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昉: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發稿時間:2021-10-11 14:03:13 來源:經濟日報
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十次會(hui) 議強調,“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guan) 係,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製度安排”。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初心和使命的表達,也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始終堅守的目標。這一次黨(dang) 中央再次強調共同富裕的一個(ge) 新要點,就是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我們(men) 可以從(cong) 以下三個(ge) 方麵來理解這個(ge) 新部署。
共同富裕是高質量發展的歸宿
黨(dang) 的十九大作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要判斷。這不僅(jin) 要求發展方式和增長動能轉換到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上,也意味著更加注重以新的理念和方式分享發展成果。在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就是在新發展理念指導下發展。一方麵,著力落實共享發展理念,以改革開放發展的成果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另一方麵,著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ti) 係,通過改革提高生產(chan) 率、創新能力和競爭(zheng) 力,解決(jue) 發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創造了史無前例的經濟發展奇跡,表現為(wei) 經濟總量的高速增長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在1978年至2020年期間,我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大幅增長,在人均GDP增長的基礎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保持了總體(ti) 同步。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經濟以中高速增長的情況下,我國加大了改善民生和脫貧攻堅力度。經過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鬥,如期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目標,曆史性地解決(jue) 了絕對貧困問題,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又邁出實質性的步伐。
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堅持共享發展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相應地,收入分配從(cong) 以初次分配為(wei) 主,逐步提高再分配的作用,轉向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互為(wei) 補充和協調配套,更加注重效率和公平有機統一。以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為(wei) 前提,在搞好初次分配的基礎上做好再分配,實質性縮小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上的差距,同時倡導和鼓勵自願捐助、慈善事業(ye) 、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和誌願者活動,擴大三次分配的自覺性和作用範圍。
提高生產(chan) 率和共享成果並重
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需要從(cong) 供給側(ce) 和需求側(ce) 同時推進、協同發力。一方麵,提高生產(chan) 率以保證我國經濟在合理區間增長,為(wei) 共同富裕提供物質保障;另一方麵,共享生產(chan) 率提高成果也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必然途徑。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人口轉變都發生階段性變化,在過去幾十年中支撐高速增長的人口紅利趨於(yu) 消失,要素投入不再支撐以往的增長速度,潛在增長率的逐漸降低導致實際增長轉向中高速。因此,為(wei) 了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確定的GDP增長預期,分別進入高收入國家和中等發達國家行列,需要加快發展質量、效率和動力的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chan) 率和勞動生產(chan) 率。
我國經濟發展也越來越受到需求側(ce) 的製約。國際金融危機以後,世界經濟陷入長期停滯,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凸顯供應鏈的脆弱,一些國家出現民粹主義(yi) 、保護主義(yi) 等政策傾(qing) 向,逆全球化趨勢加劇,我國經濟發展處於(yu) 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中。因此,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求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擴大內(nei) 需為(wei) 戰略基點,特別是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實現國內(nei) 國際供給需求的良性循環。
在高質量發展前提下擴大居民消費,必須在以下方麵作出更大的努力。首先,在保持與(yu) 經濟增長同步的條件下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在2021年至2035年期間年均增長率約需達到4.75%,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基本相同的速度增長,就可以使人民生活分別達到與(yu) 發展階段相對應的水平。其次,通過三次分配途徑實質性縮小收入差距。根據經濟合作與(yu) 發展組織國家的經驗,把基尼係數降低到0.4以下,最終要借助再分配手段。我國既要充分利用初次分配縮小收入差距的巨大空間,也要加大再分配力度。
盡力而為(wei) 和量力而行的統一
堅持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可以確保盡力而為(wei) 和量力而行兩(liang) 個(ge) 原則的有機統一。如果沒有生產(chan) 率持續提高和經濟合理增長作為(wei) 必要的物質基礎,共享就成為(wei) 無源之水、無米之炊,背離了量力而行的原則,共同富裕目標也難以實現。比如,一些國家往往作出過多的福利承諾,對於(yu) 保持合理的經濟增長卻無能為(wei) 力,結果作出的承諾都隻是空頭支票。
國家、社會(hui) 和個(ge) 人都必須樹立共享發展理念,通過盡力而為(wei) 和有所作為(wei) 同時實現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國際經驗教訓表明,經濟增長和生產(chan) 率的提高,都不會(hui) 自然而然產(chan) 生所謂的“涓流效應”,做大“蛋糕”並不必然保證能夠分好“蛋糕”。一些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篤信涓流經濟學這一新自由主義(yi) 理念,沒有在再分配方麵作出足夠的政策努力,導致收入差距擴大、貧富兩(liang) 極分化並形成難以逾越的鴻溝,及至造成政治分裂和社會(hui) 衝(chong) 突。
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特征,盡力而為(wei) 和量力而行有機統一是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原則。堅持這個(ge) 原則有利於(yu) 全麵運用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這三個(ge) 有效手段,通過深化改革促進共同富裕,把社會(hui) 各方麵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引導到共享發展的軌道上來。三個(ge) 領域既有形式上的差別,更有內(nei) 涵和目標的相同與(yu) 相通,把相關(guan) 手段統一在促進共同富裕目標之下,加快實現居民收入均衡增長、城鄉(xiang) 基本公共服務充分覆蓋、高質量供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作者係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原副院長)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