》等廣受歡迎的優(you) 秀影視作品。
隨著新媒體(ti) 的崛起特別是社交媒體(ti) 的發展,當代中國的輿論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出現“兩(liang) 個(ge) 輿論場”現象,主流媒體(ti) 話語權麵臨(lin) 挑戰。黨(dang) 深刻認識到互聯網成了意識形態交鋒的前沿陣地,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guan) ,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guan) 。黨(dang) 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ti) 係,堅持依法管網治網,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規範非公有資本進入媒體(ti) ,及時推動傳(chuan) 統媒體(ti) 和新興(xing) 媒體(ti) 融合發展,提高新聞輿論的傳(chuan) 播力,遵循社交媒體(ti) 輿論規律,堅持守正創新,改變話語方式,培育輿論生態,加強引導、對衝(chong) 、平衡、化解輿情工作,有力扭轉了一度亂(luan) 象叢(cong) 生的輿論格局。
三、保障人民文化權益,提升文化競爭(zheng) 力
新時代為(wei) 了解決(jue)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黨(dang) 全麵深化文化體(ti) 製改革,高度重視經濟效益與(yu) 社會(hui) 效益相統一、以社會(hui) 效益優(you) 先的原則,建構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與(yu) 現代文化市場體(ti) 係,引導、鼓勵與(yu) 規範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公共文化服務與(yu) 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以更好保障人民文化權益,提升文化競爭(zheng) 力。
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的理念,先後頒發了《關(guan) 於(yu) 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文化領域的實施意見》《關(guan) 於(yu) 政府向社會(hui) 力量購買(mai) 服務的指導意見》《關(guan) 於(yu) 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的意見》等,並推動文化立法,完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法人治理結構,頒布了《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2016)、《公共圖書(shu) 館法》(2017),推動文化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黨(dang) 將文化遺產(chan) 保護視為(wei) 重大政治責任與(yu) 文明傳(chuan) 承使命,三次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強調文物保護的主體(ti) 責任,同時注重服務於(yu) 人民的社會(hui) 功能;出台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工業(ye) 文化遺產(chan) 、革命文物保護辦法,並積極發揮這類遺產(chan) 與(yu) 文物的文化記憶與(yu) 社會(hui) 教化功能,許多地方免費開放,滿足人民文化生活需要;頒布《博物館條例》,將博物館定位為(wei) “非營利組織”,鼓勵企業(ye) 、事業(ye) 單位、社會(hui) 團體(ti) 和公民等社會(hui) 力量依法創建博物館,全麵提升其公益性與(yu) 服務功能;係統梳理傳(chuan) 統文化資源,讓禁宮裏的文物、大地上的遺產(chan) 、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通過文創產(chan) 品、數字傳(chuan) 播與(yu) 沉浸體(ti) 驗,豐(feng) 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如故宮博物院進行了成功探索。
2003—2012年期間,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快速發展,初步形成了覆蓋城鄉(xiang) 的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經過十八大之後進一步完善發展,提升為(wei)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充分利用市場與(yu) 社會(hui) 資源,凸顯了公共文化服務的開放性、均等性、社會(hui) 性。截至2020年底,全國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wei) 99.4%,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wei) 99.6%;全國共有公共圖書(shu) 館3212個(ge) 、美術館618個(ge) 、博物館5788個(ge) 、文化館3327個(ge) 、文化站4萬(wan) 多個(ge) 、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57.54萬(wan) 個(ge) 。所有的公共圖書(shu) 館、文化館、文化站、美術館和90%以上的博物館已經實行免費開放,實現“無障礙、零門檻”。截至2019年底,有2176個(ge) 縣(市、區)建成文化館總分館製,2155個(ge) 縣建成圖書(shu) 館總分館製,分別占比89.47%、91.9%;全國建成農(nong) 家書(shu) 屋58.7萬(wan) 家,累計配送圖書(shu) 12億(yi) 冊(ce) ,數字化建設的農(nong) 家書(shu) 屋達12.5萬(wan) 家;全國群眾(zhong) 性文化機構有館辦文藝團體(ti) 8094個(ge) ,文化館(站)指導的業(ye) 餘(yu) 文藝團體(ti) 44.18萬(wan) 個(ge) ,館辦老年大學769個(ge) 。可以說,覆蓋城鄉(xiang) 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基本建成。
隨著文化體(ti) 製改革的全麵深化,我國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較快,文化市場競爭(zheng) 力明顯提升。中國文化產(chan) 業(ye) 年均增速明顯高於(yu) GDP增速,是增長較快行業(ye) 之一。2019年文化產(chan) 業(ye) 增加值達到44363億(yi) 元,已占GDP比重為(wei) 4.5%。到2020年底,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企業(ye) 有6.0萬(wan) 家,本年實現營業(ye) 收入98514億(yi) 元,比2019年增長2.2%,其中內(nei) 容創作生產(chan) 營收占比最高,“互聯網+文化”新業(ye) 態保持快速增長。隨著各類投入的增加,特別是有2020年11月成立的規模達500億(yi) 元的中國文化產(chan) 業(ye) 投資母基金的拉動,中國文化產(chan) 業(ye) 的GDP占比會(hui) 大大提高,出版業(ye) 、影視業(ye) 務的發展速度會(hui) 更快。目前中國新聞出版、電視劇產(chan) 量世界第一,電影產(chan) 量世界第二。2012年至2019年,我國國產(chan) 電影票房收入呈現逐年增加態勢,在國內(nei) 市場可以與(yu) 好萊塢電影競爭(zheng) 。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加快,講好中國故事力度加大。《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24個(ge) 語種的海量發行極大增強了中國聲音。中華學術外譯項目、中國當代作品翻譯項目也產(chan) 生了一定影響,一批作家藝術家在國際上獲獎。中國媒體(ti) 走出去力度加大,中國國際電視台(CGTN)開播也放大了“中國之聲”。此外,文化產(chan) 品出口近年穩居全球第一。當然,影視、版權、創意設計等高附加值文化服務出口仍然較少,國際傳(chuan) 播瓶頸有待突破。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