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三孩時代需要哪些配套措施?專家:購房政策傾斜、發生育補貼

發稿時間:2021-06-02 14:12:45   來源:澎湃新聞  

  從(cong) 2013年啟動放開“單獨二孩”,到2015年全麵放開二孩,再到目前的放開三孩,中國的人口政策不斷優(you) 化。麵對“三孩時代”,“80後”“90後”們(men) 會(hui) 作何選擇?“內(nei) 卷”和“雞娃”下,年輕父母該如何“解套”?房價(jia) 調控應如何支持多孩家庭?

  對此,澎湃新聞采訪了多位專(zhuan) 家,為(wei) “三孩時代”建言獻策。

  誰會(hui) 生三孩?

 

  據央視新聞消息,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hui) 議,聽取“十四五”時期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大政策舉(ju) 措匯報,審議《關(guan) 於(yu) 優(you) 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jue) 定》。會(hui) 議強調,進一步優(you) 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ge) 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上海社會(hui) 科學院城市與(yu) 人口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周海旺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采訪時表示,“三孩”政策的受益對象主要是“80後”“90後”,這其中既包括已經生育了一到兩(liang) 個(ge) 孩子的夫妻,還包括至今未生育的夫妻。

  周海旺解釋道,三孩政策之所以會(hui) 影響未育夫妻,原因在於(yu) 緊跟三孩政策到來的,將是配套的政策支持及社會(hui) 力量支持,這會(hui) 讓所有有生育意願的家庭受益。在他看來,隻要切實減輕年輕人生育、養(yang) 育方麵的壓力,就會(hui) 有更多人想生孩子。

  複旦大學社會(hui) 學係副教授、家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奕斐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三孩政策開放,首先是權利的給予。至於(yu) 願不願意生育,則要看個(ge) 人的選擇。如果政策上要鼓勵生育,就有必要推出一係列的配套措施。這次國家在放開“三孩”的同時,還提出將同步實施配套支持措施,這展現了政策非常有誠意的一麵。

  沈奕斐表示,國外的一些家庭研究發現,“三孩”家庭是比較理想的狀態,兩(liang) 個(ge) 孩子會(hui) 形成“一對一”的競爭(zheng) 關(guan) 係,而三個(ge) 孩子會(hui) 形成比較穩定的家庭格局。在一些鼓勵多生育的國家,會(hui) 出現要麽(me) 不生育、要麽(me) 生三胎的情況。

  單身、房價(jia) 、雞娃、長輩操勞,怎麽(me) 破?

  那麽(me) ,對於(yu) 年輕家長來說,哪項生育配套措施最具有吸引力?

  在沈奕斐看來,最能幫到實處的,就是降低幼兒(er) 教育成本。沈奕斐表示,雖然現在普惠性的幼兒(er) 園或托兒(er) 所在增加,但實際上當家裏有老人時,很多家庭還是傾(qing) 向讓老人帶小孩,原因在於(yu) 經濟壓力和信任程度。沈奕斐表示,降低幼兒(er) 教育成本,需要做係統性的工程,一步步去建立讓大家更信任的、物美價(jia) 廉的基礎設施。

  如今,教育內(nei) 卷、“雞娃”文化流行也讓一些年輕人產(chan) 生了“恐育”心理。沈奕斐指出,教育內(nei) 卷的背後有商業(ye) 力量的推動,這讓一些父母忽略了教育規律,讓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長時間的低效學習(xi) 。“孩子在外麵補習(xi) ,母親(qin) 就要陪,成績上還要跟孩子‘榮辱與(yu) 共’,這樣的家庭容錯率就會(hui) 很低。母親(qin) 覺得是陪伴,而孩子覺得是監視。”

  沈奕斐指出,這種“密集母職”的焦慮,很大程度上來源於(yu) 對未來的焦慮和商業(ye) 文化的推動。對此,父母需要樹立正確的育兒(er) 觀念,自我“解套”,避免被一些自媒體(ti) 的錯誤理念煽動情緒。

  周海旺表示,一些不科學的教育觀念確實導致了父母的養(yang) 育焦慮。如“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雖然流傳(chuan) 廣,卻並不完全正確,人生是一場長跑,教育也不是一時三刻就能完成的,家長應更重視對孩子因材施教。

  此外,周海旺提出,在“生育”之前,“結婚”成本也亟待減負,首先要衝(chong) 破婚戀的“第一關(guan) ”。周海旺表示,目前社會(hui) 上婚戀機構不規範的行為(wei) 時有發生,有關(guan) 部門應考慮介入,切實為(wei) 大齡青年提供便利、可靠的婚戀服務。如參考國外一些做法,由政府資助公益性婚介組織,讓婚戀市場更規範,讓未婚青年更早地找到另一半,建立家庭,養(yang) 育孩子。

  對於(yu) 多孩家庭的購房政策也需要鬆綁。周海旺表示,生育二孩、三孩後,家庭不可避免要擴大住房麵積。此時如果賣掉首套房、置換二套房,就要麵對首付上漲、貸款利率上漲等問題。因此,周海旺建議,未來在住房政策方麵,可以根據家庭孩子的數量,及共同生活的老人數量,在稅費、貸款及普通住房認定麵積標準方麵,給予政策傾(qing) 斜。

  周海旺還建議,政策上可考慮對部分生育家庭給予直接的生育補貼。周海旺介紹,以日本為(wei) 例,孩子從(cong) 出生到高中畢業(ye) 的時間段內(nei) ,每月都有相當於(yu) 2000元人民幣左右的養(yang) 育津貼。我國也可考慮先從(cong) 困難家庭開始,發放養(yang) 育津貼。另外,對於(yu) 多子女家庭,能否在個(ge) 稅減免政策上給予傾(qing) 斜,也是可以嚐試的方向。

  三孩是一個(ge) 家庭的事,更是幾代人的事。沈奕斐提出,鼓勵生育,也應同步鼓勵家庭支持。“老人帶孫輩,是為(wei) 年輕家庭做出了貢獻,我們(men) 也應更多考慮如何讓老年人、尤其是外地來的老年人過得更好,這就需要出台真正有細節、能落地的政策。”沈奕斐說。

  周海旺提出,隨著全麵三孩時代的到來,我們(men) 可能要重新考慮延遲退休對家庭自身養(yang) 育能力的影響。如果祖輩普遍推遲退休,那麽(me) 他們(men) 支持家庭內(nei) 部第三代的能力就會(hui) 下降,這是一個(ge) 顯性問題,亟待解決(jue) 。

  愛情觀與(yu) 家庭觀:正不正,怎麽(me) 扶

  在相關(guan) 專(zhuan) 家看來,如今愛情觀和家庭觀對生育水平也有影響。

  沈奕斐表示,從(cong) 社會(hui) 學的視角來看,現在的年輕人存在一定的愛情觀、婚姻觀矛盾的問題,新舊“腳本”在他們(men) 腦海中混雜。

  “舊腳本是緣定三生,比較穩定的婚姻,新腳本是建立在激情、愛情上的婚姻,這在人物角色上就會(hui) 出現錯位。男性既希望女性賢妻良母,又希望女性獨立自主;而女性既希望男性掙錢比我多、養(yang) 家糊口,又希望男性有性別平等意識。”沈奕斐表示,這種新舊腳本的錯位,會(hui) 導致雙方在戀愛時都不滿意,其實根源在於(yu) 期望值的錯位。

  沈奕斐表示,厘清當代年輕人的愛情邏輯,建立合理的婚姻期望值,這點非常重要。

  此外,社會(hui) 文化對“家庭觀念”的重塑也應引起重視。

  “這些年來我們(men) 做了不少相關(guan) 研究,發現越來越多人不相信家庭是可以幸福的,但我們(men) 自己在做家庭研究的時候,發現很多家庭是非常幸福的,隻是我們(men) 中國人比較內(nei) 斂,不太好意思天天去曬。”沈奕斐指出,與(yu) 現實情況存在偏差的是,一些影視劇會(hui) 著重表現家庭矛盾,表現戲劇張力的一麵。這種戲劇衝(chong) 突可能會(hui) 先入為(wei) 主地形塑人們(men) 的家庭觀念,甚至出現“不婚不育保平安”的說法,讓年輕人對幸福的想象越來越脆弱。

  “回到現實,一切可能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麽(me) 糟,更重要的是在新時代,如何去經營好自己的家庭,更關(guan) 注個(ge) 人的成長,不要被一些商業(ye) 文化、流行文化給捆綁住了。”沈奕斐說。

  周海旺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周海旺表示,受不少影視作品、網絡作品的影響,年輕人對婚戀容易有不切實際的想法。“比如找男朋友一定要年薪達到50萬(wan) ,找女朋友一定要長得像明星,我想大部分人達不到這麽(me) 高的標準。我們(men) 應當加強對年輕人的婚戀教育,讓大家有合理預期,早日找到自己理想的另一半。”周海旺說。

  中國人口學會(hui) 副會(hui) 長、西南財經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楊成鋼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當前一些影視作品較多展現了“帶娃辛苦、母親(qin) 犧牲、‘雞娃’艱辛,影響事業(ye) ”等內(nei) 容,這些內(nei) 容會(hui) 對育齡女性的生育選擇帶來負麵影響。為(wei) 此他建議,應該營造出積極的生育文化,文藝作品、影視作品應多創作此類內(nei) 容。“提高生育率不隻是喊口號,而是潤物細無聲地改變人們(men) 的觀念。”楊成鋼說。

  周海旺提醒,女性在25到35歲之間,是身體(ti) 狀況最好的10年,最有利於(yu) 生一個(ge) 聰明健康的孩子,這對她們(men) 自身的身體(ti) 健康也有好處。“結婚不一定要等各種條件都完備了才可以,不一定要首付存好、房子買(mai) 好再結婚,租房也可以結婚。我們(men) 希望結婚年限不要越拖越晚。”

  女性為(wei) 什麽(me) 不願意生孩子?

  女性生育意願降低越來越引起重視。

  在楊成鋼看來,這種現象的成因之一是女性受教育程度高,“我國育齡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及勞動參與(yu) 率在全世界都較為(wei) 靠前,如果讓她們(men) 連續生幾個(ge) 孩子,付出的機會(hui) 成本太高,這也是人們(men) 不願意多生的重要原因。”

  周海旺提醒,當前女性生育影響事業(ye) 發展的問題需要引起重視,否則,即便生育政策再放開,進入到自由生育時代,一些女性還是不會(hui) 選擇生孩子。

  周海旺分析,數據顯示,當前在讀本科生及研究生中,都是女生比男生多。女性雖然學業(ye) 優(you) 秀,但在就業(ye) 時還是會(hui) 麵臨(lin) 一定的性別歧視,原因在於(yu) 女性的孕期、產(chan) 期,企業(ye) 要付出更多的人力成本,這需要在政策上給予企業(ye) 支持。

  “我們(men) 或許可以參考殘疾人就業(ye) 保障金製度。如果企業(ye) 招收女職工達到一定比例,就可以不用交女職工的就業(ye) 保證金,以此來平衡企業(ye) 在成本支出上的性別差異壓力,讓企業(ye) 更願意招收女職工。”周海旺說。

  此外,周海旺指出,女性受教育時間延長也是製約其生育的因素之一。“女性大學畢業(ye) 至少22歲,如果讀研、讀博出來,可能近30歲了,而35歲以上就是高齡產(chan) 婦。比如上海,女性初婚年齡已將近29歲,生第一個(ge) 孩子就30歲了。正是因為(wei) 受教育時間延長,女性生育旺盛期就被壓縮。”

  基於(yu) 此,周海旺建議,應出台相應政策,支持在校生生育,比如適當延長其在校年限,生育時能休學一年,生育後再正常返校就讀,讓在校生在30歲以前就完成結婚和生育第一個(ge) 孩子的過程。

  沈奕斐提出,減輕女性負擔,就要讓整個(ge) 家庭認識到生育不僅(jin) 僅(jin) 是女性的事,父親(qin) 也要更多的參與(yu) 其中,社會(hui) 也不應過度表揚“母親(qin) 的偉(wei) 大”。沈奕斐表示,其在研究中發現,“母職懲罰”確實是存在的,女性的困境,需要更多的細化研究來展現。

  父親(qin) 在家庭生育支持中的缺位也應引起重視。周海旺指出,雖然目前全國多個(ge) 省市都出台了陪產(chan) 假,可其在實際調研中發現,很多男性並沒有休夠陪產(chan) 假,這對家庭的支持效果並不理想。對此,周海旺提出,男性陪產(chan) 假能否延長、陪產(chan) 假能否帶薪,或者將陪產(chan) 假“拆零”使用,這些都應進一步探索落實。

  為(wei) 緩解女性生育困境,楊成鋼建議,應健全職工的福利製度體(ti) 係。他分析道,在計劃經濟時代,我國有一套與(yu) 計劃經濟相適應的職工福利製度,而在如今的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之下,應當建立和完善與(yu) 其相適應的職工福利製度體(ti) 係,應著力完善包括職工懷孕期、產(chan) 期、哺乳期在內(nei) 的綜合福利製度,減少職工生育的後顧之憂。

  應對老齡化挑戰,三孩多久見效?

  老齡化是全球性人口發展大趨勢,也是今後較長一段時期我國的基本國情。

  據新華社消息,20世紀末,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過10%,進入老齡社會(hui) ,預計“十四五”末期將由輕度老齡化轉入中度階段(占比超過20%),在2035年前後進入重度階段(占比超過30%)。

  國家衛健委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ge) 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長期看有利於(yu) 改善人口年齡結構,擴大新增勞動力供給,減輕老年人口撫養(yang) 比,緩和代際之間矛盾,增加社會(hui) 整體(ti) 活力,降低老齡化峰值水平。

  那麽(me) ,三孩對人口結構調整的政策效果何時可以顯現?

  周海旺指出,生育政策調整要見到實效可能還要經過一個(ge) 較長的過程。當前,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已進陸續進入老年階段,所以老年人口的規模是既定,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nei) 將會(hui) 逐步增加,在2050年左右可能會(hui) 到達頂峰。

  “我們(men) 能改變的,就是出生人口,隻要出生人口增加,長遠來看是有利於(yu) 緩解我國人口結構失衡、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周海旺說。

  從(cong) “二孩”看“三孩”, 配套政策需緊跟

  近年來,由於(yu) 政策調整原因全國累計多出生二孩1000多萬(wan) 人。走過“二孩”時代,我們(men) 收獲了哪些經驗?

  周海旺介紹,總體(ti) 來看,二孩生育農(nong) 村地區要多於(yu) 城市,不少農(nong) 村地區二孩生育率已超過50%。周海旺指出,二孩比例的現狀是,越發達的地區,二孩生育水平越低,這是由於(yu) 養(yang) 育成本高所致,所以三孩生育可能也會(hui) 呈現同樣的特點。

  周海旺回顧道,二孩政策於(yu) 2015年10月放開,2016年1月1日正式實施,實施當年生育水平確實有所提高,但近幾年又有所回落。

  周海旺指出,這說明政策效應在遞減,人們(men) 的生育意願,並不會(hui) 因為(wei) 生育政策的調整而發生根本性改變。所以,三孩政策可能會(hui) 在短期內(nei) 促使生育率提高,但從(cong) 更長遠來看,鼓勵性和支持性的配套政策也要及時跟上,這樣才能有效提高長期的生育水平。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2020年中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為(wei) 1.3,已處於(yu) 較低水平。國際上通常認為(wei) 總和生育率1.5左右是一條“高度敏感警戒線”,一旦降至1.5以下,就有跌入“低生育率陷阱”的可能。

  對此,周海旺表示,我國是不是已經落入“低生育率陷阱”還很難說。“生育率能不能反彈到1.5以上,需要國家、社會(hui) 和每個(ge) 家庭都做出努力,才有可能改變過去幾年低生育率的現象。”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