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國英:鄉村振興要處理好“三個難題”
發稿時間:2022-06-13 14:15:27 來源:《領導文萃》 作者:黨(dang) 國英
從(cong) 發達國家走過的曆程看,市鎮及人口半稠密區的存在,對於(yu) 農(nong) 業(ye) 區的發展非常重要。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事業(ye) 中,將這一區域與(yu) 農(nong) 業(ye) 區統籌運作,才有利於(yu) 解決(jue) 我們(men) 麵對的諸多難題。
一是效率難題。
有人預測到2040年左右,我國農(nong) 業(ye) 從(cong) 業(ye) 人口占總從(cong) 業(ye) 者的比重可能在5%以下,這是一個(ge) 富有前瞻性的說法。5%的從(cong) 業(ye) 者中,有相當比例的是規模經營者。今後,這些經營者和擁有土地承包權、但不從(cong) 事農(nong) 業(ye) 的這部分人是什麽(me) 關(guan) 係?租佃關(guan) 係?委托關(guan) 係?長期維持這種關(guan) 係有利於(yu) 農(nong) 業(ye) 發展嗎?我比較懷疑。
我的看法是,要實現經濟上的效率,還是要走“適度規模經營+社會(hui) 分工深化+社會(hui) 化服務”這條路,小承包戶要實現曆史轉型,成為(wei) 真正的非農(nong) 業(ye) 人口。但這是一個(ge) 難點。具體(ti) 會(hui) 涉及舉(ju) 家轉移難題、小城市發展難題、農(nong) 產(chan) 品周期難題。效率難題當中還有公共服務的難題。
比如,有些地方路修得質量很高,路的密度很大,投入很大,投入與(yu) 產(chan) 出之間差距太大;還有一些公共服務設施的維護成本很高,尤其是水處理單元投入下去以後利用效率不高。
當然,這樣的難題全世界都有。
二是平等難題。
有了規模經營以後,農(nong) 民收入是不是就提上去了?事實不是這樣。當然,如果沒有規模經營,農(nong) 民收入更低。從(cong) 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情形看,真正土地經營收入隻占農(nong) 民收入比重的1/5左右,這是個(ge) 很大的問題。為(wei) 什麽(me) 農(nong) 村有了規模經營之後,農(nong) 民的主要收入不能提高,甚至比重越來越低?如何確立一種機製,使農(nong) 業(ye) 從(cong) 業(ye) 者的收入與(yu) 其他人口的收入能夠保持大體(ti) 一致,甚至前者略高於(yu) 後者?
三是社會(hui) 治理難題。
中央關(guan) 於(yu) 經濟組織與(yu) 社會(hui) 治理組織分開的意見落實了沒有?越來越小的鄉(xiang) 村居民點要不要繼續維持自治組織?社會(hui) 治理能不能實現城鄉(xiang) 一體(ti) 化?現在的農(nong) 村能不能承載鄉(xiang) 愁?能不能通過城市建設的改善,使城市也能承載“鄉(xiang) 愁”?這些都是難題。
隨著城市化推進,將來會(hui) 形成這樣的人口布局,即鄉(xiang) 村地區的人口重心在市鎮區域,真正的農(nong) 業(ye) 區居民主要是農(nong) 業(ye) 從(cong) 業(ye) 家庭,他們(men) 數量少,且分散在小的居民點上,有的會(hui) 在自己的農(nong) 場設立生產(chan) 與(yu) 家居一體(ti) 化的定居點。這種情況下,現有的村委會(hui) 體(ti) 製還能適應新的居住形態嗎?
從(cong) 發達國家的經驗看,解決(jue) 上述難題大體(ti) 上需要以下發展行動或政策創新。
第一,要尊重農(nong) 民自由選擇權,包括土地流轉、交易的權利,自由遷徙的權利。農(nong) 民自主選擇權得到尊重,就有了一種糾錯機製,政府的一些不合時宜的政策就不至於(yu) 對發展帶來太大的負麵影響,而好的政策更容易得到落實。
第二,鄉(xiang) 村地區必須要有遠超農(nong) 戶數量的非農(nong) 業(ye) 居民。這些居民包括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上的其他環節的從(cong) 業(ye) 者。但這些居民一般不適合做農(nong) 場主的鄰居,而應該成為(wei) 市鎮居民,為(wei) 市鎮帶來一定的人口規模與(yu) 密度。2萬(wan) 人以上的市鎮建成區人口規模是公共服務設施有效運轉的必要條件。這樣的市鎮有可能成為(wei) 宜居小城市,也更有可能成為(wei) 為(wei) 農(nong) 業(ye) 農(nong) 民服務的區域中心。
第三,市鎮要均衡布局。根據我國國情,東(dong) 中西部的鄉(xiang) 村區域的市鎮可以有不同的市鎮輻射麵積,大體(ti) 上可以設定在100~300平方公裏之間。荷蘭(lan) 的市鎮輻射麵在100平方公裏左右,美國在250平方公裏左右。這樣的市鎮密度才有助於(yu) 解決(jue) 農(nong) 民獲取公共服務的可及性問題。
第四,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的重心要下沉。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創造是農(nong) 產(chan) 品原料價(jia) 值的5~10倍。必要的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下沉到市鎮,加上其他關(guan) 聯產(chan) 業(ye) ,足以支撐一個(ge) 市鎮的繁榮。農(nong) 民的季節性兼業(ye) 需求,也可以在這裏得到滿足,有助於(yu) 穩定解決(jue) 城鄉(xiang) 收入差異難題。
第五,發展跨行政區的現代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囿於(yu) 行政區劃製度及村莊管理體(ti) 製,我國現在220多萬(wan) 個(ge) 農(nong) 民合作社,基本不能真正發揮合作社的作用。合作社發展必須突破行政管理區劃製度規定的邊界,在全國逐步培育幾十個(ge) 功能完備的農(nong) 民合作社,並使其在國際食品市場上具有跨國公司的經營能力,才有助於(yu) 提高我國農(nong) 業(ye) 競爭(zheng) 力。
第六,社會(hui) 治理實現城鄉(xiang) 一體(ti) 化。未來,農(nong) 業(ye) 區居民中產(chan) 化、低收入人群進入城市將成為(wei) 大趨勢,這需要社會(hui) 治理城鄉(xiang) 一體(ti) 化。2040年左右,全國農(nong) 業(ye) 從(cong) 業(ye) 家庭將不到2000萬(wan) ,這時候鄉(xiang) 村治理機構如何建立,需要未雨綢繆,提前探索和部署。
我國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的目標區域應該是兩(liang) 個(ge) 部分,即包含市鎮在內(nei) 的半人口稠密區和農(nong) 業(ye) 區。這兩(liang) 個(ge) 區域的政策重點也應有所不同。城鄉(xiang) 融合發展實際上就是要處理好這兩(liang) 個(ge) 目標區域之間的關(guan) 係。這是解決(ju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諸多難題的關(guan) 鍵所在。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