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山燈火》:燈火漫卷照我心
發稿時間:2021-08-26 14:55:21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海飛
世界上什麽(me) 最寶貴?是人,是生命,是尊嚴(yan) 。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要屹立於(yu) 世界之中、民族之林,必須有自己的國家尊嚴(yan) 、民族尊嚴(yan) ,要有自己的“國魂”“民族魂”。對曆史的尊重,對英雄的敬仰,對國家與(yu) 民族的深厚情感以及願為(wei) 之奉獻一切的初心,便是我們(men) 的“國魂”“民族魂”。
2021年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建黨(dang) 100周年。這是一個(ge) 重要的曆史節點,也是一個(ge) 重大的曆史事件。在這個(ge) 曆史事件麵前,全中國都在回望曆史、記憶曆史、總結曆史,汲取奮進力量、展望民族未來。
少年兒(er) 童是未來的生力軍(jun) 。針對少年兒(er) 童的愛國主義(yi) 教育,傳(chuan) 統的兒(er) 童文學主題出版多以紅色經典小說和曆史小說為(wei) 主,選取曆史的某一個(ge) 剖麵,書(shu) 寫(xie) 特定時代的童年生命。而日前安徽少兒(er) 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小說《遠山燈火》,以兒(er) 童視角貫穿時代進程,以黨(dang) 員奮鬥史呈現黨(dang) 的發展史,用別出心裁之筆繪就了一派跨越百年的別開生麵之景。這固然是一部打上鮮明的主題出版烙印的作品,卻不失深厚的人文底蘊與(yu) 鮮明的藝術特色。我認為(wei) ,這“燈火”既是一束具有曆史穿透力的紅色燈火,又是一盞肩負知識分子擔當的文學燈火,更是一道引領青少年成長的精神燈火。
一束具有曆史穿透力的紅色燈火
鎖定童年視角,鎖定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誕生、發展、壯大的曆史,描寫(xie) 百年巨變,是《遠山燈火》的點睛之筆,也是這一束紅色燈火震撼人心之所在。可以說,在我的閱讀經驗中,鮮有一部兒(er) 童小說能在十幾萬(wan) 字的容量內(nei) 呈現串聯百年曆史卻又不失真摯細節的恢宏氣象。
小說自20世紀30年代起筆,通過一位老共產(chan) 黨(dang) 員深藏功名、忠誠奉獻的一生,串聯起不同時代三個(ge) 少年的成長曆程,從(cong) 而塑造了內(nei) 心豐(feng) 富、個(ge) 性獨特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群像,展現了幾代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精神麵貌,也使艱苦歲月中的勵誌少年形象躍然紙上。無論是高級將領,還是普通士兵;無論是革命曆史時期的共產(chan) 黨(dang) 人,還是新時代的人民公仆,身上都閃耀著黨(dang) 性的光輝,共產(chan) 黨(dang) 人一心為(wei) 民的堅定意誌構築起震撼人心的莊嚴(yan) 之美。
為(wei) 新中國的英雄和奮鬥者們(men) 立傳(chuan)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遠山燈火》一書(shu) 的核心人物梁滿倉(cang) 可謂踐行黨(dang) 的初心使命的典型代表。他戰功赫赫卻深藏功名,回歸故土;遲暮之年仍心係祖國未來,發揮餘(yu) 熱。在奔赴羅布泊前被秘密轉移之時,即使想到“不知道他的生死,親(qin) 人們(men) 該有多擔心啊”,他也能立即堅定自己的信念——“他們(men) 肩負著至高無上的‘國家使命’,去執行一項極其特殊的任務。”
戰爭(zheng) 年代衝(chong) 向戰場,和平年代走向僻壤;可以安逸的時候選擇奮鬥,可以享受的時候選擇奉獻。隨著故事的深入,讀者愈加能夠進入那艱難困苦、玉汝於(yu) 成的歲月,為(wei) 那些真實、堅毅、無私的人物所感動,也愈加能夠理解什麽(me) 是“革命理想高於(yu) 天”。這也恰恰以最真實的、還原曆史的方式,闡釋了共產(chan) 黨(dang) 的隊伍為(wei) 什麽(me) 能夠得到那樣前赴後繼的誓死追隨。無論曆史的天空如何變幻,一代又一代共產(chan) 黨(dang) 人為(wei) 黨(dang) 的事業(ye) 忘我奮鬥的理想信念是不變的。這是最強大的精神力量,也是最具穿透力的紅色燈火。
一盞肩負知識分子擔當的文學燈火
在人們(men) 的傳(chuan) 統觀念中,曆史是個(ge) “大”概念,兒(er) 童是群“小”家夥(huo) 。似乎童年無史,因而兒(er) 童缺史。當作家以獨特的膽魄和氣度,將創作視野投向百年黨(dang) 史進程中的童年與(yu) 成長時,他也詮釋了自己作為(wei) 知識分子所應該具有的曆史承擔和對文化使命的深切體(ti) 認。
在《遠山燈火》中,作者徐魯以一種“史說”般的氣魄,將百年黨(dang) 史的脈絡編織進小說文學表現的經緯中,把文字的根須伸入廣闊的曆史時空中,大膽地用童年視角、童年記憶、童年故事,呈現出具有史詩質感的家國變遷、黨(dang) 史足跡和英雄故事。徐魯是用兒(er) 童視角觀察曆史的高手。例如,他在書(shu) 中借12歲的農(nong) 家少年梁滿倉(cang) 之口,生動而準確地描繪了“有黨(dang) ”與(yu) “無黨(dang) ”兩(liang) 幅截然不同的民間生活圖景,從(cong) 而有力地揭示了為(wei) 什麽(me) “沒有共產(chan) 黨(dang) ,就沒有新中國”,為(wei) 什麽(me) “為(wei) 人民服務是黨(dang) 員永遠的初心”。
全書(shu) 巧妙運用倒敘寫(xie) 法,以俄羅斯家喻戶曉的兒(er) 童文學作家蓋達爾的經典作品《一塊燙石頭》開篇,以“如何才算無悔地過完一生”這一終極提問引出一位獨臂老人回望自己本色人生的故事,這樣的寫(xie) 作也就自然而然地被賦予再現個(ge) 人和集體(ti) 記憶的雙重功能。
同一片土地上,同一個(ge) 年齡段,不同的童年個(ge) 體(ti) ,不同的曆史階段。上部《紅星鬥笠》書(shu) 寫(xie) 革命戰爭(zheng) 的殘酷和戰士的浴血奮鬥,讓人熱血沸騰又肝腸寸斷;中部《青鬆翠柏》獨具匠心地關(guan) 注到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這一段曆史,同時以書(shu) 信體(ti) 的形式將英雄精神和少年的勵誌向上結合起來,直接叩響少年讀者的心門;下部《山高水長》呈現當代新農(nong) 村建設中的新氣象,通過點明對當代少年的紅色教育,進一步升華了作品的主題。從(cong) 曆史的角度觀照童年,從(cong) 童年的視角闡釋曆史,進而實現了講述童年和講述黨(dang) 史的雙重意義(yi) ,使紅色題材兒(er) 童文學的創作又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一道引領青少年成長的精神燈火
魯迅先生曾說:“童年的情形,便是將來的命運。”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閃閃的紅星》《小兵張嘎》《雞毛信》等一批戰爭(zheng) 題材的兒(er) 童文學作品和電影作品,紅極一時,紅遍全國,給廣大少年兒(er) 童帶來了一個(ge) 競相閱讀紅色經典文學作品的浪潮。這個(ge) “紅色浪潮”是積極向上的,是充滿喜悅的,感動、影響、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兒(er) 童。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兒(er) 童文學創作進入一個(ge) 前所未有的繁榮發展時期。兒(er) 童文學作品的數量、質量、出版、傳(chuan) 播、引進、輸出,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與(yu) 兒(er) 童文學迅猛發展的全局相比,與(yu) 迎合大眾(zhong) 讀者的商業(ye) 化閱讀浪潮相比,紅色題材兒(er) 童文學作品的發展卻顯而易見地滯後了。
今年,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華誕的重大曆史時刻,在“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曆史交匯的關(guan) 鍵節點,在全黨(dang) 全社會(hui) 集中開展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的浪潮中,“紅色浪潮”閱讀理應得到更多的重視。這種潛移默化的紅色教育,是廣大青少年人生觀、世界觀、價(jia) 值觀形成的基石。
《遠山燈火》中特定的曆史節點選擇與(yu) 相應的題材表現,顯然包含了讓今天的孩子了解和銘記過去以及給他們(men) “補課”的意圖。在《遠山燈火》中,有一批值得青少年學習(xi) 的榜樣,他們(men) 是一批栩栩如生的在艱辛與(yu) 磨煉中成長的兒(er) 童形象:農(nong) 家少年梁滿倉(cang) ,在戰火中跟隨隊伍茁壯成長;山村孤兒(er) 夏湖生,在黨(dang) 和政府的關(guan) 懷下,在對榮譽的向往和英雄的鼓勵中成長;“偷書(shu) ”男孩魏書(shu) 槐,在廣闊的知識海洋中成長。當三個(ge) 少年的命運銜接在一起時,便構成了對百年來“少年強則國強”局麵的生動展示。
我們(men) 黨(dang) 在內(nei) 憂外患中誕生,在磨難挫折中成長,在攻堅克難中壯大。黨(dang) 史就是最好的營養(yang) 劑。從(cong) 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才能更好地引導青年一代傳(chuan) 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構築精神大廈。
遠山燈火,是一脈永遠值得少年風雨兼程的遠山,也是一簇永遠照耀中國的燈火。
中國要“站起來”,少年衝(chong) 鋒在戰鬥前線;中國要“富起來”,少年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貢獻力量;中國要“強起來”,少年胸懷理想,麵向世界……此中少年,是“美哉我中國少年”。(作者:海飛,係國際兒(er) 童讀物聯盟中國分會(hui) 原主席、中國版權協會(hui) 原副主席)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