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讓新型集體經濟為鄉村振興提供“活力源”

發稿時間:2021-12-29 14:34:16   來源:學習(xi) 時報   作者:梁峰源

  發展壯大村集體(ti) 經濟是強農(nong) 業(ye) 、美農(nong) 村、富農(nong) 民的重要舉(ju) 措,是凝聚黨(dang) 心民心、鞏固執政基礎的重要抓手。隻有大力發展村集體(ti) 經濟,才能讓基層黨(dang) 組織有錢辦事、有人幹事,帶動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持續發展,促進農(nong) 民持續增收。為(wei) 此,在壯大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的過程中,讓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成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活力源”,鄉(xiang) 村才能振興(xing) 。

  探索村級集體(ti) 資產(chan) 增值新路徑。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是社會(hui) 主義(yi) 公有製經濟在農(nong) 村的重要體(ti) 現,是農(nong) 村基本經營製度的基礎,是農(nong) 村生產(chan) 關(guan)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的資產(chan) ,主要包括:一是農(nong) 民集體(ti) 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資源性資產(chan) 。二是用於(yu) 經營的房屋、建築物、機器設備、工具器具、農(nong) 業(ye) 基礎設施、集體(ti) 投資興(xing) 辦的企業(ye) 及其所持有的其他經濟組織的資產(chan) 份額、無形資產(chan) 等經營性資產(chan) 。三是用於(yu) 公共服務的教育、文化、衛生、體(ti) 育等方麵的非經營性資產(chan) 。

  首先,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創新要順應改革開放的大思潮。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是指主要生產(chan) 資料歸農(nong) 村社區成員共同所有,實行共同勞動,共同享有勞動果實的經濟組織形式。通過改革開放發展和壯大集體(ti) 經濟是解決(jue) 農(nong) 民和市場這個(ge) 鄉(xiang) 村發展難題的唯一出路。因為(wei) 文化水平、知識結構、生活方式和經驗視野等方麵的限製,單個(ge) 的農(nong) 民很難麵對瞬息萬(wan) 變、競爭(zheng) 激烈的市場,很難把握住市場的變化,很難抵禦市場價(jia) 格波動帶來的風險。隻有組成集體(ti) 經濟聯合體(ti) ,分工合作,抱團發展,才能在市場中求得生存和發展。為(wei) 此,創新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要根據自身資源和環境特點,積極引入工業(ye) 資本和外來資本,實現共商、共建、共享。

  其次,提高農(nong) 村集體(ti) 資產(chan) 的利用效率。資產(chan) 是賦能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發展的本源。由於(yu) 城鄉(xiang) 雙層經營體(ti) 製的影響仍然存在,導致農(nong) 村集體(ti) 資產(chan) 資本化率較低,無法與(yu) 現代資本市場實現有效對接,成為(wei) 無法利用或利用成本很高的低質資產(chan) 。農(nong) 村土地作為(wei) 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最重要的資源,應該提高農(nong) 村土地利用效率,拓展農(nong) 村土地的增值空間。為(wei) 此,應抓住“十四五”重要發展時期,落實落細農(nong) 村土地“三權分置”要求,增加農(nong) 村集體(ti) 在土地流轉收益中的分配額度,推動農(nong) 村土地的適度規模經營,創新農(nong) 村生產(chan) 關(guan) 係。從(cong) 區域位置來看,城郊農(nong) 區的集體(ti) 經濟組織可以通過現代化農(nong) 場經營發展果樹、蔬菜、花卉、畜禽養(yang) 殖等高附加值農(nong) 業(ye) 經營。發達農(nong) 區的集體(ti) 經濟組織可以發展規模化種養(yang) 業(ye) ,提高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規模和效益。傳(chuan) 統農(nong) 區的集體(ti) 經濟組織可以培育家庭農(nong) 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效防止土地撂荒和退化。

  再次,擴大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的收益源。一是通過土地整理和複耕,將閑置土地整理為(wei) 可耕土地,將土壤質量差的土地整理為(wei) 優(you) 質農(nong) 田,以增強村集體(ti) 造血功能。二是將集體(ti) 所有的水井、池塘、溝渠、道路等基礎設施作價(jia) 出租或入股,實現資本增值收益。

  探索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新業(ye) 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新業(ye) 態,各地要根據自身發展環境和資源優(you) 勢,因地製宜。首先是在集體(ti) 資源有明顯優(you) 勢的農(nong) 村,可以大力發展設施農(nong) 業(ye) 和特色農(nong) 業(ye) ,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農(nong) 產(chan) 品附加值,形成產(chan) 業(ye) 鏈優(you) 勢。其次是在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配套設施發達的地區,可以積極利用電商平台,發展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電子商務,將集體(ti) 經濟組織的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匯集到電商平台,由集體(ti) 組織負責運營和管理。再次是在城郊農(nong) 村,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可以大力發展物業(ye) 經濟,對閑置的固定資產(chan) ,進行更新改造出租,提高存量資產(chan) 利用率。

  此外,在發展落後的農(nong) 村地區,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可以利用集體(ti) 用地或閑置的村辦公用房、校舍等場所,發展養(yang) 老事業(ye) 。在自然風光優(you) 美、旅遊資源豐(feng) 富的農(nong) 村地區,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可以大力開發特色旅遊資源,發展休閑農(nong) 業(ye) 、觀光旅遊、體(ti) 驗旅遊等。

  推動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股份製運營。股份製是發展村級集體(ti) 經濟的有效模式。發展村級集體(ti) 經濟須創新股份製這一有效模式。股份製運營模式可以整合財政投入到村的發展類資金(補貼類、救濟類、應急類除外),以及農(nong) 村土地、森林、勞動力、旅遊文化等資源,並通過采取存量折股、增量配股、土地入股等多種方式,有效利用農(nong) 村資產(chan) 股份化、土地股權化來盤活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的各種資源要素,以提高資源利用率。由此獲得的經營性收入以入股比例向全體(ti) 股民提供盈餘(yu) ,並按約定留存部分可作為(wei) 集體(ti) 經濟公共支出經費。

  其中,最為(wei) 常見的是農(nong) 村土地股份合作製。一方麵,依據農(nong) 村土地股份合作製的要求,農(nong) 戶以土地經營權折資入股成為(wei) 合作社社員,可直接參與(yu) 決(jue) 策過程,成為(wei) 經營管理的實際決(jue) 策者和控製者。另一方麵,在土地股份合作社構建“理事會(hui) +農(nong) 業(ye) 職業(ye) 經理人+監事會(hui) ”運行機製中,理事會(hui) 可代表社員決(jue) 策“種什麽(me) ”,公開招聘農(nong) 業(ye) 職業(ye) 經理人,與(yu) 其簽訂經營合同,對產(chan) 量指標、生產(chan) 費用、獎賠規定等進行約定。同時,農(nong) 業(ye) 職業(ye) 經理人可負責“怎樣種”“如何種”,實行科學種田。也就是說,生產(chan) 成本由社員出資,理事會(hui) 統一經營管理,收支和分配及時公示,接受社員和監事會(hui) 監督。總之,農(nong) 村土地股份合作製,既能通過適度規模化破解“誰來經營”難題,又能通過培養(yang) 農(nong) 業(ye) 職業(ye) 經理人破解“誰來種地”難題,同時還能通過構建綜合服務體(ti) 係破解“誰來服務”問題,從(cong) 而激活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這個(ge) “活力源”,實現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規模化經營走向現代化,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持續提供有效動力。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