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賈康

文章

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領

發稿時間:2021-04-12 14:06:31   來源:北京日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明確了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加快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的一項關(guan) 係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深入領會(hui) 這一指導思想,應認識到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guan) 鍵,在於(yu) 內(nei) 循環為(wei) 主體(ti) 基礎上促進經濟雙循環暢通無阻。

  當今世界正麵臨(lin)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一變局非常突出地表現在中國在推進現代化、尋求和平崛起的“東(dong) 升西降”過程中所麵臨(lin) 的一係列逆全球化的不良因素以及國際關(guan) 係變化。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又使這一變局加速變化,世界經濟衰退壓力難以避免。為(wei) 應對挑戰,把握繼續和平發展、和平崛起的機遇,我們(men) 原來的發展軌道、戰略策略組合有必要作適當調整。在這一背景下,中央提出推動形成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基於(yu) 對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情況以及國際環境變化的深刻洞察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具有指導全局的前瞻性、戰略性。

  要在開拓創新中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我的理解就是要以更為(wei) 優(you) 化的“雙循環”,即通過基於(yu) 內(nei) 循環為(wei) 主體(ti) 的內(nei) 外互動、內(nei) 外循環的相互促進,不斷開拓新格局,打開新局麵,追求更高質量的、以結構優(you) 化和應變能力提升為(wei) 途徑實現的中國升級版的發展。在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尤其在暢通國內(nei) 大循環方麵,我認為(wei) 應主要把握如下幾個(ge) 要領。

  第一,要注重優(you) 化收入再分配,以釋放14億(yi) 人口巨大經濟體(ti) 的消費潛力。近年來,我國人均收入逐年上升,但不必諱言收入分配中存在結構性矛盾和不合理之處。要通過優(you) 化收入再分配和健全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更好地改進民生,並在有效投資的支撐下,保持一定的就業(ye) 水平,使老百姓的收入可以穩定和形成較好預期,降低“預防性儲(chu) 蓄”動機,進而繼續提升消費能力和意願,我國14億(yi) 人口超大市場的消費潛力就會(hui) 源源不斷地釋放出來。這經濟持續發展形成的“源頭活水”與(yu) 分配優(you) 化的“合理分水”,也是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的一個(ge) 優(you) 化雙循環的重要支撐因素。

  第二,要讓中國本土企業(ye) 的活力能夠如願發揮。這是根本性的問題。企業(ye) 作為(wei) 市場主體(ti) ,其微觀層麵活力的釋放,離不開宏觀決(jue) 策上高水平的改革膽略和決(jue) 策。在這個(ge) 問題上,要吸取東(dong) 北地區在前些年迎來了短暫的經濟回暖後,又麵臨(lin) 經濟增速斷崖式下滑的困境的教訓。這裏麵反映的一個(ge) 主要問題就是市場經濟的“文化”因素。民間有個(ge) 說法叫“投資不過山海關(guan) ”,這固然隻是句調侃,但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人們(men) 對東(dong) 北地區長期以來形成的崇拜“權力與(yu) 關(guan) 係”社會(hui) 氛圍的不滿。市場經濟的商業(ye) 文化不足,高標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構建緩慢,會(hui) 深刻影響乃至扭曲交易行為(wei) ,如果契約很難得到遵守,交易成本過高,企業(ye) 的活力怎麽(me) 可能真正發揮出來呢?坦白地講,這樣的問題並不局限在東(dong) 北,全國不少地方都存在類似問題。這啟發我們(men) :當前的國內(nei) 大循環要想做得好,關(guan) 鍵是要繼續推進全麵深化改革,下決(jue) 心打造出高標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讓企業(ye) 的活力真正發揮出來。

  第三,要以新型舉(ju) 國體(ti) 製攻關(guan) “卡脖子”的關(guan) 鍵技術,支持內(nei) 循環。盡管經過多年努力,我們(men) 已經成長為(wei) 創新大國,但離創新強國仍有距離,尤其對於(yu) 芯片等“卡脖子”的關(guan) 鍵領域的技術創新仍存在明顯的短板,這是我們(men) 內(nei) 循環裏特別突出、自己目前還解決(jue) 不好的問題。解決(jue) 這類問題需要依靠舉(ju) 國體(ti) 製“2.0版”,即新型舉(ju) 國體(ti) 製,而在借鑒“兩(liang) 彈一星”經驗的同時,一定要加上市場經濟條件。比如芯片不能隻是停留在科研階段的試驗樣品和開始生產(chan) 時的較小批量,它最後一定要在市場上形成大批量、源源不斷、高穩定性、高質量提供成品的供給能力而占據超過一定臨(lin) 界點的國際市場份額,才標誌著終於(yu) 攻關(guan) 成功。突破了這些“卡脖子”的關(guan) 鍵技術,無疑將對我國的內(nei) 循環發揮自立自強的戰略性支撐作用。

  第四,要讓供給側(ce) 的要素充分流動,其中首當其衝(chong) 的就是要通過戶籍製度改革等形成的配套改革,讓更多的農(nong) 村人口相對順利地進入城市,成為(wei) 市民,構造內(nei) 循環新局麵。中央政府在一係列改革的配套方麵已有明確的部署,凡是可以在實際運行中有條件放開戶籍的中小城鎮,都要盡快放開戶籍限製,有壓力的一線城市和一些省會(hui) 、中心城市等,也要積極推動居住證積分製度來實施過渡,讓已經進入城市裏的常住人口——從(cong) 農(nong) 村遷移過來又沒有取得戶籍的被稱為(wei) “打工仔”“打工妹”“農(nong) 民工”的這個(ge) 群體(ti) ,以更好條件盡快對接到市民身份上。

  第五,要強調必須抓好有效投融資。如果想使所有的經濟活動能夠有後勁,前置環節是要有投資來形成有效的產(chan) 能,即形成有效供給能力,從(cong) 而有可持續發展的後勁。2020年後的投融資重點,已經被概括為(wei) “兩(liang) 新一重”,即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和涉及國計民生的重大項目,要合成投融資的通盤安排。

  所有這些要領歸結到一個(ge) 龍頭因素概念,就是中央所說的打造現代化經濟體(ti) 係的主線“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對我們(men) 這麽(me) 大體(ti) 量的經濟體(ti) 來講,如果供給側(ce) “矛盾主要方麵”的問題解決(jue) 不好,暢通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是難以做到的。事實上,也正是因為(wei) 近年來我們(men) 不斷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才塑造了立足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繼續發展國際大循環的有利條件。因此,暢通雙循環,意味著基於(yu) 優(you) 化需求側(ce) 管理,消除堵點構建強大國內(nei) 需求體(ti) 係的同時,要大力促使供給體(ti) 係和國內(nei) 、國際需求更加適配,其內(nei) 在要求就是,在改革深水區,要以有效的製度供給、結構的優(you) 化,促進整個(ge) 供給體(ti) 係質量和效率的提高。而這個(ge) 供給體(ti) 係一定要立足本土,同時要對接全球化廣闊舞台,充分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和內(nei) 需潛力,以內(nei) 外循環的相互促進來開拓發展新格局、打開新局麵。

  (作者為(wei)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