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養老保險體係多層次多支柱,養老更踏實

發稿時間:2021-04-07 14:03:3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多支柱,養(yang) 老更踏實

  “養(yang) 老錢”從(cong) 哪兒(er) 來?怎麽(me) 籌?這關(guan) 係到每個(ge) 人的晚年幸福。

  “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提高企業(ye) 年金覆蓋率,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yang) 老保險。多層次、多支柱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什麽(me) 樣?未來發力重點是什麽(me) ?將給百姓生活帶來哪些影響?

  構建多層次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

  “每個(ge) 月的養(yang) 老錢又漲了!”今年以來,已有江蘇、山東(dong) 、甘肅、福建等多個(ge) 省份和地區上調城鄉(xiang) 居民養(yang) 老保險待遇。養(yang) 老金連年上漲,惠及上億(yi) 退休人員。

  “現在繳納的企業(ye) 年金,退休後都能變為(wei) 真金白銀的養(yang) 老收入,福利不錯。”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隨著近年來減稅降費等舉(ju) 措推開,一些企業(ye) 將節約的成本化作企業(ye) 年金福利,讓員工感受到實打實的利好。

  “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怎麽(me) 樣?自己能不能再多準備些養(yang) 老錢?”幾年前,個(ge) 人稅收遞延型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試點啟動,也讓不少人將目光投向了個(ge) 人主導的儲(chu) 蓄性養(yang) 老保險和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養(yang) 老保險成為(wei) 人人牽掛、家家關(guan) 心的問題。而近年來政策的不斷豐(feng) 富完善,也讓更多養(yang) 老選擇進入人們(men) 的視野。

  據了解,國際上普遍采用國家、單位、個(ge) 人養(yang) 老責任共擔的三支柱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在中國,第一支柱為(wei) 基本養(yang) 老保險,第二支柱即企業(ye) 年金和職業(ye) 年金,第三支柱包括個(ge) 人儲(chu) 蓄性養(yang) 老保險和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

  “三支柱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在發揮的功能方麵各有側(ce) 重。”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本報記者表示,第一支柱的目標在於(yu) 確保國民基本養(yang) 老收入、防止老年貧困,是財政兜底的底線保障;第二支柱目前主要麵對擁有穩定職業(ye) 和收入的人群,目標是增加員工養(yang) 老收入;第三支柱是市場化的自主的養(yang) 老選擇,目的在於(yu) 加強自我保障能力,通過長期投資增加養(yang) 老儲(chu) 蓄。

  經過多年穩定發展,中國已建成世界上覆蓋人群最大的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被認為(wei) 是重要曆史性窗口期,將對完善養(yang) 老體(ti) 係發揮重要作用。

  “建立多層次的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促進養(yang) 老保險製度可持續發展的一個(ge) 重要舉(ju) 措。國際經驗也表明,多層次的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更具風險可控性和可持續性。”人社部副部長遊鈞此前表示。

  二三支柱短板將“加長”

  目前中國三支柱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發展怎麽(me) 樣?

  據人社部介紹,第一支柱的基本養(yang) 老保險,製度已基本健全,職工養(yang) 老保險和城鄉(xiang) 居民養(yang) 老保險兩(liang) 個(ge) 平台目前已覆蓋近10億(yi) 人;作為(wei) 第二支柱的企業(ye) 年金、職業(ye) 年金製度初步建立,並在逐步完善,目前已經覆蓋5800多萬(wan) 人;作為(wei) 第三支柱重要組成的個(ge) 人養(yang) 老金製度還沒有出台,在整個(ge) 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中仍是短板。

  “目前養(yang) 老保險第二、三支柱的發展滯後於(yu) 第一支柱,第二支柱覆蓋人群和規模還比較有限,第三支柱發展處於(yu) 起步階段。”董登新說。

  促進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發展更平衡、更充分,“十四五”規劃綱要作出相應部署。

  第一支柱繼續增麵擴圍。“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基本養(yang) 老保險參保率要從(cong) 2020年的91%增加到2025年的95%。

  在董登新看來,基本養(yang) 老保險擴圍的主要對象有城鎮下崗職工及失業(ye) 人員、在城鄉(xiang) 之間流動的農(nong) 民工和沒有能力繳納社保的農(nong) 民等。一方麵,他們(men) 的支付能力更弱,另一方麵也可能缺乏對基本養(yang) 老保險福利性質的認識。擴大覆蓋麵是增加全社會(hui) 養(yang) 老福利的重要舉(ju) 措。與(yu) 此同時,要持續減稅降費,在延遲退休的配套方案中適當調整繳費標準和繳費年限要求等,讓基本養(yang) 老金製度更可持續。

  針對第二三支柱,“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高企業(ye) 年金覆蓋率,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yang) 老保險。

  董登新認為(wei) ,“加長”二、三支柱,有賴於(yu) 更多製度設計,充分激發參保者的積極性。

  以企業(ye) 年金來說,人社部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全國共有10.5萬(wan) 企業(ye) 建立企業(ye) 年金計劃,參加職工人數2717.5萬(wan) 人。“要通過製度創新,降低年金管理成本,簡化開戶流程,讓更多小微企業(ye) 方便參加企業(ye) 年金。”董登新說。

  第三支柱這樣建設

  數據顯示,2019年末,中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到2.5億(yi) 。人口老齡化的步伐加速,催生了多樣化的養(yang) 老需求。

  通過到不少地市縣實地考察,董登新最深的感受是許多老年群體(ti) “麵臨(lin) 支付能力不足的問題,尤其是中低收入者沒有足夠的儲(chu) 蓄積累,養(yang) 老護理成為(wei) 難題。”此外,越來越多人選擇靈活就業(ye) ,沒有長期穩定的雇主,還有部分高收入者希望擁有更完善的養(yang) 老保障,多種原因讓個(ge) 人主導的第三支柱養(yang) 老保險被寄予厚望。

  中國養(yang) 老保險第三支柱如何發展?

  人社部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經過充分的研究論證,借鑒國際上的經驗,總結國內(nei) 一些試點經驗,目前已經形成了初步思路。“總的考慮是,建立以賬戶製為(wei) 基礎、個(ge) 人自願參加、國家財政從(cong) 稅收上給予支持,資金形成市場化投資運營的個(ge) 人養(yang) 老金製度。”該負責人表示,將抓緊推動、盡早出台、盡早實施,滿足多樣化需求,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幸福生活。

  此外,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也在第三支柱中發揮重要作用。銀保監會(hui) 相關(guan) 數據顯示,2020年,養(yang) 老年金保險保費收入712億(yi) 元,積累了超過5800億(yi) 元的保險責任準備金,較年初增長22%。截至2020年末,共有23家保險公司參與(yu) 個(ge) 人稅收遞延型養(yang) 老保險試點,19家公司出單,累計實現保費收入4.26億(yi) 元,參保人數4.88萬(wan) 人。“總的來看,體(ti) 現養(yang) 老金長期性、安全性、收益性特點,具有領取約束性的養(yang) 老金融業(ye) 務發展還存在短板。”銀保監會(hui) 有關(guan) 負責人指出。

  下一步,銀保監會(hui) 將穩妥有序推進養(yang) 老金融試點。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支持相關(guan) 機構創新開發並推出各類養(yang) 老金融產(chan) 品。加強業(ye) 務監管,開展相關(guan) 監管製度建設。發揮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在第三支柱建設中的作用。堅持強化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保障功能,支持開發投保簡便、交費靈活、收益穩健的養(yang) 老保險。探索開發適合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從(cong) 業(ye) 人員和靈活就業(ye) 人員需求的補充養(yang) 老保險產(chan) 品。

  董登新認為(wei) ,養(yang) 老保險第三支柱的建設應著力豐(feng) 富產(chan) 品供給,加大支持力度,提高吸引力。在製度設計中比如涉及稅收優(you) 惠時要充分考慮中低收入者,提供多種方式供投資者選擇。從(cong) 開戶角度來說,要讓個(ge) 人開通賬戶更便利,充分實現數字化和智能化,讓更多“草根”大眾(zhong) 可以方便進入,提升參與(yu) 的興(xing) 趣。

友情鏈接: