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財經

文章

發展夜間經濟須處理好三個關係

發稿時間:2022-07-01 14:11:0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 顧陽

  隨著我國疫情防控總體(ti) 形勢趨穩向好,一些地方陸續重啟了“夜間經濟”。有報道稱,河南、安徽、廣西等一些地方領導為(wei) 了鼓勵夜間消費,帶頭加入燒烤擼串吃小龍蝦的消費行列。

  地方領導帶頭消費的做法,近些年並不鮮見。他們(men) 一方麵向市場主體(ti) 表達了有條件加快複工複商複市的態度,另一方麵也給廣大消費者傳(chuan) 遞出在做好防護的情況下可以走出家門放心消費的信心。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近期我國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已連續3個(ge) 月出現同比下降,其中餐飲、酒店等行業(ye) 更是受衝(chong) 擊最大的重災區。在此背景下,提振消費信心,重拾經濟活力,已成為(wei) 穩住經濟大盤的重要舉(ju) 措之一。

  作為(wei) 城市商業(ye) 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夜間經濟是彰顯城市特點與(yu) 活力的有效載體(ti) ,不僅(jin) 能更好地滿足人民對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對於(yu) 擴大內(nei) 需、繁榮市場、創造就業(ye) 等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商務部此前的一項調查顯示,60%的消費發生在夜間,早在2020年我國夜間經濟規模就突破了30萬(wan) 億(yi) 元。當前,探索培育包括夜間經濟在內(nei) 的各種消費新業(ye) 態新模式,被賦予了推動消費恢複增長的新使命。

  但也要看到,發展夜間經濟不能簡單地等同於(yu) “地攤經濟”,更不是鼓勵老百姓上街隨意支攤做買(mai) 賣。事實上,前者是一項有著自身發展規律的係統性工程,而後者更多是應對疫情衝(chong) 擊的臨(lin) 時之舉(ju) ,對於(yu) 城市運行也是一把“雙刃劍”——“地攤經濟”體(ti) 量小、成本低,短時間內(nei) 確實能讓城市的夜間充滿煙火氣,但也會(hui) 引發交通擁堵、衛生無序、噪聲擾民等一係列民生問題,給城市治理帶來新難題。

  發展夜間經濟,要統籌處理好疫情防控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關(guan) 係。重啟夜間經濟,避免不了出現人群的集聚,也增大了疫情防控的風險。前不久,北京、成都等地酒吧出現的聚集性疫情,就帶來了深刻教訓。對此,各地要在做好疫情應急預案的基礎上,加強對疫情防控措施的檢查督導,通過科學精準的常態化舉(ju) 措,規範夜間消費場所的疫情防控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zhong) 的身體(ti) 健康和生命安全。

  發展夜間經濟,要妥善處理好因地製宜與(yu) 規範有序的關(guan) 係。夜間經濟的形成絕非一日之功,更離不開地域文化、氣候條件、消費習(xi) 慣、經濟水平等因素的綜合影響。現實中,一些地方急於(yu) 發展夜間消費,一哄而上甚至人為(wei) 製造出許多夜間消費場景,但常因“水土不服”而曇花一現。對此,有關(guan) 部門在發展夜間經濟時,既要尊重經濟內(nei) 在規律和當地發展實際,科學規劃評估其可行性,更要通過精細化的城市治理和富有溫度的民生管理,為(wei) 夜間經濟營造一個(ge) 功能完善、充滿活力又規範有序的發展環境。

  發展夜間經濟,要協調處理好傳(chuan) 統業(ye) 態與(yu) 創新發展的關(guan) 係。夜間經濟要想持久“點亮”繁榮,離不開創新賦能。當前,一些地方在發展夜間經濟時,往往聚焦於(yu) 餐飲、購物、娛樂(le) 等領域,存在著粗放式、同質化發展傾(qing) 向。與(yu) 此同時,消費群體(ti) 年輕化、消費需求多元化的趨勢,對夜間經濟的供給提出了更高要求。對此,要充分挖掘本地特色資源,賦予夜間消費更多文化內(nei) 涵和現代元素,同時加快對數字技術等運用,讓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為(wei) 夜間經濟創造更多可能。

  從(cong) 消費功能看,夜間經濟是一種更好滿足生活需求的“增量經濟”,也是推動消費加快恢複的前沿陣地。疫情終將消散,我們(men) 相信,流光溢彩的夜間經濟將點亮更多消費希望,激發出更多的消費動力與(yu) 活力。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