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改革史話

文章

中國共產黨百年城鄉關係探索

發稿時間:2022-02-15 17:13:38   來源:人民論壇網   作者:唐任伍

        鄉(xiang) 村和城市作為(wei) 人類賴以生存和聚落的兩(liang) 種主要形式,承載著人類的繁衍生息。自城市產(chan) 生以來,人群就分成“城裏人”和“鄉(xiang) 裏人”“市民”和“農(nong) 民”,從(cong) 而產(chan) 生了城鄉(xiang) 差別和城鄉(xiang) 對立的矛盾關(guan) 係,並且成為(wei) 人類社會(hui) 不同時代必須麵對的基本矛盾之一。可以說,城鄉(xiang) 關(guan) 係發展的矛盾變化,是整個(ge) 人類社會(hui) 發展變化的縮影。馬克思以辯證唯物主義(yi) 和曆史唯物主義(yi) 的方法,深刻揭示了城鄉(xiang) 矛盾發展關(guan) 係的變化規律。以馬克思主義(yi) 作為(wei) 指導思想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自成立以後就高度重視城鄉(xiang) 矛盾關(guan) 係的變化,並根據不同時期自身的綱領和要實現的發展目標,采取相應的政策和措施,探索破解城鄉(xiang) 矛盾關(guan) 係的道路,將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的初心和使命,融入到探索、調適和破解城鄉(xiang) 矛盾關(guan) 係中,為(wei) 激發城鄉(xiang) 發展活力,領導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提供堅實的物質和精神支撐。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來,圍繞以“三農(nong) ”問題為(wei) 中心的城鄉(xiang) 關(guan) 係矛盾解決(jue) ,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積累了豐(feng) 富的可學習(xi) 、可複製的經驗,成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治國理政的最重要的寶貴精神財富。

城市和鄉(xiang) 村猶如鳥之兩(liang) 翼、車之兩(liang) 輪。中國傳(chuan) 統的城鄉(xiang) 關(guan) 係在外國資本主義(yi) 侵入後產(chan) 生了異化,“經濟上城市和鄉(xiang) 村的矛盾,在資本主義(yi) 社會(hui) 裏麵(那裏資產(chan) 階級統治的城市殘酷地掠奪鄉(xiang) 村),在中國的國民黨(dang) 統治區域裏麵(那裏外國帝國主義(yi) 和本國買(mai) 辦大資產(chan) 階級所統治的城市極野蠻地掠奪鄉(xiang) 村)”,城鄉(xiang) 關(guan) 係成為(wei) 極其對抗的矛盾,自給自足的鄉(xiang) 村小農(nong) 經濟在外生力量的驅動下,成為(wei) 城市發展的附庸。這種異化了的城鄉(xiang) 關(guan) 係,隻有在以馬克思主義(yi) 作為(wei) 指導思想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以後,通過艱難的探索和不斷的撥亂(luan) 反正,才逐步走上正確發展軌道。100年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立足國情,根據不同曆史時期的任務和發展目標,遵循城鄉(xiang) 關(guan) 係發展的內(nei) 在邏輯和規律,科學處理城鄉(xiang) 關(guan) 係,使城鄉(xiang) 關(guan) 係發展為(wei) 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可以說,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百年發展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城鄉(xiang) 關(guan) 係探索史。

總結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城鄉(xiang) 關(guan) 係探索的成就和經驗,對解決(jue) 中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中存在的城鄉(xiang) 發展不平衡、農(nong) 村發展不充分問題,對促進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良性互動,消除城鄉(xiang) 差別,推進共同富裕、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具有重要理論和實踐意義(yi) 。

一、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城鄉(xiang) 關(guan) 係探索的演進曆程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立足現實國情,開始了城鄉(xiang) 關(guan) 係處理的百年艱難探索,經曆了城鄉(xiang) 割裂對立、城鄉(xiang) 分立分治、城鄉(xiang) 改革調整、城鄉(xiang) 協調互動、城鄉(xiang) 融合一體(ti) 五個(ge) 階段,同時根據每個(ge) 階段、不同時期的發展任務和要實現的目標,製定相應的城鄉(xiang) 發展戰略,分別采取農(nong) 村包圍城市、農(nong) 村支撐城市、要素雙向流動、城市反哺農(nong) 村、城鄉(xiang) 均衡發展的政策和策略,探索出了一條馬克思主義(yi) 城鄉(xiang) 關(guan) 係發展的中國化道路。

城鄉(xiang) 割裂對立階段(19211949年),農(nong) 村包圍城市,謀求救國之道。深受封建主義(yi) 、官僚資本主義(yi) 和帝國主義(yi) “三座大山”壓榨的舊中國,鄉(xiang) 村衰落破敗,城鄉(xiang) 關(guan) 係處於(yu) 割裂和對立狀態,占全國人口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農(nong) 村人口處在赤貧之中。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之後,以毛澤東(dong) 同誌為(wei) 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深刻地認識到在殘酷的革命鬥爭(zheng) 中,重視農(nong) 民在革命中作用、正確處理城鄉(xiang) 關(guan) 係的重要性,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yi) 的方針,提出土地革命是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沒有照搬“中心城市暴動”理論,而是將無產(chan) 階級領導下的工農(nong) 聯盟視為(wei) 革命勝利的關(guan) 鍵,以農(nong) 村為(wei) 中心,立足農(nong) 村根據地,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製度,在不同時期實施不同的土地法令,通過土地革命發動農(nong) 民,團結最廣大的農(nong) 民,激發了農(nong) 民的革命熱情,為(wei) 中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群眾(zhong) 基礎和物質基礎,開辟了一條以農(nong) 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反動勢力盤踞的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結束城鄉(xiang) 關(guan) 係割裂對立局麵,找到了救國救民的道路。

城鄉(xiang) 分立分治階段(19491978年),農(nong) 村支撐城市,實現工業(ye) 化城鎮化。1949年新中國成立,黨(dang) 的工作重心隨著任務目標的變化也隨之發生變化。毛澤東(dong) 同誌指出,革命戰爭(zheng) 年代黨(dang) 的工作重點在鄉(xiang) 村,用鄉(xiang) 村包圍城市,然後取得城市,新中國成立以後這樣一種工作方式已經完結,“從(cong) 現在起,開始了由城市到鄉(xiang) 村並由城市領導鄉(xiang) 村的時期。黨(dang) 的工作重心由鄉(xiang) 村移到了城市”,開始“使中國穩步地由農(nong) 業(ye) 國轉變為(wei) 工業(ye) 國,把中國建設成一個(ge) 偉(wei) 大的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的戰略構想,黨(dang) 的工作重心由鄉(xiang) 村轉移到城市。盡管毛澤東(dong) 同誌指出“城鄉(xiang) 必須兼顧,必須使城市工作和鄉(xiang) 村工作,使工人和農(nong) 民,使工業(ye) 和農(nong) 業(ye) ,緊密地聯係起來。絕不可以丟(diu) 掉鄉(xiang) 村,僅(jin) 顧城市”。但隨著國際環境變化,建立獨立完整的工業(ye) 體(ti) 係、確保國家安全成為(wei) 當務之急,中國采取了重工業(ye) 優(you) 先發展戰略,實行嚴(yan) 格的人口流動限製、農(nong) 產(chan) 品統購統銷和人民公社等製度體(ti) 係,在經濟、政治和社會(hui) 管理等方麵形成了城鄉(xiang) 分治局麵。在經濟上,通過對農(nong) 村糧食的統購統銷和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格管製,形成了工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格剪刀差,農(nong) 業(ye) 支持工業(ye) 、農(nong) 村支持城市,農(nong) 村和農(nong) 民通過顯性的農(nong) 業(ye) 稅和隱性的工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格剪刀差,向工業(ye) 和城市貢獻了大量資金,保證了城市的穩定和發展,嚴(yan) 格的城鄉(xiang) 戶籍管理製度,限製了城鄉(xiang) 間的人口流動,醫療、養(yang) 老、退休等福利保障隻為(wei) 城鎮居民提供,農(nong) 民隻能從(cong) 集體(ti) 得到少量福利,城鄉(xiang) 差距明顯,農(nong) 村貧困人口增加,溫飽問題始終沒有解決(jue) 。農(nong) 業(ye) 支持工業(ye) 的結果,使中國總體(ti) 建立了較為(wei) 完整的工業(ye) 體(ti) 係,城市化有了一定的發展,國家安全在嚴(yan) 峻的外部環境下經受住了考驗。

城鄉(xiang) 改革調整階段(19782002年),城市優(you) 先發展,二元結構失衡。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按照“先農(nong) 村,後城市”的改革思路,變革生產(chan) 關(guan) 係,從(cong) 農(nong) 村“家庭聯產(chan) 承包責任製”的經營製度改革開始,廢除人民公社體(ti) 製與(yu) 統購統銷製度。中央連續發布關(guan) 於(yu)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農(nong) 民“三農(nong) ”問題的“一號文件”,促進了農(nong) 村發展,激發了廣大農(nong) 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農(nong) 村生產(chan) 力得到釋放,土地產(chan) 出大幅增加,農(nong) 村勞動力得到解放,催生了鄉(xiang) 鎮企業(ye) 發展,農(nong) 業(ye) 總產(chan) 值迅速提高。接著改革向城市拓展,價(jia) 格體(ti) 製改革、財稅體(ti) 製改革、流通體(ti) 製改革、用工體(ti) 製改革、住房體(ti) 製改革、醫療體(ti) 製改革等陸續實施,城鄉(xiang) 要素加速自由流動,資源大幅度向城市傾(qing) 斜,農(nong) 村剩餘(yu) 勞動力流入城市,農(nong) 民工投入城市建設,為(wei) 城市發展創造了巨大人口紅利,農(nong) 用地轉為(wei) 非農(nong) 用地,被城市用來開發房地產(chan) ,使城市獲得農(nong) 用地轉用的土地增值紅利,城市迅速繁榮,農(nong) 民繼續以農(nong) 業(ye) 稅的形式對城市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大量的資金要素從(cong) 農(nong) 村單向流入城市,城鄉(xiang) 要素配置不均,進一步拉大了城鄉(xiang) 差距,城鄉(xiang) 二元結構進一步固化,城鄉(xiang) 失衡嚴(yan) 重。

城鄉(xiang) 協調互動階段(20022012年),城鄉(xiang) 互動發展,城市反哺農(nong) 村。黨(dang) 的十六大針對二元結構失衡、城鄉(xiang) 差距擴大的現實,提出統籌城鄉(xiang) 社會(hui) 經濟發展的戰略決(jue) 策,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城鄉(xiang) 關(guan) 係探索進入到“以工促農(nong) 、以城帶鄉(xiang) ”階段。國家加大對農(nong) 業(ye) 的支持力度,從(cong) 2002年開始在全國農(nong) 村推行稅費改革,2006年國家全麵取消農(nong) 業(ye) 稅,延續1000多年的皇糧國稅成為(wei) 曆史。國家還出台種糧直補、良種補貼、農(nong) 機具購置補貼和農(nong) 資綜合直補等“四項補貼”政策,補貼的範圍和規模持續增加,實施戶籍製度改革,放寬農(nong) 民進城務工落戶;加快土地製度改革,完善征地補償(chang) 安置製度,改進失地農(nong) 民的就業(ye) 安置和社會(hui) 保障,提升農(nong) 民福利水平;城鄉(xiang)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邁出重要步伐,新型農(nong) 村合作醫療製度覆蓋農(nong) 村農(nong) 民,農(nong) 村義(yi) 務教育被納入公共財政保障範圍,城市反哺農(nong) 村、工業(ye) 反哺農(nong) 業(ye) ,“給鄉(xiang) 村輸血”轉變為(wei) “給鄉(xiang) 村造血”,促進了城鄉(xiang) 要素流通,既加快了城鎮化的發展步伐,又促進了農(nong) 村的發展,城鄉(xiang) 關(guan) 係進入協調互動發展階段。

城鄉(xiang) 融合一體(ti) 階段(2012年至今),城鄉(xiang) 均衡發展,共建共享共贏。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社會(hui) 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最大的發展不平衡是城鄉(xiang) 發展不平衡,最大的發展不充分是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不充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城鄉(xiang) 關(guan) 係理論,高度重視推進城鄉(xiang) 發展一體(ti) 化,走城鄉(xiang) 融合發展之路,加快建立健全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體(ti) 製機製和政策體(ti) 係。2013年黨(dang) 中央召開中央城鎮化工作會(hui) 議,2014年《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發布,2017年黨(dang) 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首次將“城鄉(xiang) 融合發展”寫(xie) 入黨(dang) 的文獻,2018年《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規劃(20182022年)》發布,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建立健全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體(ti) 製機製和政策體(ti) 係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快形成新型工農(nong) 城鄉(xiang) 關(guan) 係,城鄉(xiang) 二元戶籍製度改革取得曆史性突破,城鄉(xiang) 融合一體(ti) 的公共資源配置機製加快建立,城鄉(xiang)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推進,農(nong) 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權分置”製度得以確立,賦予了農(nong) 民更多財產(chan) 權,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麵勝利,消除了絕對貧困,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並轉入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城鄉(xiang) 人口和要素流動更加順暢,城鄉(xiang) 二元體(ti) 製的關(guan) 鍵性製度改革取得曆史性突破,2020年我國的城鎮化率突破63.89%

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城鄉(xiang) 關(guan) 係探索是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成功實踐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城鄉(xiang) 關(guan) 係探索,是在馬克思主義(yi) 城鄉(xiang) 關(guan) 係理論基礎上,將馬克思主義(yi) 城鄉(xiang) 關(guan) 係理論中國化的成功實踐,它始終遵循馬克思主義(yi) 城鄉(xiang) 融合理論,並將城鄉(xiang) 融合作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最重要的特征,從(cong) 形態到內(nei) 容,從(cong) 經濟、政治、公共服務、精神文化、生態環境到治理模式,係統整體(ti) 地融匯成城鄉(xiang) 生命共同體(ti) ,以達到最終消除城鄉(xiang) 割裂對立和城鄉(xiang) 差別的目標。

時空形態上的融合,是城鄉(xiang) 融合的基礎。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來,根據革命和建設的需要,采取不同的融合策略。特別是發展到今天,有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社會(hui) 資源,大力矯正傳(chuan) 統的城是城、鄉(xiang) 是鄉(xiang) 的一元思維、單向模式,將互聯網、物聯網、雲(yun) 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學技術,以及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航空網、河運、海運港口網等硬件基礎設施,賦能於(yu) 城鄉(xiang) 融合,在空間上、時間上將城鄉(xiang) 連成一體(ti) ,使城鄉(xiang) 在物理層麵和功能層麵無縫對接,有序融合成為(wei) 星羅棋布的網狀結構,城中有鄉(xiang) ,鄉(xiang) 中有城,城鄉(xiang) 相間,動靜相宜,高度融合。

經濟生活上的融合,是城鄉(xiang) 融合的保證。隻有按照城鄉(xiang) 不同的資源稟賦,改變人口、金融、土地、科技、信息、智力、文化等要素單向流動模式,實現無差別地在城鄉(xiang) 之間雙向順暢流動,消除長期以來城市對農(nong) 村稀缺要素的抽水機效應、虹吸效應,實現人流、物流、金融流、信息流的城鄉(xiang) 互通,打破區域的封閉性壟斷,破除地方主義(yi) ,通過產(chan) 業(ye) 分工,將城鄉(xiang) 的生產(chan) 和消費、流通和分配鏈接在一起,形成城鄉(xiang) 一體(ti) 的供應鏈、流通鏈、消費鏈,打通傳(chuan) 統割裂分散的小生產(chan) 與(yu) 大市場的關(guan) 係,構建起新型的適應城鄉(xiang) 融合一體(ti) 的業(ye) 態,實現城鄉(xiang) 利益互惠性,消除城鄉(xiang) 經濟要素流動收益結果的“利益互惠性差距”。

生態環境上的融合,是城鄉(xiang) 融合的升華。人與(yu) 自然是生命共同體(ti) ,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實現城鄉(xiang) 生態環境的融合,保障城鄉(xiang) 居民無差別地享有空氣、水、植物、動物等自然因素的“數量和質量”,城鄉(xiang) 之間實現“生態安全——環境宜居性”同構,構建起城鄉(xiang) “生態安全、環境宜居”的和諧共存體(ti) 。

公共服務上的融合,是城鄉(xiang) 融合的標誌。打破戶籍二元藩籬,保障城鄉(xiang) 水、電、氣、通訊、信息、廁所、汙水處理、垃圾治理等基礎設施的均等化,建立全覆蓋、普惠性的教育、醫療、失業(ye) 、退休、養(yang) 老保障體(ti) 係,實現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消除“市民”“農(nong) 民”的稱謂和福利待遇差別,實現城鄉(xiang) 居民在獲取醫療衛生、基礎教育、公共安全、就業(ye) 服務、養(yang) 老保障、公共福利等基本公共服務上的“真實權利義(yi) 務平等性”,實現城鄉(xiang) 聲氣相通、血肉相連,富有彈性和韌性,使城鄉(xiang) 居民平等獲得基本公共服務,平等享有現代社會(hui) 人的尊嚴(yan) 。

精神文化上的融合,是城鄉(xiang) 融合的靈魂。文化上的認同、精神上的歸屬是城鄉(xiang) 是否真正融合的終極標誌,破除城鄉(xiang) 居民在精神文化上的差異性,消除城鄉(xiang) 居民內(nei) 心深處的隔膜,實現城鄉(xiang) 居民的價(jia) 值共享性,達成城鄉(xiang) 居民的形融心容、心心相印,豐(feng) 富城鄉(xiang) 的精神文化家園,使城鄉(xiang) 擁有共同的靈魂和共同的精神動力。

治理體(ti) 係上的融合,是城鄉(xiang) 融合的路徑。城鄉(xiang) 都是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鏈條上的平等單元和微觀元素,按照“由誰來作決(jue) 定、用什麽(me) 方式作決(jue) 定、由誰來解釋、誰可以評價(jia) ”的治理邏輯,實現城鄉(xiang) 各階層居民融合發展目標、手段、路徑、標準等的“認知共識性和情感認同性”,體(ti) 現城鄉(xiang) 融合手段的統一性和共識性,消除城鄉(xiang) 治理權力運用、手段使用、路徑采用、標準分用上的差距,確保政府對城鄉(xiang) 居民情感的平等性和真誠性、城鄉(xiang) 融合評價(jia) 權、解釋權、發展權的同一性,從(cong) 而建構起城鄉(xiang) 融合共同體(ti) 。

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城鄉(xiang) 關(guan) 係探索的經驗啟示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從(cong) 成立之日起,就與(yu) 時俱進,創造性地通過“緩解—改善—互動—協調—一體(ti) ”的實踐路徑,走出了“農(nong) 村包圍城市”“農(nong) 村支撐城市”“統籌城鄉(xiang) 發展”“城市反哺農(nong) 村”“城鄉(xiang) 融合一體(ti) ”的城鄉(xiang) 融合發展之路,漸進式地化解了延續幾千年的割裂對立的城鄉(xiang) 關(guan) 係,為(wei) 中國走出城鄉(xiang) 融合一體(ti) 、消除城鄉(xiang) 差別之路,積累了寶貴經驗和啟示。

堅持黨(dang) 的領導是處理城鄉(xiang) 關(guan) 係的堅實保障。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最本質的特征,同樣也是處理城鄉(xiang) 關(guan) 係的堅實保障。革命戰爭(zheng) 年代,黨(dang) 根據革命鬥爭(zheng) 的需要,在城市和農(nong) 村調動廣大工人、農(nong) 民參加革命鬥爭(zheng) 的積極性,組織武裝起義(yi) ,使中國革命擁有了最為(wei) 堅實的群眾(zhong) 基礎,走出了農(nong) 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的中國革命成功之路;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時期,黨(dang) 不斷提升組織力,在城市和鄉(xiang) 村建立和健全基層黨(dang) 組織,使黨(dang) 組織成為(wei) 帶領廣大人民群眾(zhong) 進行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和建設的堅強戰鬥堡壘,確保了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貫徹落實和城鄉(xiang) 社會(hui) 的穩定;改革開放時期,黨(dang) 領導人民從(cong) 農(nong) 村開始,然後逐步擴展到城市,進行了全方位、多層次的改革,逐步調整完善了城鄉(xiang) 關(guan) 係;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依靠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ti) 係,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確保脫貧攻堅、消除絕對貧困、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並有效銜接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城鄉(xiang) 融合體(ti) 製機製得到貫徹落實。

堅持人民至上是處理城鄉(xiang) 關(guan) 係的價(jia) 值取向。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始終將人民至上的價(jia) 值取向貫穿於(yu) 城鄉(xiang) 關(guan) 係處理的一切工作和決(jue) 策中,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黨(dang) 處理城鄉(xiang) 關(guan) 係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新民主主義(yi) 革命時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推翻了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並以農(nong) 村為(wei) 根據地,以廣大農(nong) 民的力量為(wei) 依托,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紅色政權,保障了人民群眾(zhong) 對生存安全的需求;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社會(hui) 主要矛盾轉變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hui) 生產(chan) 之間的矛盾”,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製定和實施不同的城鄉(xiang) 發展政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改善人民生活;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圍繞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來構建工農(nong) 互促、城鄉(xiang) 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nong) 城鄉(xiang) 關(guan) 係,提升了人民群眾(zhong) 的民生福祉。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是處理城鄉(xiang) 關(guan) 係的宏偉(wei) 目標。國家要振興(xing) ,鄉(xiang) 村必振興(xing) ;鄉(xiang) 村要振興(xing) ,城鄉(xiang) 必融合。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始終圍繞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處理城鄉(xiang) 關(guan) 係,服務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階段性目標任務。革命時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抓住城鄉(xiang) 關(guan) 係中存在的對抗性矛盾,依靠廣大農(nong) 民,帶領中國革命走向勝利,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邁出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第一步;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時期,新中國迫切需要現代化建設,迫切需要保障自身安全,農(nong) 村為(wei) 工業(ye) 化、城市化提供了支持,使中國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ye) 體(ti) 係,確保了國家安全,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邁出重要一步;改革開放時期,圍繞著經濟建設這個(ge) 中心任務,由農(nong) 村改革起步,並倒逼城市改革,激發了城鄉(xiang) 發展活力,夯實了民生保障底線,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道路上邁出重要一步;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針對社會(hui) 主要矛盾變化,不斷補足鄉(xiang) 村發展短板,著力解決(jue)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為(wei) 實現“強起來”的目標奠定了基礎,為(wei) 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提供重要動力。

堅持頂層設計與(yu) 尊重基層探索相結合是處理城鄉(xiang) 關(guan) 係的有效途徑。城鄉(xiang) 關(guan) 係是一個(ge) 複雜的係統工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處理城鄉(xiang) 關(guan) 係上,堅持頂層設計與(yu) 基層實踐相結合,確保城鄉(xiang) 關(guan) 係穩定發展,沒有出現大起大落。革命戰爭(zheng) 時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求真求實,理論聯係實際,南昌起義(yi) 、秋收起義(yi) 後在全國各地建立起以井岡(gang) 山為(wei) 代表的十四個(ge) 農(nong) 村革命根據地,後以延安作為(wei) 根據地奪取全國革命的勝利;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時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突破西方資本主義(yi) 的封鎖,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積極性,實施統購統銷製度和工農(nong) 業(ye) 產(chan) 品價(jia) 格剪刀差方式,通過自我積累,自力更生地建立起獨立自主的現代工業(ye) 體(ti) 係;改革開放時期,及時將基層實踐探索和創造的改革開放經驗上升為(wei) 頂層設計,漸進式地推動了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通過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的結合,形成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和“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取得脫貧攻堅和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偉(wei) 大勝利。

充分重視“三農(nong) ”的作用和價(jia) 值是處理城鄉(xiang) 關(guan) 係的行為(wei) 準則。“三農(nong) ”問題是城鄉(xiang) 關(guan) 係矛盾中的主要方麵,解決(jue) 了“三農(nong) ”問題,就抓住了城鄉(xiang) 關(guan) 係矛盾解決(jue) 的關(guan) 鍵。在新民主主義(yi) 革命時期,反動派力量薄弱的農(nong) 村成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立足、發展的根據地,農(nong) 民是武裝革命的基本力量;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yi) 城鄉(xiang) 關(guan) 係理論中國化,緩和城鄉(xiang) 矛盾,改善城鄉(xiang) 關(guan) 係,實施城鄉(xiang) 兼顧,將解決(jue) “三農(nong) ”問題作為(wei) 全黨(dang) 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新農(nong) 村建設、脫貧攻堅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等,“強化以工補農(nong) 、以城帶鄉(xiang) ,推動形成工農(nong) 互促、城鄉(xiang) 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nong) 城鄉(xiang) 關(guan) 係,加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既充分肯定和尊重中國農(nong) 民為(wei) 國家工業(ye) 化、城鎮化作出的巨大犧牲和貢獻,同時又始終瞄準新型城鎮化方向和目標,走出了一條“農(nong) 村支撐城市—城鄉(xiang) 統籌發展—城市反哺農(nong) 村—城鄉(xiang) 融合一體(ti) ”的城鄉(xiang) 關(guan) 係發展之路。

     (作者係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導。)

【注:本文係國家哲學社會(hui) 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民生思想發展史”(項目編號:18ZDA012)的研究成果】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