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世界最大社會保障網絡越織越密 適應經濟社會發展

發稿時間:2021-04-12 14:18:11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記者 王亦君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國的社會(hui) 保障製度構築了人民健康的堅實保障網絡,2020年,各地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受疫情影響困難群眾(zhong) 納入低保、特困人員救助共享、臨(lin) 時救助等保障範圍,中央財政共下達困難群眾(zhong) 救助補助資金1483.97億(yi) 元,各地醫保部門向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收治機構預撥專(zhuan) 項資金194億(yi) 元,全年累計結算新冠肺炎患者醫療費用28.4億(yi) 元,其中醫保基金支付16.3億(yi) 元。一個(ge) 旨在保障全體(ti) 國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保障製度體(ti) 係初步建成。

  早在1931年,社會(hui) 保障製度就作為(wei) 重要的社會(hui) 製度寫(xie) 入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四條第四款明確規定,國家建立健全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hui) 保障製度。

  從(cong) 建黨(dang) 初期的民生主張到政策實踐,從(cong)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社會(hui) 保障初步探索到陝甘寧邊區的社會(hui) 保障工作,從(cong) 抗日戰爭(zheng) 時期、解放戰爭(zheng) 時期團結一切力量的人民保障到建國初期勞動保險製度的確立,從(cong) 改革開放時期現代社會(hui) 保障製度的積極探索到新時代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建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的中國社會(hui) 保障對象不斷擴大,保障項目不斷增加,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真正體(ti) 現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謀福祉的建黨(dang) 初心和奮鬥目標,以100年的光輝成就,實現了中國人民的百年夢想。中國社會(hui) 保障學會(hui) 副會(hui) 長、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席恒近日撰文這樣評價(jia) 建黨(dang) 百年以來的社保成就。

  社會(hui) 保障是各個(ge) 不同時期的基本製度安排

  1951年2月26日,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社會(hui) 保險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頒布。1999年國務院頒布實施了《失業(ye) 保險條例》《社會(hui) 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等三項行政法規;隨後,國務院又頒布了《工傷(shang) 保險條例》《農(nong) 村五保供養(yang) 工作條例》等,這些行政法規的出台為(wei) 我國社會(hui) 保障製度提供了一定的政策規範,也為(wei) 我國社會(hui) 保障專(zhuan) 門立法的實現奠定了基礎。

  然而,社會(hui) 保障製度需要依法實施,隻有通過法治建設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群眾(zhong) 的社會(hui) 保障權。

  中國社會(hui) 保障學會(hui) 秘書(shu) 長、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魯全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說,在我國社會(hui) 保障的法治建設進程中,一個(ge) 重大的標誌性事件是,2004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第二次會(hui) 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中,增加了一款規定:國家建立健全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hui) 保障製度。“這確立了我國社保製度的憲法基礎。”

  2011年7月1日,社會(hui) 保險法實施。這是我國社會(hui) 保障領域的首部專(zhuan) 門性法律,結束了單靠行政命令和規範性文件指導社會(hui) 保障工作的局麵,使社會(hui) 公平從(cong)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理想信念變成了法律規範。隨後,慈善法、軍(jun) 人保險法等與(yu) 社會(hui) 保障直接相關(guan)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殘疾人保障法等與(yu) 社會(hui) 保障間接相關(guan) 的法律陸續頒布實施,我國社會(hui) 保障製度的法治化水平逐步提升。

  社會(hui) 保障製度適應不同時期經濟社會(hui) 發展

  黨(dang) 的十四大明確了我國經濟體(ti) 製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十四屆三中全會(hui) 通過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建立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若幹問題的決(jue) 定》,將社會(hui) 保障製度確定為(wei) 市場經濟正常運行的維係機製和市場經濟體(ti) 係的五大支柱之一。

  作為(wei) 市場經濟改革和國企改革的配套措施,城鎮職工社會(hui) 保險製度首先確立。1995年3月,國務院下發了《國務院關(guan) 於(yu) 深化企業(ye) 職工養(yang) 老保險製度改革的通知》,提出建立個(ge) 人賬戶與(yu) 社會(hui) 統籌相結合的養(yang) 老保險製度體(ti) 係。1997年7月,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guan) 於(yu) 建立統一的企業(ye) 職工基本養(yang) 老保險製度的決(jue) 定》,要求各地完成養(yang) 老保險統一製度的並軌,我國現行的職工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得以確立。

  社會(hui) 保障項目也在逐步拓寬。工傷(shang) 保險製度在1995年初步建立,兩(liang) 年後,生育保險製度確立。再加上1998年正式建立的醫療保險製度,1999年1月取代待業(ye) 保險的失業(ye) 保險,2016年開始試點的長期護理保險,我國城鎮職工的社會(hui) 保險體(ti) 係得以完整確立。

  2002年11月,黨(dang) 的十六大報告提出“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農(nong) 村養(yang) 老、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製度”。對農(nong) 村社會(hui) 養(yang) 老保險製度的探索被再次提上議程。2009年9月,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guan) 於(yu) 開展新型農(nong) 村社會(hui) 養(yang) 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新農(nong) 保”製度出台,並在隨後幾年的試點工作中成為(wei) 覆蓋大多數農(nong) 村老人的養(yang) 老保險製度,千百年來,中國農(nong) 民第一次擁有了由政府承擔責任的普惠式養(yang) 老金。

  2011年6月,國務院頒布《關(guan) 於(yu) 開展城鎮居民社會(hui) 養(yang) 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決(jue) 定從(cong) 2011年起開展城鎮居民社會(hui) 養(yang) 老保險試點。全民醫療保險製度與(yu) 全民養(yang) 老保險製度的建設使得我們(men) 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實現了製度性全覆蓋,“人人享有保障”開始從(cong) 目標逐漸變為(wei) 現實。

  魯全分析,從(cong) 2014年開始,隨著經濟支持能力的增強和社會(hui) 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國城鄉(xiang) 分別推進的養(yang) 老保險製度、醫療保險製度整合為(wei) 城鄉(xiang) 居民養(yang) 老保險製度、城鄉(xiang) 居民醫療保險製度,實現了企業(ye) 職工與(yu) 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養(yang) 老保險製度的並軌,通過社會(hui) 保障製度體(ti) 係的構建與(yu) 完善,保障和改善了民生,使人民群眾(zhong) 建立了穩定的安全預期,維護了市場經濟的良好運轉。

  2016年,《關(guan) 於(yu) 整合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製度的意見》出台,全麵整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nong) 村合作醫療兩(liang) 項製度,看病報銷再也不分城裏人、鄉(xiang) 下人。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正式啟動,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到醫保的便利。

  2018年,國家醫療保障局組建,統一管理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nong) 合以及社會(hui) 救助,全國性醫保整合邁出曆史性一步。

  2016年11月,國際社會(hui) 保障協會(hui) (ISSA)將“社會(hui) 保障傑出成就獎”授予中國政府,褒獎中國“在社會(hui) 保障擴麵工作方麵取得的舉(ju) 世無雙的成就”。為(wei) 什麽(me) 要頒給中國?該協會(hui) 秘書(shu) 長康克樂(le) 伍斯基用兩(liang) 個(ge) 百分比做了形象的解釋,“如果不算中國,全世界社保覆蓋麵隻有50%,算上中國就達到61%。”中國將全球社會(hui) 保障覆蓋率拉升了11個(ge) 百分點。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