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代表委員談民生保障:著力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

發稿時間:2022-03-08 11:20:15   來源:人民日報   

  安享幸福美滿的晚年生活,是每位老年人的期盼,也是每個(ge) 家庭的關(guan) 切。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不僅(jin) 能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質量、維護老年人尊嚴(yan) 和權利,而且能促進經濟發展、增進社會(hui) 和諧。”“要完善養(yang) 老和醫療保險製度,落實支持養(yang) 老服務業(ye) 發展、促進醫療衛生和養(yang) 老服務融合發展的政策措施。”

  代表委員表示,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事關(guan) 國家發展全局,事關(guan) 億(yi) 萬(wan) 百姓福祉,事關(guan) 社會(hui) 和諧穩定,對於(yu)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具有重要意義(yi) 。在黨(dang) 和國家重大規劃和政策意見引領下,我國老齡事業(ye) 發展和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建設取得一係列新成就。接下來,各地各部門應加快完善“社會(hui) 保障、養(yang) 老服務、健康支撐”三大體(ti) 係,著力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hui) ,助力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優(you) 化城鄉(xiang) 養(yang) 老服務供給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優(you) 化城鄉(xiang) 養(yang) 老服務供給,支持社會(hui) 力量提供日間照料、助餐助潔、康複護理等服務,鼓勵發展農(nong) 村互助式養(yang) 老服務,推動老齡事業(ye) 和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應進一步規範發展機構養(yang) 老。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養(yang) 老機構4萬(wan) 個(ge) ,養(yang) 老服務床位達813.5萬(wan) 張。“各地要通過直接建設、委托運營、購買(mai) 服務、鼓勵社會(hui) 投資等多種方式發展機構養(yang) 老。”洛陽理工學院副校長馬珺委員認為(wei) ,應力爭(zheng) 到2025年全國養(yang) 老服務床位總量達到900萬(wan) 張以上。

  馬珺委員建議,創新居家社區養(yang) 老服務模式。“目前,我國大部分老年人選擇居家養(yang) 老,社區是開展居家養(yang) 老的載體(ti) 和基礎。”馬珺委員說,各地可積極調動社會(hui) 組織、社會(hui) 工作者、社區誌願者等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提供日間照料、助餐助潔、康複護理等服務,構建多方參與(yu) 的居家養(yang) 老服務格局。

  健全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完善多層次養(yang) 老保障體(ti) 係至關(guan) 重要。

  今年1月,企業(ye) 職工基本養(yang) 老保險全國統籌啟動實施。“實施企業(ye) 職工基本養(yang) 老保險全國統籌有利於(yu) 確保養(yang) 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河南省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黃改榮委員說,由於(yu) 我國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經濟發展水平、人口年齡結構等存在差異,各省份之間養(yang) 老保險基金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一些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的省份,養(yang) 老保險基金的支出壓力較大。全國統籌製度實施後,將從(cong) 製度上解決(jue) 基金的結構性矛盾。

  實現老有所醫是讓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的重要舉(ju) 措。河北滄州市中心醫院黨(dang) 委書(shu) 記溫秀玲代表表示,應進一步提高老年人健康服務和管理水平。提高失能、重病、高齡、低收入等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同時,擴大醫聯體(ti) 提供家庭病床、上門巡診等居家醫療服務的範圍,明確可按規定報銷相關(guan) 醫療費用,並按成本收取上門服務費。

  著力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hui)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和適老化改造”。代表委員表示,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各地應著力打造老年宜居環境,讓老年人參與(yu) 社會(hui) 活動更加安全方便。

  “建議加快推進家庭適老化改造,讓更多老年人生活得安心、舒心。”廣東(dong) 嘉城建設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張曉代表說,家庭適老化改造應針對不同老年人的個(ge) 性化需求確定改造項目。此外,要嚴(yan) 格落實補貼標準,簡化申報手續,及時足額把補貼資金發放到位,切實激發群眾(zhong) 的改造意願。

  公共場所無障礙環境建設和適老化改造也是便利老年人生活的重要一環。張曉代表建議,推進行政服務中心、醫院、銀行營業(ye) 網點等場所的適老化改造,如在通道和台階處加裝扶手和護欄,增設愛心座椅、專(zhuan) 屬洗手間等,讓老年群體(ti) 享受貼心服務。

  “隨著信息技術在各領域加速應用,人們(men) 的工作和生活越來越便利,但還有一些老年人麵臨(lin) 不適應、不會(hui) 用的問題。”馬珺委員建議,在鼓勵推廣新技術、新方式的同時,應保留老年人熟悉的傳(chuan) 統服務方式,加快推進老年人常用的互聯網應用和移動終端、APP應用適老化改造。同時,實施“智慧助老”行動,加強數字技能教育和培訓,提升老年人數字素養(yang) ,通過體(ti) 驗、經驗交流等方式引導老年人了解新事物、體(ti) 驗新科技、運用新技術,讓老年人也能享受新技術帶來的便利。

  強化老齡工作保障

  代表委員認為(wei) ,強化老齡工作保障,才能更好推動老齡事業(ye) 和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滿足老年人的高質量養(yang) 老需求。各地區各部門要在人才隊伍建設、資金保障等方麵持續發力。

  做好老齡工作,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與(yu) 老年人的多樣化養(yang) 老需求相比,當前專(zhuan) 業(ye) 養(yang) 老人才特別是護理人員還存在短缺現象。”溫秀玲代表建議,加快建設適應新時代老齡工作需要的專(zhuan) 業(ye) 技術、社會(hui) 服務、經營管理、科學研究人才和誌願者隊伍。用人單位要切實保障養(yang) 老服務人員工資待遇,建立科學合理的工資分配機製,提升養(yang) 老服務崗位吸引力。

  福建莆田市秀嶼區笏石鎮岐厝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曾雲(yun) 英代表表示,目前農(nong) 村地區雖然建立了特困人員集中供養(yang) 製度,但還存在養(yang) 老人才缺乏、服務水平不高等問題。建議適當提高養(yang) 老服務人員的待遇水平,開展養(yang) 老服務、護理人員培養(yang) 培訓行動,提升養(yang) 老服務水平。

  “健全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離不開資金支持。”山西文旅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王文保代表建議,應完善老齡事業(ye) 發展財政投入政策和多渠道籌資機製,繼續加大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支持力度,進一步提高福利彩票公益金用於(yu) 養(yang) 老服務的比例;在地方層麵,各地要統籌老齡事業(ye) 發展,加大財政投入力度。

  (本報記者申少鐵、齊誌明、常欽、羅珊珊、葛孟超、李曉晴、薑曉丹)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