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炳江:中國成為世界上治理大氣汙染速度最快的國家
發稿時間:2022-06-13 15:02:56 來源:人民政協報
2013年初,我國出現大麵積霧霾天氣,空氣質量曾連續25天重度汙染,多地出現空氣質量指數“爆表”。
麵對嚴(yan) 峻的環境汙染形勢,中央政治局常委會(hui) 會(hui) 議、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先後審議通過《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大氣十條》)。由此,我國作為(wei) 全球第一個(ge) 全麵治理PM2.5的發展中國家,開啟了極不平凡的治理進程。
從(cong) 2013年到2021年,SO2和NOX排放量由2000多萬(wan) 噸下降到幾百萬(wan) 噸,PM2.5年均濃度下降了56%;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首次達到國家標準,重汙染天數下降了91%。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北京的改善成果譽為(wei) “北京奇跡”。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將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措施之實、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大氣汙染防治領域實現了一係列曆史性變革,解決(jue) 了許多長期想解決(jue) 而沒有解決(jue) 的問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
一、破冰攻堅清潔能源替代散煤
我國北方農(nong) 村取暖每噸煤排放的大氣汙染物是燃煤電廠排放的20倍,農(nong) 村燃氣管網、電網容量等基礎設施很薄弱。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問題,親(qin) 自部署、親(qin) 自推動,要求與(yu) 霧霾治理相結合,加快提高清潔供暖比重。我們(men) 會(hui) 同製定印發《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集中力量攻堅首都大氣傳(chuan) 輸通道散煤替代,協調財政部等創新機製,利用中央大氣汙染防治專(zhuan) 項資金撬動這塊最難啃的骨頭,讓2700多萬(wan) 戶農(nong) 村居民告別了煙熏火燎的用能方式,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明顯提升。
二、打破能源“就地平衡”發展模式
改輸煤為(wei) 主為(wei) 輸煤與(yu) 輸電並舉(ju) 的煤炭消費格局。2017年,12條長距離跨區輸電線路建成投產(chan) ,減少向重點區域輸煤2.5億(yi) 噸。新修訂的大氣汙染防治法要求重點區域內(nei) 新改擴建用煤項目,實行煤炭等量或減量替代。從(cong) 2013年到2021年,全國能源消費增量實現了64.5%來自清潔能源,煤炭消費量零增長。同時,完成全國燃煤機組節能和超低排放改造,形成全球規模最大的清潔燃煤發電基地。
三、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
2015年,黨(dang) 中央部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國務院出台綜合性經濟政策引導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釋放了工業(ye) 領域汙染物大幅減少的紅利。全國累計淘汰落後和化解過剩產(chan) 能約3億(yi) 噸鋼鐵和10億(yi) 噸煤炭,1.4億(yi) 噸“地條鋼”全部清零。我們(men) 將工作重點聚焦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區域內(nei) 鋼鐵企業(ye) 數量減少一半,河北省鋼鐵產(chan) 能下降了1/3。2017年京津冀發生持續九天的“跨年霾”汙染後,我們(men) 組織各地重拳整治了6.2萬(wan) 家“散亂(luan) 汙”企業(ye) 及集群。
四、強力推進交通領域綠色轉型
2017年,我們(men) 提出停止環渤海港口接收汽運煤集港,改由鐵路運煤,“公轉鐵”序幕由此展開。國家實施《推進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企業(ye) 鐵路專(zhuan) 用線納入規劃開始建設。全國鐵路貨運量占比連續四年上升。完成汽車排放標準由國四提高到國六,油品質量實現國四到國六“三級跳”,與(yu) 國際接軌;推動公共領域機動車電氣化,全國電動車公交車占比提高了70%;累計淘汰老舊機動車3000萬(wan) 輛。
五、鐵腕治愈多領域管理頑疾
我國有全球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施工工地,施工揚塵和渣土拋撒情況普遍;每年有200多億(yi) 噸砂石骨料開采、加工、運輸,塵土飛揚;料場料堆露天堆放、城市路麵人工幹掃等汙染嚴(yan) 重;春天燒荒、夏天露天燒烤、秋天燒秸稈、冬天燒散煤,一年四季燒垃圾等“五燒”問題十分突出。我們(men) 通過建設監測點、監控錄像,實行降塵量排名,壓實了各方責任,目前降塵量明顯下降。
六、破解長距離跨區域傳(chuan) 輸汙染
人民群眾(zhong) 最不滿意的是持續多日的霧霾天氣。我們(men) 組織兩(liang) 千多名科研人員聯合攻關(guan) ,弄清了大氣汙染成因、傳(chuan) 輸和消散科學規律。會(hui) 同中國氣象局,開發了國家級預測預報模式,為(wei) 精準施策提供了保障。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實行聯防聯控聯治,所有排放源逐一進行環保績效分級、實施差異化減排措施。建成天地一體(ti) 化監控係統,確保了重汙染過程應對措施落實到位。
成績來之不易。我們(men) 要堅定不移貫徹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更加突出精準、科學、依法治汙,以PM2.5和臭氧協同控製為(wei) 主線,強化多汙染物協同控製和區域聯防聯控,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