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寶健:習近平關於縣域治理的重要論述及其實踐基礎
發稿時間:2022-08-31 16:41:05 來源:《行政管理改革》
郡縣治則天下安,縣域興(xing) 則國家強。縣域涵蓋城鎮與(yu) 鄉(xiang) 村,是承上啟下、溝通條塊、連接城鄉(xiang) 的樞紐,是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hui) 治理的基本單元。縣域治理是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一環,擔負和扮演著承上啟下的重要責任,如對上要貫徹黨(dang) 的方針政策,落實各級工作部署,對下要領導鄉(xiang) 鎮社區,促進發展、服務民生,等等。習(xi) 近平高度重視縣域治理,他深刻指出,“在我們(men) 黨(dang) 的組織結構和國家政權結構中,縣一級處在承上啟下的關(guan) 鍵環節,是發展經濟、保障民生、維護穩定、促進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礎”,並要求準確把握縣域治理的特點和規律,“把強縣和富民統一起來,把改革和發展結合起來,把城鎮和鄉(xiang) 村貫通起來,不斷取得事業(ye) 發展新成績”。習(xi) 近平關(guan) 於(yu) 縣域治理的重要論述及其實踐基礎,深刻闡述了縣域治理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為(wei) 縣域治理現代化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和實現路徑。
一、習(xi) 近平關(guan) 於(yu) 縣域治理重要論述的主要內(nei) 容
習(xi) 近平長期以來高度重視縣域治理,對縣域發展治理作出了一係列重要論述。這些重要論述內(nei) 涵十分豐(feng) 富,涉及縣域各個(ge) 方麵,集中回答了縣域治理在國家治理中的地位與(yu) 作用、縣域治理的根本任務、貧困縣治理該如何著手、人才在縣域治理中的作用、縣域治理的動力來源、縣域治理的根本保障以及怎樣當好縣域治理的“一線總指揮”等重大問題。
(一)承上啟下——縣域在國家治理中的地位與(yu) 作用
在我國,縣的曆史已經有2600多年。自秦以來,縣一直是最穩定最基本的國家治理層級。一個(ge) 縣,大的有幾十萬(wan) 、上百萬(wan) 人口,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文明等各方麵功能齊備。縣域治理最大的特點是既“接天線”又“接地氣”。對上,要貫徹黨(dang) 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中央和省市委的工作部署;對下,要領導鄉(xiang) 鎮、社區,促進發展、服務民生。關(guan) 於(yu) 縣的地位和作用,習(xi) 近平還做了一個(ge) 十分形象的比喻,他說“如果把國家喻為(wei) 一張網,全國三千多個(ge) 縣就像這張網上的紐結。‘紐結’鬆動,國家政局就會(hui) 發生動蕩;‘紐結’牢靠,國家政局就穩定。國家的政令、法令無不通過縣得到具體(ti) 貫徹落實。因此,從(cong) 整體(ti) 與(yu) 局部的關(guan) 係看,縣一級工作好壞,關(guan) 係國家的興(xing) 衰安危”。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縣域治理關(guan) 係政權穩固、政局安定、政治安寧。習(xi) 近平的“紐結說”生動地告訴我們(men) ,治國必治縣,治好國首先必治好縣,“縣一級工作做好了,黨(dang) 和國家全局工作就有了堅實基礎”。縣域治理是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一環,縣域治理好了,將會(hui) 極大地提升整個(ge) 國家的治理效能。
(二)強縣和富民統一——縣域治理的重要目標
經濟是縣域發展和治理的基礎,也是治縣重要內(nei) 容和根本任務。縣一級黨(dang) 委和政府無不高度重視發展縣域經濟。黨(dang) 的十六大報告首次提出壯大縣域經濟。習(xi) 近平關(guan) 於(yu) 發展縣域經濟的重要論述內(nei) 容豐(feng) 富深刻,在如何從(cong) 整體(ti) 上發展縣域經濟、如何推進新型城鎮化、如何發揮縣域優(you) 勢、如何打破發展的束縛等方麵為(wei) 縣域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他在浙江工作時提出,加快發展塊狀經濟,著力提升縣域經濟的整體(ti) 實力,必須在“做大做強、強化特色、拓展空間、城鄉(xiang) 聯動”上下功夫。2020年12月28日,習(xi) 近平在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上指出,要把縣域作為(wei) 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推進空間布局、產(chan) 業(ye) 發展、基礎設施等縣域統籌,把城鄉(xiang) 關(guan) 係擺布好處理好,一體(ti) 設計、一並推進。要強化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ye) 縣鄉(xiang) 村統籌,加快形成縣鄉(xiang) 村功能銜接互補的建管格局,推動公共資源在縣域內(nei) 實現優(you) 化配置。要賦予縣級更多資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權,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把鄉(xiang) 鎮建設成為(wei) 服務農(nong) 民的區域中心。2022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推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這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央第一次專(zhuan) 門針對縣城問題發文件,表明對縣城建設的重視。
在發展縣域經濟的同時,習(xi) 近平多次強調,我們(men) 還應高度重視“三農(nong) ”工作。縣域治理也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在這個(ge) 範圍內(nei)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占大頭,是基礎,也是工作的重中之重。習(xi) 近平對縣域“三農(nong) ”工作高度重視,作出許多重要論述,涉及“三農(nong) ”工作的各個(ge) 方麵。比如,突出強調黨(dang) 對農(nong) 村的領導,多次提出要抓“大農(nong) 業(ye) ”,強調要擺正“統”與(yu) “分”的關(guan) 係,高度重視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的作用,正確處理城鄉(xiang) 關(guan) 係、工農(nong) 關(guan) 係,提出打破“二元結構”是一場深刻的革命,等等。
同時,習(xi) 近平還關(guan) 注到隨著改革發展的推進,在縣域這個(ge) 層麵,國有經濟所占比重越來越小。可以說,民營經濟強則縣域強。他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作出過一係列重要論述。比如,“民營經濟的發展不僅(jin) 沒有陷國有經濟於(yu) 絕境,反而為(wei) 國有經濟的改革與(yu) 發展創造了優(you) 越的外部條件,實現了不同所有製經濟的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共同發展”。又如,他為(wei) 民營企業(ye) 家自我提高指明方向:“民營企業(ye) 家必須正確認識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加強學習(xi) ,開闊視野,充分了解世界發展潮流,掌握國內(nei) 外同行發展狀況,努力適應新形勢的新要求;積極吸收和借鑒國內(nei) 外一切先進的經營管理經驗,不斷提高在現代市場經濟和經濟國際化條件下經營管理企業(ye) 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把企業(ye) 的發展與(yu) 全省全社會(hui) 的發展緊密聯係在一起,把實現個(ge) 人價(jia) 值和體(ti) 現社會(hui) 價(jia) 值緊密聯係在一起,繼續擔當改革開放和發展經濟的先鋒。”
(三)弱鳥先飛——貧困縣治理的新理念
貧困是縣域發展和治理的重大挑戰,擺脫貧困是縣域發展和治理的重大任務。如何認識貧困?習(xi) 近平在福建寧德工作時指出,地方貧困,觀念不能“貧困”。也就是說首先要掃蕩觀念上的貧困。“窮自在”“等、靠、要”,怨天尤人等,這些觀念全應在掃蕩之列。在對待目前普遍存在的“貧困意識”時,首先要意識到脫貧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要有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扶貧先要扶誌,要從(cong) 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
習(xi) 近平還特別指出,“根本改變貧困、落後麵貌,需要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發揚‘滴水穿石’般的韌勁和默默奉獻的艱苦創業(ye) 精神,進行長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實現。為(wei) 此,貧困地區幹部要付出更加艱辛的勞動”“不要言必稱貧,處處說貧”。貧困地區要依靠自身的努力以及在特定領域的優(you) 勢,以彌補貧困帶來的劣勢。“把解決(jue) 原材料、資金短缺的關(guan) 鍵,放到我們(men) 自己身上來”。根據欠發達地區現有的基礎條件和發展要求,綜合運用“加減乘除法”—加法,即加快經濟發展,擴大經濟總量;減法,即減少資源消耗、生態破壞和汙染排放;乘法,即推動技術進步和提高勞動力素質;除法,即促進人口向城市集聚和對外轉移。
(四)人才第一資源——縣域治理的百年大計
龔自珍曾說,“一代之治,必有一代之人才任之”。人才問題既是當務之急,也是百年大計。在縣一級,更需要發揮人才的作用,也更顯示出對各類人才的渴盼。習(xi) 近平提出了“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點。他指出,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點,糾正把人才資源等同於(yu) 人力資源的看法;牢固樹立人人可以成才的觀念,糾正唯學曆、唯職稱、唯資曆、唯身份的片麵認識;牢固樹立以人為(wei) 本的觀念,糾正見物不見人的傾(qing) 向;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社會(hui) 資源的觀念,糾正人才使用中的本位主義(yi) 做法;牢固樹立人才浪費是最大浪費的觀念,糾正重引進輕使用的現象。對人才問題早認識、早重視、早去抓,我們(men) 的經濟工作就早主動、早搞活、早見效。反之,我們(men) 就將陷於(yu) 被動,甚至一事無成。開發人才是一項具有特殊地位的戰略任務,關(guan) 係四化成敗,關(guan) 係國家興(xing) 衰。人才的開發將會(hui) 創造巨大的社會(hui) 財富,人才的聚集會(hui) 帶來經濟的繁榮。那麽(me) ,人才的聚集以及技術專(zhuan) 門人才積極性的調動,靠什麽(me) ?“隻有靠政策,一個(ge) 有吸引力、有感召力、有推動力的政策”。除此之外,在針對縣一級如何開發人才問題上,還需多向、深層搞好開發,才能充分發揮人才的潛能,在“內(nei) 用、外招、上請、下挖、近補、遠育6個(ge) 方麵”下功夫。
(五)當好改革“保護傘(san) ”——縣域治理的活力之源
改革開放是決(jue) 定中國命運的關(guan) 鍵,是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以來中國社會(hui) 的主旋律和主基調,在縣域這個(ge) 層麵改革也是大勢所趨。改革是一項極其複雜的創新事業(ye) ,由於(yu) 沒有現成的模式,缺乏經驗,出現一些問題是很自然的。習(xi) 近平指出:“允許改革有失誤,但不允許不改革。”對此,縣域改革需保護大家的改革積極性,縣委縣政府和各級領導幹部要為(wei) 勇於(yu) 改革的同誌做“保護傘(san) ”。寬容改革失誤,“進行各項改革,確實是一項複雜的工作,難免會(hui) 出現失誤,一些真正立誌於(yu) 改革的同誌,從(cong) 大局出發,為(wei) 了發展生產(chan) 力,給國家創造財富,即使出現一些問題甚至錯誤,也是前進中的錯誤,是應給予諒解的。這與(yu) 打著改革的旗號,搞歪門邪道,損公肥私,搞不正之風犯錯誤是決(jue) 然不同的兩(liang) 碼事”。對於(yu) 改革,雖然允許有失誤,同時也還要強調,“做清醒的改革者,明確改革目的、目標,多做調研,多加學習(xi) ,密切注意外地改革經驗,改革的步子要大、要穩”。運用好試點的工作方式,由一點到多點,由單項到綜合,由局部到全局,成功的經驗要迅速推開,偏差的地方要及時糾正,不斷發展改革形勢,擴大改革成果。
(六)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縣域治理的根本保障
黨(dang) 的基層組織建設是黨(dang) 的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基層組織建設得好不好,關(guan) 係到我們(men) 黨(dang) 執政的基礎牢靠不牢靠。習(xi) 近平特別強調縣域發展治理必須把黨(dang) 的基層組織建設牢牢抓在手裏。黨(dang) 正是依靠廣泛的基層組織,使黨(dang) 有了堅實的基礎,形成一個(ge) 團結統一的整體(ti) ;也正是依靠這些基層組織,使黨(dang) 能夠深深地紮根於(yu) 人民群眾(zhong) 之中,順利地實現黨(dang) 的領導。黨(dang) 的基層組織是黨(dang) 聯係群眾(zhong) 的橋梁和紐帶,是包括村委會(hui) 在內(nei) 的各類社會(hui) 基層組織的政治核心。
習(xi) 近平充分肯定廣大基層幹部的作用。基層幹部是黨(dang) 和國家幹部隊伍的基礎。廣大基層幹部是做好基層工作的骨幹力量。黨(dang) 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最終要靠廣大基層幹部團結帶領群眾(zhong) 去貫徹和實施,人民群眾(zhong) 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也要靠廣大基層黨(dang) 員幹部組織引導群眾(zhong) 去實現。基層幹部離群眾(zhong) 最近,群眾(zhong) 看我們(men) 黨(dang) ,首先就看基層幹部。廣大基層幹部是黨(dang) 和國家的寶貴財富,不僅(jin) 基層幹部本身是幹部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我們(men) 黨(dang) 的大量幹部就是由基層培養(yang) 出來的、從(cong) 基層工作成長起來的。歸結起來,基層是加強黨(dang) 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基礎。一個(ge) 組織一座堡壘,一名黨(dang) 員一麵旗幟。基層黨(dang) 組織和黨(dang) 員隊伍的生機和活力是黨(dang) 的先進性的基礎,是黨(dang) 的先進性的具體(ti) 體(ti) 現。“加強黨(dang) 的先進性建設,最終要體(ti) 現到黨(dang) 組織和黨(dang) 員作用的發揮上,體(ti) 現到黨(dang) 的各級領導幹部的率先垂範上”。
(七)“芝麻官”千鈞擔——縣域治理的“一線總指揮”
縣委是我們(men) 黨(dang) 執政興(xing) 國的“一線指揮部”,縣委書(shu) 記就是“一線總指揮”。做過縣委書(shu) 記的習(xi) 近平對縣委書(shu) 記這個(ge) 崗位和群體(ti) 高看一眼、厚愛一分,更有囑托和期待。關(guan) 於(yu) 如何做好縣委書(shu) 記,習(xi) 近平提出係統要求。總體(ti) 來看有以下幾個(ge) 方麵:一是要做政治的明白人。縣委書(shu) 記擔負著重要政治責任,講政治是第一位的。“真正做到頭腦始終清醒、立場始終堅定”。二是要做發展的開路人。堅持從(cong) 實際出發,帶領群眾(zhong) 一起做好經濟社會(hui) 發展工作,特別是要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讓老百姓生活越來越好,真正做到為(wei) 官一任、造福一方。三是要做群眾(zhong) 的貼心人。縣委書(shu) 記直接麵對基層群眾(zhong) ,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覺貫徹黨(dang) 的群眾(zhong) 路線,心係群眾(zhong) 、為(wei) 民造福。四是要做班子的帶頭人。帶頭人關(guan) 鍵是“帶頭”二字,帶頭講黨(dang) 性、重品行、作表率,帶頭搞好“三嚴(yan) 三實”專(zhuan) 題教育,帶頭抓班子帶隊伍,帶頭依法辦事,帶頭廉潔自律,帶頭接受黨(dang) 和人民監督,帶頭清清白白做人、幹幹淨淨做事、堂堂正正做官,真正做到事事帶頭、時時帶頭、處處帶頭,真正做到率先垂範、以上率下。
二、習(xi) 近平關(guan) 於(yu) 縣域治理重要論述的實踐基礎
習(xi) 近平對縣域的高度重視,既來自對悠久曆史的深刻理解,更來自對地方領導實踐的深刻認識。七年知青歲月使他了解了中國的基本國情。在正定,他親(qin) 自領導了華北平原一個(ge) 農(nong) 業(ye) 縣的改革發展變遷。在寧德,他倡導“弱鳥先飛”“滴水穿石”,以“擺脫貧困”為(wei) 主題在閩東(dong) 9個(ge) 縣擺開戰場大幹一場,幹出了一個(ge) 新麵貌。在福建,他七下晉江,親(qin) 自總結“晉江經驗”,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在浙江,他走遍全省90多個(ge) 縣,7次到淳安,提出“綠色政績觀”;11次到義(yi) 烏(wu) ,推動落實“強縣擴權”。黨(dang) 的十八大以後,習(xi) 近平與(yu) 中央黨(dang) 校第一期縣委書(shu) 記研修班學員座談交流,諄諄教誨,對縣委書(shu) 記這個(ge) 縣域發展治理的關(guan) 鍵隊伍建設提出明確要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許多源頭性理念在縣域這個(ge) 層麵萌發、探索、實踐、總結。習(xi) 近平關(guan) 於(yu) 縣域治理的重要論述有著深厚的實踐基礎,是在多個(ge) 層麵領導縣域治理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升華。
(一)把認識和把握縣情作為(wei) 縣域治理的重要基礎
了解一個(ge) 地方,一定要了解它的曆史;治理一個(ge) 地方,一定要摸清它的情況。習(xi) 近平一路走來的地方領導實踐,鮮明地印證了這樣兩(liang) 條規律。
1982年,習(xi) 近平從(cong) 中央機關(guan) 調任正定縣,先任縣委副書(shu) 記,繼而任縣委書(shu) 記,開始了他的治縣探索和實踐。他一上任,就騎著自行車奔走於(yu) 各個(ge) 公社和大隊之間,走村串戶進行調查研究,以最快速度熟悉縣情。當時的正定縣是全國“農(nong) 業(ye) 學大賽”先進縣,之所以是先進縣,是因為(wei) 貢獻大,而貢獻大的表現就是高征購。為(wei) 了完成征購任務,保持先進稱號,就導致全縣在經濟上是農(nong) 業(ye) 單打一,在農(nong) 業(ye) 上是糧食單打一。為(wei) 了交征購糧,年年擴大糧食麵積,壓縮經濟作物麵積,糧食交得越多,群眾(zhong) 收入水平就越低。習(xi) 近平通過深入調查得出結論:正定縣實際是個(ge) “高產(chan) 窮縣”!這一結論是符合正定實際情況的。在這樣的縣情麵前,習(xi) 近平和縣委一班人堅持實事求是,勇於(yu) 擔當,果斷向上級反映,將糧食征購指標減了下來。隨後召開縣、鄉(xiang) 、村三級幹部會(hui) 議,對農(nong) 業(ye) 種植結構進行調整,適當壓縮糧食作物麵積,上經濟作物,一年就徹底解決(jue) 了農(nong) 民的溫飽問題。隨後根據正定正好處在石家莊市和大農(nong) 村之間,提出正定應該走“半城郊型”經濟發展的路子,並多次對“半城郊型”經濟這一理念進行闡述。習(xi) 近平帶領全縣調整農(nong) 業(ye) 結構、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麵積,大力發展農(nong) 工商綜合經營,積極探索讓群眾(zhong) 生活好起來、富起來的路子。
在福建寧德,習(xi) 近平以深入調查研究開始了他寧德地委書(shu) 記的工作,到任不到3個(ge) 月,就將9個(ge) 縣全部跑了一遍,後來又跑了絕大部分鄉(xiang) 鎮。他強調,落後地區之所以落後,也有客觀條件和曆史因素,要辯證認識自身優(you) 勢和不足,既要講“弱鳥先飛”,又要講“滴水穿石”“等不得也急不得”,就是要拿出百倍的信心、耐心、恒心,樹立長遠規劃,一任接著一任幹。習(xi) 近平在《滴水穿石的啟示》中指出,一滴滴水對準一塊石頭,目標一致,矢誌不移,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滴下去—這才造就出滴水穿石的神奇!我們(men) 的經濟建設工作又何嚐不是如此。就拿經濟比較落後的地區來說,它的發展總要受曆史條件、自然環境、地理因素等諸方麵的製約,沒有什麽(me) 捷徑可走,不可能一夜之間就發生巨變,隻能是漸進的,由量變到質變的,滴水穿石般的變化。關(guan) 鍵在於(yu) 要找準路子,“要使弱鳥先飛,飛得快,飛得高,必須探討一條因地製宜發展經濟的路子”。
(二)把脫貧致富、加快發展作為(wei) 縣域治理的重大主題
黨(dang) 的十八大之後,習(xi) 近平多次強調,脫貧必須擺脫思想意識上的貧困,扶貧必須與(yu) 扶誌扶智相結合。我們(men) 可以從(cong) 習(xi) 近平《弱鳥如何先飛—閩東(dong) 九縣調查隨感》一文中找到這一思想的源頭,他提出,地方貧困,觀念不能“貧困”,“等、靠、要”等觀念都應該掃除。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但能否實現“先飛”“先富”,首先要看頭腦裏有無這種意識。由此,他提出了“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這一充滿辯證哲理的重要觀點。這一理念,從(cong) 思想認識上擺脫了“自甘落後”的狀態,激發了幹部群眾(zhong) 改變貧窮落後麵貌的積極性,振奮了精神;從(cong) 工作實踐上確定了工作重點和重要任務,就是脫貧致富、加快發展。抓住了這一重點,就抓住了縣域發展治理的主題。
1996年4月,習(xi) 近平赴福建省委工作,在半年時間內(nei) 先後用50多天時間去9個(ge) 地(市)42個(ge) 不同類型的縣(市、區)60多個(ge) 鄉(xiang) 鎮調研,他在調研報告中指出,“要製定必要的經濟政策措施,支持貧困縣、貧困鄉(xiang) (包括已摘帽)的經濟開發,以增強貧困縣鄉(xiang) 的自我發展能力”。他高度重視扶貧措施的落實和成效,他強調“貧困縣、貧困鄉(xiang) 要把扶貧攻堅的目標任務落實到貧困村、貧困戶”,逐村逐戶製定脫貧計劃,真正做到“真扶貧、扶真貧”。在此期間,習(xi) 近平探索實踐扶貧開發行之有效的新辦法,解決(jue) 了“茅草房”和“連家船”等問題,福建成為(wei) 習(xi) 近平“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扶貧思想的發源地。
在浙江工作期間,習(xi) 近平針對當時欠發達地區發展滯後和仍有大量貧困人口的問題,提出“努力使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成為(wei) 全省經濟新的增長點”的戰略要求,強調“現代化建設不能留盲區死角,實現全麵小康一個(ge) 鄉(xiang) 鎮也不能掉隊”,習(xi) 近平主持製定了推進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的政策文件,部署實施了欠發達鄉(xiang) 鎮奔小康、山海協作、百億(yi) 幫扶致富建設等扶貧工程,親(qin) 自創立了結對幫扶製度。
(三)把著眼全局、以點帶麵作為(wei) 縣域治理的主要方式
從(cong) 全國來看,經濟大省一定是縣域經濟大省,經濟強省一定是縣域經濟強省。縣域數量大、類型多,縣域發展的路徑也各不相同。具體(ti) 來講,就是要尊重各縣城發展規律,根據全域資源、人口等要素流動變化趨勢,合理確定不同類型縣城的發展路徑。習(xi) 近平始終高度關(guan) 注縣域治理,把縣一級作為(wei) 發展的重要抓手,主要是通過以點帶麵、點麵結合的方式來進行。
縣域治理離不開人才支撐。對於(yu) 並不處於(yu) 改革開放前沿,也並無多少資源優(you) 勢可言的正定來說,如何吸納人才、發揮人才作用是擺在習(xi) 近平麵前的一個(ge) 重大挑戰。習(xi) 近平針對農(nong) 村科技落後、人才短缺的問題,主持製定了《樹立新時期的用人觀點 廣招賢才的九條措施》,強調“建設現代化大農(nong) 業(ye) ,靠什麽(me) ?很關(guan) 鍵的一條就是靠現代科學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靠掌握這些科學技術的專(zhuan) 門人才”,指出“發展經濟一靠政策,二靠科技,這好比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兩(liang) 個(ge) 車輪。而要使車輪運轉自如,穩步前進,就需要靠人去駕駛,要靠人的聰明才智,要靠有較多知識、較高技能水平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歸根結底離不開人才的積極作用”,強調“要積極創造條件,和全國的大專(zhuan) 院校、科研機構、學術團體(ti) 、重點廠家、學者名流掛鉤,實現智力延伸,開發我縣經濟。經濟起飛離不開人才。要樹立新時期的用人觀點,搞好人才的挖掘、引進、培訓和使用”。九條措施在河北日報頭版頭條公開發表後,引起強烈反響,震動全國,一年多時間裏,200多名人才落戶正定。“人才九條”至今仍然是縣域招才引智的經典案例。
以“晉江經驗”為(wei) 縣域經濟發展指明方向。晉江是福建泉州下麵的一個(ge) 縣,1992年改為(wei) 縣級市。改革開放前,晉江是一個(ge) 窮縣。改革開放後大辦鄉(xiang) 鎮企業(ye) ,湧現出全省第一個(ge) 億(yi) 元鎮,全國各地紛紛前去取經、學習(xi) ,費孝通、陸學藝等學者將其總結為(wei) “晉江模式”並向全國推廣。習(xi) 近平非常重視縣域經濟典型的發展,在任省委副書(shu) 記和省長的6年時間裏,七下晉江調研。習(xi) 近平的7次調研絕不是一般性的調研,而是上升到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道路的大膽探索和成功實踐的高度總結,其意義(yi) 既立足縣域發展治理,又超越了縣域發展治理。他不是走走看看,說些鼓勵的話,而是在調研和思考的基礎上,形成了理論成果。2002年下半年,習(xi) 近平分別在人民日報和福建日報發表文章,總結“晉江經驗”的內(nei) 涵是“六個(ge) 始終堅持”“處理好五大關(guan) 係”:始終堅持以發展社會(hui) 生產(chan) 力為(wei) 改革和發展的根本方向,始終堅持以市場為(wei) 導向發展經濟,始終堅持在頑強拚搏中取勝,始終堅持以誠信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始終堅持立足本地優(you) 勢和選擇符合自身條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經濟發展,始終堅持加強政府對市場經濟的引導和服務;處理好有形通道和無形通道的關(guan) 係,處理好發展中小企業(ye) 和大企業(ye) 之間的關(guan) 係,處理好發展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和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關(guan) 係,處理好工業(ye) 和城市化的關(guan) 係,處理好發展市場經濟與(yu) 建設新型服務型政府之間的關(guan) 係。習(xi) 近平總結的“晉江經驗”和他的理論思考,為(wei) 縣域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走“生態立縣”的道路。習(xi) 近平十分關(guan) 注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問題。麵對“先成長先煩惱”的發展境遇,習(xi) 近平調研了一個(ge) 又一個(ge) 縣,推出了不少對縣域發展治理有長遠影響的重大舉(ju) 措,比如,他曾5次到福建省長汀縣調研,指導長汀水土流失治理,要求長汀“治理水土流失,建設生態農(nong) 業(ye) ”,把長汀建設成環境優(you) 美、山清水秀的生態縣。浙江省安吉縣是習(xi) 近平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理念的地方。又如,針對浙江省先期遇到保護生態環境與(yu) 加快經濟發展的尖銳矛盾和激烈衝(chong) 突,強調“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其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堅定不移地走這條路”。浙江省淳安縣坐擁千島湖良好生態,卻是欠發達縣,幹部群眾(zhong) 發展的願望十分急迫。習(xi) 近平在浙江期間,先後7次到淳安調研,提出“綠色政績觀”:既要經濟指標GDP,又要綠色GDP;保護好千島湖,也是淳安最重要的政績。2005年8月15日,他來到浙江省安吉縣的餘(yu) 村考察,在聽了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的匯報之後,充分肯定安吉紮紮實實走出一條“生態立縣”的道路,指出,“綠水青山可帶來金山銀山,但金山銀山卻買(mai) 不到綠水青山”“如果能夠把這些生態環境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生態農(nong) 業(ye) 、生態工業(ye) 、生態旅遊等生態經濟的優(you) 勢,那麽(me) 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兩(liang) 山”理念不僅(jin) 成為(wei) 推動浙江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動力,而且深刻影響了中國。黨(dang) 的十八大首次把“美麗(li) 中國”作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wei) 目標寫(xie) 進大會(hui) 報告。
親(qin) 自部署推動強縣擴權改革。義(yi) 烏(wu) 是金華下麵的一個(ge) 縣級市,是全世界聞名的小商品市場,是靠改革發展起來的一麵旗幟,也是習(xi) 近平在浙江整體(ti) 推進改革的重要實踐樣本。從(cong) 2002年10月至2007年3月,習(xi) 近平先後11次到義(yi) 烏(wu) 調研指導,親(qin) 自為(wei) 義(yi) 烏(wu) 發展把脈開方,親(qin) 自總結推廣“義(yi) 烏(wu) 經驗”,親(qin) 自部署推動強縣擴權改革,一次性賦予一個(ge) 縣級政府百餘(yu) 項經濟社會(hui) 管理權限。2006年11月14日,浙江省委省政府下發《關(guan) 於(yu) 開展擴大義(yi) 烏(wu) 市經濟社會(hui) 管理權限改革試點工作的若幹意見》,賦予義(yi) 烏(wu) 市與(yu) 設區市同等的經濟社會(hui) 管理權限,義(yi) 烏(wu) 一時被稱為(wei) “中國權力最大的縣級政府”。
(四)把培養(yang) 造就一支高素質縣委書(shu) 記隊伍作為(wei) 縣域治理的關(guan) 鍵
2007年,習(xi) 近平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黨(dang) 的十八大以後,習(xi) 近平成為(wei) 黨(dang) 的總書(shu) 記,帶領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時代。作為(wei) 中央主要領導和黨(dang) 的總書(shu) 記,習(xi) 近平對縣域發展治理關(guan) 注的角度和內(nei) 容發生重要變化,由具體(ti) 問題轉向了縣域治理的“關(guan) 鍵少數”—縣委書(shu) 記。視野範圍也自然從(cong) 正定一縣、寧德9縣、浙江90縣擴大到全國2800多個(ge) 縣(市、區、旗)。縣域發展治理,黨(dang) 的領導是根本,縣委書(shu) 記是關(guan) 鍵。習(xi) 近平對縣域關(guan) 注的焦點,主要圍繞怎樣當好縣委書(shu) 記這一主題展開。
2008年11月10日至26日,全國2000多名縣委書(shu) 記走進當時的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以及浦東(dong) 、延安、井岡(gang) 山三所幹部學院,參加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十七屆三中全會(hui) 精神培訓班。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黨(dang) 校校長的習(xi) 近平兩(liang) 次前往培訓班,一次是參加開班儀(yi) 式並發表講話,一次是與(yu) 學員代表座談。習(xi) 近平指出,縣委書(shu) 記要強化責任,牢記自己是推動縣域農(nong) 村改革發展的第一責任人,推動農(nong) 村改革發展責無旁貸,必須逐級明確責任,強化工作措施,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縣委書(shu) 記在推進農(nong) 村改革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責任,《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推進農(nong) 村改革發展若幹問題的決(jue) 定》不僅(jin) 把農(nong) 村工作的許多重大責任直接明確到了縣級,也對縣委書(shu) 記抓農(nong) 村工作提出了十分明確的要求。他對縣委書(shu) 記提出要求,要善於(yu) 當好班長、帶好隊伍,帶頭執行民主集中製,在各方麵以身作則,發揮表率作用,團結縣委班子成員齊心協力推動經濟社會(hui) 又好又快發展。
習(xi) 近平對焦裕祿、穀文昌等縣委書(shu) 記的好榜樣始終記掛在心中,在地方工作時多次提到他們(men) 的事跡,任福州市委書(shu) 記時還填詞一首《念奴嬌·追思焦裕祿》,發表在《福州晚報》上。習(xi) 近平到中央工作後,三訪蘭(lan) 考,充分體(ti) 現了他對蘭(lan) 考和對弘揚焦裕祿精神的重視。2009年4月,習(xi) 近平在河南考察,專(zhuan) 程赴蘭(lan) 考,瞻仰焦裕祿紀念碑,參觀焦裕祿事跡展,向焦裕祿陵園獻花籃,看望焦裕祿親(qin) 屬。他說:“焦裕祿同誌是一個(ge) 很高很高的標杆,雖不可及,但我們(men) 要見賢思齊”。2014年3月17日,習(xi) 近平二訪蘭(lan) 考。蘭(lan) 考是第二批黨(dang) 的群眾(zhong) 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習(xi) 近平的聯係點。他說,之所以選擇蘭(lan) 考做聯係點,是因為(wei) 蘭(lan) 考是焦裕祿精神的發祥地,希望通過學習(xi) 焦裕祿精神,為(wei) 推進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發展、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正能量。習(xi) 近平指出,對焦裕祿精神要做到深學、細照、篤行。3月18日,習(xi) 近平在縣委常委擴大會(hui) 議上發表講話時強調,縣域治理是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一環。縣域治理最大特點是既“接天線”又“接地氣”。做一個(ge) 縣委書(shu) 記、縣長,擔任縣裏的領導,是非常光榮、非常有意義(yi) 的,也是非常不簡單、非常考驗本領的。他對蘭(lan) 考結合教育實踐活動抓好改革發展工作提出三點建議:一是把強縣和富民統一起來;二是把改革和發展結合起來;三是把城鎮和鄉(xiang) 村貫通起來。2014年5月9日,習(xi) 近平三訪蘭(lan) 考並發表重要講話。習(xi) 近平指出,縣一級承上啟下,要素完整,功能齊備,在我們(men) 黨(dang) 執政興(xing) 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國家治理中居於(yu) 重要地位。縣一級領導同誌要珍惜崗位,秉公用權,安身、安心、安業(ye) ,多為(wei) 老百姓造福。
隨後,黨(dang) 中央決(jue) 定用3年多時間在中央黨(dang) 校把全國2800多名縣(市、區、旗)委書(shu) 記輪訓一遍,主要目的是幫助縣委書(shu) 記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hui) 精神,學習(x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縣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黨(dang) 的建設方麵的理論和現實問題,用黨(dang) 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培養(yang) 造就一支高素質縣委書(shu) 記隊伍。2015年1月12日,習(xi) 近平在人民大會(hui) 堂主持召開座談會(hui) ,同第一期縣委書(shu) 記研修班200餘(yu) 名學員暢談交流。他從(cong) 縣域的作用地位、古代縣官的選拔任用說到怎樣才能當好縣委書(shu) 記。他從(cong) 四個(ge) 方麵提出明確要求:一是必須始終做到心中有黨(dang) ;二是必須始終做到心中有民;三是必須始終做到心中有責;四是必須始終做到心中有戒。這就是縣委書(shu) 記“四有”要求。同年6月30日,習(xi) 近平會(hui) 見全國優(you) 秀縣委書(shu) 記,又提出四點要求:一是要做政治的明白人;二是要做發展的開路人;三是要做群眾(zhong) 的貼心人;四是要做班子的帶頭人。這是習(xi) 近平繼提出縣委書(shu) 記“四有”要求後,又提出縣委書(shu) 記“四人”要求。
習(xi) 近平關(guan) 於(yu) 縣域治理的重要論述是一個(ge) 完備的理論體(ti) 係。他的縣域治理重要論述立足時代,又與(yu) 時俱進,圍繞為(wei) 什麽(me) 要搞好縣域發展治理、怎樣搞好縣域發展治理,係統回答了縣域發展和治理需要解決(jue) 的實踐和理論問題,深刻闡明了縣域發展治理的目標任務、對象內(nei) 涵、方式方法、激勵動力、環境條件、根本保障以及如何避免走彎路、走岔路、走錯路等一係列重大問題。習(xi) 近平關(guan) 於(yu) 縣域治理的重要論述具有鮮明的特征,充分體(ti) 現了大曆史觀的要求,具有深刻的曆史穿透力,是曆史縱深性、時代連續性和未來前瞻性的有機統一。從(cong) 中國基層的農(nong) 村大隊(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到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習(xi) 近平經曆了除鄉(xiang) 鎮(公社)之外的中國所有層級的領導崗位,特別是在正定、在寧德、在福建省和浙江省直接領導、指導了縣域發展治理實踐,他的很多重要論述,直接來自他的領導實踐以及他在實踐基礎上的思考、總結和提升,對於(yu) 我國縣域治理有重要貢獻,也有重大現實指導價(jia) 值,值得我們(men) 深入研究。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