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鄉村全麵振興要抓好四個著力點

發稿時間:2022-08-04 14:10:17   來源:學習(xi) 時報   作者:張立群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是“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目標和任務之一,對於(yu) 從(cong)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向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順利轉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yi) 。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近期有關(guan) 資料顯示,2021年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較2012年翻了一番多,農(nong) 民生產(chan) 生活水平上了一個(ge) 大台階。同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有效投資不斷擴大,第一產(chan) 業(ye) 固定資產(chan) 投資14275億(yi) 元,比上年增長9.1%,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在“三農(nong) ”重要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廣大農(nong) 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總體(ti) 上已從(cong) “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對獲得公平發展機會(hui) 、共享發展成果、提升生活品質抱有更高期待,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麵臨(lin) 的任務更加繁重、挑戰更加艱巨。

  抓好“產(chan) ”的著力點,推動高質量發展。積極推動規模化經營,引導品牌化營銷,促進鄉(xiang) 村特色資源與(yu) 城市多樣化需求匹配銜接,以實現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與(yu) 現代大市場的有效對接。一方麵,加快農(nong) 林牧副漁等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優(you) 化升級,持續調優(you) 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結構,大力發展生態有機農(nong) 業(ye) ,拓展休閑農(nong) 業(ye) ,培育和打造鄉(xiang) 村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手工藝品、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產(chan) 品,不斷增強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內(nei) 生發展能力。另一方麵,大力培育、支持和發展一批地方性涉農(nong) 企業(ye) ,促進產(chan) 業(ye) 融合,擴大農(nong) 業(ye) 等特色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占總產(chan) 值比重和非農(nong) 產(chan) 值占總產(chan) 值比重,提升非農(nong) 產(chan) 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占總勞動力比重。同時,依托數字鄉(xiang) 村建設,推進鄉(xiang) 村互聯網絡等基礎設施改造提質,大力推進“直播帶貨”“線上銷售”等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多業(ye) 態發展,通過電商平台、物流運輸等提高農(nong) 產(chan) 品商品率,進一步拓展鄉(xiang) 村數字經濟發展空間,有力推進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可持續、高質量發展,進而促進農(nong) 民純收入提高,實現共同富裕。

  抓好“人”的著力點,以城鄉(xiang) 雙向開放理念推動城鄉(xiang) 融合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健全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機製,推動城鄉(xiang) 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增強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活力。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回報相對較低,農(nong) 業(ye) 比較效益下降,要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就要繼續推動城鎮化,通過城鄉(xiang) 各要素之間的互動融合,盤活鄉(xiang) 村人口總量,不斷增加收入,努力向中等收入群體(ti) 邁進。一是建立鄉(xiang) 村人口資源庫,參與(yu) 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積極性、參與(yu) 度,形成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強大合力,充分發揮其在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中的重大作用。二是建設一支精幹的村級幹部隊伍,培養(yang) 和發展一批懂經營、會(hui) 管理、愛鄉(xiang) 村的鄉(xiang) 村帶頭人、致富能手,重點引進和安排涉農(nong) 高校等大學畢業(ye) 生到村任職,發揮其特長、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為(wei) 鄉(xiang) 村發展作出貢獻。三是加大鄉(xiang) 村專(zhuan) 職教師、衛生等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配比力度,選派科技特派員、駐鄉(xiang) 入村農(nong) 技人員、網絡技術員、新媒體(ti) 人員參與(yu) 鄉(xiang) 村建設,在一線建立基地,提高農(nong) 業(ye) 科技應用水平和創新成果轉化率,提升鄉(xiang) 村現代化水平。

  抓好“魂”的著力點,塑造良好鄉(xiang) 風。振興(xing) 鄉(xiang) 村,要以文化鑄魂。有了靈魂的鄉(xiang) 村,便有了生機和活力。有了青山綠水和鄉(xiang) 愁就有了希望和未來。鄉(xiang) 村振興(xing) 既要加快發展滿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礎設施建設,又要發展有利於(yu) 夯實鄉(xiang) 村經濟基礎的文化產(chan) 業(ye) 。一是促進鄉(xiang) 村傳(chuan) 統文化和文化產(chan) 業(ye) 有效融合。鄉(xiang) 村應該因地製宜,找準自身文化定位,充分利用諸如名人故裏、紅色文化、曆史古跡、傳(chuan) 統手作、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等資源優(you) 勢,立足本土資源,打造特色鄉(xiang) 土品牌,發展“文旅”融合產(chan) 業(ye) 。同時,還需要保留眾(zhong) 多體(ti) 現我國農(nong) 耕智慧的古老農(nong) 業(ye) 生態體(ti) 係,促進經濟發展與(yu) 生態環保的和諧與(yu) 平衡。二是夯實鄉(xiang) 村法治文化建設基礎。必須以形成優(you) 良鄉(xiang) 村法治文化為(wei) 前提條件,確保製度的權威性,不讓製度高開低走、淪為(wei) “稻草人”,需要通過豐(feng) 富多樣的法治文化活動,形成學法、遵法、尚法的濃厚氣氛,為(wei) 鄉(xiang) 村文化建設提供製度保障。三是夯實鄉(xiang) 村文化載體(ti) 。國家公共文化資源和資金應重點流向鄉(xiang) 村,需要積極引導和促進社會(hui) 資本投入村鎮,為(wei) 鄉(xiang) 村建設文化基礎設施,為(wei) 村民樂(le) 享公共文化服務提供條件,為(wei) 鄉(xiang) 村文化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

  抓好“美”的著力點,推動綠色發展。加快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的綠色化改造和綠色轉型,汲取生態產(chan) 業(ye) 經驗,以發展視角解決(jue) 農(nong) 村髒亂(luan) 差問題。環境整治方案要充分銜接未來人口規模以及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態要素,避免重複建設和資源錯配。一是做好人居環境整治,以庭院住房潔淨為(wei) 重點,開展“居所整潔”“庭院清潔”評比活動。以農(nong) 村垃圾、汙水處理和村容村貌提質升級為(wei) 主攻方向,重視“垃圾分類”“廁所改造”“家畜衛生”。二是嚴(yan) 格落實“河長製”“林長製”等,嚴(yan) 查重處汙水廢氣排放,禁止秸稈焚燒,開展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治理,以耕地和農(nong) 田土壤汙染防治為(wei) 重點,減少農(nong) 藥化肥使用量,實施土壤環境安全保障工程,提升國土資源治理實效,促進土壤環境質量持續穩定改善。三是統籌自然環境、人工環境和社會(hui) 環境建設。保護好綠水青山和田園風光,不僅(jin) 需要保留住獨特的鄉(xiang) 村風貌和鄉(xiang) 土味道,還要多從(cong) 農(nong) 民角度考慮,多聽農(nong) 民呼聲,提升農(nong) 民參與(yu) 農(nong) 村環境治理的積極性與(yu) 主動性。

  民族要複興(xing) ,鄉(xiang) 村必振興(xing) 。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是一項偉(wei) 大的係統工程,必須在堅持黨(dang) 的集中統一領導下,發揮製度優(you) 勢,把保障好、維護好農(nong) 民合法權益作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為(wei) 農(nong) 民而建、為(wei) 農(nong) 民而興(xing) ,尊重農(nong) 民意願、堅持因地製宜,確保鄉(xiang) 村振興(xing) 在法治軌道上有序推進、行穩致遠。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