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改革絮語

文章

善於從戰略上看問題想問題

發稿時間:2022-08-02 18:00:25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辛鳴

   戰略問題是一個(ge) 政黨(dang) 、一個(ge) 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就大有希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我們(men) 是一個(ge) 大黨(dang) ,領導的是一個(ge) 大國,進行的是偉(wei) 大的事業(ye) ,要善於(yu) 進行戰略思維,善於(yu) 從(cong) 戰略上看問題、想問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來高度重視戰略策略問題。百年來,我們(men) 黨(dang) 抓住不同時期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務,製定正確的戰略策略,從(cong) 而戰勝無數風險挑戰、不斷從(cong) 勝利走向勝利。新征程上,黨(dang) 要始終立於(yu) 不敗之地,必須立於(yu) 時代潮頭,緊扣新的曆史特點,科學謀劃全局,牢牢把握戰略主動,堅定不移實現戰略目標。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高度重視戰略策略問題

  百年來,我們(men) 黨(dang) 之所以能夠統一思想、統一步調、團結一致向前進,之所以能夠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偉(wei) 大勝利和輝煌成就,書(shu) 寫(xie) 中華民族幾千年曆史上最恢宏的史詩,一個(ge) 重要原因就在於(yu) 我們(men) 黨(dang)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高瞻遠矚、見微知著,既解決(jue) 現實問題,又解決(jue) 戰略問題,準確判斷和把握形勢,製定切合實際的目標任務、政策策略。

  新民主主義(yi) 革命時期,我們(men) 黨(dang) 創造性地提出和實施了一係列正確的政策策略。我們(men) 黨(dang) 深刻分析中國社會(hui) 形態和階級狀況,弄清了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任務、動力,提出通過新民主主義(yi) 革命走向社會(hui) 主義(yi) 的兩(liang) 步走戰略,製定了新民主主義(yi) 革命總路線,開辟了以農(nong) 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的革命道路,及時解決(jue) 了中國革命進程中一道道極為(wei) 複雜的難題,引導中國革命航船乘風破浪前進。

  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men) 黨(dang) 找到了在中國進行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和建設的正確道路。新中國成立後,以毛澤東(dong) 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ti) 帶領人民,在迅速醫治戰爭(zheng) 創傷(shang) 、恢複國民經濟的基礎上,提出了過渡時期總路線,創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義(yi) 革命向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的轉變,使中國這個(ge) 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東(dong) 方大國進入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製度確立以後,形成了把我國建設成為(wei) 一個(ge) 強大的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的戰略思想。我們(men) 黨(dang) 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導和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劃分三個(ge) 世界的戰略等,通過一係列正確的戰略策略,使社會(hui) 主義(yi) 中國成為(wei) 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

  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men) 黨(dang) 作出把黨(dang) 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曆史性決(jue) 策,製定了到二十一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的戰略。科學判斷時代特征和國際形勢,提出和平與(yu) 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及時調整各方麵政策,為(wei) 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創造了難得曆史機遇和良好外部環境。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明確要堅持黨(dang) 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攬偉(wei) 大鬥爭(zheng) 、偉(wei) 大工程、偉(wei) 大事業(ye) 、偉(wei) 大夢想,提出增強“四個(ge) 意識”、堅定“四個(ge) 自信”、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提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協調推進“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提出一係列原創性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我們(men) 黨(dang) 是一個(ge) 大黨(dang) ,領導的是一個(ge) 大國,進行的是偉(wei) 大的事業(ye) 。我們(men) 要更加自覺地從(cong) 戰略高度看問題、想問題,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思考和把握國家發展麵臨(lin) 的一係列重大戰略問題,以更堅定的立場、更科學的方法製定黨(dang) 和國家大政方針、發展戰略和各項政策,在掌握戰略主動中贏得曆史主動,在進行戰略謀劃中實現曆史變革。

  戰略思維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應該樹立的思維方式

  科學的戰略擘畫背後是高超的戰略思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戰略思維“永遠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應該樹立的思維方式”。堅持戰略思維,善於(yu) 從(cong) 戰略上看問題、想問題,就是要把握事物發展總體(ti) 趨勢和方向,從(cong) 全局、長遠、大勢上作出判斷和決(jue) 策。

  統攬全局才能正確處理各方麵、各階段的關(guan) 係。從(cong) 全局出發,取得整體(ti) 和長遠的最佳效果,這是戰略思維的重要方麵。毛澤東(dong) 同誌在《中國革命戰爭(zheng) 的戰略問題》中指出:“戰略問題是研究戰爭(zheng) 全局的規律的東(dong) 西”,講的就是這個(ge) 道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樹立大局意識,善於(yu) 從(cong) 大局看問題,放眼世界,放眼未來,也放眼當前,放眼一切方麵;要善於(yu) 觀大勢、謀大事,把握工作主動權;要加強戰略思維,增強戰略定力,做到“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統攬全局,關(guan) 鍵在於(yu) 從(cong) 全局上判斷是非、評估得失,不能本末倒置、因小失大。對於(yu) 那些從(cong) 局部看可行,但從(cong) 大局看不可行的事情堅決(jue) 不能做;對於(yu) 那些從(cong) 局部看不可行,但從(cong) 大局看可行甚至必行的事情就要義(yi) 無反顧去做。始終把全局作為(wei) 觀察和處理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全局利益為(wei) 追求,切實把本地區、本部門的工作放到國際國內(nei) 大背景和全黨(dang) 全國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研究、去把握。

  心中有長遠,做起事來才會(hui) 保持定力、堅守原則。要把謀當下和謀未來統一起來,著眼未來謀當下。處理好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的關(guan) 係,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既在戰略上堅持持久戰,又在戰術上打好殲滅戰。戰略上堅持穩中求進,搞好頂層設計,把握好節奏和力度,久久為(wei) 功。戰術上抓落實幹實事,注重實效,步步為(wei) 營,一仗接著一仗打。善於(yu) 把當前的問題放在發展過程中來思考,置於(yu) 曆史長河中去定位,這樣就會(hui) 舉(ju) 重若輕、遊刃有餘(yu) 。有些事情雖然當前不見效但是可為(wei) 長遠打基礎,就要努力去做,而殺雞取卵、竭澤而漁、飲鴆止渴的事情則堅決(jue) 不能做。

  把握住大勢才能抓住機遇。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善於(yu) 觀大勢、謀大事,站在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大局、黨(dang) 和國家工作大局、全麵深化改革全局來思考和研究問題。”大勢反映的是曆史必然性。把握大勢,就要善於(yu) 透過紛繁複雜的現象把握事物的本質和發展的內(nei) 在規律,未雨綢繆,防患於(yu) 未然。要把謀事和謀勢統一起來,立足大勢謀大事。“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形勢在變、任務在變、工作要求也在變,必須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加強戰略謀劃,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wei) ,既善於(yu) 積勢蓄勢謀勢,又善於(yu) 識變求變應變,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麵,分清輕重緩急,科學排兵布陣,牢牢掌握鬥爭(zheng) 主動權。

  把戰略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結合起來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正確的戰略需要正確的策略來落實。”戰略引領策略,策略是在戰略指導下為(wei) 戰略服務的;策略實現戰略,正確的戰略需要正確的策略來落實。正確處理戰略和策略辯證統一的關(guan) 係,就要把戰略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有機結合起來。

  戰略堅定是成事之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當今世界,機遇和挑戰並存。風雲(yun) 變幻,最需要的是戰略定力”。戰略目標、戰略遵循、戰略布局、戰略步驟等一旦確立,就不能動搖猶豫、朝令夕改。實現偉(wei) 大目標,進行戰略抉擇,作出重大決(jue) 策,要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進取精神,也要有“亂(luan) 雲(yun) 飛渡仍從(cong) 容”的戰略定力。當前,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曆史進程,我們(men) 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目標,但這一目標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也絕不是一馬平川、朝夕之間就能到達的,前進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各種風險挑戰。這就要求我們(men) 在麵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nei) 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時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用正確的方法做我們(men) 認定是正確的事情,不被亂(luan) 花迷眼,不被浮雲(yun) 遮眼。曆史和現實充分表明,始終保持戰略定力、戰略自信、戰略耐心,在戰略上判斷準確、謀劃科學、贏得主動,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就會(hui) 立於(yu) 不敗之地。

  政策策略要實事求是,要管用。在戰略指導下製定出來的具體(ti) 政策策略要有的放矢,因地製宜。“的”發生了改變,“矢”的方向、力度也要隨之改變。入山問樵、入水問漁,到什麽(me) 山就要唱什麽(me) 歌。隻有不斷增強政策舉(ju) 措的靈活性、協調性、配套性,才能實現最大政策效應。政策策略要避免簡單化,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cong) 實際出發。既堅持以戰略統攬全局、統領策略,又緊緊圍繞戰略目標製定配套策略,使策略緊密對接戰略、有力支撐戰略;既著眼解決(jue) 重大問題增強戰略設計的科學性和長遠指導性,又視時視情及時調整策略,確保策略的有效性;既著眼長遠製定戰略願景、戰略規劃,又著眼解決(jue) 改革發展穩定麵臨(lin) 的各種矛盾問題,增強策略安排的針對性、務實性和可操作性。

  堅定而不僵化,靈活而有原則。戰略的堅定性並不意味著戰略的僵化。隨著經濟社會(hui) 全局的變化、時代大勢的演進適時進行戰略調整,是保證戰略科學有效的題中應有之義(yi) 。同樣,策略的靈活性也不意味著策略沒有穩定性。站位要高,做事要實,既要把方向、抓大事、謀長遠,又要抓準抓好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既要算大賬總賬,又要算小賬細賬。善於(yu) 運用改革思維和改革辦法,統籌考慮短期應對和中長期發展,既要在戰略上布好局,也要在關(guan) 鍵處落好子。自覺同黨(dang) 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對標對表、及時校準偏差,不折不扣執行黨(dang) 中央作出的戰略決(jue) 策,紮紮實實貫徹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抓住機遇,有所作為(wei) ,不斷推動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創造新的輝煌業(ye) 績。

  [作者為(wei) 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