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養老並軌邁出最容易一步十軌待解

發稿時間:2014-02-10 00:00:00  

  近日,國務院決(jue) 定合並新型農(nong) 村社會(hui) 養(yang) 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hui) 養(yang) 老保險。養(yang) 老製度城鄉(xiang) 並軌邁出了最容易的一步,終結養(yang) 老十軌製、建立公平完善的全體(ti) 國民養(yang) 老製度仍需繼續推進。

  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養(yang) 老金不及低保一半

  我國城鄉(xiang) 居民養(yang) 老保險待遇水平極低無法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

  2月7日,國務院宣布將新型農(nong) 村社會(hui) 養(yang) 老保險(簡稱“新農(nong) 保”)和城鎮居民養(yang) 老保險(簡稱“城居保”)合並,建立全國統一的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養(yang) 老保險製度。

  人社部公開數據顯示,截止2012年底,全國城鄉(xiang) 居民參加兩(liang) 項養(yang) 老保險的人數為(wei) 4.84億(yi) 人,其中有1.3億(yi) 城鄉(xiang) 老年居民可以領取養(yang) 老待遇,這使得新農(nong) 保、城居保成為(wei) 覆蓋人群最多的社會(hui) 基本養(yang) 老保險製度。

  城鄉(xiang) 居民養(yang) 老製度實現全覆蓋的同時,也暴露出不少問題。民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8月,全國平均城市、農(nong) 村低保標準分別為(wei) 每人每月352元、每人每年2264元(平均每月為(wei) 189元)。而中國城鄉(xiang) 居民養(yang) 老金月人均81元,還不及低保的一半。

  近年來,雖然城鄉(xiang) 居民的養(yang) 老金有所上升,但相對來說依然非常低。大部分老人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養(yang) 老金,所以,每到發養(yang) 老金的時候銀行門口都排著隊,無論是刮風下雨,現在不少老年人成為(wei) “新月光族”。

  在2009年新農(nong) 保啟動之前,國務院確定中央財政對農(nong) 民基礎養(yang) 老金補助標準為(wei) 55元,依據是2008年農(nong) 村低保人均每月補助50.4元,現在國家對農(nong) 村低保人均補助已經翻倍,而針對農(nong) 民的基礎養(yang) 老金補助標準一直未變。照此推算,全國範圍內(nei) 的新農(nong) 保和城居保合並政策實施之後,預計中央財政對城鄉(xiang) 居民的基礎養(yang) 老金補助標準將會(hui) 提高。

  未來,建立全國統一的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養(yang) 老保險製度,有利於(yu) 節約資源、提高效率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城鄉(xiang) 收入差距,拉動消費和鼓勵勞動力人口流動。

  碎片化的養(yang) 老現狀:養(yang) 老金水平相差數十倍

  我國對社會(hui) 保障支出支持力度小,占GDP的比重遠低於(yu) 具有可比性的日本

  目前,中國多種養(yang) 老製度並存:機關(guan) 和事業(ye) 單位的養(yang) 老金仍然沿用公共財政大包大攬的製度,而且養(yang) 老保險替代率大大高於(yu) 同期的企業(ye) 職工。城鎮企業(ye) 職工則實行由企業(ye) 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準繳納的“繳費型”統籌製度。此外,還有新農(nong) 保和城居保。

  中國養(yang) 老金政策有多種形式,大致有十軌:省部級以上公務員、地市級公務員、縣處級公務員、普通公務員、事業(ye) 單位、企業(ye) 工人、城市居民、農(nong) 村居民、軍(jun) 人和農(nong) 民工等。即不同身份人員,有來源不同的退休養(yang) 老金製度,並且養(yang) 老的待遇差距較大。

  在現行養(yang) 老保險製度下,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人員的養(yang) 老保險費用由國家財政承擔,養(yang) 老金平均替代率高達80%以上;而企業(ye) 職工不但需要繳納養(yang) 老金,且養(yang) 老金平均替代率不足50%,這種不同的製度安排不僅(jin) 有損公平與(yu) 效率,也無法適應全球化、市場化背景下人口流動、身份變換的現實需要。

  社科院發布的2014年《社會(hui) 藍皮書(shu) 》中顯示:2012年,城鎮職工人均養(yang) 老金2.09萬(wan) 元,新農(nong) 保為(wei) 859.15元,兩(liang) 者養(yang) 老金水平相差24倍之多。長期潛伏在城鄉(xiang) 之間的鴻溝日益顯現。

  過去,農(nong) 民對養(yang) 老問題遠沒有收入問題敏感,主要是因為(wei) 手裏有土地,但近年來,隨著城市化、工業(ye) 化進程快速推進,部分農(nong) 民逐步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湧入城市,卻無法在城市享受到公平的社保。由此可見,需要進一步打破城鄉(xiang) 養(yang) 老樊籬--城鎮職工基本養(yang) 老保險製度和新農(nong) 保的有效融合。

  養(yang) 老十軌製並軌改革硬骨頭待啃

  養(yang) 老金上漲企業(ye) 人員趕不上公務員差距過大未改變

  此次養(yang) 老製度城鄉(xiang) 合並並非關(guan) 注度最高、被稱為(wei) “最不公平”的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人員與(yu) 企業(ye) 職工的並軌。

  雖然多年來國家為(wei) 企業(ye) 退休職工漲養(yang) 老金,但相較於(yu) 不斷上漲的公務員及事業(ye) 單位退休金,養(yang) 老差距過大問題並未改變。在普通民眾(zhong) 看來,企業(ye) 和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退休金不並軌有悖社會(hui) 公平,單靠提高企業(ye) 退休人員養(yang) 老金水平無法解決(jue) 根本問題,應該盡早改革養(yang) 老金“十軌製”。

  目前養(yang) 老十軌製,使得體(ti) 製內(nei) 人員能夠依靠體(ti) 製長期盤剝體(ti) 製外人員,企業(ye) 職工、城市居民、農(nong) 民工、農(nong) 村居民不僅(jin) 需要繳費為(wei) 自己的養(yang) 老買(mai) 單,也需要負擔體(ti) 製內(nei) 人員的相當一部分養(yang) 老金,長此以往,不僅(jin) 製度本身公平性備受考驗,民眾(zhong) 還會(hui) 隨著時間的推移、負擔的加重分化成體(ti) 製內(nei) 外壓迫與(yu) 受壓迫兩(liang) 大階層,所以在城鄉(xiang) 並軌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養(yang) 老十軌製並軌既能決(jue) 目前的養(yang) 老金巨額虧(kui) 空問題,也能縮小體(ti) 製內(nei) 外階層的巨大收入差距,有利於(yu) 推進社會(hui) 的和諧與(yu) 發展,讓所有國民而不僅(jin) 僅(jin) 隻是體(ti) 製內(nei) 人員分享到改革的成果。

  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保持了三十多年的快速增長,中國財政收入增幅較大,目前政府財力雄厚,完全有能力承擔中國人的養(yang) 老。

  公開資料顯示,2002年全國財政收入18903億(yi) 元,2013年,全國公共財政收入近13萬(wan) 億(yi) 元。2002-2013年十多年間,中國財政收入增長超6倍。目前,中國政擁有足夠的財力來進行社會(hui) 保障建設。

  中國財政收入增速,不僅(jin) 遠高於(yu) 同期GDP增速,更遠高於(yu) 同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財政收10年來的高速增長是經濟高速發展的主要成果之一,也是中國民眾(zhong) 勤勞工作的結果,有足夠的理由讓全民分享這一豐(feng) 碩成果。

  2012年中國社會(hui) 保障與(yu) 就業(ye) 財政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僅(jin) 為(wei) 10%,遠低於(yu) 歐美、日本等國30%的比重,占GDP的比重僅(jin) 為(wei) 2.43%。

  中國政府雖然近年來對養(yang) 老等社保投入給予傾(qing) 斜,但相對於(yu) 財政收入增幅、老齡化速度和社會(hui) 經濟發展水平,財政對社會(hui) 保障投入還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減輕絕大部分民眾(zhong) 過重的養(yang) 老負擔將有利於(yu) 企業(ye) 和民眾(zhong) 更好地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勤勞的中國人理應生活在公平的養(yang) 老製度之下,老有所依,安享晚年。

  結語養(yang) 老製度城鄉(xiang) 並軌隻是向前邁了一小步,中國養(yang) 老製度最大的問題是實行非常不公平的十軌製,因此加快公務員和事業(ye) 單位人員的養(yang) 老金製度並軌改革才是解決(jue) 問題的關(guan) 鍵。■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