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共同富裕”的最早倡導者和積極實踐者?
發稿時間:2022-08-12 14:57:31 來源:北京日報理論周刊 作者:曹普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百年史,一定意義(yi) 上說,就是踐行黨(dang) 的初心使命和根本宗旨,提出並不斷兌(dui) 現對人民的承諾的曆史。通過社會(hui) 主義(yi) 實現共同富裕,就是我們(men) 黨(dang) 對全體(ti) 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之一。
“人人均能享受平均的供給,得最大的幸福”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建立之初,信仰馬克思主義(yi) 的中國先進分子就從(cong) 對資本主義(yi) 的批判和對社會(hui) 主義(yi) 的研究宣傳(chuan) 中萌生了“共同富裕”思想。1915年9月陳獨秀在《青年雜誌》創刊號上發表的《法蘭(lan) 西人與(yu) 近世文明》一文中指出,“財產(chan) 私有製雖不克因之遽廢,然各國之執政及富豪,恍然於(yu) 貧富之度過差,決(jue) 非社會(hui) 之福”。李大釗在北京大學講授“社會(hui) 主義(yi) 與(yu) 社會(hui) 運動”課程時,也對社會(hui) 主義(yi) 的定義(yi) 、曆史和特點等進行了生動描述,指出:“社會(hui) 主義(yi) 不是使人盡富或皆貧,是使生產(chan) 、消費、分配適合的發展,人人均能享受平均的供給,得最大的幸福。”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誕生後,始終堅持把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作為(wei) 自己的初心使命。新民主主義(yi) 革命時期,我們(men) 黨(dang) 團結帶領廣大農(nong) 民“打土豪、分田地”,實行“耕者有其田”,幫助窮苦人翻身得解放,奪取了中國革命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其偉(wei) 大意義(yi) 是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為(wei) 擺脫貧窮落後、實現共同富裕創造了根本政治條件。
“隻有走社會(hui) 主義(yi) 的道路,才能永遠擺脫貧困走上大家共同富裕的道路”
新中國建立後,“共同富裕”一詞第一次出現於(yu) 黨(dang) 的重要文獻和重要報刊,是在1953年。這年9月25日,《人民日報》發布慶祝新中國成立四周年口號,口號的第38條號召全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互助組的組員們(men) 和合作社的社員們(men) “團結一致,發揮集體(ti) 主義(yi) 精神,提高生產(chan) 效率,提高糧食及其他農(nong) 作物的產(chan) 量,增加收入,爭(zheng) 取共同富裕的生活”。這是在黨(dang) 的重要報刊中第一次出現“共同富裕”概念。
同年12月16日,由毛澤東(dong) 親(qin) 自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發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合作社的決(jue) 議》向全國公布,其中提出,為(wei) 著進一步提高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力,黨(dang) 在農(nong) 村中工作的最根本的任務,是要“用明白易懂而為(wei) 農(nong) 民所能夠接受的道理和辦法去教育和促進農(nong) 民群眾(zhong) 逐步聯合組織起來”“逐步克服工業(ye) 和農(nong) 業(ye) 這兩(liang) 個(ge) 經濟部門發展不相適應的矛盾,並使農(nong) 民能夠逐步完全擺脫貧困的狀況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榮的生活”。這是在黨(dang) 的重要文件中第一次使用“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概念之所以在1953年及之後被廣泛使用,不是偶然的。這一年,我們(men) 黨(dang) 醞釀並正式提出了黨(dang) 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過渡時期總路線,也就是讓個(ge) 體(ti) 農(nong) 民通過互助合作的辦法,實行生產(chan) 集體(ti) 化,一步一步過渡到社會(hui) 主義(yi) 的路線。
為(wei) 什麽(me) 新中國建立僅(jin) 三年、農(nong) 村土地改革剛剛完成、大規模的新民主主義(yi) 建設尚未完全展開之時,就又提出向社會(hui) 主義(yi) 過渡的任務呢?顯然,這是需要向廣大的農(nong) 民、手工業(ye) 者和工商界作廣泛深入的宣傳(chuan) 解釋和教育引導工作的。
“共同富裕”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在這個(ge) 過程中,首先著眼於(yu) 教育引導廣大農(nong) 民把個(ge) 人土地所有製變為(wei) 集體(ti) 土地所有製——走集體(ti) 化道路而提出來的“明白易懂”又能夠為(wei) 農(nong) 民所接受的美好願景和重要概念。
1953年11月9日,《人民日報》發表《必須大張旗鼓地向農(nong) 民宣傳(chuan) 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的社論,強調“實行農(nong) 業(ye) 的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乃是全體(ti) 農(nong) 民的唯一光明大路”“這樣的結果是大家富裕”。
從(cong) 當年11月26日起,《人民日報》在第三版特別開設了“向農(nong) 民宣傳(chuan) 總路線”專(zhuan) 欄,先後發表了廖蓋隆、郭小川、吳江、熊複等撰寫(xie) 的8篇宣傳(chuan) 文章。這些文章指出,“隻有農(nong) 民聯合起來組織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合作社,走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才能使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進步,使全體(ti) 農(nong) 民都過富裕的生活”“才能大家共同富裕”。
著名詩人郭小川在給專(zhuan) 欄的投稿中則直接把“共同富裕”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聯結起來,指出:隻有“社會(hui) 主義(yi) 的路是農(nong) 民共同富裕的路”。什麽(me) 是社會(hui) 主義(yi) 呢?郭小川寫(xie) 到,在農(nong) 村,社會(hui) 主義(yi) 就是勞動人民共同占有生產(chan) 資料(土地、大農(nong) 具、大牲畜等),大家聯合起來用新式農(nong) 具、農(nong) 業(ye) 機器和新的農(nong) 作法進行大規模生產(chan) ,分配方法是“按勞取酬”,生產(chan) 的東(dong) 西特別多,鰥寡孤獨也能夠得到社會(hui) 的照顧,“使大家能夠共同富裕”。總之,“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是最幸福、最光明的社會(hui) ”“可以使農(nong) 民一步步共同富裕起來”“在社會(hui) 主義(yi) 的路上走一步就有一步的好處,越往前走,好處越大”。
根據黨(dang) 中央的統一部署,從(cong) 1953年下半年起,全國各地農(nong) 村通過放映電影、幻燈、舉(ju) 行圖片和實物展覽會(hui) 等多種農(nong) 民喜聞樂(le) 見的形式,普遍向農(nong) 民群眾(zhong) 開展了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宣傳(chuan) 教育。通過深入廣泛的宣傳(chuan) 引導,“共同富裕”不僅(jin) 為(wei) 廣大農(nong) 民所接受,也很快得到了全國工商界人士和其他社會(hui) 階層的理解認可。
1955年11月21日,中華全國工商業(ye) 聯合會(hui) 執委會(hui) 在告全國工商界書(shu) 中寫(xie) 道:“我們(men) 國家的社會(hui) 主義(yi) 經濟建設一天一天在蓬勃發展,我們(men) 的祖國一天一天在繁榮富強,我們(men) 國家的事業(ye) 是無限寬廣的,工作是作不完的。我們(men)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的目的,就是要大家有事做,有飯吃,大家共同富裕。”
全國工商界青年積極分子大會(hui) 在致毛澤東(dong) 的保證書(shu) 中說:“我們(men) 隻有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和您的教導下,才懂得了資本主義(yi) 腐朽的本質和社會(hui) 發展的必然趨勢,而選擇了使全國人民共同富裕的社會(hui) 主義(yi) 康莊大道。”“我們(men) 一定和全國人民全國青年一道,為(wei) 把我國建設成為(wei) 一個(ge) 繁榮昌盛的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而奮鬥到底!”
全國婦女界人士也認識到,“社會(hui) 主義(yi) 是如此與(yu) 人民的生活福利相關(guan) 聯,它是一條這樣美好的使全體(ti) 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中國人民包括中國婦女在內(nei) ,大家都喜歡它,擁護它。”
“這種共同富裕,是有把握的”
毛澤東(dong) 是“共同富裕”的最早倡導者和積極實踐者。1949年7月,新中國建立前夕,美國國務卿艾奇遜給總統杜魯門寫(xie) 了一封信,信中說:“中國人口在十八、十九兩(liang) 個(ge) 世紀裏增加了一倍,因此使土地受到不堪負擔的壓力。人民的吃飯問題是每個(ge) 中國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個(ge) 問題。一直到現在沒有一個(ge) 政府使這個(ge) 問題得到解決(jue) 。”艾奇遜的意思很清楚,認為(wei) 中國的長期貧困主要是由人多地少這個(ge) 客觀情況造成的,是哪個(ge) 政府都解決(jue) 不了的難題。
毛澤東(dong) 駁斥了艾奇遜的論調,認為(wei) “革命能改變一切,一個(ge) 人口眾(zhong) 多、物產(chan) 豐(feng) 盛、生活優(you) 裕、文化昌盛的新中國,不要很久就可以到來”。毛澤東(dong) 把走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作為(wei) 消除中國的貧困、達到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唯一出路。
1953年10月,還在醞釀提出“共同富裕”概念時,他就明確提出,走“資本主義(yi) 道路,也可增產(chan) ,但時間要長,而且是痛苦的道路”。這種“痛苦”就痛苦在走資本主義(yi) 道路,最終帶給人民的是兩(liang) 極分化、貧富懸殊的結果,這與(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性質宗旨、初心使命相悖,更與(yu) 人民的期盼願望相悖,因此,毛澤東(dong) 明確表示,“我們(men) 不搞資本主義(yi) ,這是定了的”。
怎樣才能避免資本主義(yi) 的痛苦,讓國家富強、全體(ti) 人民過上幸福生活呢?毛澤東(dong) 強調,“現在我們(men) 實行這麽(me) 一種製度,這麽(me) 一種計劃,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強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強些。而這個(ge) 富,是共同的富,這個(ge) 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這種共同富裕,是有把握的”。這種“有把握”能夠實現“共同富”“共同強”“更富更強”,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製度,毫無疑問,就是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一言以蔽之,仍如毛澤東(dong) 所言,“全國大多數農(nong) 民,為(wei) 了擺脫貧困,改善生活,為(wei) 了抵禦災荒,隻有聯合起來,向社會(hui) 主義(yi) 大道前進,才能達到目的。”
從(cong) 以上過程可以看出,“共同富裕”從(cong) 提出的第一天起,就是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緊密聯係、牢牢“捆綁”在一起的概念。我們(men) 黨(dang) 從(cong) 號召廣大農(nong) 民乃至全國各界向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過渡之初,就是包含著作出走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能夠讓全體(ti) 人民實現共同富裕這個(ge) 鄭重承諾的。
為(wei) 了兌(dui) 現這個(ge) 鄭重承諾,以毛澤東(dong) 同誌為(wei) 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進行艱辛探索、艱苦奮鬥,取得了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和建設的偉(wei) 大成就。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黨(dang) 在前人奮鬥的基礎上接續奮鬥,把實現共同富裕作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本質的核心內(nei) 容,作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區別於(yu) 資本主義(yi) 的根本性因素,作為(wei) 黨(dang) 和政府的重大責任,作為(wei) 踐行初心使命的光榮使命,實施改革開放,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推動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巨大新成效。
隨著脫貧攻堅取得全麵勝利,隨著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開啟向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進軍(jun) 的第二個(ge) 百年征程,我們(men) 一定要更加積極主動地回應人民群眾(zhong) 對於(yu) 公平正義(yi) 和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盼,把逐步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wei) 明顯的實質性進展,“讓人民群眾(zhong) 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不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真實可感的事實”,持之以恒把黨(dang) 向人民作出的經由社會(hui) 主義(yi) 達至共同富裕這個(ge) 美好願景、這個(ge) 鄭重承諾繼續兌(dui) 現好。
[作者為(wei) 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教研部主任、教授]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